诸葛亮也做了长远打算,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开始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大有不成功就不退兵的架势。因为,诸葛亮前几次北伐,大都是因为粮草问题,供给不上,才导致失败,所以,诸葛亮必须屯田,解决粮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支持谁呢?
从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老百姓还是很支持诸葛亮的,证据在哪里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诸葛亮屯田,让一部分士兵和老百姓一起耕种,而老百姓和士兵能够很好地相处,没有产生矛盾和斗争,这说明老百姓是支持诸葛亮的。如果不支持诸葛亮,就会反对,和诸葛亮军闹起来。
那老百姓对司马懿是什么态度呢?老百姓是不喜欢司马懿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在哪里呢?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死之后,按照诸葛亮的遗命,由杨仪带领蜀汉军队撤退,在撤退的时候,老百姓争相跑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率兵追击蜀汉大军。
《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
《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
《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记载:宣王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
有人说,老百姓这是替司马懿报信,是支持司马懿的啊?
其实不然,老百姓是想借诸葛亮大军的手,除掉司马懿。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诸葛亮每次退军,魏军一追,都会被诸葛亮干掉,诸葛亮第二次北伐退军,魏军大将王双率军追击,被诸葛亮杀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军,魏军大将张郃率军追击,被诸葛亮射死了。
所以,老百姓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肯定会追,这样,诸葛亮大军就会干掉司马懿,老百姓这是让司马懿去送死。因为,诸葛亮两次退军,干掉了两个追击的魏军大将,老百姓肯定知道,也知道追诸葛亮必死。
那么,司马懿追了吗?追了,但是,司马懿走运,捡了一条命,没死。
当时,有军事才能的姜维,让杨仪打起旗帜,敲响战鼓,摆出要出击的架势,司马懿害怕了,随即退走。所以说,司马懿捡了一条命。如果司马懿不退,肯定会被蜀汉大军的诸葛弩射成刺猬,张郃就是例子。
司马懿退走之后,老百姓开始嘲笑、讽刺司马懿,说死了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
老百姓嘲笑司马懿,那意思是说,司马懿太窝囊,远远赶不上诸葛亮,活着的人,居然被死了的人吓跑,太无能了。这就可以看出,老百姓不喜欢司马懿,否则,还能嘲笑他吗?。
而司马懿面对老百姓的嘲笑和讽刺,只好找借口,为自己找台阶下,厚着脸皮说,我能料到活着的诸葛亮,但是,不能料到死了的诸葛亮。司马懿也发自内心地佩服诸葛亮,说诸葛亮是天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