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和亲是很出名的,为什么却很少听说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来和亲?

汉朝和亲是很出名的,为什么却很少听说汉朝皇帝娶匈奴公主来和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467 更新时间:2024/3/17 13:56:23

汉朝和亲在中国历史上是比较出名的,但是我们听说的汉朝和亲好像都是汉朝派美人公主之类的到匈奴去和亲,既然是和亲,那么为什么汉朝皇帝不能娶匈奴公主?

匈奴人其实历史很悠久,是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出现的民族,只是文明和生产力远落后于华夏大地,中原人习惯把自己称之为华夏,而对于中原地区周围的其他民族则分别称为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其中西戎和北狄被统称为戎狄,东夷和南蛮被统称为蛮夷。

所谓西北戎狄也就是匈奴人的前身,主要就是专指西北方的游牧民族,大概在战国时期戎狄则被称之为匈奴。

也是在战国末期,匈奴人开始崛起,由于匈奴属于游牧民族,本身民风就十分彪悍,单兵战斗力很强,军队作战也以骑兵为主,这些对当时以步兵为主的中原王朝是非常克制的,对于中原王朝简直堪称噩梦般的存在,所以秦国、燕国、赵国为了抵御匈奴骑兵才修筑了长城。

大概在秦朝时期匈奴逐渐崛起,随后匈奴出现了最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他带领匈奴彻底崛起强盛,先后攻灭吞并了东胡、月氏和楼兰等国,匈奴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建立起了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一带,幅员辽阔的游牧民族帝国。

冒顿单于带领匈奴崛起之后,匈奴也逐渐想入主中原,开始频繁地入侵中原地区,当时中原地区正是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之时,刘邦打赢了楚汉争霸统一了天下。

面对匈奴的屡次入侵,刘邦派去负责抵御匈奴的韩王信屡战屡败,面对匈奴的强盛实力,韩王信决定私下与匈奴求和,这使得刘邦怀疑韩王信私通匈奴,并公开谴责韩王信,面对刘邦的谴责,韩王信担心将来会被刘邦诛杀,于是暗中投降匈奴共同攻汉。

于是刘邦亲率大军攻打匈奴并准备平定韩王信,刘邦最开始打得很顺利,很快就击溃了韩王信的军队,对阵匈奴也是连连胜利,因此刘邦有了轻敌的想法,结果冒顿单于亲率大军利用刘邦的轻敌思想,将其围困于白登山上,史称白登之围。

后来要不是谋士陈平建议刘邦暗中向冒顿单于的阏氏(王妃)行贿,靠着枕边风加上当时天气酷寒,匈奴军队也是损失惨重,因此冒顿单于放走了刘邦,不然的话刘邦在白登之围中就得交代在那了。

在白登之围后,刘邦是彻底认识到了匈奴军队的强大,因此他听从了建信侯娄敬的建议,决定与匈奴人和亲,以怀柔手段稳定匈奴人,好能换来大汉的休养和发展。也是从刘邦定下和亲之策后,和亲之策就作为汉朝对待匈奴的主要外交手段。

在和亲之策过程中,虽然汉朝送公主出嫁在关系上汉朝皇帝算是匈奴单于的岳父,面子上倒是很占便宜,可实际上汉朝送出公主的同时还要送给匈奴丰厚的嫁妆,直白地来说汉朝就是送女人再送钱然后换取和平发展。

即便是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国力鼎盛,名将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横扫大漠,但是汉武帝后期汉朝国力衰退,汉武帝也依旧只能继续执行和亲之策,而整个西汉时期基本上都处于匈奴威胁之下,一直到东汉时期匈奴开始衰败,汉朝才不再与匈奴和亲。

因此在需求关系上是西汉有求于匈奴,希望用和亲的方式花钱买平安。而且匈奴人自来崇尚武力,崇拜强者,相比之下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上处于弱势防守关系,匈奴人也不会想嫁女给汉朝皇帝,况且匈奴人又没有汉人那种好面子的自尊心,人家不介意会成为汉朝皇帝的女婿,只在意的是获得女人和金钱,因此说不好听的,就是汉朝皇帝想向匈奴单于求亲,人家也未必会把女人嫁给汉朝皇帝。

多重因素使得汉朝皇帝不能娶匈奴女人

在刘邦确定汉朝和亲政策之时,刘邦本想把自己与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嫁给冒顿单于,但是吕后不忍女儿远嫁,因此日夜在刘邦面前哭诉,最终刘邦改变心意,随便找了一个宫女册封为大公主嫁了过去。

自此之后汉朝和亲的公主大多都是宫女出身,例如像王昭君这样的女人,极少数像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这些真正的刘氏诸侯王之女,但她们的父祖辈也都是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她们属于罪臣后代,代表汉朝出使和亲属于赎罪行为,可是说汉朝的和亲公主十分敷衍随意。

因此自尊心极强的汉朝皇帝也担心如果自己请求匈奴嫁个公主过来,匈奴单于会不会也像汉朝这么敷衍,随意派个匈奴女孩嫁给过来,那样的话汉朝皇帝在匈奴那岂不是沦为笑柄。

说到自尊那就得再说到面子了,汉朝皇帝嫁公主到匈奴,这样的话匈奴单于就算是汉朝皇帝的女婿,说出来面子上好听,但是如果匈奴单于把公主嫁给汉朝皇帝,那汉朝皇帝岂不是就成了匈奴单于的女婿,这样一来汉朝皇帝岂不是成了匈奴的儿皇帝,让汉朝皇帝颜面何存?

这也是汉朝皇帝与匈奴单于的区别,匈奴单于更注重实际利益,并不在乎所谓的面子,所以匈奴愿意接受汉朝的和亲政策,毕竟谁也不想拒绝送来的女人和金钱。

而汉朝皇帝不一样,可以给你送钱送女人,但是面子不能没了,嫁公主到匈奴,那样汉朝皇帝就高匈奴单于一辈,反之如果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那汉朝皇帝岂不是矮了一辈失了面子,相比于实际利益,很明显汉朝皇帝更加注重面子。

除了这些之外,就是汉人当时更注重血统,上面说过匈奴的前身就属于商周时期的戎狄,而早在春秋初期,一代名相管仲辅佐齐桓公时,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齐国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周天子以伐不服,而当时尊王攘夷所讨伐的对象主要就是匈奴的前身戎狄。

管仲的这一思想也使得之后的人们形成了保卫华夏地区,排斥戎狄外族的理念,也就出现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

而华夏文明远比游牧文明更加先进,礼法制度更加完善,各方面都优于游牧民族,因此当时的人在内心中是十分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匈奴公主嫁给汉朝皇帝怎么册封,如果封为皇后,那么汉朝皇帝就会失去天下人心,毕竟当时的汉人内心中都是排斥和瞧不起匈奴人的,如果封为皇妃反而对匈奴不敬。相反匈奴人则没有汉朝这些讲究,匈奴单于册封谁为王后,匈奴人也不会计较这些。

再有就是如果娶了匈奴女人,她生了皇子该怎么办?难道汉朝皇帝要把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立为皇太子吗?

这也是问题关键之所在,其实当初建信侯娄敬给刘邦建议的和亲政策核心就在于嫁个公主给匈奴单于生儿子,娄敬认为汉朝如果把漂亮高贵的公主嫁过去,再加上丰厚的彩礼金钱,那么冒顿单于势必会把公主立为正妻,日后公主再生下儿子,肯定也会被立为储君,这样一来冒顿单于活着的时候,他是刘邦的女婿,如果冒顿单于死了,那继任的单于就是刘邦的外孙,自古以来哪有外孙敢同外祖父分庭抗礼,即便公主生的儿子不能成为继承人,那么公主也可以带着儿子从中挑拨匈奴内讧,这样一来汉朝则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使匈奴臣服。

所以这么一看娄敬当初提出的和亲建议本身就是用兵不血刃来分化瓦解匈奴的计策,后来汉朝和亲公主确实也利用了给单于生儿子来挑唆匈奴内讧争位。

既然和亲本身就是汉朝分化瓦解匈奴的计策,那汉朝皇帝再娶了匈奴女人,是想让匈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吗?

想一想如果匈奴的公主嫁给汉朝皇帝生了皇子,汉朝皇帝如果立了有匈奴血统的皇子为太子,将来继承皇位后,岂不是可以允许匈奴外戚进入汉朝权力中心,要知道西汉最后就是葬送在了外戚专权手中,那这样一来汉朝不就有了被匈奴吞并的危险。

即便不立带有匈奴血统的皇子为太子,那这个有匈奴血统的皇子背后有匈奴母亲和整个匈奴支持,他能不出来挑事夺权,甚至匈奴都会直接出兵帮助他,那样一来汉朝同样也会被匈奴吞并。

因此汉朝皇帝不管是从自尊、面子、血统以及政治因素来说,汉朝和亲都不可能娶匈奴公主。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诸英是努尔哈赤最看重的接班人,为何会被赐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说起清朝建立的历史,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就是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还有率军进入中原的皇太极。其实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之一,他并不是最有资格的继承人。努尔哈赤的长子诸英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妻子佟佳氏,诸英是正统的嫡长子。佟佳氏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自己的丈夫还处在事业的低潮期,身边

  • 为何明朝会出现那么多次的宦官专政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掌权的封建王朝,于是很多人对明朝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对明代的历史也相对熟悉。说起明朝,不得不提明朝朝廷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机构,那就是内阁与司礼监。内阁最早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后来权力越来越大,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团体和决策机构,故而有一种说法,明朝在没有皇帝的情

  • 汉质帝刘攒怎么死的?汉质帝刘攒是被谁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汉质帝,汉质帝刘攒,刘攒

    汉质帝刘攒怎么死的?说来其实当皇帝也是不容易的,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要时时刻刻提防各种想要谋害自己的人,一不小心可能就丢了性命。汉质帝刘攒被毒死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汉质帝名为刘缵,是汉章帝的玄孙,本来皇位就是应该由他继承的,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在宫中没有什么地位,

  •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薄太后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汉文帝,刘恒,薄姬薄太后

    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太后,名薄姬,汉高祖刘邦的嫔妃。刘邦的第四子刘恒之母。刘恒即皇位后,尊其母为太后娘娘。娘娘怀文帝后,却遭恶妇吕后的极端仇视,汉高祖刘邦也听信吕后谗言,阄薄姬诬贬于荒野,逃到河曲黄河孤岛上避难,此岛故名娘娘滩。相传娘娘来到此岛后,到附近另一黄河岛上生了

  • 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没有孩子?汉成帝刘骜杀妻杀子竟只为取乐赵飞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汉成帝,赵飞燕,汉成帝刘骜,汉成帝为什么没有孩子

    赵飞燕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肥环瘦燕”中的“燕”,就是这个人。赵飞燕恁借美色和手段一直将汉成帝刘骜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让汉成帝刘骜杀妻杀子,让汉成帝刘骜一生无子,最后连皇位都没有后代来继承,真的难以想像赵飞燕的手段有多高明,也很难想像汉成帝刘骜是傻到什

  • 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封郑贵妃为皇后为什么没能如愿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万历皇帝,郑贵妃,明朝

    1620年8月18日,天气阴霾,日光昏黄原文。虽值盛夏,可是紫禁城中却弥漫着一股“肃杀”与“不祥”之气,明朝的文武大臣们立在毓德宫前,他们有的神态慌张,有的故作镇静,有的心怀鬼胎,但他们不管是什么心态,都已阻挡不了明朝第十三位君主,万历皇帝朱翊钧在毓德

  • 朱元璋跌倒,一人过来扶,为什么竟然被斩立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朱元璋

    纵观中国整个封建时期的帝王史,能从社会的最下层努力打拼而成为九五之尊的,也就只是汉高祖和明太祖这二位。也许是这个位置的得来不易,让他们就特别的小心,疑心也非常的重,他们底层的出身,也让这两个皇帝多少有些自卑。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性格缺陷,对待大臣那是心狠手辣,稍微看不顺眼的就无情打击。这两个朝代也是历史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朱元璋,陈友谅

    元末时为什么陈友谅打不过朱元璋一个枭雄,一个英雄,所肩负的使命相同,正可谓志同道合。然而,这两支各自为政的起义军队伍,在一致反元斗争的同时,同样为了扩充实力而互相争夺地盘,两军展开了长达数年的鏖战。在鄱阳湖会战中,陈友谅一败涂地,突围时身中流矢而亡,朱元璋取得了决定性

  • 李承乾备受宠爱,为什么要造反?李世民也不是一点错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承乾,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少年从军,穿梭在鲜血淋漓的战场中,依靠战功成为秦王。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唐朝统一后悍然发动玄武政变,逼死亲兄弟及其子嗣,安排父亲唐高祖退位。李世民登基后改元贞观,不断巩固唐朝的统治。对内文治天下,对外武力开疆。被各族人尊为天可汗,给唐朝未来一百多年的盛世打下基础

  • 崇祯未能挽救明朝的残局,若是朱元璋能有所改变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崇祯,朱元璋

    崇祯皇帝朱由检虽然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上位以后不仅勤于政事,还大力惩治阉党,但明朝根基已经腐烂,最终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将大明衰败的政权拖回正轨。如果换成另外一位皇帝,能不能解救明朝灭亡的危机呢?有人提出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一试,明太祖自然是有治国的能力,但把他放在当时的情况下究竟能有多大的作用还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