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诗仙李白从来不工作,却满世界旅游,开销到底从何而来?

诗仙李白从来不工作,却满世界旅游,开销到底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4/2/13 4:24:49

李白一生没有俸禄,也没有地产或者别的资财,但是他却能赤手空拳周游世界,漫游山川,有时出手还相当阔绰,这不禁让人好奇,他的经济来源来自哪里?

有人说他出蜀时带了一笔钱财,不过这算是一种合理的推测,没有真凭实据,但即使这笔钱数目再大,恐怕也经不起他入宫前十七年的挥霍吧!离开皇宫时,唐玄宗的确赏赐给他一笔钱,“赐金归之”,这是有可靠的书面记载的。但是这笔钱也很难维持他死前18年的生活,这段时间他一定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李白旅途遍天下,朋友遍天下,诗歌遍天下。除了写诗并没有别的谋生手段,

其经济来源恐怕主要还是靠诗名和写诗谋取馈赠。

这不仅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推断,而且可以从李白诗文当中找出大量证据。

李白交游之广世所罕见:上至帝,下至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交无类。李白为他们写诗,也靠他们养活。得意时为皇帝写诗,接受赐金,穷困潦倒时接受普通农妇救济,也只能报之以诗。至于经常和他发生经济关系的,则主要是遍布全国的州佐县吏。

现存李白集中赠答之作过半,接受对象大部分是地方官吏,从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判官、都史、司户、司士、参军,到明府、少府、赞府、录事、主簿。

这些人在“平交王侯”的李白眼里地位不高,有的很微贱,但李白对他们很重视,经常称叔论侄,呼兄唤弟,赠之以诗。

在赠给太守、长史一级地方大员的诗中,他经常称赞对方为招贤纳士的战国某公子,而以寄食门下的某客自居,如《赠宣城赵太守悦》、《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等。

在赠给县宰一级“父母官”的诗中,他经常是恭维对方的政绩,如《赠清潭明府姪聿》、《赠范金乡》等。

这种模式化的溢美,透露出诗人经济上有求于人隐衷。

李白在他诗名煊赫的盛年,所到之处太守亲迎,更有各类权要、清要官宦主动相邀,或不远千里寻访,所以,在一般情形下,他并不需要主动索取馈赠。

可是,他毕竟也有主动索取馈赠的时候,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的晚年,由于社会动乱和他自身经历两方面的原因,经济上依仗于人的真实情况不得不暴露在诗篇中。

比如下面这一首《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归来无产业,身事如转蓬。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吾兄肯云士,然诺闻诸公。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槺华傥不接,甘与秋草同。”

此诗作于入京以前的壮游时期,因经济拮据向人求援无疑。对方只是县吏,李白却把他看成“青云士”,又以“棣华”喻兄弟。

作为上述证据的补充,我们还可以举出下列事实:李白还曾以诗换裘(《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以诗换罗衣(《张相公出镇荆州》)、以诗换帛(《送鲁郡刘长史》)、以诗换乌纱帽(《答友人赠乌纱帽》等。

这种交换,当然不是赤裸裸的商品交换,而是罩上了一层温情脉脉面纱,未尝不可拿它和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雅事并提。

但李白以诗易物既然是家常便饭,所得之物多为生活必需,再参考他经常接受愧赠和接济,以至寄食对方门下的大量事实,便不难看出这种交换的实际性质。

除了诗,李白没别的东西可以和人交换,他也并没有别的济来源。杜甫咏李白: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两句诗极其生动地李白一生。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当时社会没有稿费。李白却能以诗谋生,称得上一个职业诗人,这在中国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那个时代的诗人,不是从政当官,便是退隐当地主,李白不属于任何一种。在当时的时代,恐怕只有李白有资格在履历表的职业栏里,填上“诗人”二字,这是李白的光荣,也是历史的光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写了一首肉麻的诗,原来是给杨贵妃的,开篇两句你肯定听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写了一首肉麻的诗,原来是给杨贵妃的,开篇两句你肯定听过!要知道李白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文武全才的李白,所写的诗涉及多个方面,有豪迈的、有婉约的、有山水的、更有乡愁的,除了这些以外,风雅韵事之诗也不在少数,比如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清平调·其一》,就是李白夸赞杨贵妃的,大家接着往下看

  • 李白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一条白龙,所以取名为“白”,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传说中,他的成长与生平经历也是一段传奇。据说,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一条白龙从天而降,随后她怀孕生子,于是就给他取名为"白"。李白小时候父母双亡,被亲戚抚养长大,他聪明机智,好学不倦。后来他依靠考试和游历,结识了一位名叫杜甫的大诗人,两人成为好友。李白一生好

  • 李恪:他是杨广的外孙,只比李治大九岁,为何最后却会蒙冤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李恪出生于公元619年,母亲为杨氏,因被李渊父子俘虏结识李世民,后两人成婚第二年生下李恪。儿时的李恪还被宇文化及等人抓去当人质,也可以说是从小就在敌军的阵营中长大。直到贞观四年,李世民才把自己的第3个儿子接回中原。但李恪在长孙皇后的长子李承乾面前,身份地位不算突出。因为长孙皇后家族在朝中的势力是比较

  • 一首网络打油诗超越千古佳作《咏雪词》,李白自愧不如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一句俗语:“天下文章一大抄”,要知道在古代文人之间也是会彼此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然而在众多诗人中,李白的诗是最难被模仿的。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连唐代诗人徐凝也进行了模仿,他的“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没想到,他模仿的这首《庐山瀑布》遭到了苏轼的抨击,称其是“恶

  • 大器晚成我佩服刘邦,48岁才开始创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大器晚成我最佩服刘邦,48岁才开始创业 。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农民,早年曾多次失败和受挫。刘邦最后能够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可思议。来看看刘邦和项羽这两位杰出人物。01刘邦和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我们来看看这两人有哪些过人优势刘邦的优点大概可以总结成下面4点 善于团结

  • 李白的诞生地在碎叶城,那么他的故乡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秦安县),隋朝末年,因避乱(一说流放)迁徙到中亚细亚碎叶城。碎叶城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碎叶城

  • 唐朝最难超越的一首诗,每句都惊艳了世人千年,连李白也自叹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即使是“诗仙”李白,也有自叹不如的人,也有觉得自己比不过的作品,比如崔颢的《黄鹤楼》便是其中之一。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其原籍为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天资聪颖,19岁便考中了进士,从而进入仕途。在后面的日子里,崔颢曾经担任许州扶沟县尉,但是可惜

  • 三国神秘消失的5名猛将,一位可战吕布,一位不输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一、可单挑吕布的猛将在孙策攻占江东期间,曾出现过一个超级猛将,他一人便可以大战十二猛将,令众人震惊!当时太史慈和孙策还是敌对关系,听闻孙策现身,太史慈准备出兵去捉拿孙策,但他的同僚都不敢出战,唯有一个小将愿意相助,这便是我们的主人公——曲阿小将! 原文:诸将不动。惟有一小将曰:“太史慈真猛将也!

  • 从“狂士互怼”到“惺惺相惜”——李白和李邕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汤 纲从“狂士互怼”到“惺惺相惜”——李白和李邕的故事年轻时的李白,“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选自《少年行》,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选自《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开始诵读六十甲子,十岁就读诸子百家) ,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得到社会名流的推崇,好剑术

  • 李白的《战城南》写了哪两场战役?其中一战远在帕米尔高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唐朝人写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