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满江红》背后的事实:岳飞非死不可,秦桧只能背锅

《满江红》背后的事实:岳飞非死不可,秦桧只能背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76 更新时间:2024/1/30 2:12:13

“满江红”是词牌名,在所有以“满江红”为名的词中,以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写的最为有名。这首词壮怀激烈,满满的爱国雄心。

这部电影的确好,处处与岳飞有关,却不见岳飞一点踪迹。岳飞死得很冤,但在残酷的封建王朝权争之下,他虽有“精忠报国”之志,却处于非死不可的无解境地。

这个秦桧很经典

在当时,能杀岳飞的,只能是皇帝,这是常识。至于在杭州市栖霞岭岳飞墓前跪了近千年的秦桧夫妇,他们只是替皇帝背锅的“大冤种”。

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虽然现在的人们凭着一腔热血情怀,恨不能穿越到南宋掐死秦桧,但现实是:岳飞非死不可,秦桧只是个背锅的权臣。

和大宋打来打去的“金国”是什么来历?为什么说岳飞是民族英雄。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有记载的历史可以看出,不管哪个朝代,都有各种生存文化:江淮一带平原地区的农耕文化、南北山区的渔猎文化、北部草原雪地的游牧文化。

历史上各个朝代,确立以后,都要选富庶的农耕文化中心为自己的政治中心。比如唐朝,因为疆域实在是太大了,除了长安以外,还想在洛阳建立“东都”。

大唐的长安是世界中心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在大唐的治下,东部还有游牧部落不稳定、西部也有很多地方遭到外国骚扰,而南方在建立了“南部三十七诏”之后,还不是很稳定。

为什么不稳定呢?主要是中原以农耕为主,而北部、南方分别是游牧和渔猎为生。农耕不怕冬天,而游牧和渔猎是有季节性的。

所以,到了秋冬季节,不同生活方式的地区之间,为了抢夺粮食,互相有很多的争斗。尤其北部的游牧民族,在打仗方面非常厉害,常常给中原带来巨大的伤害。

到北宋时期,他们东北部的辽国、大金和西北部的西夏、北部的蒙古,都是强悍的游牧民族。

大辽是契丹政权,所谓“契丹”,其主体是现在的达斡尔族,在今天的辽宁、内蒙东部;大金是女真族政权,也就是满族政权,在现在的东三省。

辽宋谈判

这些政权不断南侵北宋,在中华文明体系下,他们争的不仅仅是一点土地和粮食,而是一种“正统”——谁是中国正统。比如大辽和大金,都把自己叫做“北朝”,就是这个原因。

北宋恰恰是这种情况最为集中的时期,因为宋朝就是建立在五代十国乱糟糟局势之下的,赵匡胤黄袍加身,北宋政权一确立,内部没有办法,南北那些政权绝对不服气。

北宋时期,大辽实力比较强,他们不断和北宋争夺“政权”,杨家将就是那时候的事;后来,大金崛起,他们灭掉大辽政权,开始收拾宋朝,抓住北宋的徽宗和钦宗,把宋朝朝廷赶到杭州,是为“南宋”。

南宋在杭州偏安一百多年,基本就是不断和大金谈判、打仗的过程,到1279年被元朝所灭。大金也是被元朝所灭,但大金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文化的正统,是华夏一员。

大金的海陵王完颜亮,不但武功高强,打仗残暴,他写的词也很好。比如他写的“鹊桥仙·待月”:

停杯不举,停歌不发,等候银蟾出海。

不知何处片云来,做许大、通天障碍。

虬髯捻断,星眸睁裂,唯恨剑锋不快。

一挥截断紫云腰,仔细看、嫦娥体态。

总之,在宋朝和南宋打来打去的大金,实际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区政权,和大辽、西夏、吐蕃、昭武九姓、南部三十七诏等等一样。

毫无疑问,岳飞是南宋的大英雄

大金把宋朝打得满头包,两个皇帝都给抓回去,可怜得很;宋王朝不断南迁,公元1127年终于在杭州停下来,建立了“南宋王朝”。

南宋一度很富裕

一开始,南宋还是想和金朝打下去的,要收回北方是失地;大金朝打到江淮一带,实际上也非常吃力了,虽然有实力继续打,但是家里也不太平,一方面有内乱,另一方面也有蒙古的威胁。

所以,金国往南边打边喊“搜山检海,捉赵构”,就是想活捉宋徽宗之子、南宋建国之宋高宗赵构;但这是心理战,他们也想和南宋媾和,这样可以像南北朝那样,南北相安无事。

赵构一开始是坚决抗金的,他罢免投降派张邦昌,重用主战派文臣武将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等,挡住了金国南侵的势头。

南宋抗金的力量很多是地方武装,非常杂;而朝廷的主力只有四支,分别是岳飞率领的“岳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张俊的“张家军”和刘光世的“淮西军”。

南宋四支主力让金国南侵受阻,特别是岳飞更是让金国吃尽苦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从1129年开始,岳飞多次主动北伐,兵锋到达河南。

岳家军兵强马壮、良将如云

1138年,金国内乱,南宋借助自己军事上的力量,派秦桧和金国议和,收回了陕西、河南等很多地方,战争也就暂时停了下来。

停战的一年是欢乐的一年,南方本就富庶,加上南宋政权还不是很昏庸,所以,南宋这一年非常安宁,小朝廷也歌舞升平,把收复失地的志向早早丢掉了。

1139年,大金国主战的完颜宗弼杀掉主和的完颜昌,撕毁一年前和南宋达成的“和平协议”,亲自率军南下攻打南宋。

完颜宗弼再次南侵,虽然被岳飞、韩世忠、张浚等人挡住,但南宋小朝廷吓坏了,他们自从建立起就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刚刚太平一年,又是打仗。

于是,宋高宗赵构、宰相秦桧等就想维持住和金国的“和平协议”,或者再签订一个新的协议。

赵构对金国有心理阴影

最后,在最大的投降派赵构的坚持下,南宋以杀掉岳飞、剥夺主战派将领兵权为代价,和金国签署了《绍兴和议》。

南宋小朝廷在有实力和金国打下去的情况下,不思进取,满足于偏安一隅,和金国签署了卑微的和议;非常可笑与无能。

高宗赵构连自己的父亲、哥哥也不管,还杀掉抗金名将岳飞,这是一种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自私无情、没有民族大义的卑鄙行为。

正因为这样,坚持抗金,非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洗“靖康耻”、一雪“臣子恨”的岳飞就显得非常的高大,他也是个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同样,岳飞的死在这种情况下又显得非常的悲壮,恰好与当时民族感情的悲愤产生巨大的共鸣,成为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

岳飞 字鹏举

但是,在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岳飞的确有很多地方,深深刺激了宋高宗赵构,在很多方面为自己的悲剧埋下祸根。

岳飞非死不可的原因,第一个就是“非要皇帝立太子”

封建国家,皇帝最大;宋高宗赵构一开始也很可怜,不知道经历了什么苦难,据说生理上出了问题,当上皇帝后,空有三宫六院的,劫不能生育。

一开始,赵构重用主战派能臣,无条件信任岳飞,稳住了南宋一开始就摇摇欲坠的局面。但是,岳飞却一片赤诚,不管皇帝怎么想,一面要“迎请二帝回朝”,一面劝赵构早立“储君”。

这两条都是赵构心里最难受的,同时还都不便言说的东西。岳飞要迎回来的,一个是赵构的父亲、一个是赵构的哥哥,他们回来了,赵构还怎么当皇帝?

这些是赵构不能说的,他在后来和金国达成的所有协议里,即使把他生母韦皇后要回来,都没有要自己的父亲、哥哥回来。

宋徽宗的字画是皇帝中最好的

而要皇帝立“储君”,历来是各朝皇帝的忌讳。武将带兵,是可以用武力威胁皇权的,所以从来没有武将随便说这个事;文臣有很多说的,他们翻不了天,但也仅限劝劝而已,皇帝不听就算了,说到底这是皇帝的家事。

偏偏岳飞,两件事都干,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这就不得不让本就敏感的赵构疑心:想干啥?

不合时宜撂挑子,让皇帝起猜疑

南宋军队本就不多,各种武装加在一起也不过一百多万人,岳飞的“岳家军”独占五十万。实事求是讲,这样的军事力量,岳飞是可以另立朝廷的,当年赵匡胤黄桥兵变也不过如此。

而就是这种情况,在另一路“淮西军”在刘光世被罢免时,岳飞非要把它并入岳家军;赵构也好、南宋朝廷各派也好,实际都不想这样,因为这样会导致南宋的小命全部被岳飞掌握。

南宋有点不思进取

岳飞得不到“淮西军”,非常生气,干脆借给母亲守墓为借口,撂挑子不干;而岳家军只听岳飞的,谁来都不好使,逼得赵构没法子,只好把“淮西军”给了岳飞。

岳家军壮大了,当然可以更好地抗击金国;但岳飞在赵构心里的信任,其实也被削弱的一点不剩。

实事求是讲,岳飞即使打了再大的胜仗,对赵构来讲都不值得高兴:反正自己的皇位不能由自己决定:金国可以灭掉南宋,岳飞也可以。

有时候,“清廉”也是一种罪

岳飞主张北伐,夺回北宋失地,这当然好,皇帝也愿意。不过,北伐是要花钱的,另外,北伐得到的地方,是要有力量维持统治的。

当时的南宋实力还是不能支撑如此多的付出,所以,对北伐,南宋朝廷多有微词,虽不反对,但想要支持,基本不太可能。

而在皇帝心里,更怕岳飞北伐占据大片土地以后,被手下众多大家拥立为帝,那就麻烦了;五代十国时,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将军带兵打着打着就成为皇帝。

当然,岳飞是个“精忠报国”的人,你可以相信他不会这样,但在皇帝那里可不这样想,他最在意的是自己的皇位。

偏偏岳飞又是个清廉的人,不好女色、不贪钱财。皇帝手下的武将要想不让皇帝怀疑自己,一般都“贪财好色”,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韩世忠好色、张俊贪财,偏偏岳飞独特。

为什么武将贪财好色,皇帝放心呢?因为则表示武将有私心,没高度;那些不贪财、不好色的,坐官干啥?在皇帝看来,这是有志于“天下”呀。

十二道金牌,不管在哪个朝代,这本身就是“死罪”

史书记载,为了召回岳飞,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皇帝要谁回来,一道金牌就行,谁敢不听,为什么岳飞要;连发十二道呢?

这说明一个问题:要么岳飞不听皇帝的,或者不在乎皇帝,即使回来也磨磨蹭蹭,爱搭不理的;要么皇帝知道,不这样岳飞不回来,他要不断催促、给岳飞以压力。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不管是谁当皇帝,这样的掌握王朝大半军队的将领都是危险的;也许这个将领是忠心耿耿的,但皇帝不放心,再忠心耿耿也没有用。

明朝的袁崇焕不也是这样么?毕竟江山是皇帝家的,即使功劳再大,只要皇帝不放心,对你产生怀疑,你的结局就注定了。

不管什么时候,一个政权的军队都是要控制的,现在的西方国家用“文官”当最高指挥,就是这种办法,很多国家还用家庭妇女当国防部长。

也有一些国家在军队高层安插不同的派系,谁也不能完全掌握,比如日本在推翻幕府之后,就有各个强藩控制军队,谁也别最大。

在封建王朝,领军将领如果有了绝对实力,就要低调,卸甲,比如和岳飞同时期的韩世忠、张俊,就一个好色、一个贪财,他们丢掉兵权后,也免遭更进一步伤害。

秦桧背诵《满江红》,虽是虚构,却说明了这个“背锅侠”的无奈与可怜

岳飞被杀害,很冤枉,南宋在岳飞死后,再也没有实力北伐;虽然偏安一方,过了一百多年安心的日子,但这种日子在民族历史上是卑微的、可耻的。

当然,岳飞的死与秦桧有关系,因为秦桧是“主和派”,他不愿意打仗;秦桧以前做过金国的俘虏,被金国策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但是,秦桧无论如何也没有权力杀岳飞,这是起码的常识;相反,岳飞是个掌握了全国一半以上军事力量的大将,他要想把秦桧弄死,是有这个能力的。

岳飞写的《满江红》非常励志,也非常鼓舞人心;他是个英雄,是个面对外敌入侵时,不怕牺牲、英勇抵抗的民族英雄。

杀害岳飞的只能是皇帝赵构,秦桧顶多是个帮凶。但历史从来不写皇帝的过错,他们犯下的错误,都被“合理”地分给了执行的下级。

岳飞一案,执行的是秦桧、张俊、万俟卨,张俊也是抗金名将,但他后来变成秦桧一样的主和派,成为岳飞的政敌。

这几个人的雕像跪在岳飞墓前,已近千年。最该跪的赵构,反而不在其列。

岳飞的《满江红》写得好,值得在教科书中传世学习。电影《满江红》中,雷佳音演的秦桧非常不错,背诵《满江红》也是经典。

最后,抄录下这首词,读一读历史上中华大地上的金戈铁马与家国情怀;品一品历史的长河中那无尽的忧愁和众多的冤屈。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浸泡2500年依然削铁如泥,为何越王勾践剑可以千年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把剑长55.7厘米,剑宽 4.6厘米,柄长8.4厘米的宝剑,剑身上布满了黑色菱形暗格花纹,看起来既高级又高端,可谓青铜剑中的精品。它的剑身上清晰地刻有“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八个字的鸟篆铭文,而“鸠浅”便是“勾践”。没错,此“勾践”正是“卧薪尝胆”的越王。[var1]当年,勾践一心灭吴,便暗中找

  • 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在2700年前共祖,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贴吧,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有什么不同,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哪个厉害

    在这里,我们必须先了解下中国几类主要的Y染色体。中国最主要的Y染色体是O,这是黄种人的主流单倍群。O又分为O1和O2,其中O1是侗泰民族(包括百越)的主要单倍群,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地区的比例很高,O2是华夏—汉族的主要单倍群,从古羌演变而来。O系民族的迁徙如果说O系是中国农耕民族的流单倍群,那么C系

  • 宋钦宗的朱皇后,行“牵羊礼”后羞愤自尽,牵羊礼是什么“礼”?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自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宋朝就成了历史上少有的重文轻武的时代。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了武力的加持,就相当于丢失了基本的安全保障。虽然在一代代的传承之中,宋朝也抵御了不少外敌,但他们的军事实力确实是不堪一击。直到宋钦宗时期,薄弱的防卫终于被击破了,并成为历史上一段国之大耻。当时的宋国丝毫没有

  • 张艺谋的《满江红》爆火,那问题是赵构杀岳飞的核心原因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赵构实际上前后有好几个孩子,但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三岁的赵旉。在赵构22岁也就是第三年。赵构在扬州和后妃造小人,但由于金兵突然发兵,赵构由于惊吓过度得了阳痿。从此以后赵构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无法勃起了,此事赵构亲近的大臣,如秦桧、张俊都知道。赵旉后来因因惊吓过度也吓死了。赵构就此绝嗣。1135年

  • 蔡京随手写的字条,却成为了后人临摹的名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他红极一时,他的书法拥有的粉丝也是千千万万,天下尽是蔡体,连米颠也羡慕不已。蔡京《跋唐玄宗鹡鸰颂卷》纸本行书,纵24.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臣闻唐有天下。不能追法先王。其政之所施。与士之所学。皆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其文鄙朴。无复风雅。开元中叶。号为极治。而遗风余烈。无可稽考。世称明皇脊令颂。最为翰

  • 十六国之汉国,宗室内乱不止,互相倾轧中走向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互相倾轧人人自危,西汉诸侯国现状,后秦的宗室内乱

    [var1]刘渊在位时期,因为要南下攻打晋朝,所以他手下有多位大将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这些人只服从刘渊一人,随着刘渊的病逝,这些将领都开始拥兵自重,汉国也开始陷入动荡,太子刘和从未染指过军权,也让他极度的感到心慌,他担心在外领兵的将领自立为王,又对自己的弟弟们满腹怀疑,这些弟弟在平时和他地位都一般无二

  • 明宪宗朱见深和吴氏成婚后,仅仅一个月就又废后,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宪宗朱见深简介,朱见深为啥废后,明宪宗怎么评价朱见深

    1、遵从父亲的旨意,选择皇后早在明英宗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着手给朱见深选择皇后了,挑选的时间是比较长的,毕竟要选一国之母,不能有丝毫的大意,而且选择的范围也是比较大的。精挑细选之后只有12名女子进入到了初选,然后再经过一番比拼,只有吴氏、王氏、柏氏胜出,下面就需要明英宗在这三个人当中选出最后的人

  •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1、挂念好友,不忍让常家就这么衰败下去常遇春刚开始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并不受欢迎,因为朱元璋觉得他是挨饿了,想到自己这里混饭吃,但是常遇春告诉他,自己在刘聚的手下打家劫舍,从没有缺衣少穿,只是刘聚这个人胸无大志,不想跟着他了。然后还顺道拍了一下朱元璋的马屁,说他是一个贤能的将军,以后肯定能成大事,所以

  • 曹魏第一谋士,强过司马懿,如果不被误杀,魏国早就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取得一场胜利的标配,聪明的人,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去进攻,知道在适当的的地方干正事。魏国谋士邓艾就是这样一个人。邓艾本是部队小虾米,是赴前线献身打仗的小卒子,但他不甘平庸,在闲暇之际攻读兵法。 部队迁移不停,到达的山川地貌也不一样,邓艾就想象着如果在这种地形下作战

  • 明朝边域重心转移,王象乾受命防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明朝在北疆的防线主要是依靠九个重镇,为了抵御北方游牧的蒙古部落时常对边境地区袭扰,明王朝不仅加固原有的长城城墙,还沿着长城一线在险要地段设置重兵。这种重镇从东北的辽东到西北的甘肃一共设有九个,称之为“九边”防御政策。明蒙自1571年“隆庆议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