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荀彧为安身立命、施展抱负而辅佐曹操,但忠君思维使其反对曹操称王

荀彧为安身立命、施展抱负而辅佐曹操,但忠君思维使其反对曹操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63 更新时间:2024/2/27 20:15:21

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阵容灿若星辰,许多人都上演了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精彩瞬间。但人们往往过于被个人表现所吸引、却忽视了“平台”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如果没有对应平台的助力,个人的命运就如同蝼蚁般脆弱。

有例为证。在东汉崩盘前,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是多么的威风?即使由朝廷宦官从中作梗,他们也没费多少工夫就摆平了拥众数十万、让整个王朝为之震动的黄巾起义;当时的董卓跟他们相比,战功几乎不值一提。

但随着东汉朝廷的崩盘,三人则迅速淡出了历史舞台。皇甫嵩差点被董卓报复杀害,经人说情才退居二线、了却余生;朱儁跟随汉献帝颠沛流离,在被郭汜扣为人质后暴怒而死;卢植则为了躲避董卓的迫害逃回幽州、远离世事。

由此可见,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相应平台的资源支持,再出色的才华也很难有施展的机会;身处乱世,甚至连安身立命都是奢望。

荀彧

荀彧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荀彧出身于颍川的世家大族,父辈人才济济,闻名当世者有八人之多,时人称之“八龙”。其中,他的父亲荀绲担任过济南相,叔父荀爽则曾高居司空之位。

但当乱世来临时,拥有这样的世家身份,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稍有站队不慎,反而会首先沦为野心家的祭品。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袁绍出逃后,他在京师的家人不就几乎被董卓杀了个精光?

身处那个空前动荡的时代,但凡有些责任心的,基本上是越拖家带口、越胆小。荀彧就是这种情况。汉献帝的永汉元年(189年),他被举孝廉,出任守宫令,但眼见董卓为乱、天下即将大乱,他随即弃官回家,并且说服大量家乡父老离开身处四战之地的颍川。后来,董卓部将李傕等兵出关东烧杀抢掠,那些眷念故土、留在当地的颍川父老果然被杀得七七八八,场面惨烈。

接下来的荀彧,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找一个好平台,让自己和家族在乱世中安身立命、栖息繁衍。

在那种天下大乱、纲常失坠的局面下,去追着服务汉献帝显然是不明智的,毕竟像皇甫嵩、朱儁那样的高层都只是“苟延残喘”而已;荀彧首先跟随的颍川老乡韩馥,迅速被袁绍一番“套路之下”夺取了全部势力;虽然被这位出身“四世三公”、被视为关东头号英雄的风云人物“待以上宾之礼”,但荀彧分析他不具备成大事的素质,于是果断离去、另寻明主。而他那些继续留在袁绍旗下的同乡辛评、郭图等人,后来果然纷纷沦为了诸侯搏杀的牺牲品。

郭嘉

随后抛弃大名鼎鼎的袁绍,追随当时实力尚弱的曹操势力的颍川人,还有郭嘉、戏志才。在曹营,这群当时的顶级智囊充分展现了他们的才华,荀彧显得尤为突出。

他冷静应对陈宫、吕布之乱,一手稳定局势,为曹操争取了宝贵的应对时间。

官渡之战中,他在战前分析敌我特点,指出“度”、“谋”、“武”、“德”四方面的优势将决定曹操将以弱胜强;战中,他坐镇后方的同时,洞察了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鼓励处于下风的曹操咬牙坚持,赢来了最终的胜利。

而且,荀彧为人谦虚淡泊、尽忠职守,他不出风头,也不炫耀功劳,经常焚烧自己关于军国大事的奏书原稿;他不觊觎高位,曹操多次推荐他出任三公,一律被婉言谢绝。曹操将他视为肱股之臣、评价其为自己的张良,可为毫不夸张。

那么,荀彧既然常年作为曹操的心腹、帮助曹操控制着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他为何会在晚年反对曹操僭越称王呢?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冲突下的无奈。

荀彧

荀彧几乎整个家族都为曹营服务,那是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展现荀氏的价值,保护家族的安全与繁衍。如果有人非要吹毛求疵、认为荀彧应当弃暗投明,那请问,当体系与人心普遍崩坏时、在绝对的霸道面前,又有谁兼具匡扶汉室的能力与热忱呢?

能够挽救一个皇室的,基本只有皇帝自己。除此之外,那些有能力的,很难会放弃既得利益,转而拥护日落西山的李氏皇室,而自己将面临功高震主的危机;那些有热忱的,却没有与一众枭雄豪杰对抗的能力。

而对于荀彧而言,作为出身颍川经学世家的士大夫,他身上仍带有传统的忠君正统思想;他与曹操搭档多年,不可能预见不到曹操羽翼渐丰后的结果。然而,面对这种既定的历史发展大势,他又能有何作为?

但如果退而求其次,通过牺牲小我而展示个人的政治观、君臣观,维护儒家传统政治伦理的尊严,那还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当晚年的曹操一直在政治上做出动作,代汉自立的趋势昭然若揭时,虽然明知结局既定,但荀彧还是向长期的服务对象展现了自己的政治底线。《三国志》说他是“以忧薨”;而《后汉书》则称,当他收到曹操馈赠的食物,打开容器后却空无一物,于是“饮药而卒”。这种人生选择,可以说他是以个人的生命为家族挽回一些颜面,但在一派“贤臣择主而事”的氛围下,这种仍旧固守儒家“忠君理念”的行为,称得上难能可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臧霸为救父亲进行劫狱,被曹操赏识后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臧霸的起家,源于黄巾之乱根据《三国志》记载,臧霸救了父亲之后,于是和父亲一起亡命东海躲避,他少年救父的壮举已经为他赢得了“勇壮”之名。恰好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臧霸追随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并且官拜骑都尉,拥兵打击黄巾军,后来他又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集兵马屯聚在开阳(今山东临沂),自成一股力量,并且成

  • “袁术攻吕布之战”中,吕布是如何用三千人击败袁术数万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四代司空倚世劳,可嗟不肖事奸豪。妄云名字与谶合,直欲起应当涂高。吕布和袁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暧昧不清,时战时和。其中有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袁术派遣几万大军进攻吕布,反而被吕布用三千兵力击败,被称为“袁术攻吕布之战”。这次战役的影响有限,知名度也不算太高,不过当时的背景和具体的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这次战

  • “削藩策”成功削了诸侯的封地,晁错为何被汉景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晁错,今河南禹州人,汉高祖七年出生。年少时,他曾跟随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到了汉文帝时期,因他善文被任命为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的人时,晁错被选中,前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晁错学成归来后,汉文帝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在刘启宫里当差。后来,他被升任为博士。期间,晁错上书了一

  • ?秦始皇麾下战神王翦,要钱、要地、要房子比谁都贪,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开国武将,历朝历代活到寿终正寝的没几个。原因很简单,狡兔已死,皇帝还留着走狗干嘛?越凶的狗,越要打死,免得反噬主人。“劳苦功高”有时候不是保障,而是催命符。和众多名将同行比起来,王翦无疑是幸运的。不但活着时没受猜忌,死后也没有被清算,秦始皇嬴政始终对他怀有尊重,他的子孙后代也被委以重任。神奇的是

  • “说曹操,曹操到”,谁知下半句是什么?为何没人敢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是说曹操的耳目非常多,动作迅速,随时可能出现在面前,需要谨慎提防。现在也指对方总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面前。但是,大家可知道,“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这下半句说来也不是什么隐秘,但在当时却没人敢提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一整句话就是曹操的黑历史,曹操听见了脸上无光,说的人肯定就得遭殃

  • 诸葛亮北伐,和司马懿交战,老百姓支持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也做了长远打算,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开始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大有不成功就不退兵的架势。因为,诸葛亮前几次北伐,大都是因为粮草问题,供给不上,才导致失败,所以,诸葛亮必须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支持谁呢?从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老百姓还是很支持诸葛亮的,证据在哪里呢?《三国

  • 秦始皇在秦灭六国之后,是怎么样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先来看韩国国君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发起的灭国战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韩国。秦始皇大兵压境,韩王安马上割地求和,让出了南阳全境,秦国东出的门户彻底打开。公元前230年,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兵锋直指韩国的国都新郑。整个战争的过程没有任何悬念,司马迁的史记用了几十个字就把它写完了,就这样

  • 诸葛亮行军云南遇毒泉,士兵喝后变哑?1700年后央视揭露哑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孔明先生的事迹典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被誉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但“人算不如天算”,智慧如孔明先生,却也在行军云南途中涉险,偶遇毒泉,令万千士兵喝后变哑。这山间的泉水怎么会带来如此祸患?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志怪传闻?1700年后央视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灭掉韩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韩国综艺谈秦始皇,外国人看秦始皇统一六国

    嬴政君臣在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以灭韩来开局。韩国有幸拿到这个“第一名”,主要是“地段好”、“人也好”。如鲠在喉秦要灭六国,最需预防的,仍然是合纵。六国如果联合起来,也够秦喝一壶的。都到这个时候了,天下形势非常明朗,秦再想靠耍嘴皮子糊弄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想破坏合纵,只能立足于武力威慑。而灭韩,将使秦威

  • 为何司马懿的儿子那么牛,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原因真的很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总会有一个不会回避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推入神的祭坛,近年来,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他把司马懿推到祭坛前,两个认为强有力的一千年的人不是。但有一件事并没有太大争议,他们的后代是谁?显然,司马懿的后代比诸葛亮的后代更有力量。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朝可以称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