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东坡: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还堪称少有的清官之

苏东坡: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还堪称少有的清官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89 更新时间:2023/12/21 7:19:15

苏东坡(1037~1101年),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他不但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还堪称少有的清官之一。

据史载,苏东坡出入侍从,忠规党论,挺挺大节,朝臣无出其右;历知地方,心则在民,兴利除害,深得百姓敬爱。因此,奸佞闻之而寒栗,贤仁者视之如北斗。

一、赈灾安民

苏东坡20来岁考中进士,初任河南福冒县(今河南伊阳西)主簿。尚未到任,受欧阳修举荐而参加直言极谏科的考试,并以“文义粲然”的《御试制科策》一文“入三等”,改任为大理评事佥风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

凤翔地处宋朝西北边陲,为宋夏战争前线。史书上说:“自元昊叛,民贪役重”,每年都要“飞刍挽栗,西赴边陲”,供应前线战争物资。地理位置如此重要,自然灾害却连年不断。苏东坡在凤翔任职期间,就遭遇到旱、涝、蝗等多种灾害。有一次,大雨一连下了三天三夜,苏东坡坐立不安;雨后又三日不晴,他更忧心如焚。于是,他亲自带领属下踹着水察看民情,想方设法救助那些最困难的人。在其名作《喜雨亭记》中,他便充分表达了自己此时的心境。

苏东坡曾两次出知杭州。第一次,杭州遭受严重的蝗灾;第二次,冬春水涝,之后又遇大旱。他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最大努力赈济饥民。诸如用修葺官舍的钱买米设饭舍以待饥者;奏请朝廷减轻税赋并免除积欠;置设药局、置病坊以治患者等等。

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当时,密州“旱蝗相仍”,“中民以上举无岁蓄”,“公私匮乏,民不堪命”。苏东坡一面悉心赈饥,并收养了不少被遗弃的儿童,一方面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并表彰那些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

二年后,苏东坡改任徐州知府。又赶上该地区连降暴雨,昼夜不止。接着,黄河决口于澶州(今河南濮阳)曹村埽,淹了45个县、30万顷良田。其洪峰很快抵达徐州城下,水深2.8丈,高出城1.1丈。城中有钱人家自觉末日即将来临,纷纷携带金银财宝出城避水,其他人也都急着东躲西藏,乱成一团。苏东坡见此情势,马上张榜通告全城百姓:有我苏轼在,就有徐州在!誓与徐州共存亡!随后,他下令将富人全部赶入城中,又号召全城百姓积极参加抗洪斗争,还亲自到徐州军营动员官兵保卫徐州。将士们见他满身泥浆,无不深受感动,竞相“持畚锸以筑长堤”。为指挥军民分头堵水,苏东坡“庐于城上,过家不入”,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儿。经过一番夜以继日地顽强拼搏,终于水退险除,保住了千千万万徐州人民的生命财产。随后,苏东坡又调拨粮米,妥善解决了灾民们的善后生活问题。

二、造福四方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也是苏东坡的从政目标之一。纵观他的仕途经历,东自登州,西至凤翔,北自定州,南至儋州,其间包括密州、杭州、徐州、湖州、黄州、颍州和英州等,他都担任过地方官。无论在哪儿,他无不革旧布新,移风易俗,尽心尽力地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早在苏东坡就任于凤翔时,凤翔百姓有一件非常头疼的事,那就是年年必须砍伐终南山之树,编成木伐,“自渭水入河,经砥柱之险”,东运到京师开封。三门峡砥柱,势险水激,每年葬身鱼腹者不可胜数,有许多服役人家为此而倾家荡产。苏东坡得知这一情况,马上召集有关人员商议对策。经过反复论证,修改了实施多年的伐木、运木的规定,允许运木者“自择水工,以时进止”,抢在雨季到来之前、河水尚未上涨时运木到京。据史料,从此之后,“害减半”。

在徐州任上,苏东坡发现当地人民柴薪奇缺,穷苦人家常常为炊饮而犯愁。他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又马上派人到城西南的白土镇一带去找煤。结果,发现那儿煤层厚、煤质好,又便于开采。从此,百姓们再也不为烧饭伤脑筋。

苏东坡治理杭州时,发现杭州的许多自然灾害都源于水利不修、河道淤塞。于是,又亲自视察当地水系,带领人民疏浚茅山、盐桥二河各10多里,并以茅山河专受江水,以盐桥河专受海潮。还大筑堤闸,控制河水与潮水。此外,鉴于西湖许久以来不浚多淤,草长水涸,葑田占据湖之大半,又先后两次上书朝廷,反复强调西湖不可废,必须疏浚。他还提出了不可废之的五条理由,即:一、废之则不合放生祝寿之旨;二、废之则居民将复卤饮;三、废之则田亩无可灌溉;四、废之则城中之河必借江水而复易于淤恶;五、废之则官酒无以酝酿。当朝廷批准他的请求后,他立即筹措钱粮,招募人力,率民众建筑起长达30多里的一道长堤。堤上造六桥,通水利以便游舫之往还;堤两旁种桃柳芙蓉,花开时犹如一片玉锦。其间,他天天都到堤上去巡视,和民夫们一同吃住。人所爱吃的“东坡肉”,就是他那时亲自烧好送给筑堤民夫而传出来的。这条长堤,被时人命名为“苏公堤”;直到现在,仍为杭州一大景观。

即使苏东坡被贬而到儋州(今海南岛),也极力为百姓谋利益。当时,儋州被视为“瘴疠所侵,蛮夷所侮,饮食不具,药石无有,非所居”之地,人们根本不知道诗、书是什么东西。苏东坡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千方百计地办起了学校,致使学风大开。从此,海南岛人才辈出,史称“海南双璧”的邱浚和海瑞,还成了留芳千载的大清官。

三、逆境雄风

苏东坡为政清廉,为人耿直,凡事有自己的见解,又敢于发表不同观点,从不趋炎附势。当时,正值王安石为首的革新派倡导变法,文彦博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反对变法,双方明争暗斗,势不两立。苏东坡本是赞成变法的,但对王安石忙于立法而忽视查办贪官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同时,对司马光“新法不可行”的论调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甚至指斥他“忠信有余而才智不足”。如此一来,“新党”、“旧党”都对他抱有成见。但他无怨无悔,我行我素,还常以诗文批评时政。因此,更遭到一些人的忌恨。

有一次,苏东坡写了一首《咏桧》的诗,其中有一句是“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只有蜇龙知”。其本意是:桧树的根能扎到九泉之下也不弯曲,地下的蜇龙是桧树的友邻和知音。但是,御史中丞李定和御史台(别号乌台)的一些人得知后,竟借机大做文章。他们将它解释为桧树的根宁折不弯,是表明作者在向皇上对抗,是图不轨,是大逆不道。宋神宗赵顼听信了李定等人的指控,便命人逮捕了苏东坡,并抄了他的家,李定还欲置之于死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事出突然,苏东坡还未反应过来就锒铛入狱。幸亏一些正直大臣们皆为他辩护,尤其是重病在身的曹太后也出面保护他,才使他死里逃生。不过,他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岗)团练副使,一个月后又落官为民。

性情豪放的苏东坡刚出临狱,又挥笔写了一首诗:“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写罢,又诙谐地自嘲道:“我真是无药可救了!”

苏东坡被削官为民后,定居于黄州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他的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废地数十亩,让他开垦耕种。因为这块地名为“东坡”,他也自称起“东坡居士”,人们改称他为“苏东坡”。在此后的将近5年中,他耕耘于东坡之上,交游于田父野老之中,创作出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的名篇。其中,有一首为:“下马作雪诗,满地鞭箠痕;伫立望原野,悲歌为黎元!”可见,他身处逆境,心中还是想着劳苦大众!

四、除恶务尽

苏东坡一向从善如流,嫉恶如仇,除恶务尽。

在他25岁那年始任凤翔府判官时,一到任,就立即微服出访所属各县,明察暗访,直惩奸恶。对那些已经定了罪的囚犯,他也一一复审,据实按验,不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在他担任密州知州时,正值那儿盗贼滋盛,抢劫民财、掠夺民女者,屡见不鲜。他经过多方努力,很快查出了首恶分子,果断地将其斩首示众,从而使密州社会治安迅速好转。

在他第二次担任杭州知州时,杭州首富颜巽之子颜章、颜益竟煽动富家子弟200多人集聚闹事,惊扰社会。由于颜家财大气粗,目无法纪,多年来一直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百姓敢怒不敢言,连官府也怕他三分。苏东坡却毫不含糊,迅速查清了他们的罪行,将他们捕之归案,刺配本州牢城。当颜章、颜益下狱之日,杭州“闾里大悦”,无不为除了一大祸害而奔走相告。

当苏东坡主政定州时,他见那里军政废弛,武卒骄情,官吏们贪污成风,又严加整治。他还专此制定了一套地方法规:贪污不法者刺配远恶之地,酗酒饮博之徒杖笞惩之。不久,这儿的风气也为之一变。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也正因此,人称苏东坡“于人见善,称之惟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还说他“见义敢为而不顾其害”。

标签: 书画家清官美食家

更多文章

  • 《减字浣溪沙》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浣溪沙,贺铸词作

    【原文】减字浣溪沙①秋水斜阳演漾金②,远山隐隐隔平林③。几家村落几声砧④。记得西楼凝醉眼⑤,昔年风物似如今⑥。只无人与共登临。【注释】①减字浣溪沙:即《浣溪沙》别名,相对变体《摊破浣溪沙》而言。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②演漾金:状斜阳照水。演漾。流动起伏的样子。③平林:平整的树林。砧(zhē

  • 《宋史论稿》十五、吕夷简与北宋中叶的政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宋史,政风

    吕夷简是宋仁宗朝着名的宰相,曾三冠辅相,主政达二十余年之久。对于这样一位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政治人物,宋人毁誉不一,赞扬者称其“有绝人之材”;不满者指其“坏了天下”。纵观吕夷简一生,其从政早期曾颇敢言直行,兴利除弊,但其后却转为玩弄权术,排挤异己,以取宠固位,并以此而闻名于史。那么,吕夷简的这一从

  • “婉约与豪放并存”的宋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婉约,宋词,豪放

    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激烈。内部力量的虚弱,使对外战争连遭败绩,宋廷只能以巨额的银绢“岁贡”向辽与西夏求和,这一沉重负担,加上“冗官”、“冗费”的种种开支,当然都是取之于民,受苦最深的就是农民。饥寒交迫的农民铤而走险

  • 北宋时期秦陇地区的经济:秦陇地区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地区,经济

    北宋时期,秦陇地区的农业、畜牧、商业、手工业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及区域经济特色。一、农牧业北宋时期,秦陇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具有其特点。这里农耕区与畜牧区并存,农牧业生产有所发展。文彦博谓:“臣窃见秦凤、泾原沿边熟户番部比诸路最多,至秋成以来,禾稼、

  • 《宋史论稿》一、北宋“将门”现象探析――对中国古代将门的断代史剖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史,将门,断代史

    提要:中国古代长期存在“将门”的现象,这种将门在军队及国防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北宋时期,将门现象依旧突出,出现了或几代为将,或数世统军的情况,甚至还有与北宋王朝相始终的武人家族。本文即以北宋为断面,对中国古代将门现象进行断代史的剖析。内容包括北宋将门的具体情况,其形成的原因与时代特征,以及产生

  • 南宋名将韩世忠只因有一癖好,叫全军忧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宋,有一,癖好

    作为武人,你让他打仗、为国冲锋陷阵的同时,你还得忍让他的一些不太好的习惯和脾气。武人就是这样,凭一股子的狠劲儿和勇劲儿上阵拼命,过着刀口上舔血的生活,没一点儿怪脾气是很难得的。武人最大的爱好就是喝酒,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这里就不说了,今天我们来说说韩世忠的另一大癖好“喝花酒”

  • 北宋最厉害的武将,60几岁弃文从武,威震边疆险些灭了西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将,西夏,边疆

    北宋是中华在历史上最凄惨的时期,对外开放战事不断不成功,给人的觉得就是说弱不禁风,管不了是对辽还是对金,以至于是对西夏的战事上,宋朝也没有获得过哪些划算,特别是在是靖康之难,称得上是宋朝较大的屈辱。宋朝尽管孱弱,但却出了至少的将领,如杨业、狄青、岳飞、韩世忠等,她们尽管领着宋军获得了至少的胜战,但没

  • 宋朝的志节——为末代王朝殉节者,以宋为最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末代,王朝

    在《清史稿`忠义十》的最后,有两位殉清者,均为文人,对以杀戮起家的爱新觉罗王朝来说,为其在终结之日,增添了一点儒雅韵味。按道理,这样一个统治中国近三百年,入主中原的异族王朝,在其谢幕之时,总该有几位运筹帷幄的决策之士,执掌国政的机枢之流,为王朝走到这一步承担责任才是。没有一个王爷或者大臣,为之上吊服

  • 岳飞被杀的同时 为什么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被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被杀,部将,长子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岳飞的儿子被杀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到岳飞,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岳少保连接河朔、收复襄阳,将要北伐中原,直捣黄龙之际,却冤死风波亭,留下千古遗憾。不过许多人忽略的是,与岳飞一同被杀的,还有他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既杀岳飞,为何还要杀岳云和张

  • 《宋史论稿》十二、简论北宋定都开封的背景及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北宋,宋史,背景

    中国历史上,开封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仅见于北宋一朝,由此也标志着国都东移趋势的完成。那么,开封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都城的,北宋开国者又是如何选择其为京师的?这些问题古人有过议论,今人也曾谈及,但或失之于偏颇,或不够全面。本文拟对此重新加以探讨。中国古代的都城是专制集权王朝的统治中心,所谓“天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