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明朝大将常遇春,长女交给了朱元璋的儿子,为何40岁突然离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1/19 14:11:37

1、挂念好友,不忍让家就这么衰败下去

常遇春刚开始投奔朱元璋的时候,并不受欢迎,因为朱元璋觉得他是挨饿了,想到自己这里混饭吃,但是常遇春告诉他,自己在刘聚的手下打家劫舍,从没有缺衣少穿,只是刘聚这个人胸无大志,不想跟着他了。然后还顺道拍了一下朱元璋的马屁,说他是一个贤能的将军,以后肯定能成大事,所以就投奔将军来了,希望将军能给自己一个机会。

朱元璋一听就高兴了,他见常遇春的态度这样诚恳,就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换句话说,就是拍马屁的功夫很好,有没有能力放在一边,留这样一个会说话的人在身边,没事的时候能解解闷。看来这会怕马匹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说话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啊!

但是令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常遇春这个人的武力值非常的好,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单挑,都是可以的。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又觉得自己是一个慧眼识君的伯乐。因为常遇春打仗异常的凶猛,时间长了,也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所以在渡江的时候,就由先锋变成了元帅。

其实常遇春在活着的时候真的帮了朱元璋很多,时间久了,两个人的感情也不再是君臣,而更像患难与共的兄弟,在他活着的时候,两个人就定下了儿女亲家,不能因为常遇春的突然离世,就背信弃义吧!

所以说,朱元璋不换人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就是觉得兄弟这辈子不容易,现在人死了,辛苦建立的家族也慢慢衰败了,因为家里没有能撑得起来的人,他就想只要常氏顺利进宮,常家出了一个皇后,虽然现在过得难一点,但是还有再起来的可能。

第二就是不想让跟了他很久的老部下心寒,所以他不能过河拆桥,不管心里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只能一条道跑到黑。

2、常年征战,精神过于紧张,累死的

常遇春的死在史记中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猜测,但是觉得最靠谱的就是累死的,因为常遇春再投奔朱元璋以后,就是常年在外征战,休息的时间没有多少,大家都知道两军交战,本就是既费脑子又费体力,所以后人说他是累死的,还是有据可查的。

如果说常遇春是因为给朱元璋征战累死的,就更好理解,在他死后,朱元璋为什么还执意让太子朱标娶常氏了,这也算是一种变相的补贴吧!但是再怎么补贴,常氏也不愿意自己的父亲死掉。

因为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父亲在一个家庭当中的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常遇春不仅仅是家族的依靠,也是女儿的依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魏第一谋士,强过司马懿,如果不被误杀,魏国早就统一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取得一场胜利的标配,聪明的人,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去进攻,知道在适当的的地方干正事。魏国谋士邓艾就是这样一个人。邓艾本是部队小虾米,是赴前线献身打仗的小卒子,但他不甘平庸,在闲暇之际攻读兵法。 部队迁移不停,到达的山川地貌也不一样,邓艾就想象着如果在这种地形下作战

  • 明朝边域重心转移,王象乾受命防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有一个过程,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明朝在北疆的防线主要是依靠九个重镇,为了抵御北方游牧的蒙古部落时常对边境地区袭扰,明王朝不仅加固原有的长城城墙,还沿着长城一线在险要地段设置重兵。这种重镇从东北的辽东到西北的甘肃一共设有九个,称之为“九边”防御政策。明蒙自1571年“隆庆议和”后

  • 你了解月饼的起源吗?有人说:再晚一些,恐怕韩国人又要申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文|程哥历史观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茶余饭后,大家都会吃上几块月饼。多数人都知道月饼好吃,有各种各样的冰皮和馅料,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月饼起源于什么时候。根据现在所能查到的资料记载,月饼一般起源于宋朝,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唐朝,按照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来看,月饼的起源似乎并不算早,那么

  • 每一个皇帝,都有一个像当皇帝的叔叔:唐朝有,明朝更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代有过,明朝也发生过。当皇帝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一个想当皇帝的叔叔。在唐朝,帝位传承是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尤其是武则天之后,李姓皇族人人自危,加上安史之乱的发生和各地节度使的嚣张跋扈,让帝位的传承开始变得混乱起来。唐敬宗李湛死于宦官之手,是弟弟李昂即位,李昂当了14年皇帝后,又是李昂的弟弟的儿

  • 曹操屡被讥笑,还被骂和儿子抢老婆,怒将一支孔子支脉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因为别人顶撞他杀了谁,曹操照片,曹操歌曲完整版

    刘表是三国早期实力政客之一,称霸荆江,不仅杀了东吴孙坚,更将曹操拒之千里之外,可惜结局却是被妻族篡权,儿子投降曹操。刘表帐下文将孔融就是这时被过渡过去的,但孔融名义上投奔的是汉献帝,他坚称不与曹贼同流合污。 孔融家喻户晓的事情就是谦虚让梨,其实他的身份来头也不小,是孔子的十九代孙,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

  • 有瑕疵不假,但这并不影响朱棣一生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历史上真实的事迹,朱棣总算逃过了一劫,历史上真实的朱棣过人之处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论证这个问题坚持削藩,维护中央集权朱棣是以诛讨主张削藩、变乱祖制的奸臣为借口起兵的。但是,当朱棣当上皇帝后,在对待藩王问题上,却不怕冒违反祖制之大不韪,同样是采取了削藩政策。朱棣对于军权过重的藩王和中央皇权的矛盾对抗这一教训,是认识的很深刻的,他即位后,为掩人耳目,恢复了周、齐、

  • “朱”和“猪”同一个发音,明朝怎么称呼猪?这个叫法确实很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如果有个皇帝同字的名称怎么办呢?比如明朝的朱元璋,他的姓氏里面有个朱,“朱”与“猪”是一个谐音字。这可难不倒古人,古代的豚字就是猪的意思,所以老百姓只要杀猪,就会用这个字来代替。不过虽然百姓很在意这件事,但是朱元璋自己却并不在乎。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可以看出来,当时朱元璋对这个并不十分在意。当时朱元璋

  • 张良为什么没有出面阻止刘邦杀了韩信?这不是张良能阻止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var1] 萧何对刘邦、吕后要杀韩信的心理是非常清楚的,尽管萧何和韩信的交情很深,关键的时候,还是站在刘邦、吕后一边,帮助吕后处死了韩信。但是,若萧何不听吕后的话,那么,就得罪了吕后,得罪了刘邦,这是不得了的事,自身的安全就难说了。 张良,本身是修道之人,淡泊名利,他对刘邦的为人,心里比谁都清楚,

  • 金国对宋朝的战略优势是徽钦二帝待遇不如明英宗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同样是皇帝被俘,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南下攻灭北宋,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俘,与大量北宋宗室、官民一起被押往金国。三百多年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却在土木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朱祁镇本人也被瓦剌俘往北方。然而,三位皇帝同样是被俘,待遇可是天壤之

  • 金军南下时宋徽宗令何灌带老弱病残北上增援,失利后也不许其入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北宋为何无将?从北宋大将何灌的身上或许可以看到端倪。文武兼备的何灌武功何灌此人,武举出身,天生神力。曾任火山军巡检,镇守宋辽边境。辽军常常过境来取泉水,何灌军士不堪其扰。于是划定边境,不让辽人前来,辽人便举兵来攻。何灌将其轻松击退,并箭射高崖上的石头。箭透入石。辽人大骇,再不敢来。“辽人常越境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