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纣王怎么死的

商纣王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04 更新时间:2023/12/25 15:21:01

殷纣王(辛)是商代最后一王、古代著名的暴君,他专横独断,奢侈淫逸,宠妲己,筑鹿台,整天“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寻欢作乐,又创制酷刑,残害忠良,最终众叛亲离,为周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当时机成熟,周武王会集了各诸侯国和少数族部落,向商王朝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商军尽管人数不少,但前锋部队大多是被拉来的奴隶,不愿为纣王卖命,因此纷纷掉转武器,临阵倒戈。殷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自焚于鹿台之上。

商纣王是自焚而死的吗

殷纣王自焚而死,是有史料记载的。《逸周书•克殷》曰:“商师大崩,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又据上书《世俘》篇记:“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琐五环身,厚以自焚。”

然而,《克殷》篇又有如下记载:“(武王)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悬)诸太白。”《史记•周本纪》也有相似记载。

上述记载显然有矛盾之处,既然已自焚于火,又怎能斩首悬旗?有人以为,殷纣王自焚前,不仅用“天智玉谈五环身”,还加上了四千庶玉,“厚”以自焚,所以,尸身能够不坏,才使得武王可以又斩又射。然而,此说也有可商榷之处,因为《世俘》篇记:“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千人求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这就是说,即使殷纣王“环玉自焚”,但四千庶玉全被大火烧尽,乘下的天智玉琰五是不可能屏遮全身的,因此,殷纣王的尸身必然化为灰炬,周武王对他应是要斩不能的。

或许,殷纣王的尸身未及全部烧毁,周武王的军队就已经冲进了朝歌。即便如此,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疑问:对一已死之人何必又斩又射又悬之太白之旗?《史记会注考证》引崔述言:“圣人之伐暴,以救民也,非仇之而欲甘心焉者也。虽虐,汤放之而已。使纣不死,武王必不杀纣,况于已死而残其尸……武王圣人也,安有已死而残其尸者哉?”

洪迈在《容斋随笔•汲冢周书》中也说:“夫武王之伐纣,应天顺人,不过杀之而已。纣既死,何至枭戮俘馘,且用之以祭乎?其不然者也。”持这一观点的还不在少数,这是因为,在儒家学者心目中,周武王是圣明之君、仁义之人,据说他举兵伐纣之时做到了“兵不血刃”。因此,说他会残暴到毁人尸身的地步,这是人们万万不能接受的。

那么,既然大家都认为武王是仁君,为什么《逸周书》《史记》会作出“斩之以黄钺,折县(悬)诸太白”的记载呢?或者,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在先秦典籍中,殷纣王被斩首悬旗的记载习见,《墨子》《荀子》《战国策》《贾谊新书》等都有类似记载。

《尸子》的记载尤为明确具体:“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这是一个血淋淋的杀人场面,而且能够“手污于血”,说明武王斩的不是死尸,是活人!

有的典籍则记载着殷纣王被擒。如《韩非子•喻老》记:“文王见詈于玉门,颜色不变,而武王擒纣于牧野。”《吕氏舂秋•简选》:“武王虎贲三千人,简车三百乘,以要甲子事于牧野,而纣为禽。”《竹书纪年》等也有相同记载。

商纣王到底是自焚、被擒,还是被斩首

过去,人们多认为殷纣王战败是因为前徒倒戈,也因此引出周武王兵不血刃大获全胜的结论。经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周武王伐纣并不是势如破竹的。战前,殷纣王“发兵七十万以拒武王”,《鬻子》甚至说:“纣虎旅百万。”如此众多的强兵,不战自溃的可能性是极小的。所谓前徒倒戈,并不是全军投降,《史记•周本纪》说“纣师皆倒兵以战”,说明倒戈的只是殷军前锋,而后面的部队还在拼命抵抗倒戈的兵马和周师的进攻。

再说,殷纣王并不是等闲之辈,他勇猛超人,且手下有费中、恶来、崇侯虎等武力高强的心腹以死相斗。因此,牧野之战是经过你死我活的拼杀,正如《周书•武成》所说的是“血流浮杵”0《逸周书•世俘》还记载战役的结果:甲子日当天,周军就献上大量的俘馘;占领殷都以后,武王又派重兵追杀党附于殷纣的各诸侯国,前后杀人“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虏“三亿万有二百三十”人。当然,这是个被夸大的数字,《逸周书》的记载是想显扬周武王的威烈,但又正好说明,武王伐纣“兵不血刃”说是不能成立的。

牧野之战既然激烈残酷,殷纣王很难独完其身,不受伤害。《逸周书•世俘》露出端倪说:“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咸刘,即绝杀,就是说,殷纣王在战场上就被杀死了。死于战场,必然要被斩首示众。

这时候将纣王的头悬之太白之旗,既激励讨纣联军的士气,又动摇商朝将士的军心,作用巨大。若是纣王自焚于宫中,周军已大举入城,百姓已夹道欢迎的时候,再来斩尸悬头,除了炫耀,还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还有一个旁证,《逸周书•克殷》说:“商辛奔内,登于鹿台之上,屏遮而自燔于火。武王乃手太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当时,武王还没有进商都,何以知道殷纣王自焚?诸侯又贺从何来?而如果是纣王在战场上被斩首悬旗,武王挥动太白指挥大军奋勇追杀,各国诸侯见纣王之头在旗上,纷纷向武王道贺,这才顺理成章。

因此,殷纣王自焚说很值得商榷,它很可能是儒家学者掩盖周武王的血腥杀戮的粉饰之词。

商纣王是不是暴君

商纣王和妲己的墓在哪里

更多未解之谜推荐阅读

先秦时期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洋洲发现商代墓葬遗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989年冬发现和发掘的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出土各种随葬品近二千件套,其中青铜器四百八十四件,居南方各地出土商代青铜器之首。这些青铜器亮相于世,引起世界各国青铜器专家、商史学者的极大关注。在“中国南方青铜器暨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新干大洋洲商墓的青铜器

  • 姜太公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姜太公名吕尚、吕望、师尚父,因姜姓,故又称姜尚,又因其年寿高,称太公,俗称姜太公。相传姜太公遇见周文王而得到重用时,已经年迈,后来帮助周武王伐纣,消灭商朝,建立奇功,被封在齐地,为齐国的开国之君。由于他建立了奇功异勋,又是长寿者,渐渐地被尊奉为能袪除百病百灾、福佑民众的神,所谓“姜太公在

  • 《周礼》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礼》是一部记载典章制度的古代文献,分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共计四十二卷。《汉书》有《周官》经六篇、传四篇的记载。东汉马融、郑玄为其作注称《周官礼》,唐代贾公彦作疏始用《周礼》之名。《周官》《周礼》两名曾通用过一段时间,宋朝以后才基本上归一,称为《周礼》。自汉代以来,探究《周礼

  • 《穆天子传》是真还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穆天子传》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载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有日月可寻。名为传,实际上属于编年,其体例大致与后世的起居注同。所以,《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把它列入史部起居注门。关于《穆天子传》的真伪问题,几经争辩,仍是个不解之谜。其实,《

  • 车裂和五马分尸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车裂又称環刑、環裂,这是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民间俗称“五马分尸”。人们认为,此刑的执行方法,是将受刑人的头与四肢分别系于五车之上,然后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将肢体撕裂。我们知道,古人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残害或割裂,许多人一旦获罪,常苦

  • 王孙满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王孙满是《左传》中记载的人物鲁僖公三十二年(前628),秦穆公见晋文公已死,争霸心切,不听贤臣蹇叔的劝谏,一意孤行,潜师偷袭郑国,最终爆发了秦晋散之战。当秦军向东进发时,经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这在当时是对周王很不恭敬的无礼行为。《左传》记载曰:王孙满尚幼

  • 《周书》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逸周书》原名《周书》《周志》,又名《汲冢周书》,是我国最早 的历史文献之一。但是,对于《逸周书》的来历,长期以来说法分歧。一说此书来自汲县(今河南卫辉)的魏王古墓。晋武帝咸宁五年 (279 )冬十月,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一说魏安釐王墓)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官府得知后,把它送归秘府(皇家

  • 谥法什么时候起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时帝王贵族、高官显宦死后,朝廷按其生前事迹,加以褒贬, 给予一个称号,叫做“谥法”。如《谥法解》称“慈惠爱民曰文”“克 定祸乱曰武” “辟地有德曰襄” “好内怠政曰炀” &ldq

  • 周朝设置爵位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政权和加强统治,实行分土列国,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为周室之“藩屏”的分封诸侯制度。据史书记载,周初封国有七十一个,并有爵称等级,即《礼记•王制》所谓“王者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20世纪以来,随着青铜器

  • 西周甲骨雕刻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陕西,北京等地发现西周甲骨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岐山县、扶风县,北京市昌平区等地先后发掘出一批西周甲骨,共有一万多片,但公布的有字甲骨只有三百多片。与殷墟甲骨相比,西周甲骨在甲骨整治、钻凿形态、刻辞方位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文字特征上看,西周甲骨文字较少,且字形特别细小,最大的字长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