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袁崇焕为什么被称为“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有什么资格?

袁崇焕为什么被称为“明朝第一将军”,袁崇焕有什么资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05 更新时间:2024/5/8 3:38:43

袁崇焕(公元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是明朝万历四十七年的的进士。

年间,元冲关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而后自请镇守辽东,多次打败了后金军队的围攻,后来因为宦官当政,被驱逐出朝廷。

崇祯即位后,袁崇焕被起复重用,时任兵部尚书。后来后金进军北京,袁崇焕误中皇太极反间计,被崇祯下令逮捕,斩杀于菜市口。

袁崇焕此人,人称"明朝第一将军",可以和"武圣"关羽相媲美,和努尔哈赤交锋,三战三胜,就是这样一位抗击满清的大英雄,没死在战场,却被自己人害死了。

袁崇焕一生克敌无数,因此,他也功高震主,再加上袁崇焕一直作风强势,引起了崇祯皇帝的不满,尤其是诛杀毛文龙之后,崇祯更是大为不快,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毛文龙初期在抗清时的表现确实是不俗,可是这个人有些趋炎附势,拜了魏忠贤为干爹,还贪污横行霸道。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他竟写信给皇太极"尔取山海关,我取山东"。

袁崇焕为了消除隐患,用尚方宝剑将毛文龙诛杀之后,崇祯听说后觉得袁崇焕别有用心。

皇太极是一位很有头脑的人,他听说了这件事,大为欣喜的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啦,既然崇祯不相信袁崇焕,为何不借崇祯的手,杀了袁崇焕呢?

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领几十万大军,绕过袁崇焕的防区,进攻北京城下。袁崇焕得到警报,立即挥师入关,在北京城下与清兵展开了激战。此时谣言四起说这次后金兵绕道进京,完全是袁崇焕引进来的,说不定里面还有什么阴谋呢。

崇祯帝是个猜疑心极重的人,听了这些谣言,也有些怀疑起来。但是现在袁崇焕是大明的脊梁骨,动他不得,可有一个词叫"秋后算账"。这种猜疑正是皇太极的第一步。

而后一个消息像晴天霹雳把崇祯帝劈得外焦里嫩,有一个被金兵俘虏去的太监从金营逃了回来,向崇祯帝密告,说袁崇焕和皇太极已经订下密约,要出卖北京。

当时的皇太极抓了两个明朝的太监,然后故意让他们听见他的私密对话,说什么后金早就和袁崇焕商量好了,说白了就是说袁崇焕早就和皇太极穿一条裤子了。当着两个被抓的太监已经听得差不多了,皇太极就把他们放回了明朝。

崇祯帝听了也信以为真。他哪里知道,皇太极的第二步在暗中开始转动齿轮。 崇祯帝的心里怀疑的种子彻底开花结果,这次他不忍了,完全不给袁崇焕解释的机会。

毛文龙的死是导火线,太监的话是最后一枚炸弹,而崇祯帝这颗棋子正按着背后操棋人的路线一步步往死路上走。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袁崇焕会被释放,只是他们错估了崇祯杀袁崇焕的决心,功高盖主,崇祯已在自己心里对袁崇焕发出了必杀令。

1630年,袁崇焕死亡。正当崇祯在为自己的高明之举而庆幸时,清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长驱直入山海关,明朝基业即将崩溃。

可能崇祯致死也不明白,为何杀了一个袁崇焕,大明就如此快速的灭亡了。

事实上,正是因为袁崇焕被杀,中国北方才失去了牢不可破的万里长城,满洲人才得以挥师南下,建立起两百年历史的大清王朝。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袁崇焕虽然去世了,但历史还是为他讨回了公道,南明前后3次为袁崇焕平反,后世更是把他当做是民族英雄。

更多文章

  • 刘伯温怎么死的,朱棣夺位后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明朝初期有两个开国功臣的死因比较有争议,一个是徐达,另外一个就是刘伯温了。刘伯温怎么死的?对于刘伯温怎么死的也有不同的说法。刘伯温怎么死的说法一洪武八年正月,公元1375年,刘伯温得了风寒,朱元璋就让胡惟庸带着太医给看望刘伯温。名为医治,实为下毒谋害刘伯温。果然,刘伯温回乡后一个月便毒性发作而亡。刘

  •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朱文正1万兵力为什么能坚守85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朱文正

    元朝末年,陈友谅挥60万大军去攻打朱元璋的地盘洪都,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地区。但是却被朱文正以区区一万多的兵力严防死扛85天,愣是把他给耗得几度攻破城墙又无奈撤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洪都之战。双方兵力如此悬殊,为何陈友谅还会被花天酒地的朱文正完虐?这个纨绔子弟手里到底握着什么牌?1、 军事奇才及时上

  • 谁才是明朝开国功臣第一功臣?朱元璋如何评价功绩最大的这四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朱元璋,刘伯温,明朝开国功臣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元末明初就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朱元璋正是由于聚集了一群百年难得一遇的将帅奇才,才得以推翻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在诸多明朝开国功臣中,最突出的无外乎四个人--文有李善长、刘伯温,武有徐达、常遇春。朱元璋对他们也都有极高的评价。以下一一解读。明朝开国功臣一:李善长朱元璋评

  • 北齐唯一的明君,却当了2年皇帝就摔死了,皇位给弟弟不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

    北齐一共存在27年,时间不长,故事却分外精彩,短短时间内,北齐竟有着6位皇帝,他们轮番上演,让我们见识到了封建王朝的每一种帝位更迭方式,诸如,幼主登位、叔叔夺侄位、兄长夺弟位,以及太上皇、禅让等。众皇帝们更是不遗余力的向百姓向后人秀下限,难怪北齐荣获"禽兽王朝"的称号。兰陵王高长恭算得上是北齐皇室的

  • 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什么无法架空自己的丈夫唐高宗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中国古代空前绝后的女皇帝,而武则天女皇之路的起始就是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和威望,最终以此登上皇位。奇怪的是,武则天的政治势力在唐高宗时期发展到与唐高宗并称"二圣"的地步,但最高权力一直掌握在唐高宗,武则天直到最后都无法架空自己的丈

  • 从秦献公到秦始皇时期 秦国为何没有出现一个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秦献公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关键的君主,他迁都栎阳,对秦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为秦国的强大打下了基础。令人奇怪的是秦献公到秦始皇六代,秦国都没有出现昏君。而之所以如此,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第一,秦国的君主选择并非嫡长子制度,而是选贤任能。第二,就是秦国人长期地处偏僻,他们更有忧患意识。第三,商鞅变法之后

  • 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唐朝到底赔偿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唐朝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渭水之盟,赔上的是整个唐王朝的尊严!武德九年八月初八,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来临。唐王朝的首任天子李渊正式下诏传位于太子李世民。八月初九,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登基,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位皇帝,是为唐太宗。上任伊始,李世民就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在他准备全力以赴治理天

  • 廖化真的是个平庸、能力不足的人吗?他有哪些精彩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当我们看到一个团队江河日下,人才匮乏,不得不“煙子里头拔将军”时,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一句和《三国演义》相关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熟悉三国的人在知道了这句俗语之后会想当然地把廖化想象成一个平平庸庸、能

  • 武则天也是一个美人,李世民为什么不喜欢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武则天14岁进宫,被李世民赐名“武媚”,封为“才人”。她比同龄人早熟,善于思考,能够冷静地处理事情。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十二年的时间里,武则天的位份一直都是才人,没有得到过晋升。而且她跟李世民也没有生育过子女,这说明李世民并不喜欢她。

  • 太和殿匾额上写的“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处理与紫禁城中央, 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东方三大殿之一。而“建极绥猷”就是写在太和殿匾额上的四个字。在《甄嬛传》开头,雍正帝登基的时候,大殿之上出现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建极绥猷&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