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怎么死的,朱棣夺位后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的儿子!

刘伯温怎么死的,朱棣夺位后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的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20 更新时间:2024/4/29 0:55:51

明朝初期有两个开国功臣的死因比较有争议,一个是徐达,另外一个就是刘伯温了。刘伯温怎么死的?对于刘伯温怎么死的也有不同的说法。

刘伯温怎么死的说法一

洪武八年正月,公元1375年,刘伯温得了风寒,朱元璋就让胡惟庸带着太医给看望刘伯温。名为医治,实为下毒谋害刘伯温。果然,刘伯温回乡后一个月便毒性发作而亡。

刘伯温怎么死的说法二

刘伯温是被朱元璋暗中毒害的,利用毒杀的方式来杀害刘伯温是朱元璋一贯的做事风格。因为,朱元璋的疑心病很重,就算对他有利的人,朱元璋也不会轻易放过。开国名将李文忠、徐达就是因朱元璋对其起了疑心,在生病时受到朱元璋的探望与赠药之后,便被朱元璋毒害致死。

刘伯温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伯温就是明朝最大的开国功臣,但他最终的结局却与他曾经创下的巨大功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伯温能文能武,谋略过人,在大明的建立过程中他居功至伟;朱元璋深深忌惮刘伯温的能力,认为他能佐为得江山,亦可佐别人颠覆我的江山,因此朱元璋一直对刘伯温防备有佳。大明建立后,朱元璋想诱使刘伯温犯上,然后坐实罪名诛杀掉他以绝后患,因此给刘伯温封了一个诚意伯的爵位。伯爵比侯爵、公爵要低,按刘伯温的功劳封一个公爵比较合适;如果刘伯温不接受伯爵而四处埋怨的话,朱元璋就有理由处死刘伯温。不过刘伯温深之帝王之心不可测,又知朱元璋帝王之术高明,因此他诚意接受了,尽心尽力辅助朱元璋治国。

刘伯温的优秀基因并没有深深影响了他的后代,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刘伯温是开国功勋肱骨之臣,但他的两个儿子在朝中并不是身居高位。其中,长子刘琏受胡惟庸一党迫害,在羽翼未丰之时就坠井而死。次子刘璟避其锋芒,把侄子养育成人。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爆发,朱元璋以谋反罪诛了胡惟庸的九族,后来又杀御史大夫、中丞等人,此案持续了十年之久,朱元璋后续又颁布了《昭示奸党录》,处死了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哼、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北元,除其党羽,前后总共诛杀了三万多人。

朱元璋到了晚年,眼见昔日的老弟兄们基本凋零殆尽,又起了恋旧之心,经常把刘伯温之子刘璟、叶琛之子叶永道、章溢之子章允载等功臣后人召入宫中,聊一些往事。(言语如家人)聊到高潮时,朱元璋决定让刘璟承袭刘伯温"诚意伯"的爵位,但刘璟推辞不受。

而刘璟不接受赏赐的原因竟然是,大哥虽已经去世,但大哥还有儿子,应该由他继承。这番话让朱元璋很是欣赏,并当场赐给他"丹书铁券",又任命他为劾门使仪礼司,这是一个言官职位,专门弹劾那些大臣的失职之处。

朱棣夺位后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的儿子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等到燕王朱棣掀起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派李景隆挂帅出征,令刘伯温的儿子刘璟随军参赞军机。刘伯温的儿子刘璟审时度势,提出进兵十六策,刚愎自用的李景隆对于刘璟进献的计策一概不听。

朱棣靖难之役取得成功以后,朱允炆下落不明,刘伯温的儿子刘璟表示不愿侍奉朱棣,选择辞官归隐,但他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朱棣的允许,因为朱棣知道自己登基的行为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尤其是开国元勋后人的支持,这样合法性就更强。

但刘伯温的儿子刘璟并不买账,固执的个性以及骨子里那种"为臣尽忠"的气节促使他绝不会接受朱棣的橄榄枝。朱棣下令一切辞官者必须官复原职,结果刘伯温的儿子刘璟根本不理睬,称病不去。朱棣大怒,把刘伯温的儿子刘璟下狱。

在狱中,刘伯温的儿子刘璟依然宁死不从,不仅称已经登基的朱棣为"殿下",还气愤的说道:"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意思就是朱棣千秋万代都会背负篡位自立的骂名。这一下就戳中了朱棣的肺管子,虽然成功上位,但就怕落得篡位的恶名,刘伯温的儿子刘璟的结局可想而知,必然会死在狱中,永远不可能出来。

因此,这就是朱棣继位以后,又杀了刘伯温儿子的原因,关于刘伯温是怎么死的?是否是朱元璋杀了刘伯温,虽然史书并没有直接记录,但刘伯温怎么死的与朱元璋有间接的关系。而刘伯温的儿子刘璟宁死不屈服朱棣,并预言了朱棣逃不了一个篡字,在以后确实得到应验,几百年后《明史》编纂完成,对于朱棣的一生功过做了最终评价,其中有一句"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朱棣一生功绩辉煌,然而篡位自立的恶名,他是如何也逃不掉的。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朱文正1万兵力为什么能坚守85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朱文正

    元朝末年,陈友谅挥60万大军去攻打朱元璋的地盘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地区。但是却被朱文正以区区一万多的兵力严防死扛85天,愣是把他给耗得几度攻破城墙又无奈撤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都之战。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为何陈友谅还会被花天酒地的朱文正完虐?这个纨绔子弟手里到底握着什么牌?1、 军事奇才及时上

  • 谁才是明朝开国功臣第一功臣?朱元璋如何评价功绩最大的这四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朱元璋,刘伯温,明朝开国功臣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末明初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朱元璋正是由于聚集了一群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奇才,才得以推翻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在诸多明朝开国功臣中,最突出的无外乎四个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对他们也都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一一解读。明朝开国功臣一:李善长朱元璋评

  • 北齐唯一的明君,却当了2年皇帝就摔死了,皇位给弟弟不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北齐一共存在27年,时间不长,故事却分外精彩,短短时间内,北齐竟有着6位皇帝,他们轮番上演,让我们见识到了封建王朝的每一种帝位更迭方式,诸如,幼主登位、叔叔夺侄位、兄长夺弟位,以及太上皇、禅让等。众皇帝们更是不遗余力的向百姓向后人秀下限,难怪北齐荣获"禽兽王朝"的称号。兰陵王高长恭算得上是北齐皇室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无法架空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古代空前绝后的女皇帝,而武则天女皇之路的起始就是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威望,最终以此登上皇位。奇怪的是,武则天的政治势力在唐高宗时期发展到与唐高宗并称"二圣"的地步,但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唐高宗,武则天直到最后都无法架空自己的丈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时期 秦国为何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秦献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关键的君主,他迁都栎阳,对秦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令人奇怪的是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都没有出现昏君。而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第一,秦国的君主选择并非嫡长子制度,而是选贤任能。第二,就是秦国人长期地处偏僻,他们更有忧患意识。第三,商鞅变法之后

  • 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唐朝到底赔偿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唐朝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渭水之盟,赔上的是整个唐王朝的尊严!武德九年八月初八,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来临。唐王朝的首任天子李渊正式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八月初九,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位皇帝,是为唐太宗。上任伊始,李世民就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在他准备全力以赴治理天

  • 廖化真的是个平庸、能力不足的人吗?他有哪些精彩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当我们看到一个团队江河日下,人才匮乏,不得不“煙子里头拔将军”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和《三国演义》相关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熟悉三国的人在知道了这句俗语之后会想当然地把廖化想象成一个平平庸庸、能

  • 武则天也是一个美人,李世民为什么不喜欢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武则天14岁进宫,被李世民赐名“武媚”,封为“才人”。她比同龄人早熟,善于思考,能够冷静地处理事情。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十二年的时间里,武则天的位份一直都是才人,没有得到过晋升。而且她跟李世民也没有生育过子女,这说明李世民并不喜欢她。

  • 太和殿匾额上写的“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处理与紫禁城中央, 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东方三大殿之一。而“建极绥猷”就是写在太和殿匾额上的四个字。在《甄嬛传》开头,雍正帝登基的时候,大殿之上出现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建极绥猷&rdq

  •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是很长,康熙和乾隆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和雍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和乾隆为何能长命百岁?中国将七十岁的年龄称之为“古稀之年”。简单来说,就是在中国的古代,能够活着到达七十岁年龄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除了那些战乱之中或者其他情况下,意外死亡的情况不论,就连正常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