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一先来看韩国国君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发起的灭国战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韩国。秦始皇大兵压境,韩王安马上割地求和,让出了南阳全境,秦国东出的门户彻底打开。
公元前230年,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兵锋直指韩国的国都新郑。整个战争的过程没有任何悬念,司马迁的史记用了几十个字就把它写完了,就这样山东六国被消灭了一个。
[var1]
韩国的国君韩王安投降被俘,先是被软禁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一带)。5年后的公元前226年,亡韩故臣在韩国的旧都新郑叛乱,不久被秦军平定。秦始皇只好下令把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王安处死,以绝后患。
二接下来说赵国国君在秦国消灭韩国之前,为了消除来自赵国的威胁,秦军在边境线上重创了赵军,然后才发兵去消灭韩国。
公元前二二九年,秦王嬴政拍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将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出了自己的名将李牧和司马尚出兵抵御,双方僵持了一年多,秦国利用了反间计,向赵国的丞相郭开行贿,赵王迁杀死了李牧。
三个月后,王翦集结大军让赵国发起猛攻,很快邯郸城失陷,赵王迁投降被俘,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最终饿死,死时仅15岁。
赵王迁之太子赵嘉在赵国被灭后,逃到代地复国,自封为代王,与燕国聚兵抗秦,6年后兵败被俘,不知所终,史料中没有记载。
[var1]
三然后我们来说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出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出战楚国,击败楚国后,然后就把矛头指向了魏国。
这是的魏国早已虚弱不堪,但魏国的都城修筑的非常坚固,秦军挖开黄河大堤水淹魏国都城大梁。三个月后城墙塌陷,魏王假不得不投降。
魏王假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于正史,称魏都陷落,魏王假出降,被大将王贲杀害。二说源自《烈女传》,称魏王假出降后,与魏氏王族全被杀掉,只有信陵君魏无忌的族人逃脱。
[var1]
四随后秦国就把目标瞄准了楚国公元前226年,秦国大将王贲攻取了楚国十几座城。在消灭赵国后,秦王嬴政先派大将李信率20万大军灭楚。尽管一开始战争形势非常顺利,但战线越拉越长,兵力就有所不足。最后被楚将项燕打了一个反击,伤亡惨重,宣布以失败而告终。
秦王嬴政痛定思痛,给大将王翦60万军队,让他去消灭楚国。他采取的战术就是稳打稳扎,和对手打消耗战。最后项燕坚持不下去了,王翦大军出击,顺利的消灭了楚国,前后用时一年多。
楚王熊负刍投降被俘。秦王政亲自主持了负刍的投降仪式,斥责其“弒君之罪”并宣布将其废为庶人。这是因为负刍是楚幽王、楚哀王庶兄。楚幽王去世,楚哀王即位。2个多月后就被负刍所派的党羽袭杀,负刍自立为王。
楚灭之后负刍昌平君熊启逃到淮南,被拥立复国,以长江为屏障,据吴越之地抗秦,后被秦军所灭,楚王启自杀。
[var1]
五马上就轮到了燕国当秦王嬴政消灭赵国后,燕国马上就感觉到了威胁。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王嬴政大怒,于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将王翦攻击燕国。
公元前。226年燕国的都城蓟(北京)被攻陷,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亡了辽东地区。燕王杀死了太子丹,秦王嬴政暂时收兵。但秦国消灭出国后,于公元前222年发兵辽东,正式消灭燕国。
燕王喜投降被俘,但随后的结局在正史记载不详。野史记载,燕王喜被俘后,由王翦率军押往咸阳,“途中饥渴而死。”走一路没有管吃管喝,活活饿死和渴死了。
[var1]
六最后就轮到了齐国齐国原本是和秦国最先称帝的国家,不管是国力还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在七国之中都是比较强的。
秦王一直和齐国进行远交近攻,结成了战略盟友。但其他的国家被消灭后,秦王派遣使者劝降了秦王建,承诺可以给他一块封地。
齐王建投降后,为兑现当初诺言,秦王政把他安置在共地(今河南辉县)500亩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令兵士看管,不供给他食物,齐王建最终饿死。
可以说山东六国被秦国消灭后,国君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原本山东六国国力都在秦国至上,但他们最开始都过于傲慢,在不知不觉中,秦国已经变成了强国。
但山东六国都不相信秦国有实力能够消灭六国,国君在大臣们的马屁声中夸大了自己的实力。最后在秦王嬴政摧枯拉朽的战争中,六国的君主全部被俘,并且落得了一个可耻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