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司马光的暮年岁月过得怎么样?

历史上司马光的暮年岁月过得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81 更新时间:2024/2/14 6:55:30

历史上司马光的暮年岁月过得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在第二次回朝为相期间,辑录《国语》的精要,编成《徽言》一书。又将《历年图》和《百官公卿表》增补、总辑为《稽古录》一书,形成一部“略存体要’’的简明通史,又负责将《资治通鉴》进行了最后的校定。

元祐元年(1086年)九月初一,司马光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八岁,获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宋哲宗赐碑名为“忠清粹德”。

死后,哲宗将他葬於高陵。灵柩送往夏县时,京城的人们罢市前往凭吊,有的人甚至卖掉衣物去参加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车水马龙的声音。

等到安葬的时候,哭的人非常真诚,仿佛是在哭自己的亲人。岭南封州的父老们,也都纷纷祭奠司马光,京城及全国各地都画他的像来祭祀他,吃饭前一定要先祭祀他。

绍圣元年(1094年),章惇为相,议论司马光更变熙丰法度,哲宗下诏削除司马光的赠谥,毁坏所赐碑。

绍圣四年(1097年),再贬为清海军节度副使,又追贬朱崖军司户参军。元符三年(1102年),追复太子太保。

崇宁二年(1103年),蔡京为相时,再次追降左光禄大夫,旋即除名,将司马光等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

大观年间,追复太子太保。靖康元年(1126年),赠太师,再次赐谥。

宋高宗建炎年间,配享哲宗庙廷。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司马光位列其中。

咸淳年间,从祀于孔庙。明嘉靖年间,从祀时称“先儒司马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司马光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标签: 历史司马光宋朝

更多文章

  • 在政治、军事与经济方面,晋文公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晋文公,晋国

    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在位共9年,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

  • 李自成当初和崇祯提出三个条件 崇祯为什么死都没有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李自成,崇祯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李自成进攻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明代是亡在满清铁骑手中。但事实上,明代是亡于内忧,而并非外患。如果不是李自成推翻明代的统治,满清也无法捡个大便宜。所以在满清刚入关时,打得旗号就是替崇祯皇

  • 朱棣当初为什么要迁都北京 仅仅是为了守国门那么简单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朱棣,明朝

    对朱棣迁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迁都北京,原因只有一个,不为守门。明代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造反和满清的持续压力,从整个明代的发展过程中来看,定都北京毫无疑问给明代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燕王朱棣为什么要定都北京,难道就因为这里是他的封地?许多人讲出了理由,主要分为三个:1

  • 历史上张居正生活奢侈 张居正为什么还能称为一代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张居正,明朝

    还不了解:张居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明代的张居正生活奢侈,但为什么却仍被称为一代名相?导语:当年明月是这样评价张居正的:“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

  • 孝庄太后都已经死了37时间了 康熙皇帝为何都没有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清朝,太后

    还不了解:清代太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撑起清代的孝庄太后,死后停尸宫中37年,康熙为何不愿将其下葬?在清代近300年的历史进程中,孝庄文皇后(俗称“孝庄太后”)作为顺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对于清代的一统、稳固和发展真可谓呕心沥血,其功勋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但让人匪夷

  • 解缙身有经世之才,为何最后的下场却很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明朝,解缙

    野史载,有一位小官员去一富家收税,这富家小姐欲为难这收税之人,遂在门上贴一对联曰:“闲人免进,盗者休来”,谁知这收税的在对联后面各添了三个字,便昂首挺进。及看这对联变为:“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不禁心中叫绝,只是这两人后面是否演绎出那香艳的奇葩故事,就不得而知了。这个收税的便是后来大名鼎

  • 法正带头违反法纪,为何诸葛亮却不追究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法正

    导读建安十九年,刘备在法正的帮助下,攻克成都,全据益州,实现了《隆中对》中“据有荆、益”的初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此后,踌躇满志的刘备自领益州牧,并对众将论功行赏,其中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这样,法正就从刘璋手下一名没有实权的军议校尉,一跃成为刘备集团中“外统都畿,内为谋主”的

  • 诸葛亮北伐真的是为了兴复汉室吗?其实不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公元221年,刚刚称帝不久的刘备顾不得休息,就以为关羽报仇为借口,起兵伐吴,意图夺回荆州,以重建对魏、吴的战略优势,夷陵之战爆发。但失去法正的刘备,无法再现汉中之战时的神勇,被东吴无名后辈陆逊火烧连营,败退白帝城。公元223年,刘备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并要求刘禅要对诸葛亮“事之如父

  • 黄庭坚有哪些经历?为何不受朝廷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宋朝,黄庭坚

    在中国文学史上,这黄庭坚亦可谓是大名鼎鼎之人了,他在诗歌方面了与苏东坡并称“苏黄”;在词作上与秦观并称“秦黄”;在书法上更是与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但真真读过,读懂他作品之人怕是不多。黄庭坚似乎是个被边缘化的人物,如宋之朱敦儒,民国之黄侃一样,名头不小,但认知率很低,除了书法因拍卖创

  • 公孙瓒手下的三位大将,为何只有严纲下场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三国,严纲

    汉末三国时期,曾出现过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群雄,其中就有著名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今人谈到公孙瓒,对其大多只剩下“刘备故友”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公孙瓒,威名一度远震北疆。在公孙瓒与袁绍争锋前期,他还曾一度占据上风。不仅如此,公孙瓒麾下也曾是猛将如云,其中三员大将堪称一时之杰,他们分别是严纲、赵云和田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