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于敏中是浙江金坛人,于家每一代都有进士,堪称当地的望族。乾隆二年,于敏中赴京赶考,考中状元,而在14年前,他的堂哥于振也考上了状元,所以于敏中和堂哥于振并称“兄弟状元”,名震一时。后来,于敏中因为学识渊博,记性特别好,得到了乾隆的赏识,逐渐提拔。于敏中用了23年的时间,终于坐上了“军机大臣”的位置,再加上他“文华殿大学士”的头衔,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乾隆身边的头号人物。
[var1]
于敏中这个人在乾隆时期贡献很大,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编撰《四库全书》,他是第一任《四库全书》的总裁,也是《四库全书》编撰的发起者,《四库全书》的分类、纲要和目录,都是他定的,至于后来的纪晓岚等人物,不过是他带出来的而已。
[var1]
根据《金坛县志》记载,于敏中于清朝乾隆年间,曾出嫁一位女儿,而这位女儿嫁的正是孔子的第72代孙、衍圣公孔宪培。从宋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把孔子的嫡长子孙封为衍圣公,清朝也不例外,于敏中的作为当朝宰辅,他的女儿能嫁到山东衍圣公府,也算合理。
[var1]
而在孔子后裔的家谱记录中,孔子的第72代孙孔宪培的妻子也确实是金坛于氏,可见此记载属实。但有学者认为,于敏中的这个女儿,并不是他的亲生女儿,而是乾隆的女儿。因为于敏中嫁女的时候,乾隆亲自含泪送亲,并且赐了很多嫁妆。
[var1]
无独有偶,在孔子家族的记载几百年的一部《孔府档案》中,也记载了同样的事情,说乾隆和富察皇后曾经生过一个女儿,因为这个女儿脸上长了一颗很大的痣,乾隆认为不详,便请了一位西域的相士来给女儿看相,该相士认为,公主的面相凶险,必须嫁给比王公贵族更高贵的人,才能保其平安。比王公贵族更高贵的家族,只能是孔子嫡长子孙的衍圣公了。
[var1]
乾隆想把女儿嫁给衍圣公,受两方面因素影响,第一是孔宪培比公主年龄小了近10岁,第二是当时有“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为了女儿的未来着想,乾隆决定还是决定让女儿嫁给孔宪培,只是为了避开“满汉不通婚”的政策,乾隆把女儿先送到宰相于敏中的家中,以于家大小姐的身份出嫁。
[var1]
这件事被《孔府档案》详细记载,因为《孔府档案》是中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记载时间最长的家族历史记录,又因为孔子在中国文化历史中的重要性,所以《孔府档案》很少有人质疑,因此,很多历史学者认为,乾隆的这个女儿,存在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