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重文轻武的北宋,武将的命运真的很惨吗?

重文轻武的北宋,武将的命运真的很惨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29 更新时间:2024/2/29 16:11:17

唐代安史之乱后,中国便陷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哪怕到唐朝灭亡的时候,武人割据之风仍未有消失,反而酿造了一个更為分裂混乱的时代——五代十国。五代时期,军人跋扈,将帅兵变篡位之事史不绝书。因此,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便订立了“强干弱枝”和“重文轻武”的国策,试图改变昔日君权不振、武人恃兵专横的风气。然而,军人在北宋时代真的如此被轻视吗?

确实,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主宰政坛的都是优容尔雅的文臣。在蔡襄《蔡襄集・国论要日》就有提到:“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辞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榖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为了提高文人地位,以抑制武人之气焰,朝廷除了大兴儒学、增加科举取录名额外,还特许进士登第即可享有官职,真可说得上平步青云。

相反,武人在宋朝则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比方说,宋廷为了防止士兵逃逸,会在兵士之脸上或手背刺字以作标记,这无异於在将士身上烙上“罪犯”和“奴隶“的标签,可谓羞辱至极。而在中央任官方面,枢密院作为中央最高军事机关,当中任职的73名正职者(如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等),武者出身的只有18人。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任职人数还会随朝递减。在太祖到真宗这三朝间,武职出身的18人缩减成12人。到了仁宗朝,则仅剩6人。最后英宗朝以后,已再无一人为武职出身,所以说宋朝军事羸弱的弊端不是不能理解的。

虽说这样看来武士在宋朝的地位真的十分低落,很符合我们印象中大宋皇朝文质兼备、风流蕴藉的社风,但是在学术界中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人批评过往研究忽视武将在宋朝的重要性,并指出武将在宋朝只是看似地位不显,实则仍享有很大特权和优待。哪怕宋太祖曾在宫中立碑,告诫后人勿杀文臣、莫过度重用武将,但其实太祖本人在派遣军吏时,都是习惯派武将出任“都部署”这个大将军之位。

哪怕在“以文驭武“的原则下,文臣参与治军的干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当时文官在军事行动中只能扮演辅助性角色,譬如供应粮饷、安抚百姓等,跟军事行动和指挥其实并无直接关系。虽说太祖在镇压王小波、李顺起义时,曾一度下令由参知政事赵倡言为都部署,藉此打压制当地武将气焰。尽管赵倡言为都部署一事为以后文官大臣出任要府,并兼管驻军一职的滥觴,但必须指出的是宋初两朝地方文臣一般对驻军并无干预权。比如开宝四年,给事中刘载权与建武节度使何继筠不协时,因被何继筠“诉於上“,而被黜载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亦有知贝州柳开因“坐与监军忿争”,因而被贬。这些都说明当时武将地位在下降的趋势,但仍然拥有文臣无法干预的独立带兵权。

宋代武官地位低这个观感其实是相对于文官拥有过份优越的地位而来,所以武将作为统治阶级一员,本身不能说受到歧视。比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作为一个基层军官,在镇关西面前也是可以作威作福的,更不用提那俨然就是地方霸主的张都监。就是说,宋代武官虽然地位不如文官,但过得还是不错的。去到南宋,因为外有女真势力虎视眈眈,内则蜂起造反之事,朝不保夕的赵宋皇室为了激励将士安内攘外,更放弃了“崇文抑武”的家法,着手提高武者地位,可见武者地位在两宋间还是起起落落的。

虽然太祖的开国国策有不少为人诟病之处,军事积弱、战事败多胜少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正因为太祖力倡文教,才使宋朝脱离了前朝士风败坏的局面,更打开了文治盛世。文学家苏轼欧阳修,理学家陆九渊周敦颐的出现还是得感谢宋朝推崇文人的国策。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昙花一现,大秦帝国十五年而亡,真的是因为暴政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秦十五年而亡,纵使在历史舞台上,却留下深刻的烙印。数千年来,秦速亡之因与秦始皇的是非功过都是史学界中千古不衰的话题,而学者们对始皇帝的评价也是久经起落,但总括而言,“暴政亡秦”的认知至今在史学界中仍是根深蒂固。不少学者依然视始皇为暴君,认为秦亡汉兴是“顺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的历史必然性。不过其实有

  • 清末抗法名将刘永福是如何击毙法国舰队正副司令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在清末反抗法国侵略者的战斗中连战连捷,打乱了法国入侵中国的计划。在宝岛联合义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达五个月之久,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一)从小养成敢于斗争性格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今广西钦州人,祖辈世代为农,12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上山打柴或者烧炭为生,13岁时在

  • 道光皇帝谋求大清朝中兴,他干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道光在如深似海的皇宫,每天面对各种各样可能发生的事件,也算是一名勇士。道光帝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将近四十年的时光,终于靠嫡长子身份在皇宫中苦熬39年,荣登大宝。生逢时代变革的浪潮之中,虽然,道光帝勤于政务,在1840年前后大

  • 埋没的帅才,失意的英雄,三国赵云的人生际遇为何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

    埋没的帅才,失意的英雄,三国赵云的人生际遇为何那么惨?对赵云的记载主要是《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将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列传记且排在最后一位。相比其他四人,赵云的记载也最为简略,仅有四百余字,除了当阳长坂坡救主、箕谷失利两件事外,再

  • 清朝咸丰帝怎么死的?咸丰帝为什么这么短命才活30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清朝咸丰帝怎么死的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是因病重而逝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六日,咸丰帝在烟波致爽殿寝宫,召见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等。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爱新觉罗·

  •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唐朝早期的玄武门之变,相信很多人都清楚,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突然袭击,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随后杀进宫里,逼着李渊立自己为太子,没过多久秦王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终极目标就是皇帝。至于当太子,是有变数的,一点都不保险。万一哪天,皇帝下令改立太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 刘备为什么传位给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说起三国历史中最傻的一个人,很多人都能想到刘禅,因为当年刘禅乐不思蜀的典故,让后人一致认为刘禅确实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很多人都很奇怪,刘备那么聪明,他明明有四个儿子,为何非要选择智障者刘禅呢?其实刘备之所以选择刘禅,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来的规矩,要立嫡为长,因为这样的选择既不会引起兄弟之间的矛盾

  • 三国历史上刘禅算是昏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有一名话叫“扶不起的刘阿斗”,是说刘禅不思进取,当了皇帝只会整天玩乐,即使有诸葛亮这样的名臣辅助也无济于事,最终江山落入了他人手中。其实刘禅并非愚不可及,他的智商一点儿都不低,诸葛亮曾评价他“天资仁敏,爱德下士”,《三国志》说他也曾是一位“

  • 刘弗陵是汉武帝亲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幼子,8岁登基,21岁去世,在位13年,是为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是赵婕妤,又称钩弋夫人。据说钩弋夫人怀胎14月,生下刘弗陵,于是汉武帝将她居住的宫殿命名为“尧母门”。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女人怀孕14月产子,绝无可能,于是便有人怀疑刘弗陵不是汉武帝亲生。

  • 永贞革新是什么,永贞革新为什么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永贞革新是什么永贞革新(改革因在永贞年间进行,故得名),又称二王八司马(“二王”指王叔文、王伾,“八司马”指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事件,是在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永贞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