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尉缭和王翦都功高盖主,为何嬴政会放过他们呢?

尉缭和王翦都功高盖主,为何嬴政会放过他们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055 更新时间:2024/1/17 6:01:10

伴君如伴虎,当很多人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也是他距离灭亡不久之时,但凡是皆有例外,不是他们过于聪明,而是知道做事应有何种态度。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但秦始皇身边的尉缭王翦是其中的“特例”,这两位名家为秦王嬴政出谋划策统一天下,最终他们却选择了明哲保身,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不同的方法全身而退。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主要靠战争,且多是大战争,要成功地打赢一场场战争,需杰出的战略家来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蓝图,需出众的统帅能够在多国之中运筹帷幄。秦王的军事路线以“兼天下,一宇内”的军事举措为主,前者最得力于尉缭,后者最得力于王翦。

献计助秦,功成身退,

尉缭远道而来初见秦王政时,长揖不拜,秦王热情地欢迎他,他给秦王献上了自己的计谋,第一步,出资三十万金,分头收买各国贵臣,通过他们搞乱各国政治;第二步,由近而远地发动军事进攻,首先拿下最弱的韩国,得手后向赵、魏两国推进,继而大军南下扫荡楚国,再回兵消灭燕国,最终平定齐国。秦王政照单全收,按尉缭的方法来办,这些计谋都成功了。

在第一计和第二计中间,其实有一段插曲,这二策不是一次提出的,分别在两个阶段推出。在这中间,尉缭曾不告而辞过。他走后秦王政急了,让人四出寻找,当找回尉缭远之时,让他立誓不会做这等过河拆桥之事,并官加太尉,让他全面负责军事。

而到了秦国统一大业完成后,尉缭还是离开了秦国,这一次他彻底走了,走得难以找回,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其实谈起尉缭,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家。他具有高超的政治意识,以精通兵法著称的他,对政治同样也非常精通。历史对他的记载虽然不长,但是从这些故事里,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他是个有傲骨的人,然而他的傲气,不是狂妄自大的傲气,也不是自以为是的傲,而是做得有风度,做得让人尊敬,做得相当有水平。

他懂得适度的傲,是和人打交道的一种资本,它有助于自己身价的提高,使对方不敢轻视自己。他也知道,和秦王政这样类型的君主订立政治契约,关键在于自己的才干能否为对方所用,只要对方真的需要他,那么带些傲态,效果会更好。

从而,他把自己放在了和对方同等的地位上。他不想做文种,学着范蠡走向了江湖。其实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实在太多,掌握好局势然后功成身退,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高明,然而尉缭做的非常不错。

百战百胜的猛将,主动暴露缺点

王翦是嬴政的一把利剑,对于这个将军,用百战百胜来形容王翦,一点儿不过分。在白起之后,秦的将帅中,得推他为第一。从秦昭王时代,他就被任命为大将,带兵伐赵连取三城。此后,他通力配合老上司白起,在旷日长久的长平之战中屡建功勋。秦王政上台,他受到倚重,成为军界代表。

王翦是个硬仗是高手,但不单纯地依靠武力,如有政治解决的可能,那就尽量予以政治解决。他擅于抓住机会,采取了政治分化的手段,瓦解了对方,比如说樊於期策动长安君起兵反秦王政,这支叛军就被他彻底消灭。

面对相持不下的局面,他更加重视敌我力量对比。尤其是征讨楚国的时候,他认为至少需要六十万人才能够成功。因为楚国地广人众,而且有一定的战略纵深,不是可以轻易打败的。

王翦深知名声太大的臣子没几个有好下场,他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将军,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运用了他的才智,在建功立业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保全得善始善终。他居官在朝,和各种政治势力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被任何人所利用,避免卷入政治漩涡。带兵在外,多求肥田丽宅,为子孙着想。他不停地向秦王表示他的根本在秦,要大量的良田给子孙,从而来解除君主的猜忌。

王翦深刻明白,只有当自己将缺点暴露出来,才可让秦王放心,亦可让群臣放心,功高盖主的事情难有好下场,不如将自己的的缺点放大,让他人自以为抓住把柄,由此而来才可得一生平安,有确认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看不透,表现完美的人。

知进退,方是做事根本

其实不管是尉缭还是王翦,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知进退,有才能有骨气,哪怕是有傲气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审视夺度,这才是一个人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再者他们没有被一时的功利所迷惑,深知自己有多大能力就得多少利益,不然最后身后一场空。

尉缭和王翦都是春秋时期的名家,他们让六国归秦,最终名垂史册。面对危险的君主秦王嬴政,他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两条路,前者选择隐退而后者则选择远离政治斗争,最终这两个人都保全了自己,不仅仅从凶残的秦始皇手里活下来,还建功立业,向世人展现了他们优秀的策略和智慧。

标签: 历史战国秦始皇

更多文章

  • 作为北宋最耻辱的事件 靖康之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北宋,靖康之耻

    对北宋靖康之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靖康之耻,北宋最耻辱的事件,究竟有多“耻”?历史的朝代变革,总是免不了打仗,打仗就会有成败,弱势的一方总是会留下惨痛的代价。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朝代,欣荣衰败总是免不了的,可是像北宋这样的屈辱的真的很少,北宋最大的屈辱就是靖康之耻。靖康之

  • 李牧为何能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他的封神之战是哪一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李牧,赵国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从李牧的生轨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前半生防御匈奴的南侵,后半生抵御秦军的东进。他一生战功赫赫,但是封神之战则来自于匈奴,以15万步兵围歼10万匈奴骑兵。赵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

  •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详解其死因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朱祁钰,明朝

    明代宗朱祁钰是怎么死的?他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对朱祁钰之死,明代人多有忌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朱祁钰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即位后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等大臣劝服孙太后,立郕王朱

  • 清朝敬事房太监抢着进去 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吃香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清朝,敬事房

    对清代敬事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敬事房是做什么的,为何太监们抢着进去,而妃子们都很畏惧?在我们古代,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在富贵人家,就享受着优越的生活,而很多人出生在贫寒之家,就只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特别是古代的达官贵族和皇室,他们不仅锦衣玉食,还有众多

  • 康熙都没有解决孝庄的遗言 雍正是怎么轻松破解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孝庄,雍正

    对孝庄和雍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临终前留下遗言,康熙临死前未破,38年后,雍正却轻松破解。我们都了解,封建制度的实质就是以宗法为中心的父权制度,在过去,女人的身份比男人要低,在大多数王朝,官员和宰相都是男人的特权。但即便如此,在历史上仍有许多卓越的政治家人物,如清代

  • 清朝盲人书画家说的是谁?汪士慎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清朝,盲人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清朝盲人书画家汪士慎的故事。作为扬州八怪“第一怪”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他年近四十到扬州时,寄居在同乡大户马氏兄弟家。虽然马氏兄弟很尊敬“文化人”,但赤贫如洗却

  • 郡县制真的是秦国发明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如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亦是如此。在秦国一统天下后,对应的制度也完善起来。从现在来看,制度和历史一直处于相辅相成阶段,制度不可能脱离历史而独立发展。秦国完善的制度让它快速成长为六国之首,在强大的制度面前,秦国做到了令行禁止,军队纪律严明,臣民遵纪守法,特别是当郡县制

  • 刘璋实力那么强,为何还要请刘备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刘璋实力那么强,为何还要请刘备帮忙?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14年,刘备占领了成都,西川地区的军阀刘璋出城投降。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的进入四川,是刘璋请来的。刘璋请刘备入川的目的则是为了抵御汉中的张鲁,不得不说,刘璋的实力比张鲁强大的多。为何坐拥西南六省

  • 刘备为什么不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刘备为什么不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要打出一个名号。就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为了招兵买马,打的可是祖上世代为大汉效力,“四世三公”的招牌,这样一来就容易有人来追随。曹操呢则是挟天子,以匡扶汉室剿杀逆贼为口号。而出身贫寒的刘备却是打着“中山靖王刘

  • 北伐时,诸葛亮为什么坚持从陇右出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根据史书《魏延传》的记载,魏延在北伐期间坚持偷袭长安平定关中这一进兵路线。但是却遭到诸葛亮的否决。那么偷袭长安平定关中与诸葛亮坚持的出兵陇右哪一种战略是正确的呢?圣人千虑也有小失的时候,何况魏延也不是什么“愚人”,而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军,那么诸葛亮和魏延他们两个人的主张,从客观上来说到底谁对谁错?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