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盲人书画家说的是谁?汪士慎生平介绍

清朝盲人书画家说的是谁?汪士慎生平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18 更新时间:2024/1/17 11:34:53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清朝盲人书画家士慎的故事。

作为扬州八怪“第一怪”的汪士慎,其书画造诣之深,是举世公认的,但他的苦难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他年近四十到扬州时,寄居在同乡大户马氏兄弟家。虽然马氏兄弟很尊敬“化人”,但赤贫如洗却是汪士慎当时的生存实态。10年之后,卖画挣了些钱的汪士慎买了房子,于是又成了“穷光蛋”。如果还象以前那么写字、作画,汪士慎的日子当然会滋润起来,但命运之神似乎一直在耍弄着汪士慎。

就在乔迁青杉书屋的那一年,汪士慎患了眼疾。他的眼睛又热又痛,尤其是左眼,眼底布满血丝,红肿流泪。眼睛,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其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而更况对于一个要靠眼睛来观察世界的画家呢?但汪士慎没有钱去求医问药,他只能忍受着眼疾的煎熬。

在汪士慎一生中,有个现象值得人们关注:在患了眼疾之后,他一反常态地经常出门旅游了。有人认为,这是汪士慎对自己眼疾后果有充分的预料――他想在失明之前,尽情地把世界看遍。

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但为了生计,他还得不停地画。54岁时,他在画完一幅《梅花图》后,左眼终于失明。可能是早有思想准备,所以他并不没有表现得如何消沉,而是乐观豁达,继续作画,并称自己的创作是“独目著寒花”。他这时的画,当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评价说“清品极高”。在他左眼失明的第二年,创作了一幅《乞水图》,画的是一个老翁,抱着一个瓮在“收藏”积雪;这是为了用雪水煎茶。郑板桥在这幅画上有题诗,称此画为“抱瓮柴门四晓烟,画图清趣入神仙”。画如其人,透过这幅画,人们能感悟到汪士慎品质之高洁。

然而,汪士慎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打住。左眼已经失明,右眼的疼痛也在不断加剧。对此,汪士慎表现得十分镇静,他似乎感觉右眼失明是迟早的事,因此,在失去观察能力之前,他是尽情地多看,多看花卉风景;二是抓紧整理自己的诗集。“扬州八怪”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画兼诗,诗画相兼被后人认为是“扬州八怪”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人们普遍认为,汪士慎的诗写得很好,他在左眼失明后的第四年,将自己的诗作收集为四卷,名为《巢林集》。加上后来的诗,他的《巢林集》一共收集诗歌七卷。当然,汪士慎非常想把自己的诗集刻印出来,但就他的财力,显然是心有而力不足。还是老乡马氏兄弟理解汪士慎,他的七卷诗集《巢林集》最后是由马氏兄弟资助他刻印的。汪士慎在双目失明之前能见到自己的诗集刊刻付印,当然是最令他快意的事。

66岁时,不幸再次降临在汪士慎的头上,他的双目失明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这该是何等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个时候,他只有靠自己的“心”来观察世界和人生了,因此,他给自己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心观道人。

两年之后的初春,突然降了一场大雪,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坐在家门口,情趣盎然地欣赏着眼前的雪景。看得兴奋处,他关上门,回到屋内,挥毫作画。

不一会儿,有人敲门。门外的狗也叫了起来。金农放下笔,去开门。

啊!是汪士慎!是一个小童领着他走来的,汪士慎已经失明好几年了,居然在这个天气里来到金农家。

两人喝着热茶,谈着书画。说到兴致高时,汪士慎兴奋地用手摸索着去寻找笔,他要写字,还是作画?金农也激动起来。他赶紧为汪士慎铺开纸,研好墨,将笔递在汪士慎手中。汪士慎全凭着自己的感觉,挥笔在纸上创作了一幅狂草书法!金农看着看着,泪水止不住流下来。谁敢相信,眼前的这幅狂草作品出自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之手?金农忍不住在这幅作品的边上留下自己的一首长诗:

双扉久不闻人声,忽惊打门声丁丁。

黄犬吠客披衣迎,咄哉盲翁无世情。

袖中大字大如斗、自言写时顿运肘。

心光顿发空诸有,当前多少美少年,

有眼有手徒纷然,但见满纸丑恶笔倒起颠。

叟兮又言小弟目盲非不祥,

老兄软脚叉又何妨?

木棉裘暖饱饭日,

复日明日还来荒寺话斜阳。

标签: 历史清朝盲人

更多文章

  • 郡县制真的是秦国发明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秦朝,秦始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如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亦是如此。在秦国一统天下后,对应的制度也完善起来。从现在来看,制度和历史一直处于相辅相成阶段,制度不可能脱离历史而独立发展。秦国完善的制度让它快速成长为六国之首,在强大的制度面前,秦国做到了令行禁止,军队纪律严明,臣民遵纪守法,特别是当郡县制

  • 刘璋实力那么强,为何还要请刘备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刘璋实力那么强,为何还要请刘备帮忙?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214年,刘备占领了成都,西川地区的军阀刘璋出城投降。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那么顺利的进入四川,是刘璋请来的。刘璋请刘备入川的目的则是为了抵御汉中的张鲁,不得不说,刘璋的实力比张鲁强大的多。为何坐拥西南六省

  • 刘备为什么不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古代,三国

    刘备为什么不自称是刘邦的后代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要打出一个名号。就如三国时期的袁绍,为了招兵买马,打的可是祖上世代为大汉效力,“四世三公”的招牌,这样一来就容易有人来追随。曹操呢则是挟天子,以匡扶汉室剿杀逆贼为口号。而出身贫寒的刘备却是打着“中山靖王刘

  • 北伐时,诸葛亮为什么坚持从陇右出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根据史书《魏延传》的记载,魏延在北伐期间坚持偷袭长安平定关中这一进兵路线。但是却遭到诸葛亮的否决。那么偷袭长安平定关中与诸葛亮坚持的出兵陇右哪一种战略是正确的呢?圣人千虑也有小失的时候,何况魏延也不是什么“愚人”,而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将军,那么诸葛亮和魏延他们两个人的主张,从客观上来说到底谁对谁错?战

  • 宋朝为什么会被游牧民族吊打 是因为宋朝皇帝无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宋朝,游牧民族

    还不了解:宋代和游牧民族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代被周边游牧民族压着打,是因为皇帝无能吗?对于宋代皇帝治理之下的中原帝国一直都是被少数民族王朝压着打的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研究史料和观看今天的影视宣传的时候出奇一样的认为,是因为皇帝个人的无能直接的导致了这种有损国威情况的发

  • 胡惟庸才担任了三年丞相,为何被朱元璋下令诛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胡惟庸,明朝

    胡惟庸并非一个普通的明朝官吏,他是明朝开国功臣,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胡惟庸之后,丞相权力逐渐减弱,再也没有秦汉以来的地位。然而,胡惟庸的下场很凄惨,被朱元璋诛杀,这在历史上也不常见。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两人平常走得近,关系相当不错,

  • 扬州八怪李鱓的晚年何至于走到穷途卖画这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李鱓,清朝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晚年何至于走到穷途卖画这一步?这是因为他情商不行,看不透人情世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李鱓滕县罢官以后,在山东滞留数年,往返于滕县、历下,在弯德、泰安、崮山、崇川各地,也有书画流连。为官两年半,滞留的时间却长达四年有余,这一阶段,主人公的

  •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仕途生涯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扬州八怪,清朝

    扬州八怪之一李鱓的仕途生涯过得怎么样?他本来是前途无量少年郎,可惜命运弄人,最终也只是如梦一场,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鱓26岁,即康熙辛卯年(1711年),中了举人。翩翩少年,春风得意,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嗣后,便游帝王之都,吟诗作画,周旋于父祖辈的公卿之间。禁苑门前,琉璃书肆,都不难

  • 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战略为何没有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三国,诸葛亮

    提起《隆中对》了解三国的朋友一定不陌生,正因为有了这部作品,让诸葛亮成为三国时期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战略家。其实这部作品并非是《三国演义》文学作品杜撰的,在正史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对其的相关记载。通过《隆中对》这部作品,我们完整地看到了诸葛亮的整个战略目标以及走向,在作品中诸葛亮一开始就

  • 赵匡胤为什么要定都在开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宋朝

    赵匡胤为什么要定都在开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开封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因为他曾经被黄河水淹过几次,据说开封城底下有6座城,那为什么后来后人还有在开封城上面接着建呢?河南曾经有一个六朝古都,这座城市叫做开封,尤其是在北宋的时候,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都达到了顶峰,这就是河南的重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