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本是唐玄宗的心腹,最后却成为心腹大患

安禄山本是唐玄宗的心腹,最后却成为心腹大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90 更新时间:2024/4/29 0:55:01

安禄山,本姓康,字轧荦山,粟特族。唐朝时期藩镇、叛臣,曾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了安史之乱。

心腹者,极为亲信之人也,心腹之患者,危及生存的最大隐患也,对 于一个人来说,心腹之患是其敌人,心腹则应该为其友,这似乎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心腹在很多时候其实也是心腹之患。

唐玄宗执政前期,亲贤臣而远小人,身边都是君子,比如开元三杰姚崇宋璟张九龄,后期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亲小人而远贤臣, 于是朝廷成了 “天宝三佞”的天下。

“天宝三佞”者,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是也。

提到安禄山,大家脑海中可能会出现一个野蛮粗鲁、四肢发达、头脑 简单的胡人形象,但实际上这个家伙花花肠子多得很,足以把雄才大略的李隆基忽悠得找不着北。

天宝二年正月期间,初次入朝的安禄山就凭借着比天方夜谭还玄乎的故事赢得了唐玄宗的欢心。

安禄山的故事是这样编的:在任节度使营州境内,出现了铺天盖地的蝗虫,把庄稼糟蹋得不成样子,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赶到郊外,点上香烛,对天祷告说:“如果我对皇上不忠,就让蝗虫来吃我的心吧!如果我没有辜负皇上,就让蝗虫消失吧!”臣刚刚祷告完毕,突然从远方飞来了一群红脑袋黑身子的神鸟,一会儿就把蝗虫吃了个干干净净, 精精光光。

安禄山不但能编,而且能演,把这个故事讲得有鼻子有眼,比真的还像真的,唐玄宗听得云里雾里,晕晕乎乎,想不信都难,便想当然地认为安禄山忠贞不贰,将其视为心腹,让他兼任范阳节度使。

天宝六年,心腹安禄山又来京城长安朝圣了。在唐玄宗为他举办的欢迎晚宴上,他的“忠心”登堂入室,更上一层楼,他扑通跪在唐玄宗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臣蕃戎贱臣,受主宠荣过甚,臣无异才为陛下用, 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用现在话说就是:皇帝您老人家这么爱我这个番戎贱人,我虽没有什么大本事,可是真的愿意为您去死呀!

唐玄宗对于安禄山火山爆发般的表忠心行动非常满意,他让杨贵妃及其兄弟姐妹和安禄山称兄道弟,以示亲密,“懂事儿”的安禄山则提出要当比他小十八岁的杨贵妃的干儿子,而且还真就当上了,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安禄山是唐玄宗的第一心腹了。

奇怪的是,安禄山对唐玄宗奉若神明,尊崇备至,对将来的皇帝 太子殿下却一点都不感冒,见了太子装作不认识,玄宗给他介绍说:“这是太子,将来的皇帝,朕百年之后要传位于他。”你猜安禄山怎么说,他说:“臣是愚钝的胡人,只知道当今陛下您,不知道太子是干什么的。”

彼时,唐玄宗已经对太子有了猜忌之心,安禄山的超级马屁正对了他的心思,他感觉爽得很,所以不但没有怪罪安禄山,相反对安禄山更加信任了。

八年后,唐玄宗再想起安禄山的这番话,他会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安禄山不把太子放在眼里,原来他要抢我的皇帝宝座,剥夺太子顺利接班的机会。

安禄山的拍马表演还在继续,而且越来越有喜剧效果。安禄山身体非常肥胖,但给唐玄宗跳胡旋舞时却“其疾如风”,好像肚子是个纸糊的摆设一样,唐玄宗大为奇怪,就问他肚子里有什么,他嘿嘿一笑,回答说:

“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嘛也没有,只有一颗红心)! ”这君臣二人一 逗一捧,无意中说了一段相声剧,在场的人个个捧腹大笑,乐不可支。

安禄山玩的都是嘴皮子上的功夫,得到的却是实打实的赏赐,被他的“赤胆忠心”感动得一塌糊涂的唐玄宗特意在长安亲仁坊为安禄山建造了住宅,而且用他的金口发出御旨一一“但穷壮丽,不限财力”,于是,安禄山的新居富丽堂皇,极尽奢华,连厨房马厩都装金饰银,“虽宫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 。

唐玄宗是真的将安禄山作为心腹来对待的。安禄山要权得权,要官得官,要兵得兵,要马得马,唐玄宗几乎满足了他的任何要求。凡有大臣上书弹劾安禄山有反意,唐玄宗就毫不留情地把他们押送到安禄山驻地,任其自行处理。

但是,安禄山不满足于做唐玄宗的心腹之臣,他好像更有心做唐玄宗的心腹之患。

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安禄山造反了。早有准备的叛军大举南下西进,势如破竹,措手不及的唐军节节败退,兵败如山倒,唐玄宗只得放弃长安,逃亡巴蜀地区避难。

第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自称大燕皇帝,在造反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同时也朝死亡迈进了一步。

安禄山称帝本来是有冲喜的念头,想借此疗治一下一直困扰他的眼疾问题,但事与愿违,他的视力在称帝后不仅没见丝毫好转,相反却一天比 一天厉害,最终双目失明,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睁眼瞎皇帝(如果造反的皇帝也算皇帝的话)。

失明后的安禄山脾气越来越暴躁,性格越来越多疑,经常对心腹宦官李猪儿发火,甚至恶语相加,拳打脚踢,李猪儿怀恨在心,在准备篡位的晋王安庆绪的指使下,手持大刀深夜闯进安禄山寝室,对准安禄山腹部一乱砍,史上第一叛贼立马儿血流满地一命呜呼了。

唐玄宗被心腹安禄山搞得国破家亡,安禄山则被心腹李猪儿砍死在床上,看来,所谓“心腹”随时可能变成“心腹之患”。

从这个意义上讲, 心腹不啻一颗藏在身边的定时炸弹,关于此事,当权者当谨记矣!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朝和亲是很出名的,为什么却很少听说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来和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汉朝和亲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出名的,但是我们听说的汉朝和亲好像都是汉朝派美人公主之类的到匈奴去和亲,既然是和亲,那么为什么汉朝皇帝不能娶匈奴公主?匈奴人其实历史很悠久,是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出现的民族,只是文明和生产力远落后于华夏大地,中原人习惯把自己称之为华夏,而对于中原地区周围的其他民族则分别称为西

  • 诸英是努尔哈赤最看重的接班人,为何会被赐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说起清朝建立的历史,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还有率军进入中原的皇太极。其实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一,他并不是最有资格的继承人。努尔哈赤的长子诸英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妻子佟佳氏,诸英是正统的嫡长子。佟佳氏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自己的丈夫还处在事业的低潮期,身边

  • 为何明朝会出现那么多次的宦官专政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掌权的封建王朝,于是很多人对明朝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对明代的历史也相对熟悉。说起明朝,不得不提明朝朝廷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机构,那就是内阁与司礼监。内阁最早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后来权力越来越大,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团体和决策机构,故而有一种说法,明朝在没有皇帝的情

  • 汉质帝刘攒怎么死的?汉质帝刘攒是被谁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汉质帝,汉质帝刘攒,刘攒

    汉质帝刘攒怎么死的?说来其实当皇帝也是不容易的,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要时时刻刻提防各种想要谋害自己的人,一不小心可能就丢了性命。汉质帝刘攒被毒死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汉质帝名为刘缵,是汉章帝的玄孙,本来皇位就是应该由他继承的,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在宫中没有什么地位,

  •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薄太后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汉文帝,刘恒,薄姬薄太后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名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娘娘怀文帝后,却遭恶妇吕后的极端仇视,汉高祖刘邦也听信吕后谗言,阄薄姬诬贬于荒野,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避难,此岛故名娘娘滩。相传娘娘来到此岛后,到附近另一黄河岛上生了

  • 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没有孩子?汉成帝刘骜杀妻杀子竟只为取乐赵飞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汉成帝,赵飞燕,汉成帝刘骜,汉成帝为什么没有孩子

    赵飞燕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肥环瘦燕”中的“燕”,就是这个人。赵飞燕恁借美色和手段一直将汉成帝刘骜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让汉成帝刘骜杀妻杀子,让汉成帝刘骜一生无子,最后连皇位都没有后代来继承,真的难以想像赵飞燕的手段有多高明,也很难想像汉成帝刘骜是傻到什

  •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封郑贵妃为皇后为什么没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万历皇帝,郑贵妃,明朝

    1620年8月18日,天气阴霾,日光昏黄原文。虽值盛夏,可是紫禁城中却弥漫着一股“肃杀”与“不祥”之气,明朝的文武大臣们立在毓德宫前,他们有的神态慌张,有的故作镇静,有的心怀鬼胎,但他们不管是什么心态,都已阻挡不了明朝第十三位君主,万历皇帝朱翊钧在毓德

  • 朱元璋跌倒,一人过来扶,为什么竟然被斩立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朱元璋

    纵观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史,能从社会的最下层努力打拼而成为九五之尊的,也就只是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二位。也许是这个位置的得来不易,让他们就特别的小心,疑心也非常的重,他们底层的出身,也让这两个皇帝多少有些自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性格缺陷,对待大臣那是心狠手辣,稍微看不顺眼的就无情打击。这两个朝代也是历史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

    元末时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一个枭雄,一个英雄,所肩负的使命相同,正可谓志同道合。然而,这两支各自为政的起义军队伍,在一致反元斗争的同时,同样为了扩充实力而互相争夺地盘,两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鏖战。在鄱阳湖会战中,陈友谅一败涂地,突围时身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

  • 李承乾备受宠爱,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也不是一点错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承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少年从军,穿梭在鲜血淋漓的战场中,依靠战功成为秦王。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唐朝统一后悍然发动玄武政变,逼死亲兄弟及其子嗣,安排父亲唐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不断巩固唐朝的统治。对内文治天下,对外武力开疆。被各族人尊为天可汗,给唐朝未来一百多年的盛世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