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献公改革弊政扭转了秦国衰败局势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秦献公改革弊政扭转了秦国衰败局势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841 更新时间:2024/1/17 15:49:16

秦献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他是秦灵公的儿子,也是秦国合法的接班人,但是秦灵公死后,公子连的叔祖父不干了,凭借着极强的威名,从公子连手中夺走了大权,是为秦简公。此时的公子连为了躲避迫害,选择了流亡魏国,只是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去就是29年,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段经历,他才能得以回国后,为秦国带去新的希望。

公子连躲避去魏国,秦国内部却是君主轮流换,秦简公做了16年的君主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秦惠公继位,秦惠公做了13年的君主也去世了,而把秦公之位传给了仅2岁的儿子,秦出公。秦出公只是个孩子,大权就落在了其母亲身上,他的母亲为了稳固地位,开始大量提拔娘家人,历史上对这群人有着专门的称呼,叫做外戚,这引起了秦国老贵族的不满,于是他们想起了还在魏国流亡的公子连,紧接着公子连就回国即位,并且杀死了秦出公母子,公子连摇身一变又成了秦献公。

秦献公继位时,民生凋敝,国力疲弱,河西被魏国占领几十年了。秦献公奋发图强,废除盛行几百年天怒人怨的人殉制度,将国都迁到前线栎阳,鼓励人口生育,吸引外国人口到秦国来,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初步进行了变法,国力恢复较快,为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十九年,秦国开始对外扩张。先是在洛阳打败韩魏联军,然后在石门斩首魏军六万,后来更是俘虏了魏国宰相公叔痤。但由于规模较小,起步较晚,与后来的大战没法比。秦献公在位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国内变法上,属于打好根基阶段,存在感自然较低,但实际作用不容忽视。

秦献公的改革之一:止从死。

秦国自秦武公开始,就有了人殉的制度,《史记》记载: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这是人殉制度在秦国持续三百余年的开始。关于秦武公时期的人殉,很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习俗,以此来肯定秦献公的贡献,但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墓葬来看,为秦武公从死的人,其身份并不一般,似乎并不是奴隶,很有可能是身份显赫的贵族。联系后来秦穆公以三良从死,似乎秦国的从死制度也并不是如表面那么简单了。

这种从死制度,很可能是秦国君主强化君权的一种表现,他们为了削弱权臣对新君的威胁,而下令让权臣从死,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以奴隶殉葬的习俗,到了秦献公回国继位第一年,他就下令“止从死”,或许也是与旧贵族达成的妥协,但不管如何,这样制度被废除,对秦国有百利而无一害。

秦献公的改革之二:初行为市。

什么是初行为市呢,说白了就是扩大商业活动,当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商品交易就应运而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必然,秦献公的这样举措,就是进一步促进了秦国落后经济的改制。当然,秦献公的初行为市并不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落后的连商品交换都没有,根据发掘战国晚期的塔儿坡墓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同一个墓葬中的陶制物品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是不同的作坊制造出来的,足以证明早期的秦国已经出现了商品的交换行为。

而秦献公的这项举措,很可能是由官府出台的鼓励和规范市场行为的一项措施,是秦献公扩充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毕竟从事商业活动,要缴税。秦献公初行为市后,秦国的市场开始慢慢形成,后来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市场的官员,这点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后来的刘邦就是在栎阳市场中斩首了司马欣也是佐证。

秦献公改革之三:为户籍相伍。

秦献公的这项举措,在管理国家方面有重大进步性,张金光在《秦制研究》中评价说: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这是新制度,是从文献上所能见到的我国户籍编制的首创。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野”,而上层人居住的地方被称为“国”,但是随着奴隶制的崩溃,这种泾渭分明的界限被打破了,而秦孝公把臣民一律入编为“伍”,也是间接地提高了奴隶的地位。

那么究竟“伍”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何为四邻?四邻即伍人谓也,也就是说自己家和前后左右的邻居,合起来就是一个伍,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举措,却极大的方便了治理国家。而后来士兵,也是从“伍”中征召,这样既能保证农业生产,还能增强战斗力,可以说对秦国后来的变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秦献公既是奠基人,又是领路人,他在魏国流亡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富国强兵的道路,等他回国后,看着秦国落后的面貌,就大张旗鼓的进行了改革,虽然改革并不彻底,但是却在秦国开了变法的先河。说到这,您可能会有疑问,为何秦献公的改革不能称为变法呢,这是因为秦献公没有从根本上对社会制度进行改革,他只是在原有奴隶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

从“止从死”入手,浅谈为何说秦献公改革是商鞅成功变法的基础。止从死,保证了青壮年的数量,让秦国的人口结构趋向年轻化,这是商鞅变法中强兵的基础。行为市,进一步规范和刺激了秦国的商业发展,增加了秦国财政收入,这是商鞅变法中重视小农经济发展的基础。为户籍相伍,是官府更为方便管理臣民,这是商鞅变法中改习俗,教风化的基础,当然也是后来严酷刑罚中连坐法的基础。

秦献公继位后,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元年止从死,二年徙治栎阳,六年初县,七年初行为市,十年为户籍相伍,盖仿魏之法而有所改革,开此后商鞅变法只先路。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被称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为何只有一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有明一

  • 一代雄主晋献公 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 堪称灭国专业户 晋献公是如何灭了五十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晋献公奉行尊王政策以提高声望,并四处出击,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日渐沦为摆设,各大诸侯满怀激情,纷纷投入到诸侯联合

  • 曹参战绩显赫 从大汉第一功狗到萧规曹随 曹参是怎么做到始终被刘邦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刘邦定位:功狗第一随着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刎在乌江之畔,纷纷扰扰

  • 历史上唐朝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大唐王朝的军事实力为何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唐朝之所以强盛,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不开,连年对外战争与民间尚武,游侠成风不无干系,连士子都有要求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的传统。在我国的王朝史中,大唐可以说是最繁荣的,这个朝代总共统治了接近二百九十年,领土更是极为辽阔。大唐之所以一直被流

  •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真实历史中唯一一次正面刚 究竟会鹿死谁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作为三国时代中后期知名度最高的两位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司马懿和诸葛亮究竟谁更胜一筹呢?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初次对决,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较量。司马懿以惨败告终,从此司马懿再不敢轻易出战,率军屯驻上邽,与诸葛亮对峙。架空李严 再出祁山刘备在白帝

  • 刘良佐应该保护人民的利益 然而他却是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刘良佐为何沦为满清走狗成为屠城刽子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刘良佐初为明总兵,后为清将。因喜欢骑着一匹杂色花毛马,人送绰号花马刘。曾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1645年,多铎率军南下,刘良佐率部降清。刘良佐于明亡之际率重兵降清,并为清廷平定江南立功,继而推行民族杀戣政,制造“嘉定三屠”血案,可谓两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军功立身刘良佐,早先也是无名小卒,是靠军功一

  • 钟会为何起兵谋反?这次看似肯定成功的造反 为何最后却草草的以失败收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钟会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钟会为何起兵谋反?为何造反三天就失败了?从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开始,蜀汉就是三国里面最弱的一个政权。凭借着益州地理位置偏僻的优势,易守难攻的特点,蜀汉一直坚持到了公元263年。在这之前,

  • 曹冲身为曹操的儿子 从小智慧超群 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曹冲是正常死亡,还是别人给暗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曹冲是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曹冲是正常死亡,还是别人给暗害的?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对于大枭雄曹操来说,是非常失意的一年。这一年,他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夭折,死时年仅13岁;他本

  •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 湘军难成气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胡林翼是湘军重要首领。湘军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还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就了一大批人才。世人只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功劳,而不知道胡林翼在曾、左之前。胡林翼的才学与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和胡林翼都是湘军的领袖,但是他们却是两路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反差。最早把他们

  • 十八路诸侯声势浩大 为何奈何不了区区一个西凉董卓?十八路诸侯有能力打败董卓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初平元年,曹操号召地方势力进京讨伐董卓,一时天下纷纷,当时天下共有十八路诸侯响应齐聚洛阳结成联盟共讨董卓。这看似十分强大的十八路诸侯,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仅没有动得董卓分毫,反在不断内讧争斗中偃旗息鼓,各奔东西。董卓篡权,天下纷纷为之讨伐。在曹操的号召下,十八路诸侯齐聚洛阳,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