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为何没有成功呢?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为何没有成功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927 更新时间:2023/12/19 0:53:13

提起《隆中对》了解三国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正因为有了这部作品,让诸葛亮成为三国时期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战略家。其实这部作品并非是《三国演义》文学作品杜撰的,在正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对其的相关记载。

通过《隆中对》这部作品,我们完整地看到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目标以及走向,在作品中诸葛亮一开始就分析了刘备无力和北方强大的曹操,以及东吴的孙权夺地盘,精确地分析天下大势以后诸葛亮给刘备军提出了战略方针。这些战略方针直接影响了东汉末年的势力局势,促使三足鼎立的局面的形成。

拥有清晰的战略目标,为何最终没有实现,是因为人的问题吗?

战略与战术相结合,《隆中对》的高明之处

在《隆中对》这部作品中,诸葛亮主要期望刘备能够占领两座城市,而这两座城市为后期发展的战略军事要地,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益州和荆州这两块领地,荆州是整个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这里不仅仅交通很便捷,同时也是一块进攻型的战略要地,拥有这块战略要地,拥有者既可以南下也可以北进。

当刘备得到荆州后,才有了一争天下的可能和能力,由于荆州刘表的原因,对于刘备而言这是一个最大的有利条件,刘备可以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为跳板,迅速夺取占领荆州。益州则是一块很适合防御的战略要地,这块领地四面都是天险,是很容易防守的要地。同时益州有着丰富的粮草和资源,粮草至少在这里无忧,而益州的刘璋这个人还不及荆州的刘表,在当地更是不得民心。

《隆中对》不仅谈到了战略,还涉及到了具体战术。例如在该篇名著中不仅仅给刘备指出该打哪些地方,同时也给刘备指出应该怎么打。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分多步进行的战略。诸葛亮认为刘备军先占领荆州和益州,并且利用这块根据地迅速发展,并处理好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同时修书给孙权表达两国的友好,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而荆州和益州这两块领土都可以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荆州可以北上进攻中原一带,而益州则可以北伐关中一带的魏军,这两块领地进兵,无论哪一路军队成功,刘备军都可以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

《隆中对》战略为何没有成功?

从这个角度理解,我们能发现很多《隆中对》的高明之处。整个战术都是诸葛亮认真分析,并且深思熟虑的。《隆中对》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文章,更是刘备执政时期,蜀汉的一份重要纲领文件,整个蜀汉都把这篇文章当成了一种信仰去执行。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份《隆中对》的计划最终是失败了的,作品分析的天下大势是很正确的,而占领荆州和益州也没有什么战略问题,那么为什么《隆中对》最后失败了呢?

战略目标缺失成根本原因。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三国这段历史的话,应该记得庞统对刘备一番谏言,庞统告诉刘备:“荆州这片地我觉得不值占领,北方有曹魏,而南方有东吴,正好夹在两股势力中间。但是益州就不同了,这里国富民丰,因此我建议主公您到益州去发展。”庞统的看法与诸葛亮不同,诸葛亮觉得荆州和益州都非常重要,但是庞统则觉得后者比前者重要的多。

刘备觉得刘表和刘璋都是自己的宗亲,因此一直以来犹豫不决,没有当机立断。最后曹操大军南下,刘表势力最后投降,让刘备彻底失去了占领荆州全境的一个机会,最后刘备没有得到荆州,只得到了益州,因此《隆中对》中的战略根本就没有完成。从某种角度来说,《隆中对》里的战略目前是缺失的。

拥有益州难敌天下。

益州虽然被庞统描写成物资“丰富”的地区,占领益州确实可以称霸一方,但是并不能统一天下。益州地域非常封闭,确实很难被攻克,物产也相对丰富,但是人口相比中原地区差距很大,如果占据这里图天下无非是用益州一地与天下为敌,想以益州为本钱讨伐中原,本来就是在以卵击石,想要兴复汉室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

因此《隆中对》重要战略主张刘备只是完成了一半,而诸葛亮面对这样的局势悍然决定了北伐。

在诸多史书中都记载了诸葛亮对北伐的看法,诸葛亮一直认为北伐成功率很大,因此曹魏北方和西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势力,很容易造成大乱。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曹魏的统治根基相当的牢固,根本就没有出现诸葛亮原先设想的大规模战乱。最后诸葛亮无奈,带着执着和勇气走上了北伐之路。

《隆中对》构想的战略最终没有实现,除了战略目标没有全部完成之外,还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例如关羽战败丢失荆州,以及蜀汉悍然发动对东吴的战争,最终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等等。除此之外,蜀汉后期朝政腐败,后主亲近宦官奸臣也导致了蜀汉的衰败。

战略计划永远赶不上时局的变化,因此《隆中对》这份计划最终失败了。但是我们从这份计划里看到了诸葛亮清晰的思想和伟大的战略。毫无疑问这份材料是一部杰出的战略言论,影响着后世。

标签: 历史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赵匡胤为什么要定都在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赵匡胤为什么要定都在开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开封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因为他曾经被黄河水淹过几次,据说开封城底下有6座城,那为什么后来后人还有在开封城上面接着建呢?河南曾经有一个六朝古都,这座城市叫做开封,尤其是在北宋的时候,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都达到了顶峰,这就是河南的重镇开

  • 诸葛亮是怎么困住司马懿几十万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诸葛亮是怎么困住司马懿几十万大军的?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三国这段历史中,诸葛亮堪称“天下第一奇才”,他不仅在历史上得到很高的赞誉,军事家、政治家、易学家、文学家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诸葛亮还是位发明家。诸葛亮的发明众多,大多适用于军事领域,例如孔明灯、馒头、木牛流马、诸葛神弩、地雷等

  • 项羽为什么在乌江自刎?他为何不肯东山再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项羽,西楚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前202年,持续四年之久的楚汉之战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作为失败者,项羽不愿忍辱偷生,临死也不肯过江东。千百年来,后世对这种英雄行为大为赞叹,比如有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那么,项羽不肯

  • 曹操的一生错过了哪些机会?他进兵徐州时放走了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曹操,东汉

    曹操有几次很好的机会实现统一,却白白错过了,比如进兵徐州时,漏放了一个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三国时期,天下十三州,曹操占据九州半,刘备和孙权联手才勉强与之抗衡。尽管曹操有绝对的优势,但是终其一生也未能实行统一。公元194年,曹操占据衮州,成为一方诸侯。当时天下大乱

  • 乾隆下江南是为了游山玩水吗 乾隆为什么先后去了六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乾隆,江南

    还不了解:乾隆下江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难道只是游山玩水?乾隆十四年八月(公元1749年),正值盛年的乾隆皇帝收到江南奏折,奏折里提到,乾隆皇帝西行五台山礼佛,东巡曲阜祭孔,但是江南这么丰饶的地方为何乾隆皇帝一次也不来呢?因此两淮盐督在奏折里跟乾隆

  • 清朝著名画家李方膺为什么仕途不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李方膺,清朝

    众所周知李方膺是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么长大后的李方膺为什么仕途不顺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雍正六年之时,雍正帝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因为“贤良方正”的美誉,受到举荐。雍正七年,李方膺陪父亲李玉鋐到京城述职,觐见时,雍正帝怜惜李玉鋐年老,便关怀的问道,是否

  • 汉武帝做了很多错事,为何后世的评价那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秦皇汉武算是中国历史上皇帝中的“楷模”,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历史书籍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多少还会用些“残暴”或者“穷奢极欲”之类的词汇,但是对于汉武帝来说,基本上都是在歌功颂德。班固在《汉书》说汉武帝雄才大略,我们当然不否定武帝的才华,但是武帝做事,更像个感情用事的人,随兴所至,谈不上深谋远虑。尤其在

  •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自焚是失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自焚是失踪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笔者认为建文帝朱允炆是真的逃出宫外失踪了,这也是为什么朱棣多年来一直派人秘密寻找他的原因。当朱棣被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入京城后,他没有直接攻城,而是等建文帝自杀或者投降传位给自己。但朱棣没想到,建文帝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是选择了

  • 朱允炆打不过朱棣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朱允炆打不过朱棣到底是因为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继位。可建文帝屁股还没有坐稳,朱棣就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造反。老朱生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朱允炆这个皇位能坐的踏实。为此心狠手辣的朱元璋滥杀功臣,不惜留下了千古骂名,当然,临终前老朱还给诸子留下

  • 李景隆为什么能当主帅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古代,明朝

    李景隆为什么能当主帅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首先派出的是老将耿炳文,可是在耿炳文的一次失败后,黄子澄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于是建文帝便让李景隆取代了耿炳文,担任大将军负责北伐。其实李景隆只是一个草包,但建文帝为何要让李景隆担任主帅呢?道理很简单,第一,建文帝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