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朱元璋真的走了一步臭棋吗

朱元璋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朱元璋真的走了一步臭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08 更新时间:2024/3/9 4:22:42

还不了解:朱元璋分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分封藩王,真的是一步臭棋吗?

朱元璋将江山社稷当成一块大蛋糕,按照自己的意愿将它分给宗室子孙,还给予了藩王们兵权。洪武三年,朱元璋在借鉴历代分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立了明朝藩封制度,并在洪武三年、十一年、二十四年先后将其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从孙封于边疆及内地的主要城市。老朱的做法,自然有亲情因素夹杂其中,但里面同样存在着权谋之术。

那么,藩王并立,会不会对中央集权造成影响?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但朱元璋考虑的却更加长远,他看到了藩王势力犬牙参互背后所构建的微妙平衡。

藩王各个虎视眈眈,每个王爷都在惦记京中圣位,可他们却不会冒然起兵,为何?还不是忌惮其它强藩,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强藩们相互制约,达成平衡,正是朱元璋喜闻乐见的情况。

或许有人会说,倘若中央式微,无法维持这份平衡,又该如何是好?

这个假设,是建立在中央式微的前提下的,相信在这种条件下,就算没有藩王,也会有外戚、权臣、宦官横空出世,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其如此,倒不如满足藩王的野心,毕竟,相比于外姓,藩王终究是本家子弟。

朱元璋,出身草根,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比他的出身更“土”,起码没有开国皇帝当过乞丐。巨大的贫富落差,让朱元璋开始珍惜眼前的生活。

他没法像传说中的彭祖一样活个八百岁,所以他的江山社稷终究要传给子孙。因此,他希望朱家的儿郎能世世代代地保有这份荣耀和富贵。

朱元璋对外人,堪称绝对的严苛。这份严苛是无区别的,哪怕是早年与他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也逃不过明初四大案的大洗牌。但朱元璋对子孙的态度,相当仁慈。

除了朱标之外,朱元璋的所有儿子均被封为藩王。朱标是太子,老朱想让他继承大统,所以自不可能把他也分出去。

每个藩王享受到的待遇都令人眼红,至少令朝中的大臣们十分嫉妒。老朱是个抠门皇帝,他给官员开出的待遇创了史上新低。

可对于自己的儿子,朱元璋相当大方。每个藩王的禄米,都比正一品官多得多。高官能拿到一份,藩王就能领到五十份。

但若就此说朱元璋是出于亲情考虑才分封藩王,也不尽然。朱元璋将儿子全都分封出去,除了要表达父爱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为拱卫朱明江山的屏障。

元代的覆灭,是朱元璋等人一手造就的,所以元末的弊病老朱心知肚明。倘若,元廷在中原设置了藩国,那么,起码有一半的农民起义势力会在举事之初遭到弹压。正因为没有藩王坐镇,所以元代统治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义军逐步蚕食江山。

除此之外,历朝历代的权臣、外戚、宦官之祸,都为朱元璋敲响了警钟,让他意识到“勤王”的重要性。当国家面临内忧时,皇帝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亲族。即便藩王不怀好意,也总好过大好河山改名换姓。

在朱元璋的构想中,只要能让朱家子孙遍及天下,让朝中的居心叵测之徒有所顾虑,那么,他的目的就达成了。一般来说,权臣在中央有一定力量,他们亦会制约藩王。这样,就能让权臣、藩王的势力达到平衡。

类比宋代,朱元璋的做法何不是一种变相的分权呢?

相比之下,朱元璋的做法似乎更加稳妥,因为他所扶持的两相倾轧的势力之中,有一支正是朱家“自己人”。

或许有人会问,既是如此,为何在朱元璋死后不久就发生了靖难之乱呢?

这仍是朱元璋的错,却不是分封藩王的错。

晚年的朱元璋疑心病越来越严重,他总是担心权臣会影响到允炆将来的统治,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将那些脑袋后面可能长了反骨的大臣屠杀殆尽。

宋国公和五皇子喝了顿酒,两人似乎聊了些什么,斩!凉国公居功自傲,目无法纪,斩!胡宰相疑似谋反,斩!傅友德什么都没做错,照杀不误!朱元璋杀人有个特点,那就是每次杀人都要牵连甚广,不杀到万人绝不善罢甘休。

到了朱元璋死的时候,朝中的权臣已经死干净了,这下他终于能安详地闭上眼睛了。可这时的朱元璋已经老糊涂了,他没有意识到早年苦心营造的格局,已被自己破坏殆尽。没有了权臣的辅佐,明室式微。没有了权臣的制衡,藩王崛起。

皇权与藩权的矛盾与日俱增,最后朱允炆的削藩政策终于成了靖难之役的导火索。好在,九泉之下的朱元璋并不会心痛,靖难结束,天下仍是他老朱家的。

参考资料:

【《历朝藩王统计表》、《明史》】

标签: 历史朱元璋分封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乙弗氏得一生都经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乙弗氏,南北朝

    乙弗氏是在南北朝历史缩影中,埋葬在权势下的悲剧。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在古代,女人都是比较没有地位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在家生孩子。但是,有一种女性可以拥有着极高的地位,还有绝对的权力,那就是皇后。皇后对每个女性来说,那都是梦寐以求的事。但是,皇后这个位置并没有那么好坐。因为皇后享有母仪天

  • 有哪些与崔玄暐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崔玄暐,唐朝

    崔玄暐(639年~706年),本名崔晔,字玄暐,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唐朝宰相,前燕秘书监、博陵崔懿后裔,胡苏县令崔慎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博陵崔氏大房。早年历任库部员外郎、天官郎中、凤阁舍人、天官侍郎等职。武周长安三年(703年),拜相,授凤

  • 蜀汉灭亡之后,司马昭没有进攻吴国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司马昭,三国

    司马昭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八月,经过充分准备曹魏实际掌权者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率三路大军伐蜀。十一月邓艾偷渡阴平,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在谯周等人劝说下投降,蜀汉灭亡!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改变,只要在趁灭蜀之威势进攻

  • 三国时期许褚与张飞交手过几次?分别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许褚,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许褚和张飞都是三国猛将,两个人都力大无比,以勇猛著称,天不怕,地不怕。而这两位猛将碰到一起,肯定都是硬碰硬,谁也不服谁。但是,许褚两次大战张飞,都处于下风,一次安全逃走,一次差点丢了性命。这分别是哪两次交手呢?第一次,是赤壁之战时,

  • 曹丕和司马炎都篡位了 世人对两人评价如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曹丕,司马炎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炎和曹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很多人看不起司马篡魏,而又默认曹丕篡汉这一事实?曹家的江山,那是曹操凭实力打下来的,而司马家的江山怎么来的?是用阴谋诡计夺来的,况且,司马家还开创了当街弑君的先河,这样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让人看得起呢?众所周知,东汉王朝的

  • 白起作为秦国的名将 白起的前半生为何无史可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秦国,白起

    还不了解:白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震古烁今的名将白起,其前半生为什么无史可考?白起为秦将数十余载,扫六合,平八荒;败韩魏,挫强楚,毁劲赵;杀戮六国将士近百万,实乃秦一统天下的奠基人,获赠“人屠”之号。其功勋震古烁今,彪炳千秋,千百年来无人出其左右。然而就是这等绝世名将

  •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李峤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峤,唐朝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

  • 有哪些与魏元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魏元忠,唐朝

    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唐朝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 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

  • 姜维当初投降蜀汉是不得已而为之 姜维为何还对蜀汉忠心耿耿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姜维,三国

    还不了解:姜维和蜀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不得已而降蜀,为何在后来三十多年岁月里,会誓死效忠蜀汉?姜维当年“不得已”而降蜀,结果却对蜀汉忠心耿耿,根本没想过回归魏国的怀抱,这里面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姜维说起姜维,很多人都会说他是穷兵黩武者,若是他不坚持北伐,让蜀汉休

  • 王莽建立新朝长达十几年 新朝算是一个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王莽,新朝

    还不了解:王莽和新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王莽建立新政十几年,为什么不能算一个朝代?一般来说,史学家将王莽建立的新朝称为新莽时期,而不作为一个朝代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新莽政权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很尴尬的。大家如果看历史朝代表可以发现,新莽处于两汉之间,并且两汉是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