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虎毒尚且不食子,为何胡太后要毒死自己儿子?

虎毒尚且不食子,为何胡太后要毒死自己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65 更新时间:2024/2/19 15:43:55

俗话说得好:虎毒尚且不食子,为何胡太后要毒死自己儿子?放眼上下五千年,能亲手杀儿子的也没几个,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一起看看吧。

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更是美艳绝伦。

北魏时期,崇佛一直是主流文化。胡氏的姑姑是一名很会讲佛理的尼姑。因此宣武帝继位后,便宣她为自己讲说佛经。她便趁机向宣武帝身边的人称赞胡氏。宣武帝听闻后,便召胡氏入宫,并把胡氏封为承华世妇。

说起来,宣武帝随着年纪的增长,也有一块心病,那就是一直没有子嗣。

其实宣武帝的嫔妃众多,但奇怪的是,仅与皇后生过一子元昌,然而元昌在3岁时就夭折了。自那以后,后宫虽偶有皇子出生,但都活不过半岁便夭折了。

宣武帝深恐皇位后继无人,整日长吁短叹,并广纳妃嫔充斥后宫,希望能心想事成。

其实宣武帝并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

问题的根源是什么?那就是北魏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

这个制度是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制定的,其本意是防止母后干政,效仿的是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例子。

锦衣玉食的嫔妃们怎么愿意去死呢?所以大家彼此祝福,都愿对方不要生太子。有生下皇子的,也想方设法让其“夭折”。所以宣武帝始终不可能有继承人。

胡氏看到这种情形,觉得这些嫔妃们觉悟实在太低了,怎么能因为害怕去死,就不为皇帝生育儿子呢!所以她常常在宣武帝的继后高氏面前表示,她愿意为皇帝生下儿子,为皇帝解忧。

当高氏将胡氏的意思告诉宣武帝后,宣武帝颇为感动,于是召幸了她。

胡氏怀孕后,与她交好的嫔妃都纷纷劝她,与其冒风险生下皇子,不如提前打掉这个胎儿。

但胡氏却打定主意,表示如果能诞下男胎,就算被处死,也心甘情愿。

公元510年,胡氏心想事成生下了皇子元诩

宣武帝大喜过望,为了能让元诩顺利长大,便单独把他养在别宫中,而胡氏也母以子贵得封充华。

公元512年,元诩被立为皇太子,按旧制,胡氏将被处死。

但笃信佛教的宣武帝不愿意看到元诩年幼失母,所以他不光废除了“子贵母死”的旧制,还将胡氏封为了贵妃。

宣武帝病逝后,元诩得继帝位,是为孝明帝。

不过,由于元诩才5岁,高皇后及外戚高肇便以“子幼母弱”为由,把持了政权。并在朝中打压异己,任性妄为,一些宗室亲王都受其所害。

胡氏更是沦为高皇后的眼中钉。为求自保,胡氏便暗中求助给事中刘腾,用计除掉了高皇后的左膀右臂,并将势力尽除的高皇后逼迫为尼。

随后,胡氏被尊为皇太后,把持了军政大权。

胡太后很有才干,不仅处理政务游刃有余,除此外,她还射艺高超。同时她又极重视体察民情,经常召集百官商议国事。

但权力有时候也是一枚春药,胡太后大权在握后,竟为了满足私欲,经常和人私通。

据《梁书·杨华传》记载,名将之后杨华,由于生得浓眉大眼,且容貌雄伟,被胡太后看中后,不光委以重任,还借用权力逼他私通。杨华畏惧,最后出逃梁朝。

胡太后知道后,扼腕痛惜,还命宫人为他谱词,昼夜连臂蹋足歌之。

当然,杨华不愿意,朝中却多的是愿意和胡太后搭上关系的大臣,比如清河王元怿、中书令郑俨等。一些想升官发财的人,也纷纷靠男色得以心想事成。

这样一来,朝中奸臣当道,朝臣心神惶惶,吏治废弛,地方叛乱也此起彼伏。

渐渐长大的元诩,也到了亲政的年纪,但胡太后却迟迟不提归政的事。不光如此,为了削弱他的势力,凡是有人亲近元诩,必然遭到她的谋害,就连教元诩说胡语的道人,也被胡太后所杀。

元诩深知胡太后用意,因此他和胡太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能夺回政权,元诩密诏手持大军的尔朱荣进京勤王。

结果密诏却被人送到胡太后手中,胡太后看后,勃然大怒,用鸠酒毒杀了元诩。

淫乱宫闱也许不只胡太后一人,但能下手毒杀亲儿子的,她绝对是第一个。所谓虎毒不食子,胡太后却为了权力六亲不认,这和她年轻时的态度迥然不同。因此后人对她多有诟病,这也就难免了。当然了,胡太后也没有好下场。尔朱荣趁机叛乱,攻入朝中杀了她,北魏由此陷入了混乱而分裂灭亡。

标签: 历史胡太后南北朝

更多文章

  • 战国秦赵长平之战简介,秦赵长平之战白起真的坑杀40万赵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长平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简介秦赵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秦赵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

  •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换成李牧,李牧能够战胜白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长平之战,赵括,长平之战赵括,秦赵长平之战

    秦赵长平之战赵括换成李牧来对付白起,是否能够帮赵国取胜?这是一个很假设的话题,毕竟秦赵长平之战已经以白起坑杀40万赵卒大胜而归,历史也不可能再重演,我们现在也只能凭空去假设一下秦赵长平之战赵括换面李牧胜算会有多大。秦赵长平之战,秦国确实一开始没那么多兵力在,但是也不少,估计20万左右,而且是由王龁率

  • 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功高震主被冤杀,身死家灭只留下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功高震主被冤杀,身死家灭只留下三十六计流传后世。东晋末年局势动荡,天下豪杰逐鹿中原,残酷的战争让很多底层百姓流离失所,然而战争却是一代名将大展神威的好时机,檀道济正是在一次次的战争磨炼中走上“神坛”,檀道济出身贫寒,甚至连确切的出

  • 钟会:三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聪慧过人 文武双全 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 最后却举兵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出仕魏国,官居要职。在魏灭蜀之战中立下大功,因此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便举兵反叛。最后在监军卫瓘的谋划之下,钟会死于乱兵之中。少年得志钟会是大臣钟繇的小儿子,名公之后,少年闻名。有一回他和哥哥钟毓趁老爸午睡时偷酒喝。

  • 文鸳:三国后期横空出世的旷世猛将 在敌阵中七进七出毫发无伤 结局悲惨被人们所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文鸯是魏末晋初名将,专善战,长于征战,带兵对阵,破敌平叛,能所向披靡,战功累累。但是这么一位英勇万人敌的大将军,文鸳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与文官的政治斗争中。罗贯中先生的小说《三国演义》脍炙人口,但随着诸葛亮之死,这一幕英雄的史诗也逐渐落下了帷幕。由于前期的名将都凋零殆尽,没有了名将之间的斗智斗勇,

  • 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 传言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显的儿子 好不容易登上帝位 却拯救不了衰亡的趋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公元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孛儿只

  • 西北叛乱时有发生 清政府历经三朝 近70年平定了西北边疆的叛乱 割据势力 功泽流传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乾隆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密切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乾隆的功绩不可抹杀的。乾隆皇帝自诩“十大武功”乃众所周知,平心而论这“十大”水分不少,但其中“两平准噶尔”和“平定回部”

  • 吕泽:吕后的哥哥 刘邦的大舅哥 汉初最神秘的人物 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却没有详细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吕泽是吕后的哥哥,刘邦的大舅哥。吕泽在正史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但其实他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的最要功臣之一。在西汉开国史中,他属于“异端”的存在。整个皇廷,一半以上的功臣,不是他的老友就是他的故吏。多疑的刘邦居然对吕泽是绝对信任的,刘邦对吕泽的部下调之即用,吕泽也任其调之。君臣一生,无一丝猜忌。即使是

  • 东吴悍将太史慈:战力不亚于赵云,堪称三国东吴第一猛将,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东吴的悍将,许多人都会想到张辽和甘宁,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位比之他们俩丝毫不差,此人就是东吴悍将太史慈,战力不亚于赵云,堪称三国东吴第一猛将,惜英年早逝!太史慈字子义,东莱人。少好学。曾经在郡里任奏曹吏。十分聪明能干。有一次州牧和郡守闹了些矛盾。不知孰非。他们都向朝廷上交了一份奏章。州牧派去

  • 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