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在秦灭六国之后,是怎么样处置六国国君的?

秦始皇在秦灭六国之后,是怎么样处置六国国君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4/1/18 22:57:39

[var1]

一先来看韩国国君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发起的灭国战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韩国。秦始皇大兵压境,韩王安马上割地求和,让出了南阳全境,秦国东出的门户彻底打开。

公元前230年,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兵锋直指韩国的国都新郑。整个战争的过程没有任何悬念,司马迁的史记用了几十个字就把它写完了,就这样山东六国被消灭了一个。

[var1]

韩国的国君韩王安投降被俘,先是被软禁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一带)。5年后的公元前226年,亡韩故臣在韩国的旧都新郑叛乱,不久被秦军平定。秦始皇只好下令把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王安处死,以绝后患。

二接下来说赵国国君在秦国消灭韩国之前,为了消除来自赵国的威胁,秦军在边境线上重创了赵军,然后才发兵去消灭韩国。

公元前二二九年,秦王嬴政拍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将王翦进攻赵国。赵国派出了自己的名将李牧和司马尚出兵抵御,双方僵持了一年多,秦国利用了反间计,向赵国的丞相郭开行贿,赵王迁杀死了李牧。

三个月后,王翦集结大军让赵国发起猛攻,很快邯郸城失陷,赵王迁投降被俘,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最终饿死,死时仅15岁。

赵王迁之太子赵嘉在赵国被灭后,逃到代地复国,自封为代王,与燕国聚兵抗秦,6年后兵败被俘,不知所终,史料中没有记载。

[var1]

三然后我们来说魏国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出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出战楚国,击败楚国后,然后就把矛头指向了魏国。

这是的魏国早已虚弱不堪,但魏国的都城修筑的非常坚固,秦军挖开黄河大堤水淹魏国都城大梁。三个月后城墙塌陷,魏王假不得不投降。

魏王假的下落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于正史,称魏都陷落,魏王假出降,被大将王贲杀害。二说源自《烈女传》,称魏王假出降后,与魏氏王族全被杀掉,只有信陵君魏无忌的族人逃脱。

[var1]

四随后秦国就把目标瞄准了楚国公元前226年,秦国大将王贲攻取了楚国十几座城。在消灭赵国后,秦王嬴政先派大将李信率20万大军灭楚。尽管一开始战争形势非常顺利,但战线越拉越长,兵力就有所不足。最后被楚将项燕打了一个反击,伤亡惨重,宣布以失败而告终。

秦王嬴政痛定思痛,给大将王翦60万军队,让他去消灭楚国。他采取的战术就是稳打稳扎,和对手打消耗战。最后项燕坚持不下去了,王翦大军出击,顺利的消灭了楚国,前后用时一年多。

楚王熊负刍投降被俘。秦王政亲自主持了负刍的投降仪式,斥责其“弒君之罪”并宣布将其废为庶人。这是因为负刍是楚幽王楚哀王庶兄。楚幽王去世,楚哀王即位。2个多月后就被负刍所派的党羽袭杀,负刍自立为王。

楚灭之后负刍昌平君逃到淮南,被拥立复国,以长江为屏障,据吴越之地抗秦,后被秦军所灭,楚王启自杀。

[var1]

五马上就轮到了燕国当秦王嬴政消灭赵国后,燕国马上就感觉到了威胁。燕国太子丹派遣荆轲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王嬴政大怒,于公元前227年,派遣大将王翦攻击燕国。

公元前。226年燕国的都城蓟(北京)被攻陷,燕王喜和太子丹逃亡了辽东地区。燕王杀死了太子丹,秦王嬴政暂时收兵。但秦国消灭出国后,于公元前222年发兵辽东,正式消灭燕国。

燕王喜投降被俘,但随后的结局在正史记载不详。野史记载,燕王喜被俘后,由王翦率军押往咸阳,“途中饥渴而死。”走一路没有管吃管喝,活活饿死和渴死了。

[var1]

六最后就轮到了齐国齐国原本是和秦国最先称帝的国家,不管是国力还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在七国之中都是比较强的。

秦王一直和齐国进行远交近攻,结成了战略盟友。但其他的国家被消灭后,秦王派遣使者劝降了秦王建,承诺可以给他一块封地。

齐王建投降后,为兑现当初诺言,秦王政把他安置在共地(今河南辉县)500亩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令兵士看管,不供给他食物,齐王建最终饿死。

可以说山东六国被秦国消灭后,国君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原本山东六国国力都在秦国至上,但他们最开始都过于傲慢,在不知不觉中,秦国已经变成了强国。

但山东六国都不相信秦国有实力能够消灭六国,国君在大臣们的马屁声中夸大了自己的实力。最后在秦王嬴政摧枯拉朽的战争中,六国的君主全部被俘,并且落得了一个可耻的下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行军云南遇毒泉,士兵喝后变哑?1700年后央视揭露哑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孔明先生的事迹典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被誉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但“人算不如天算”,智慧如孔明先生,却也在行军云南途中涉险,偶遇毒泉,令万千士兵喝后变哑。这山间的泉水怎么会带来如此祸患?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志怪传闻?1700年后央视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灭掉韩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韩国综艺谈秦始皇,外国人看秦始皇统一六国

    嬴政君臣在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以灭韩来开局。韩国有幸拿到这个“第一名”,主要是“地段好”、“人也好”。如鲠在喉秦要灭六国,最需预防的,仍然是合纵。六国如果联合起来,也够秦喝一壶的。都到这个时候了,天下形势非常明朗,秦再想靠耍嘴皮子糊弄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想破坏合纵,只能立足于武力威慑。而灭韩,将使秦威

  • 为何司马懿的儿子那么牛,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原因真的很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总会有一个不会回避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推入神的祭坛,近年来,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他把司马懿推到祭坛前,两个认为强有力的一千年的人不是。但有一件事并没有太大争议,他们的后代是谁?显然,司马懿的后代比诸葛亮的后代更有力量。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朝可以称为英雄

  • 作为战国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韩国为什么能并列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韩国的地图,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七雄韩国实力

    所以,一直有人质疑:他是怎么混进“七雄”圈的?其实,无论实力、影响力,韩国都明显胜过一般诸侯。位列七雄,韩实至名归。胜过一般诸侯早在韩国被承认为诸侯前,韩、赵、魏就“地益大,大于诸侯”,实力胜过一般诸侯了。此后,韩国用自己的武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var1]郑、宋,都是春秋初年的小霸,后来国力衰落,

  • 被诸葛亮浪费的四大人才,只要有一人受重用,蜀汉就不会轻易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孟达第一个被诸葛亮浪费的人才,便是孟达!很多人看三国演义,觉得孟达这个人一般般,没啥特别的,但事实上,孟达这个人可是一个大才!当初刘备进攻益州之前,除了张松,就属法正和孟达率先投靠刘备,向刘备表忠心,可见法正这个人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另外,正史中刘备的军事谋士,其实并非诸葛亮,而是法正,也正

  • 天下第一宫:漫步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的主体建筑是前殿,现存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夯土台基,被当地人俗称为“郿邬岭”。这座夯土台基高约7米,东西长约1270米,南北宽约426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台基南北空旷,

  • 王绾被低估,如秦始皇听从他的建议,秦不会二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历史中王绾是秦朝的第一任丞相,而当时的李斯只是庭尉。李斯的官职是差王绾很多等级的。在当时宰相必起于州郡,将军必发于卒伍,为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年代。王绾也必定不是泛泛之辈。从出土的岳麓书简和铜戈铭文上的五大夫绾,上郡守绾和五大夫绾等记载可见王绾也是从地方因为功劳而升起的实力派。在秦

  • 吕不韦为秦努力付出一生,为何会因为秦始皇短短30字的书信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与其等着秦始皇来杀,不如自己就这样体面地死去,也算是给秦始皇一个满意的交待,同时也避免了被诛三族。[var1]吕不韦的抱负吕不韦从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贱商,到万众敬仰的秦国丞相,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年倾尽家底,把宝全押在了落魄的秦异人身上,自己的女人也送给了秦异人当老婆。穷其所有,为的就是辅佐秦

  • 曹操领队七谋臣,“魏法骑”多套阵容搭配:实用战法,兵书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势阵怎么配,最强魏法骑,魏法骑曹操带什么技能

    魏法骑选将五谋臣一共七个:程昱、荀攸、贾诩、荀彧/Sp荀彧、郭嘉/Sp郭嘉荀彧是内政将抛开不算,Sp荀彧和郭嘉纯辅助,定位和曹老板在阵容里相似,剩下四个,其中两个是主力输出,两个是半辅半补伤曹操带队的特点是自身硬能站主将,并且增伤队友所以魏法骑选将就是在输出/半输出的四个将里选其中两个:主力输出:程

  • 刘备三顾茅庐得来诸葛亮,却痛失3位帅才,是否得不偿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三国时期的特殊性,有许多有能力的将才被发掘出来。甚至就算一开始并不那么优秀的人,在时代的锻炼下,也成为了一代杰出的伟人。那个时代,有义薄云天受人钦佩的关羽,也有因勇猛善战而流传后世的张飞,还有虽并非桃园三兄弟,却始终忠心耿耿的赵云,还有那个智谋无人能敌的诸葛亮…...这些来自三国时期的人物,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