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为什么对李广赞不绝口?

司马迁为什么对李广赞不绝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13 更新时间:2024/2/4 16:36:27

司马迁为什么对李广赞不绝口?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广是西汉时期有名的将领,历经了文、景、武帝三朝,奈何三朝元老,一生与匈奴作战,却一生没有封侯。

西汉之后,多少文人墨客为李广不值,感慨他时运不济、命运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飞将无时命,庸奴有战勋”……

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的司马迁,对李广的记载也是多溢美之词,当李广的孙子李陵因为投降匈奴而遭到权臣声讨,唯有司马迁一人为辩白求情,结果司马迁被判宫刑。

不论是在史书里还是在工作中,司马迁对李广的同情溢于言表。

那么李广到底是因何能得司马迁的青眼呢?

首先,是李广人格魅力征服了司马迁。

李广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将军,所有跟随他的士兵都心甘情愿为他出生入死,在对匈作战的过程中,李广总是冲在最前面的人,这样的将领是可以得到士兵的敬服的。

不仅作战勇猛,李广还是一个体恤士兵的将军,他爱兵如子。

行军过程遇到粮食水源短缺的时候,路上看见有水源,他总要等全军的士兵都喝上水了,他自己才会去喝水,粮食押运到军中的时候,他一定要让全军的士兵都吃饱了,他自己才会进食。

这就是李广跟士兵的相处之道,他无疑是一个好将领。

在领兵方面,李广也从不苛求士兵,在军队整饬驻防的时候,李广从不要求队形和阵势,他都是让士兵们自由休息,晚上也不安排士兵守夜值班。在文书写作方面,他也很体恤士兵们文化程度不高的缺点,对文书的格式内容要求不高。

这样一个战场上身先士卒,战场下关爱士兵的将军,哪个士兵会不爱他呢?

李广无疑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司马迁对他高看一眼也是可能的。

其次,李广的怀才不遇跟司马迁的际遇相似,让司马迁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感。

李广是一个有才华的将领,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汉文帝时期,李广还是一个骁勇善战的年轻人,刚刚加入军队,就在对匈作战的大小战役中斩杀了无数匈奴人的头颅,获封汉中郎,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

当时汉文帝还称赞他,如果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后来在,齐国之乱中,李广跟着周亚夫又立下了大功,在与匈奴作战的过程中,李广总是冲锋在前,在对匈作战的过程中,李广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勇猛和果敢。

奈何,在文景时期,对匈奴是采取怀柔政策,李广空有一颗灭匈奴的心,却于国政无益,一身铁胆雄心并无舞台施展。

到了武帝时期,总算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了,但是李广却已经老了,武帝手中握有卫青和霍去病这两员猛将,对年迈的李广自然不太信任,而且李广历经两朝,德高望重,总不好对李广委任太过危险的任务,所以在对匈作战的过程中,汉武帝并没有把军队大权交给李广,而是给了自己的小舅子卫青。

因此,当李广要求卫青让自己跟匈奴正面交锋的时候,卫青想起武帝的嘱托,不能让李广遇险,所以,卫青没有同意李广的请求,而是让李广领军从侧面夹击匈奴。

李广却在暴风雪中迷失了道路,差点贻误战机。

因为这件事,李广羞愧难当,当卫青要撰写战情报告汇报武帝的时候,李广觉得自己无颜面对武帝,竟选择拔剑自刎。

一生都在跟匈奴作战,却在最重要的时机中差点贻误了战机,时运不济已经不足以形容李广的命运了。

而司马迁从小跟随父亲走遍名山大川,以写史书为己任,却因为在朝堂上帮李陵说了几句话就被投入监狱,还遇到酷吏折磨。

在面对死刑和宫刑的抉择时,司马迁为了写史大任,毅然选择宫刑,苟且偷生,只为完成这本父亲交托下来的《史记》。

一段生不如死的时光,劫后余生之后的生活却是遭人耻笑和白眼的屈辱,即使如此,司马迁依旧义无反顾,强忍身心的剧痛,完成这部“史家绝唱”。

这样的人生经历跟李广一样,一生为匈奴而战,却在老迈之际遭遇人生的重大挫折,不同的是,司马迁忍受了下来,而李广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选择自刎而亡。

用笔记录历史的司马迁对过往的历史人物,总是能够感同身受,比如屈原孔子,他们的郁郁不得志常常让司马迁同情不已。

因此,司马迁非常同情李广的遭遇,但他的记录始终是公正客观的,可能因为同情而对李广的生平会多付诸笔墨描绘,不知不觉中也夹杂了一些情感在里面。

第三,跟李广同时代的卫青、霍去病虽然战功赫赫,但是他们的起用皆因裙带关系。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因为卫子夫才能得到重用的机会,卫子夫是汉武帝的宠妃,当然卫青和霍去病是有真才实干的,他们不是无能之辈。

但是他们毕竟不是靠军功一步步白手起家的,他们是因着卫子夫的关系,才能一步登天的。

李广却完全是依靠自己,没有任何人脉关系,从一个小兵,一步步成为大将军,在事业上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才攒到的军功和地位。

而卫青和霍去病他们的运气好得不像话,因为汉武帝给了他们机会,他们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战成名天下知。

相比起李广,那真是时运不济。

故而,跟霍去病和卫青比起来,司马迁自然对李广更加青睐,因为李广符合一般人成功的标准,普通人哪有那么多的好运气。

同时,也正因为如此,李广的自刎才更加让人惋惜。

结语:

尽管从战绩上来说,可能李广不如卫青、霍去病一样那么轰轰烈烈,但是在对匈作战的战场上,李广一生兢兢业业,保卫大汉朝的疆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奈何时运不济,晚节不保,李广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选择自刎。

就如在乌江边上自刎的项羽一样,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只能选择逃避。

自杀也是一种逃避现实。

相比较之下,选择宫刑的司马迁是比他们更加有勇气的真汉子,为了父亲的遗志,为了一部史书,他甘愿选择屈辱的人生,直面父老乡亲的嘲讽,直面自己身体的残缺,因为他必须要成就自己强大的意志。

标签: 历史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卫青为什么会娶比自己大十余岁的平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卫青为什么会娶比自己大十余岁的平阳公主?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汉朝对抗匈奴期间,著名大将卫青曾多次引领军队打败匈奴的嚣张气焰,他的丰功伟绩名垂史册,为后世流传,而他的婚姻生活更是不一般。根据历史记载,卫青共成过两次亲,在他的第一任妻子去世以后,他将比他大十岁的平阳公主娶进家门。令人不解

  •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是怎样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随人玄养宁知父,负主恩私岂有君。逆气终然招逆报,可怜四海乱如云”。安禄山这个名字,我们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这个唐朝的叛臣贼子,凭一己之力发动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最后的结局也很惨——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死。虽说,这一切都是他的咎由自取,但这

  • 西汉第一才女班婕妤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西汉第一才女班婕妤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唐代诗仙李白:“十五入汉宫,花颜笑春红”讲的是她清代词人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画悲扇”引用她的典故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休说当年辞辇事,君王心在避风台”也是描述她她就是一代才女,西汉贤妃班婕妤,年少入深宫,曾得到过汉

  • 最不幸的三位西汉皇帝分别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最不幸的三位西汉皇帝分别是谁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皇帝全集里,一般在汉惠帝刘盈后面排的直接就是汉文帝刘恒。其实在刘恒和刘盈之间还有两个皇帝,都是吕后安排的傀儡皇帝,是吕后专权之下的产物。因为他们两个都是傀儡皇帝,所以他们在位的时间就是吕后专权的时间,当时实际上的皇帝就是吕后。所

  • 她克死三个未婚夫,最后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西汉

    她克死三个未婚夫,最后成为皇后,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太后王政君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其母刚怀上她时,梦见月入其怀。长大之后,更是克死了三位尚未过门的未婚夫,算命先生说她将来必定贵不可言,后来果然当上了皇后。不料她的侄子王莽也因她飞黄腾达,最终葬送了西汉王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话说

  • 刘伯温去世后,他两个儿子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刘伯温去世后,他两个儿子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而著称于世,民间素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当然在朝堂上,刘伯温并没有如此玄乎其乎的能力,诚然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刘伯温的确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并不是决定性的,李

  • 李清照苦心收集的文物字画为什么会四次流失?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清照,宋朝

    众所周知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夫妻酷爱收集文化字画,那么为什么他们苦心收集的文物字画会经历四次流失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具体经过,一起看看吧。第一次,闲居青州时被兵变焚烧。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二月,青州发生兵变。青州郡守曾孝序手下将官王定叛逆,将曾孝序父子杀死,并到处放火抢杀。

  • 揭秘:卫青在历史上胆子很小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卫青在历史上胆子很小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卫青最当红的时候,他的稗将苏建曾经劝过大将军卫青:“大将军的地位如此尊崇,而天下的贤人士大夫都没有人称赞你,也不关注你。大将军应当学以前的名将招揽一些士人,多多举荐他们才是啊。”卫青说:“自从魏其侯、武安侯招徕了天下的宾客和士人之后,天子常

  • 三国时期真正的蜀汉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蜀汉,三国

    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公元224年,吴国大臣张温出使蜀汉,巩固双方联盟, 张温回国后“称美蜀政”,对诸葛亮和蜀汉大加称赞;公元261年,薛珝出使蜀国,回国后对吴主孙休说:“民皆菜色,蜀汉将亡”。短短几十年时间,为何吴国使者眼中的蜀汉

  • 董卓临终前大喊了哪6个字被耻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董卓临终前大喊了哪6个字被耻笑千年?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次读词,读到这首临江仙,内心仿佛也有百川奔腾而过,心潮汹涌、全身的血液都在搏击沸腾。沉浸其中,思绪早已不由自主地飞往那遥远的天际,穿越时空,来到了东汉末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