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雄主晋献公 晋国百年霸业的开启者 为何却无法撼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一代雄主晋献公 晋国百年霸业的开启者 为何却无法撼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89 更新时间:2024/1/23 16:57:03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君主,即位后用士蒍之计,尽灭富氏子弟及桓庄之族,巩固君位。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假道伐虢”这个成语,就是出自他连灭虢、两国的高超战略。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国,在春秋的中前期创造了百年的霸业,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春秋众诸侯的每一根神经,而这一局面的开始起源于晋国的一位开拓之君——晋献公!晋献公,晋武公的儿子,名叫诡诸,这个名字很奇怪,它是一个狄人首领的名字,晋武公因活捉了这位狄人首领,而将儿子取其名以纪念这次胜利。晋武公,就是之前晋国的第三代小宗曲沃武公,他在吞并了晋国大宗后,开始称晋君,并贿赂周天子,得到周王室的正式承认。晋国,又进入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接下来,它将让天下为之侧目!

晋武公只做了2年的晋君,便因年老而死去了,诺大一个晋国便落到了他的儿子姬诡诸手中,即晋献公。晋献公即位的时候,应该至少有40多岁了,因为他的父亲活了77岁。晋献公即位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避免晋国大宗的悲剧再次发生。

当时的晋国公族除了晋国大宗被灭以外,还有很多公室的后代手中掌握着不小的权力,这些公子们随时可能起来闹事。晋献公在大夫士蒍的建议下,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将他们几乎诛杀殆尽,有几个运气好的躲过了一劫,逃到了晋国的死敌虢国那里避难。

晋献公在巩固了君权后,还特意的修建了一座新都城——绛,并搬了进去。

晋献公的第二个目标就是对外扩张。他先派兵击败了后方的骊戎,骊戎是一支内迁的戎人,已经被周朝同化了,他们抵抗不住晋国的进攻,便献上了两位美女讨好晋献公,这两位美女就是导致了晋国后来大乱的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晋献公的下一个目标是周边的耿、霍、魏三国,为了尽快消灭这些小国,晋献公将原来的晋国一军扩充为两军,上军由他自己统领,下军交给他的嫡长子申生统领。晋献公率两军先后灭了耿、霍、魏三国,并将耿地封给了功臣赵夙,魏地封给了功臣毕万

晋献公也遇到了一个好时代,他在位的时候,正赶上东方的齐国称霸的时代,“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已经出现。可是齐桓公忙着尊王攘夷,以及和南方的楚国争霸,让晋国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晋献公就是利用这个机会,彻底打通南下的通道的。

当时在晋国的南方有一道重要的屏障,阻挡着晋国南下的路,这个屏障就是周天子的北大门——虢国。虢国和晋国一直是死对头,在晋国内战的时候,虢国老是在后方骚扰曲沃,不然小宗早就战胜大宗了。后来虢国又收留了晋国逃亡的公子们,这让晋献公非常的生气,在准备充分后,晋国便开始攻打虢国。

但是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个虞国,晋国要攻打虢国就必须通过虞国或先把虞国给灭掉。虞国的实力虽然并不强,但是如果它和虢国联手的话就不好对付了。于是晋献公采用了功臣原黯的计策,贿赂虞国以借道的方式灭虢国。虞国贪图小利,忘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任由晋国灭了虢国。在其他人意料之中的是:晋国回师的时候,果然顺道把虞国给灭了。这就是“假道灭虢”的故事。晋国还从虞国俘虏了一个著名的人物,他后来被晋国以陪嫁的方式送到了秦国,为秦国后来的强大立下了奇功,他的名字叫——百里奚

此后,晋献公不断吞并晋国周边的小国,使晋国成为北方一个超级大国,史书称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特别是扫平虞、虢两国后,晋国彻底打通了通向河南的通道,中原,已经完全曝露在晋国的金戈铁马面前。

晋献公实力不差为何却无法撼动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这还要从晋国当时的情况说起,当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纲领,称霸春秋的时候,晋国刚刚在晋献公的努力下,逐渐壮大,因为他的父亲晋武公成功夺得了伯祖晋文侯的基业,成为了晋国的拥有者,他的儿子晋献公自然要将父祖三代奋斗抢来的江山,拼命守护好。于是,晋献公四处征伐,据说一共打了12次大仗,消灭了17个小国,还有38个小势力臣服与晋国。这样一来,虽然当时的霸主是齐桓公,但是晋国隐约间,已经在中原成为第一强国了。

那么,说到这里,问题来了,晋国的实力已经逐渐追赶上了齐国,可是霸主的头衔怎么就那么稳定地在齐桓公身上呢?也许因为齐桓公的尊王攘夷,让晋国无从下手,但更重要的问题是,齐国作为姜太公的后代,历史悠久,声望足够,而晋献公的父亲晋武公,毕竟在当时还洗脱不掉“弑君者”的名声,尽管他们通过给周王室送礼物,换来了正式的诸侯身份,可是他们父子如果在那个时候,就想要参与争霸大业的话,恐怕还难以服众,更何况,晋献公还要抓紧时间,巩固自己的根基。

而且从晋献公刚刚即位时的情况来看,他的实力确实比齐国要弱小一些,仅从兵力上看,齐国有三个军,而当时的晋国只有两个军,所以齐桓公早期的霸业,还真不是晋献公能够惦记的,但是等到晋献公发展到足以跟齐桓公抗衡的时候,齐桓公也老了,为什么晋献公还是没能得到称霸的机会呢?原因出在他自己身上,因为那时的晋献公,最需要考虑的是自己小家的问题,而非天下。

这还要从晋国壮大的过程中,四处征伐灭掉骊戎,抢来骊姬姐妹后说起,晋献公自从得到骊姬后,将所有的宠爱都集中到了新欢身上,骊姬很快也给晋献公生下了儿子奚齐,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历史上经常会看到的一幕了,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而晋献公自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申生、重耳和夷吾,太子本来是申生,即使晋献公觉得申生太过窝囊,可是这个长子贤明,也是个不错的国君继承人,没有理由废掉这个儿子。

最重要的是,晋献公最了解国君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有多残酷,他的父祖就是通过这么残酷的斗争,才留给他这这份基业的,所以晋献公的做法是,杀掉所有的同族叔伯以及兄弟,就是防止自己死后,儿孙被其他亲人再次攻杀。但眼下的问题是,骊姬想要自己的儿子做太子,这个麻烦就大了,如果改立奚齐做继承人,自己另外三个儿子怎么办?杀掉他们,舍不得;不杀他们,他们当中就会有人起来杀掉骊姬母子。

正在晋献公犹豫不定的时候,骊姬主动挑起了是非,陷害太子申生,又逼走了重耳和夷吾,这才让晋献公在浑浑噩噩中,确立了奚齐的身份。而这也是晋献公无法挑战齐桓公霸主地位的最关键问题,因为申生的外公,正是齐桓公,换句话说,当时的齐国不找晋国的麻烦,晋献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即使晋国单独与齐国开战的话,也未必会失败,但是齐国有盟友众多,再加上申生之死让齐国出击有道义上的优势,晋国很难战胜以齐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如果不是当时的齐桓公和管仲已经走向暮年,也许晋国真的会惹来麻烦。而上述内容,也是老乐分析的,晋献公虽然不比齐桓公弱,但却始终无法称霸或者接替霸主的最主要原因。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秦献公改革弊政扭转了秦国衰败局势 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有什么贡献?秦献公在秦国崛起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秦献公是战国时期秦国国君,早年流亡魏国,回国继位后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并且数次发动收复河西失地的战争。秦献公的时期的改革虽然不彻底,但为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秦献公,又叫公子连,《史记索引》中记载名为赢师隰,他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

  • 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被称为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明孝宗朱佑樘为何只有一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朝第九位皇帝 ,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有明一

  • 一代雄主晋献公 并国十七 服国三十八 堪称灭国专业户 晋献公是如何灭了五十五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晋献公是春秋时期雄才霸略的一代英主,晋献公奉行尊王政策以提高声望,并四处出击,先后攻灭骊戎、耿、霍、魏等国,击败狄戎,消灭强敌虞、虢,史称其“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他的在位时期,晋国版图扩张到此前的三倍,成为当世首屈一指的强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日渐沦为摆设,各大诸侯满怀激情,纷纷投入到诸侯联合

  • 曹参战绩显赫 从大汉第一功狗到萧规曹随 曹参是怎么做到始终被刘邦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早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刘邦称帝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汉惠帝时官至丞相,一遵萧何约束,有“萧规曹随”之称。刘邦定位:功狗第一随着不可一世的项羽自刎在乌江之畔,纷纷扰扰

  • 历史上唐朝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大?大唐王朝的军事实力为何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期最强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唐朝之所以强盛,与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分不开,连年对外战争与民间尚武,游侠成风不无干系,连士子都有要求通晓弓马骑射的基本功的传统。在我国的王朝史中,大唐可以说是最繁荣的,这个朝代总共统治了接近二百九十年,领土更是极为辽阔。大唐之所以一直被流

  • 诸葛亮和司马懿究竟谁更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真实历史中唯一一次正面刚 究竟会鹿死谁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作为三国时代中后期知名度最高的两位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司马懿和诸葛亮究竟谁更胜一筹呢?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初次对决,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较量。司马懿以惨败告终,从此司马懿再不敢轻易出战,率军屯驻上邽,与诸葛亮对峙。架空李严 再出祁山刘备在白帝

  • 刘良佐应该保护人民的利益 然而他却是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 刘良佐为何沦为满清走狗成为屠城刽子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刘良佐初为明总兵,后为清将。因喜欢骑着一匹杂色花毛马,人送绰号花马刘。曾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1645年,多铎率军南下,刘良佐率部降清。刘良佐于明亡之际率重兵降清,并为清廷平定江南立功,继而推行民族杀戣政,制造“嘉定三屠”血案,可谓两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军功立身刘良佐,早先也是无名小卒,是靠军功一

  • 钟会为何起兵谋反?这次看似肯定成功的造反 为何最后却草草的以失败收场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

    公元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钟会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钟会为何起兵谋反?为何造反三天就失败了?从刘备建立蜀汉的时候开始,蜀汉就是三国里面最弱的一个政权。凭借着益州地理位置偏僻的优势,易守难攻的特点,蜀汉一直坚持到了公元263年。在这之前,

  • 曹冲身为曹操的儿子 从小智慧超群 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曹冲是正常死亡,还是别人给暗害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曹冲是曹操之子,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之意。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曹冲是正常死亡,还是别人给暗害的?公元208年,即建安十三年,对于大枭雄曹操来说,是非常失意的一年。这一年,他最喜欢的儿子曹冲夭折,死时年仅13岁;他本

  • 湘军的重要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为何说没有胡林翼 湘军难成气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胡林翼是湘军重要首领。湘军的建立与发展,不仅挽救了清政府,还挽救了中国传统文化,更是成就了一大批人才。世人只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功劳,而不知道胡林翼在曾、左之前。胡林翼的才学与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曾国藩和左宗棠。曾国藩和胡林翼都是湘军的领袖,但是他们却是两路人,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反差。最早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