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设置爵位吗

周朝设置爵位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373 更新时间:2024/2/23 15:51:23

周武灭商后,为了巩固政权和加强统治,实行分土列国,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为周室之“藩屏”的分封诸侯制度。据史书记载,周初封国有七十一个,并有爵称等级,即《礼记•王制》所谓“王者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20世纪以来,随着青铜器铭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此提出质疑,莫衷一是。

否认周代有五等爵称制的说法

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一文,依据金文首先指出.王并不是周天子的专称,诸侯也有称王之例,古时诸侯的等级称谓,并不十分严格。郭沫若发展王氏的观点,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指出:“周初分封诸侯为五等之说,完全是东周以后的儒者所捏造。”

杨树达《古爵名无定称说》进一步运用金文资料,对传统的周代五等爵称制进行批驳,认为无所谓诸侯“进爵”“降爵”之说,当时的公、侯、伯、子、男并不是诸侯的固定爵称。

认为周代确有五等爵称制的说法

瞿同祖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书中,坚持周代确有五等爵称制。他把《春秋》所载的诸侯爵称,全部摘录下来进行排比,认为各国爵称除个别变动例外,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永称宋公;齐、鲁、卫等永称为侯;郑、曹、秦等总是称伯;楚、吴等国总是称子;……许永称男”。

近年来,周代爵位的研究,又取得新进展,其结果略有差异。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一文认为,自西周以来就有公、侯、伯爵称,子、男则较少见,或用于外族的君主。周平王东迁之后,五等爵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而王世民《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一文认为,探讨周代爵制,应主要依据金文材料,并且要注意各器物的年代和国别,要把当时诸侯生前称号与死后追称区别开来。所以,他把金文材料单独同《春秋》中的有关记载比照,结果发现两者的记述大体相符,除吴、楚、秦等国存在差异外,多数国家的爵称是两相一致的。

盛冬铃《西周铜器铭文中的人名及其对断代的意义》一文称,金文中的“公”是古代的尊称,“某公”之例可以是国名、氏名、私名和谥号等,当时被称为“某公”者,往往是地位显赫的人物,并非爵称。金文中真正用作爵称的只是“侯”和一部分“某伯”“某子”中的“伯”和“子”。

周代是否有五等爵称制的分封,是一个未解的史案,虽然不同的观点各有依据,但由于对史籍和金文材料的考辨和认识难以取得一致要想取得一致结论,仍非易事。

更多未解之谜推荐阅读

先秦时期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帝王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权臣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嫔妃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美女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战争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宫廷未解之谜

古代王侯将相未解之谜

古代文人名人未解之谜

民俗风情信仰未解之谜

中国古代作品未解之谜

历史名胜的未解之谜

古代科学的未解之谜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甲骨雕刻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陕西,北京等地发现西周甲骨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岐山县、扶风县,北京市昌平区等地先后发掘出一批西周甲骨,共有一万多片,但公布的有字甲骨只有三百多片。与殷墟甲骨相比,西周甲骨在甲骨整治、钻凿形态、刻辞方位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从文字特征上看,西周甲骨文字较少,且字形特别细小,最大的字长8毫米

  • 耦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耦耕是一个与农业科技和经济生产均有密切关系的重大问题。两 千多年来,关于耦耕之“耦”的解释,大约有七种,备受历代学者的关注。二人二耜并耕说。汉代学者郑玄注《周礼•考工记》,认为古代的 耦耕是两人各执一耜,共同耕作的方法。耦耕在二人二耜的相同前提下,形成另外两种不同耕

  • 井田制在古代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是否存在井田制,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流派。一说中国古代井田制是存在的。《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rdq

  • 《乐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论及儒家经典,人们总是从先秦“六经”讲起。所谓“六经”,《庄子•天运》载:“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也云:

  • 老子姓名的疑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山鼻袓,所著《老子》一书,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可是,由于老子是个隐者,司马迁在为他作传时,已存在老子的姓名为李耳、老莱子、太史儋等三说。关于老子的这些姓名,至今争论不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担任过周

  • 伍子胥掘墓鞭尸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楚平王误听谗言,将大夫伍奢全家斩尽杀绝。伍奢次子伍子胥历尽艰难,逃到吴国,成为吴国重臣,后率领军队攻破楚国都城郢。相传,伍子胥为父兄报仇雪恨,曾经挖开楚平王的坟墓,怒鞭平王尸体三百下。对于这一传说,古文献存在“鞭尸”和“鞭坟”两种不同记载,而近

  • 孔子修订过春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本不是一个专用名词,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史书都以 “春秋”命名,如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鲁之春秋等,因而 《墨子》中有“吾见百国春秋” 一语。相传孔子在周游列国之后,重返鲁国,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于是就根

  • 《春秋》从什么时候开始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在史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严格地讲,《春秋》仅是鲁国国史的一部分,因为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史事,而隐公之前和哀公十四年后的历史都付之阙如。奇怪的是,鲁隐公并不是鲁国的开国君主,也没有什么过人业绩,孔子为什么对他特别青睐,将

  • 孔子删过诗经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经》最早称《诗》,相传原有三千多篇,经孔子删定以后,剩下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而言之,因此也叫《诗三百》。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被捧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诗》也就被称为《诗经》了。孔子有没有删过诗?这是个两千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

  • 诗经是诗歌的总集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经》是我国先秦著名典籍之一,共三百零五篇,分成“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是当时十五个国家或地区的民间音乐;“雅”是宫廷和京城一带演唱的歌曲;而&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