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为什么不高?

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为什么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324 更新时间:2024/3/14 17:39:43

司马迁霍去病的评价为什么不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流传甚广,和司马迁的《史记》关系很大。

历史上的李广被誉为“飞将军”,传说匈奴人听到他的名号就害怕,不敢主动来犯;然而很多次,李广的表现好像并不是那么强,反而是卫青取得赫赫战功,将他比下去了;漠北之战中,李广因为迷路没能参战,又愤又愧之余,决然自杀。

面对这样一位悲愤的英雄,司马迁是给予了很高评价的。不仅为其做了一大段丰富的赞赏评价,而且还为他立传,为他的死鸣不平,认为他只是“时运不济”。

然而相比于与李广同时期、同时也比李广要强的卫青和霍去病二人,却好像并不怎么受到司马迁的待见,即便是在《史记》中,对卫霍二人的点评只是寥寥无几。尤其是霍去病,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守卫边疆立下汗马功劳,可司马迁在描写他讨伐匈奴的功绩时,避开功绩不谈,反而大篇幅描写和记录霍去病讨伐匈奴的完整过程,本该有的赞扬点评,也只是一句“为将之道”而已。

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有读者就疑惑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呢?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距,第一个原因,必定与司马迁的身份有关,作为一个记录历史的修史者,必须要保证公平公正。我们都知道,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堪称是千古佳作,就连鲁迅也评价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能够作为后世参考的重要史料流传千古,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依据,这和它本身的公正脱不开关系。

然而,在写《史记》的时候,司马迁并不是正常的状态,他为李陵辩护再加上奸人陷害,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也就是被阉割了,这是多么屈辱而又惨痛的经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司马迁仍旧凭借着坚强的毅力,继续撰写《史记》。

但被阉割的司马迁心中是委屈的,是不服的,或许也是充满怨气的,这种怨气直接针对“不明是非”的汉武帝,甚至连带着与汉武帝有着裙带关系的卫霍二人,也被司马迁所反感。换句话说,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皇后卫子夫的外甥,他们两个人被汉武帝所重用,在蒙受冤屈的司马迁看来,未必是光彩的。

因此,在主观情绪上,无论卫霍二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司马迁都不认为他们是完全依靠自己,就如同他在《史记》中大篇幅描写霍去病讨伐匈奴的过程,而刻意减少霍去病已取得的功绩成分,大概率就是为了侧面表现出一层意思——霍去病的功劳不过是源于皇恩浩荡,是因为汉武帝的恩宠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处记载,也能窥得司马迁的心思。那就是,霍去病费力收复河西,匈奴人来投降,司马迁表述的是“降者数万,号称十万”。也就是说,实际上投降的人数也不过几万人,但霍去病说的是十万人。背后的隐语是,实际上霍去病没有那么大的功劳,但是他却号称那样大,这种写法,一般写反派才会这样写吧。

这看起来,颇有一种“我不喜欢你就不想搭理你,但为了工作我还是要写你,能少写就少写”的感觉吧。

不管怎样,从司马迁对霍去病的描述中,就能隐隐察觉到,他对霍去病的评价不高,不认可他的功绩,大概率是主观情感上不认可他。

而飞将军李广的愤然自杀,这样悲壮的遭遇和自己又有那么几分相似,司马迁从内心深处对李广有一种惺惺相惜,同时在为其撰史的时候,也不自觉流露出一种“李广难封”的悲悯与遗憾。另一方面,据说司马迁和李广的关系不错,当初被处以宫刑不就是因为司马迁为其孙子李陵辩护吗?

不得不说,主观情感上虽然有差距,但司马迁仍然尽好了一位修史学者的义务,尽可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场景,少掺杂个人评价,如此已经实属不易了。

但飞将军李广若泉下有知,必定会感谢司马迁为他的立传,让并没有取得什么贡献的自己,能够享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高度赞誉吧!

标签: 历史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司马迁为什么对李广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司马迁为什么对李广赞不绝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李广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将领,历经了文、景、武帝三朝,奈何三朝元老,一生与匈奴作战,却一生没有封侯。西汉之后,多少文人墨客为李广不值,感慨他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飞将无时命,庸奴有战勋”……被后人尊

  • 卫青为什么会娶比自己大十余岁的平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卫青为什么会娶比自己大十余岁的平阳公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汉朝对抗匈奴期间,著名大将卫青曾多次引领军队打败匈奴的嚣张气焰,他的丰功伟绩名垂史册,为后世流传,而他的婚姻生活更是不一般。根据历史记载,卫青共成过两次亲,在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以后,他将比他大十岁的平阳公主娶进家门。令人不解

  •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随人玄养宁知父,负主恩私岂有君。逆气终然招逆报,可怜四海乱如云”。安禄山这个名字,我们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个唐朝的叛臣贼子,凭一己之力发动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最后的结局也很惨——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虽说,这一切都是他的咎由自取,但这

  • 西汉第一才女班婕妤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西汉第一才女班婕妤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代诗仙李白:“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讲的是她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引用她的典故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休说当年辞辇事,君王心在避风台”也是描述她她就是一代才女,西汉贤妃班婕妤,年少入深宫,曾得到过汉

  • 最不幸的三位西汉皇帝分别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最不幸的三位西汉皇帝分别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皇帝全集里,一般在汉惠帝刘盈后面排的直接就是汉文帝刘恒。其实在刘恒和刘盈之间还有两个皇帝,都是吕后安排的傀儡皇帝,是吕后专权之下的产物。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傀儡皇帝,所以他们在位的时间就是吕后专权的时间,当时实际上的皇帝就是吕后。所

  • 她克死三个未婚夫,最后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她克死三个未婚夫,最后成为皇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太后王政君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其母刚怀上她时,梦见月入其怀。长大之后,更是克死了三位尚未过门的未婚夫,算命先生说她将来必定贵不可言,后来果然当上了皇后。不料她的侄子王莽也因她飞黄腾达,最终葬送了西汉王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话说

  • 刘伯温去世后,他两个儿子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刘伯温去世后,他两个儿子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著称于世,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当然在朝堂上,刘伯温并没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诚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李

  • 李清照苦心收集的文物字画为什么会四次流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清照,宋朝

    众所周知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夫妻酷爱收集文化字画,那么为什么他们苦心收集的文物字画会经历四次流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经过,一起看看吧。第一次,闲居青州时被兵变焚烧。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二月,青州发生兵变。青州郡守曾孝序手下将官王定叛逆,将曾孝序父子杀死,并到处放火抢杀。

  • 揭秘:卫青在历史上胆子很小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卫青在历史上胆子很小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卫青最当红的时候,他的稗将苏建曾经劝过大将军卫青:“大将军的地位如此尊崇,而天下的贤人士大夫都没有人称赞你,也不关注你。大将军应当学以前的名将招揽一些士人,多多举荐他们才是啊。”卫青说:“自从魏其侯、武安侯招徕了天下的宾客和士人之后,天子常

  • 三国时期真正的蜀汉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蜀汉,三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224年,吴国大臣张温出使蜀汉,巩固双方联盟, 张温回国后“称美蜀政”,对诸葛亮和蜀汉大加称赞;公元261年,薛珝出使蜀国,回国后对吴主孙休说:“民皆菜色,蜀汉将亡”。短短几十年时间,为何吴国使者眼中的蜀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