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邹忌在齐国实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邹忌在齐国的改革为何不能称为变法?

邹忌在齐国实行改革 使齐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邹忌在齐国的改革为何不能称为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4/1/19 9:11:01

邹忌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曾劝说齐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刚刚继承王位,就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国事。九年之间,韩、魏、鲁、赵等国先后起兵侵伐,内忧外患严重,将有亡国危险。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但效果甚微。齐威王甚至下令,不许左右进谏。一天,有位读书人来到宫门前向守卫说:“我是齐国人,姓邹名忌,善弹琴,听说威王好音乐,特来献技。”守门人通禀后,齐威王同意召见,赐坐,在座前的琴几上放着一把七弦琴,让邹忌弹奏。

邹忌用手摸了摸琴弦,许久不弹。齐威王问:“先生不是善弹琴吗?可你为何只摸琴弦而不弹呢?是嫌琴不佳吗?还是对我有什么意见?”邹忌不紧不慢地说:“我不仅会弹琴,还专门研究琴理。”齐威王虽会弹琴,但并不懂琴理,便说:“你既知琴理,能否给我讲讲?”邹忌说:“琴者,禁也。禁淫邪,让人走上正道。古时伏羲造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前宽后窄,象征尊卑。上圆下方,好比天圆地方。五根弦,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依次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后来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了一根弦,文王加的弦谓少宫,武王加的弦为少商,这好比君对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谐,这就是治国之道……”

威王不耐烦地说:“你讲得很好,先生既知琴理,对琴音也一定有研究,请你快给寡人弹奏一曲!”邹忌见时机成熟,便说:“臣是研究琴的,大王是治理国家的。今天,大王懂国家大事,而不治理国家,这和我懂琴不弹琴有什么两样?我懂琴,在大王面前不弹,使您不高兴。大王是一国之君,国家治理不好,恐怕全国老百姓也会不满意的。”

这一番话击中了齐威王的要害,他顿有所悟:“先生以琴向寡人进谏,使我茅塞顿开。愿听先生治理国家的大计。”邹忌首先劝威王少喝酒,不要贪色。继而劝他广开言路,重用贤士;清除贪官,奖惩分明;增加生产,让百姓安居乐业;充实军备,逐渐建起霸业……齐威王越听越觉得有理,便将邹忌安排在宫室里听候差遣。

一天,齐威王公务之余弹起了琴,邹忌推门而入说:“大王的琴弹得好呀!”齐威王听了觉得奇怪:“你都没有看见我弹琴的样子,怎么就武断地说我弹得好呢?”邹忌说:“大王知道我略懂乐理,大弦宽和温柔,是做国君的气势;小弦清廉不乱,是做臣子的行为;乐调时而深沉,时而舒缓,互不妨碍,就像大王你治理国家一样,松弛有度,乐音高低曲折婉转,和谐地统一在一首曲子里,所以我知道大王弹得好。”

齐威王说:“讲乐理,你讲得头头是道。但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跟弹琴又有什么关系呢?”邹忌慢慢道来:“治理国家,管理百姓,和弹琴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琴音回环变化又不互扰,这象征着治国四时有序。琴音均匀和谐,就如政令细致周全、下达及时,国家就会和谐繁荣。琴音往复而不乱,就如条条大道畅通无阻,朝纲严明不乱,老百姓自然安居乐业……所以说能将琴音调理好,天下就能平治。”

邹忌一番话,让齐威王不住点头:“先生触类旁通,寡人大长见识。”遂拜邹忌为相国。邹忌升任齐国国相后,进行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民强国的目标,使齐国最强于诸侯。

在整顿吏治方面

邹忌协助齐威王做了大量工作。他赏罚严明,注重调查,很快使齐国的吏治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最典型的事例当属齐威王赏即墨大夫、烹阿大夫的故事。即墨大夫治理即墨,由于工作勤勉,不喜欢阿谀奉承,所以一些人天天在齐威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威王对即墨大夫印象很差。在邹忌的劝说下,威王没有听信一面之词,而是暗中派人到即墨进行了周密的调查。

通过调查,得知那里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里没有积压的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宁,从而证实了即墨大夫是个政绩卓著的清官。于是,威王封给他一万户食邑。而阿城大夫治理阿城,虽然朝廷里赞扬他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威王派人到阿城视察,却发现那里田野荒芜,百姓贫苦。

原来是阿城大夫用财物贿赂了威王的左右,来求得赞扬。于是威王当天就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左右曾经吹捧过他的人也都一起烹杀了。齐国全国震惊,官吏们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出他们的忠诚,从而使齐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诸侯听到这个故事以后,不敢对齐国用兵有二十多年。

在举荐人才方面

邹忌唯才是举,大量提拔选用有才干的人出来为国家效力。他推荐田居子去守西河,结果使秦国、魏国不敢东进;他推荐田解子守南城,楚国人就吓得赶紧来齐国朝贡;他推荐黔涿子去守具州,燕国人、赵国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他派田种首子去治理即墨,结果政治清明,人民安定;他让北郭刁勃子担任大士的官职,齐国就出现了团结和谐、繁荣稳定的社会局面。由于邹忌知人善任,能使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再加上齐威王一向以人才为宝,所以齐国的国力日盛。

在广开言路方面

邹忌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劝谏威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广泛听取臣下和普通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在《战国策》里,记载着一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脍炙人口,传为千古美谈。故事里面说邹忌身高八尺以上,体形容貌俊美。有一天早上,他穿着礼服戴上帽子对着镜子细看,问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太自信,就再问他的侍妻:“我跟徐公哪个美?”侍妻说:“徐公哪能及得上您啊!”

第二天,客人从外边来,一块儿坐着说话,又问客人说: “我跟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明明自己不如徐公美,可周围的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美,邹忌从这件事上悟出了治国的道理,那就是如果一个君主只是听左右的进言而不广开言路,广采博收,往往就会得不到事实的真相。于是他进朝廷见了威王说:“臣子确实不如徐公美,臣子的妻偏爱臣子,臣子的妾怕臣子,臣子的客人想对臣子有所求,都说我比徐公美。

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邑,国王的后官嫔妃左右亲信,没一个不偏爱王;满朝大臣,没一个不怕王;一国之内,没一个不有求于王。从这点看来,国王看清真相就很严重了!”威王说: “说得好。”就发布命令:“当官的、当差的、当老百姓的,能当面指责我国王过错的,得上等奖;呈上书信劝谏我国王的,得中等奖;能在公共场所指时我国王过错并传到我国王耳中的,得下等奖。”

命令刚发下时,臣子和百姓们争先恐后的上朝进谏,从宫门到殿堂好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经常有人断断续续来进谏。一年以后,大家即使想说,也没什么可以向威王提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到这件事,都来朝拜威王。这就是所谓“战胜敌国于朝廷之内”。正是因为齐威王在邹忌的劝说下,能胸怀宽广,兼容并蓄,齐国才令顺民心,国力大增,一举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

邹忌在齐国的改革为何不能称为变法?

邹忌以琴理谈治国。

邹忌,是一介布衣,不过和其他寻常士子不同的是,邹忌会弹琴,而当时的齐王恰巧非常喜欢听音乐,偏偏这时候的齐王不作为,甚至有点沉迷音乐,邹忌得知后,决定劝谏齐王。邹忌并不莽撞,他求见齐王的理由是自己会弹琴,想要为表演一番,齐王那叫一个高兴,急急忙忙有请,结果邹忌却说自己的琴理远比弹琴要好,这就勾起了齐王的好奇,结果一番琴理说下来,齐王恍然大悟,因为邹忌说的琴理就是治国大道。

当然这只是邹忌飞黄腾达的开始,因为仅仅三个月后,齐王就任命邹忌为齐国丞相,而邹忌倒也不客气,送上门的大官,不做白不做,但邹忌也确实有治国之才,他针对齐国的现状,在齐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邹忌的改革按照时间来算,和韩国申不害的变法、秦国商鞅的变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不过相比较这两人,邹忌的改革就小巫见大巫了,但尽管如此,齐国在邹忌的改革下,依然强极一时。

邹忌的改革以整顿吏治为主。

对于邹忌的变法内容,如果要总结的话,大概有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修订法律监督官吏,严明赏罚,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这几点,对于鼓励臣民进谏,飞鱼不消细说,因为曾经语文课本里就有这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果忘了的话,可以再看看开篇引言部分。而其中又以“谨修法律而督奸吏”为核心,这就说明了邹忌的改革,其实只是使君王能够广开言路,不被奸吏蒙骗,督促君主做到耳清目明,使官吏可以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一言以蔽之,就是革新政治和整顿吏治。

邹忌改革不能长久强齐的原因。

春秋战国,是变法者的天下,而邹忌以吏治的改革,其实只能治好国家表面的病,如果用个成语形容的话,那就是扬汤止沸,因为此时面临着奴隶制的崩溃,国家的改革必须以稳固新兴的封建经济为主。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皆是以取缔旧贵族的特权为突破点,然后把重心转移到经济上来,因为只有富国才能强兵,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邹忌的改革却对此没有任何涉及,这是邹忌改革不能强齐的最根本的原因。

当然,这不是唯一的原因,邹忌改革时,齐国并没有出台相应的明确的法律条文来支持改革的持久,你或许会说邹忌不是提倡谨修法律吗,但这点史料中并没有相应的文献,而这句话的出处是源自于邹忌和淳于髡的辩论中。

也就是说,邹忌说过这句话之后,或许也是这么做的,但却没有明确国家政策来支撑,这就导致了邹忌的改革,只能维持一代君主,当君主去世之后,继任的齐王也未必会延续改革的路子走,当然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点,这也是为何齐国只是强极一时,而无法一直强盛的另一原因。

而反观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无论任何一项变法措施,皆是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来巩固,这也是为何秦国历代君主为何能一直坚守变法的原因所在了,正所谓:商鞅虽死,而商法不灭。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白帝城托孤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 刘备托孤时为何把军队给李严而不给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去世。在此之前,刘备进行了著名的白帝城托孤,刘备那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真的是刘备真心实意的有意将江山让给诸葛亮吗?作为一代枭雄,无论什么时候,刘备都堪称是识人的明主。即便到了白帝城托孤的最后时刻,其精明之处仍

  • 秦穆公俘虏晋惠公后为何没有杀掉晋惠公?如果不杀晋惠公,该怎么处置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晋惠公是春秋时期晋国君主。公元前651年,在秦国的帮助下继位。晋惠公继位后,背信弃义,诛杀大臣,国人都很不顺服他。公元前645年,秦穆公率军攻打晋国,俘虏晋惠公。为何秦穆公没有杀掉晋惠公,反而放掉了他?晋惠公登基晋献公死后,晋国大夫里克和邳郑想立重耳为国君,发起了内乱,杀掉了还没有登基的太子奚齐。一

  • 周勃早年随刘邦反秦 后来诛吕安刘 挽救了西汉王室 刘邦为何会认为周勃是能安定汉室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周勃是西汉时期开国重臣,随刘邦起兵反秦,屡立战功。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吕后死后,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诸王,拥立汉文帝即位,两度成为丞相,最终罢职归国。周勃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辈都生活在河南原阳西南一个叫卷的地方,在周勃很小的时候,全家就离开了河南,搬到了江南水乡江苏

  • 大唐名将高仙芝为何能够威震西域?号称外战无敌的高仙芝为何打不过安史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高仙芝是唐朝中期名将,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安史之乱爆发,高仙芝以副统帅之职出征讨叛逆,前线失利,退守潼关,为监军宦官边令诚诬陷杀害。高仙芝何许人也?仅从名字来看,这位大神应该是汉人无疑,实际上,他不但不是汉人,还来自中原王朝的死敌:高丽。《旧唐书·高仙芝传

  • 一代雄主晋献公 晋国百年霸业的开启者 为何却无法撼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假道伐虢”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他连灭虢、虞两国的高超战略。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国,在春秋的中前期创造了百

  • 秦献公改革弊政扭转了秦国衰败局势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秦献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

  • 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被称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为何只有一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有明一

  • 一代雄主晋献公 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 堪称灭国专业户 晋献公是如何灭了五十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晋献公奉行尊王政策以提高声望,并四处出击,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日渐沦为摆设,各大诸侯满怀激情,纷纷投入到诸侯联合

  • 曹参战绩显赫 从大汉第一功狗到萧规曹随 曹参是怎么做到始终被刘邦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刘邦定位:功狗第一随着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刎在乌江之畔,纷纷扰扰

  • 历史上唐朝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大唐王朝的军事实力为何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唐朝之所以强盛,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不开,连年对外战争与民间尚武,游侠成风不无干系,连士子都有要求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的传统。在我国的王朝史中,大唐可以说是最繁荣的,这个朝代总共统治了接近二百九十年,领土更是极为辽阔。大唐之所以一直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