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狂士互怼”到“惺惺相惜”——李白和李邕的故事

从“狂士互怼”到“惺惺相惜”——李白和李邕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68 更新时间:2024/1/25 7:20:14

汤 纲

从“狂士互怼”到“惺惺相惜”

——李白李邕的故事

年轻时的李白,“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选自《少年行》,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选自《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开始诵读六十甲子,十岁就读诸子百家) ,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好剑术,喜任侠。

李白出身于商贾家庭,年少时期家财万贯,是个妥妥的公子哥,虽然李白天资聪慧又自幼博览群书,但是在重农抑商的时代背景下,他无法参加科举,入仕无门。同时,李白行侠仗义,慷慨洒脱,“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 选自《上安州裴长史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全力接济潦倒失意的读书人,耗去资金三十余万) ,二十五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726年,李白游至渝州( 今重庆市)慕名拜访年长二十余岁李邕。李邕(678年—747年)出身江夏李氏( 今武汉市江夏区),他天资颖悟,才华横溢,文名隆盛,当时是极负盛名的书法家,平日里喜欢扶持后辈,若遇见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总是会提携一番。因而,李邕在当时就成为了读书人拜谒诗文的重点对象。自诩“不屈己,不干人”( 不委屈自己,不乞求别人)的李白,前往李邕处拜谒诗文,期望能得到他的肯定,一夜成名。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

确实,在李邕眼里,当时的李白只是个乳臭未干的无名小辈。从年龄上论,李邕生于678年,足足比李白大了23岁;从家世上看,李邕的父亲李善是著名学者,而李白是商人之子;从职务上说,李邕是渝州刺史,李白是平头百姓;从书法上讲, 李邕被誉为“书中仙手”,而李白尚未崭露头角;从文学上讲,李邕的文章连皇帝都要派太监前去索取,李白却尚在干谒权贵,以求引荐。更重要的是,从名气上来说, 李邕已是“素负才名”的大书法家,连唐玄宗都“识其名,诏勿劾”,而李白则还是个不为人知的无名小辈。

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李白愤愤难平,在临别时写下《上李邕》,以示回敬。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上李邕》

李 白托人将诗送至李邕手中。李邕看到李白在诗的开头竟还把自己比拟成大鹏,仍觉得这年轻后生未免太狂妄自大,诗末李白引经据典地说孔夫子都能敬畏后生,为何你这个大丈夫竟然如此看不起年轻人呢?这个指责让李邕的脸上泛起一层红晕,顿感后生可畏,开始搜读李白的诗文。

此时的李白正在经历人生的蹉跎岁月,辞亲远游,拜谒多方无果,尚不得志。

734年,李邕得知李白在安陆 (今湖北省安陆市),派人邀请李白至自己的家乡鄂州江夏 (今武汉市江夏区),以文会友,把酒言欢,两人成了“忘年交”的知己挚友。李白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诗《江夏行》,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平民妇女的同情。两人在江夏又一次分手,初见的隔阂早已烟消云散,约定日后再见。

李白受制于出身,只能献赋谋仕。742年,李白已经迈过不惑之年,经过玉真公主贺知章的举荐,终于被玄宗诏进宫中。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亲自下车迎接。当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这期间,李白留下了《宫中行乐词》《清平调》等佳作,用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将杨贵妃的美描写到了极致,穿越千年,依旧使人动容。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抱负远大又高傲自负的李白也逐渐厌倦了御用文人的生活,开始沉迷于饮酒,麻痹自己,逃离现实。玄宗呼之不朝,亦或是醉中奉诏。李白因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拘礼数,得罪了宫中权贵高力士等人,被他们记恨在心,污蔑诽谤。玄宗听信谗谤,不再重用李白,最终赏赐他金银珠宝,让他离开长安。此后,李白踏上访道求仙之路,正式成为道士。

747年,古稀之年的李邕被嫉贤妒能的奸相李林甫迫害致死,得知消息的李白痛苦不已,为好友无限惋惜。749年,在李邕去世两年后,李白对李邕念念不忘,在倾诉志向怀抱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写下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你不见在李林甫的屠刀下,李北海当年杰出的作风和豪爽的气度已荡然无存),引用李北海的人物事迹,深表敬佩与缅怀。

后又经历安史之乱,李白建功心切,却卷入叛乱,最终苟且偷生。758年,李白在经历沉浮之后,看透了时局,也看淡了荣辱,自浔阳 (今江西省九江市)出发,开始长流夜郎 (今贵州桐梓一带),至江夏,访李邕故居,月下独酌时,想起与自己惺惺相惜的老友李邕,一生负有才名,却屡遭贬斥,最后为奸相所杀。选择辞绝宦途、浪迹天涯的李白,深切怀念这位长自己二十余岁的故人,遂写下《题江夏修静寺》,语气亲切,情真意切,为李邕所遭受的不平待遇而哀伤惋惜。

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

(北海太守李邕是我本家人,把住宅捐为南江滨的佛寺。)

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

(现在庭院空空,没有高树,只是高大的殿堂上默默坐着僧人。)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青草丛中还可以看到曾经捆书简的布带,琴堂里却飘满了白色尘埃。)

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

(你一生提携后进,桃李满天下,可是却都默默无闻,很少成才。)

——《题江夏修静寺》

李白文武双全、仗义慷慨,却终不得志,李邕能诗善文、惜才爱才,却被害致死,两人的相遇是时代的必然。年少轻狂的李白,胸怀“ 济苍生、安黎元”的壮志,献赋谋仕,拜访“干谒满其门”、年长自己二十多岁的李邕。 初见,是不欢而散的“狂士互怼”,李邕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才华横溢又热爱功名,潜能无限却骜不驯,他深知李白不属于朝廷,而属于文学,他对李白的怠慢更多的是一份良苦用心。重逢,是把酒言欢的“惺惺相惜”,彼时的李白辞亲远游却四处碰壁,经历了蹉跎岁月,体会到李邕的良苦用心,应邀与李邕相会于江夏,昔日隔阂消散在觥筹交错之中,两人成了不打不相识的交心挚友。独酌,是故地重游的“深切缅怀”,李白拜访李邕旧居,于庭院踱步,欲邀昔日老友,却再无应答,悲伤之情涌上心头。

云游江夏,遇见李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的《战城南》写了哪两场战役?其中一战远在帕米尔高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唐朝人写战争

  • 彭城之战刘邦惨败,是如何迅速回血的?付出了什么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彭城之战刘邦如何逃脱,刘邦 彭城之战,刘邦彭城之战被打的怀疑人生

    刘邦阵营中也有很多人与吕泽交好,比如说丞相萧何,还记得刘邦第一次去吕府吗,萧何正帮吕家收受贺仪。比如樊哙,他是吕雉的妹夫,亲属关系在这放着。吕泽一直不肯交出兵权,一是吕氏实力强悍,可自成一体;二是刘邦并没有立吕泽的外甥刘盈为汉国太子,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正要临盆,如果生下王子,必有一番夺嫡之争。 图-

  • 李白真的是溺水而死吗?我们来分析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之死图片,幸好李白死得早下一句,诗人李白怎么死的

    一、病死说病死说是关于李白死因的一种观点。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0年)去世,时年61岁。根据李白生平的记录,他晚年曾流浪江湖,生活艰辛,加之饮酒过量,因此有可能导致健康状况恶化。同时,李白晚年的诗篇中也多次提及身体欠佳,暗示着他可能因病去世。二、饮酒过量致死说李白的诗歌中常

  • 李白喝的酒究竟度数是多少?为何能斗酒诗百篇?原来奥秘都在这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斗酒顺口溜全集,李白喝过的什么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完整版

    李白是我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一生当中写了1000多首诗。流传至今的有900多首诗歌,而我们很多人在中学时也背诵过,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在他的诗歌当中,有很多与美酒相关的诗句,而且都成为了千古名句。也有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的,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为他的酒量所折服。因为换算过来,一斗大约

  • 李白这首咏史诗,评价秦始皇,暗讽唐玄宗,结尾最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白最出色的一首诗,李白是怎么描述秦始皇的,李白的诗最有艺术特色的一首

    李白在这首诗中,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进行了评价,虽然只有24句,但是读来却虎虎生风,充满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精神,无论是在气势上,还是在艺术效果上,都可谓是独步天下。当然,有人说这首诗其实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李白借助秦始皇求仙不成,暗讽和规劝唐玄宗迷信神仙、整日寻仙觅道。古风(其三)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

  • 曹操有3大创举,其中一项领先世界18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文武双全,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求贤若渴,效仿“周公吐脯”,年迈之时仍满怀豪情,写下了《龟虽寿》这样的千古佳句。不仅如此,他在统治时期还曾创下三大举措,其中一项人们至今还在受益。 选贤任能 曹操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因为身世原因受到了许多轻视,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也正因

  • 李白和王维老死不来往,竟是因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维为啥和李白没有交集,讲李白王维的书,李白和王维同时同居

    因此,不由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两个名满诗坛的大诗人,为何老死不相往来呢?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他们之间的故事。受同一个女人垂青,俩人成了情敌有人说他俩之所以不相往来,是性格不合,也有人说文人相径,导致两人互相看不上眼,谁也不服谁,可能碰面,估计也是点头之交,最多互相加个微信,从未有过任何的互动,搞不

  • 李广打败仗、被活捉、迷路,到底是运气不好,还是自身能力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将军名气很大,司马迁对李广将军尤其偏爱。 他在《史记》中赞扬李广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历代文人墨客也对李广赞不绝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诗句响彻古今!“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对李广的赞赏!

  • 聊李白:他年老时为什么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是我国赫赫有名的诗仙。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多如星云般的优秀作品,和他不愿侍奉权贵的洒脱性格。但是鲜少有人知道,李白年老被流放的过程和原因。唐唐诗仙李白并不参与政事,却为何会被流放呢?我们来娓娓道来。力士脱靴,千古传唱李白不负诗仙之名,他创作了许多人口脍炙的诗词作品,例如:“且乐生

  • 《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如果能重来 我愿做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语文课本里的“常驻嘉宾”,这位大诗人的身影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求学路。即使是没有上学识字的孩子,相信都会背诵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许多人对李白的诗歌作品也许非常熟悉,但是对李白更深入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比如,为何李白的诗歌中总是出现月亮?他到底是日饮三百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