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鲁:教化巴汉

张鲁:教化巴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969 更新时间:2023/12/13 8:26:18

张鲁:教化巴汉,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鲁集团的崛起,得益于汉末诸侯纷争。各路诸侯争霸的焦点大都集中在中原地区,这使得汉中这块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地区被忽略了,因此给了张鲁以可乘之机。同时,张鲁集团“雄据巴、汉垂三十年”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宗教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权。张鲁集团的存在,不仅对汉中地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张鲁的崛起

>

>张鲁(?—216年),字公祺,沛国丰人。关于他的早期经历,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现以最早期的历史文献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

>陈寿《三国志·张鲁传》记载:“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益州牧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鲁遂袭修杀之,夺其众。”

>

>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载:“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鲁字公祺,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初平中,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谷道……扶风苏固为汉中太守。鲁遣其党张攻固……鲁遂有汉中。”该书《先贤士女总赞》中提到:“(赵)嵩事太守苏固,固为米贼张修所疾杀,嵩痛之。”

>

>这里,有必要谈谈上文提到的张修。他究竟是何许人也?张鲁为什么会将其杀害?张修的死对张鲁势力的发展又起到了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南北朝的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的时候就说“张修应是张衡,非典略之失,则传写之误”。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此争论不休。笔者在此根据较为原始的记载做一个大致的分析。

>

>关于张修的历史记载,最早出自曹魏时人鱼豢的《典略》。后来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之时做了引用:“熹平中,妖贼大起,三辅有骆曜。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骆曜教民缅匿法,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

>

>之后是前引的陈寿的《三国志》和常璩的《华阳国志》。此二书都说出了一个相同的内容:在刘焉派遣张鲁进攻汉中之时,张修已经与张鲁合流并成为了张鲁的部下。

>

>再后就是范晔的《后汉书》。该书《灵帝纪》载:“巴郡妖巫张修反,寇郡县。”

>

>从这三段早期历史记载看,张修并不是张衡,裴松之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如果张修就是张衡,张鲁杀父也于理不合。

>

>那么,张修的主要活动地点在哪里呢?从上面的记载来看,他主要的活动地点在巴郡。宋代尚存汉末巴郡太守樊敏的碑文,被宋人洪适收录在《隶释》一书中。该碑文写到:季世不祥,米巫凶疟,续蠢青羌,奸狡并起,陷附者众。君执一心,赖无耻,复辟司徒,道隔不往,牧伯外公,二世钦重,表授巴郡。后……

>

>以助义都尉养疾闾里,又行褒义校尉。

>

>综合这两个最早期的历史记载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张鲁祖孙三代都在益州汉中地区传道,在该地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张修也是五斗米的道众,中平年间在巴郡发动起义,并控制了巴郡的大部地区。为了平息张修的起义,时任益州牧的割据势力刘焉向东汉朝廷推荐樊敏担任巴郡太守,对张修义军进行镇压。经过樊敏的镇压和刘焉的拉拢,张修义军最后投降了刘焉。之后刘焉委任张鲁为督义司马进行控制这支军队。为了稳定益州的形势、扩大自己的地盘和控制范围,刘焉派遣这支军队去讨伐当时的汉中太守苏固。张鲁在取得与苏固作战的胜利之后,又杀死了张修,并完全控制了张修所统帅的这支武装力量,同时也接管了原本属于张修控制的巴郡地区,并从此开始了称雄巴汉的割据时代。

>

>称雄巴汉

>

>前文提到,张鲁的崛起,主要归功于刘焉。因此,在张鲁开始割据巴汉之时,如何处理与刘焉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后汉书·刘焉传》中说:“沛人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往来焉家。”《三国志·刘二牧传》则记载:“(刘璋)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这说明为了巩固张鲁与刘焉的关系,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其实成为了刘璋的人质。张鲁占据巴郡、汉中之时,刘焉也正在加紧巩固自己在益州的统治,因此,双方之间基本处于和平共处的阶段。而且,张鲁还数次杀害了东汉朝廷派往益州的使者,而刘焉则上书称“米贼”阻断了通往京师的通道。这也说明了此时的刘焉和张鲁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

>

>随着张鲁在巴郡、汉中地位的日益巩固,益州却因为刘焉病逝引起了政局的动荡。张鲁逐渐开始不再听命于刚刚上任的刘璋,于是出现了“(刘璋)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雠敌”局面的产生。之后,刘璋又派遣巴西太守庞羲进攻张鲁。而张鲁则是联合杜、朴胡、袁约等少数民族的头领进行对抗,同时张鲁还同一些益州边境地区的地方豪强交好,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牵制刘璋的力量。《三国志·刘封传》注引《魏略》中“申仪兄名耽,字义举。初在西平、上庸间聚众数千家,后与张鲁通”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这种紧张关系直到到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川之时仍在延续。从双方的攻守态势来看,刘璋基本处于守势,而张鲁则处于有利的进攻状态。迫于无奈,刘璋之后只好邀请荆州的刘备入川进行抵御。这一切都说明了张鲁对于汉中南部边境安全的保护所做的努力还是比较成功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张鲁还利用了刘备与刘璋之间的微妙关系,一度主动向刘备伸出橄榄枝。《三国志·霍峻传》中说:“先主自葭萌南还袭刘璋,留峻守葭萌城。张鲁遣将杨帛诱峻,求共守城。”虽然张鲁不怀好意,但是主动联络刘备,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

>除了稳定自己的南部之外,张鲁还在北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动作,企图进一步搅乱与之毗邻的凉州及陇右地区的局势,为自己的割据消除外来的强大压力。《三国志·杨阜传》中说:“超尽兼陇右之众,而张鲁又遣大将杨昂以助之,凡万余人,攻城。”张鲁协助马超,问题出在曹操的身上。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打着进攻汉中的旗号进军陇右地区,从而与韩遂、马超等凉州割据势力爆发激战。曹操的行动不但激起了凉州割据势力的强烈反抗,而且也给远在汉中地区的张鲁集团敲响了警钟。因此,如何为以后曹操集团的进攻未雨绸缪做好先期准备成为张鲁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张鲁出兵协助马超集团,目的就是为了在凉州及陇右地区制造混乱,并扶植马超集团与曹操集团形成长期割据之势,为自身的安全提供一个战略缓冲地带。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在马超集团被赶出凉州地区之后,张鲁收留了马超集团残部,企图利用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的特点,继续在凉州地区为曹操集团增添麻烦,打乱曹操进攻汉中的军事部署。

标签: 巴汉张鲁教化

更多文章

  • 马超怎么死的?马超投靠刘备后为何郁闷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而死

    马超怎么死的?马超投靠刘备后为何郁闷而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马超,字孟起,乃东汉开国名将马援之后,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世人受《三国演义》影响,以西凉锦马超称之。《三国演义》里,这位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的白袍小将可真谓出尽了风头,渭南一战,杀得曹操割髯弃袍,后中计兵败;最

  • 罄竹难书的董卓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罄竹难书

    罄竹难书的董卓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连在一起的。舞台形象是大花脸,将军肚,粗声浊气,酒色之徒。一见貂蝉,马上表现出一种性的高度亢奋状,哇呀呀地冲动起来。那急不可耐的下三滥的样子,充分刻画出一个绝对粗俗,绝对低档,但有权有势的头面人物形象。董卓,“豺狼也”,这是他

  • 姜维:诸葛亮的学生 却在63岁写下蜀国最后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蜀国

    姜维:诸葛亮的学生却在63岁写下蜀国最后辉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核心提示:姜维,一个亡国之将,竟然能够成功说服敌方大将与自己一同谋反,这该是何等的才能?细细品读历史之后,懵然发觉这位诸葛亮唯一的学生,的确是一位才华横溢、文武双全之人。才华横溢姜维生于202年,距离三分天下的赤壁之战还有六年。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谁?东吴著名的大将吕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吴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是谁?东吴著名的大将吕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吕蒙,时期东吴著名的大将。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偷偷跑到军队中,混在士兵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出去打仗。当时敌人很强大,东吴的军队不敢前进。吕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走到队伍最前面,用手指着前面的敌人说:“这几个敌人算什么,我去把他们

  • 赤壁之战决定天下三分,这场战争重新定义了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这场战争

    赤壁之战我们都很熟悉,正是这场战争导致了天下三分,孙权和刘备各自占据了吴地和蜀地地,而曹操仓皇逃回北方开始休养生息。短时间内也无法对南方用兵。而刘备则抓住机会,守住荆州并攻下益州,有了稳定的栖息之地。天下三分之势就此形成,也应验了诸葛亮隆中对天下三分的设想。此后的二十年间,三国之间也发生了不少战争,

  • 曹操隔岸观火 千里计取袁尚、袁熙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隔岸观火

    曹操隔岸观火千里计取袁尚、袁熙首级,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二袁投公孙康,曹操利用二袁与公孙康之间的矛盾而隔岸观火,不久便等来了公孙康送来二袁的人头。当对方内部矛盾显现时,宜坐观其变,甚至促其恶化。待形势有利于我方时顺时而动,一举而成。一、曹操隔岸观火东汉末年,袁绍兵败身亡,几个儿子为争夺权力互相

  •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的失败竟是因为乱戴绿帽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猛男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的失败竟是因为乱戴绿帽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代好色的男人不少,可有趣的是,其中的大多都成了英雄。比如我们熟知的曹操,就是一位“如假包换”的好色之徒。给人戴“绿帽子”,竟悄然成为曹操的人生最大的乐趣,乐此不疲之余,半壁江山居然不发一语间尽数揽入囊中。当然,在并不幽长的三

  •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的是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

  • 罗贯中推崇的三国演义中的“八大星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演义

    1、孙坚,(155-191),字文台,吴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阳)人。184年,与朱隽一起剿灭黄巾军,官职为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并参加过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战。191年,袁术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年仅三十七岁。《三国演义》第7回: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

  • 徐晃为曹魏政权立下的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功

    徐晃为曹魏政权立下的赫赫战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与张辽、乐进、于禁、张A并称曹操手下五子良将。徐晃年轻时曾做河东郡小吏,因随车骑将军杨奉镇压黄巾起义军蓝本部有功,被升为骑都尉。初平三年(192年),王允杀董卓。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