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天时地利,宋真宗登基

第四节 天时地利,宋真宗登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1/14 11:27:02

本来一个哥哥疯了,一个哥哥死了,皇位的继承权轮到宋真宗(当时是襄赵元侃)该是无问题的了,实际情况却不完全是这样。

赵元侃在赵元僖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可谓非常顺利。赵元僖去世不足两年,即淳化五年九月初三(994年10月10日),赵元侃就被任命为开封府尹,同时进封寿王,取得了原先赵元僖的位置。不久,他又得到了赵元僖祈求已久而没能得到的东西,即皇太子的名分。至道元年八月十八(995年9月15日),他被正式封为皇太子,并改名为赵恒,同时兼任判开封府(比开封府尹地位高)。此事有些不同寻常,因为自从唐末以来,战乱时局不稳,已经一百多年没有封皇太子的事了。所以,此事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震动。

据说赵元僖去世不久,寇准从青州被召回京城,宋太宗立即接见了他。这时宋太宗腿上的箭伤又复发了,宋太宗撩起裤子让寇准看,并对寇准说:“你怎么来得这样迟?”寇准说:“按规定没有朝廷的命令,我是不能随便回京的。我这次是一接到命令就动身了,并没有耽搁。”宋太宗没有再责备他,却急着问:“你看将来朕把国家交给哪个儿子更合适?”寇准没有正面回答宋太宗的问话,只是讲:“您要选择继承人,千万不要光听后妃们的意见,也不要光听宦官们的意见,此事一定要您自己做主,选天下臣民都满意的人做继承人。”宋太宗问:“赵元侃如何?”寇准说:“这个问题我不宜回答。”宋太宗却由此下定了决心。

另一种说法,讲赵元侃被选中得力于陈抟。陈抟也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人物,据说当时陈抟恰在京城,陈抟既是方外人,又与宋太宗过往甚密,宋太宗便让他到各王府给自己的儿子们相相面,看哪一个适合做皇储。陈抟回来对宋太宗讲:“寿王一定是未来的天子。”宋太宗问:“何以见得?”陈抟说:“我到寿王府,看到寿王身边有两个(一说三个)人,从面相看,都是未来的大将、宰相。所以,不必再看寿王的面相,便可知他必是未来的天子无疑。”后来人们了解到,他说的原来是张耆、杨崇勋(一说还有郭承佑)。宋太宗于是便下了以赵元侃为继承人的决心。这种说法自然多半是编造出来的,但宋太宗决策时听取了陈抟的意见也是有可能的。也有宋人讲,相面者不是陈抟,而是一位和尚;还有宋人讲,参与决策的不是陈抟,而是道士王得一。

宋太宗立赵元侃为太子,仍然心怀疑虑,新立了皇太子,人们难免要说些称赞的话,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却引起了宋太宗的不快。一次,他对寇准说:“人们都夸奖皇太子是国家的好君主,这把朕放到哪里去了?”寇准很机敏地回答:“您不就是要选择未来的国家君主吗?现在人们这样讲,说明您选得对,您找对了继承人,这是国家千秋万代永远昌盛的保证。”宋太宗回到后宫,后妃们也说了许多宽慰的话,宋太宗这才转忧为喜。可见宋太宗是很怕自己活着的时候失去权势的,对自己的亲儿子也是存有戒心的。

宋真宗做了皇帝以后,曾几次回忆自己做开封尹时的情景。宋真宗当时是很想做出些成绩的,他打破以前亲王做府尹不住府衙的惯例,把家搬进府衙。这段经历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开封府的豪民很刁滑,经常与吏人勾结做违法的事。豪民本人犯了罪,贿赂吏人,由自己的仆人代己受刑罚。当时宋真宗觉得情况可疑,几经盘查,才查出实情。为此,他做府尹时曾采取让“直司”等吏人轮换的办法,避免他们因与豪民彼此熟悉而互相勾结。但他做府尹期间也是小心翼翼的,有几位官员他不满意,却没有直接采取措施,一直等到他做了皇帝以后才做处置。

宋太宗选择继承人,两次与寇准商议,而寇准倾向于赵元侃,这也是很明确的。寇准在宋真宗的一生中,占据非同一般的地位,这里有必要对他的情况作些初步介绍。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人。他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进士,时年19(虚)岁,可谓是早年得志。寇准在以后的仕途中也相当顺利,由知县、通判很快就升为正言、三司判官、判吏部铨,官阶也升为郎中,成为可以接近皇帝的高级官员。他敢于直言劝谏,有一次在大殿上奏事,他讲的不符合宋太宗的意思,宋太宗生气地离座准备退朝,寇准不顾做臣子的礼仪,竟扯住宋太宗的衣服硬是将宋太宗留住,把事情谈清楚才罢休。宋太宗当时被他搞得很狼狈,事后却对他大加称赞,说:“朕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到魏徵。”这样一来,人们对寇准更加另眼相看了。

淳化二年(991年),寇准因弹劾王沔刑罚不平一事有功,被提拔为枢密副使,进入执政大臣行列。这一年他仅30周岁。事不凑巧,因为有一个疯子在他马前高呼“万岁”,他遭到弹劾,暂时被贬出京城。不久,他就被召回京城,又被提升为参知政事。此时期人事调动频繁,宰相经常更换而日常有空缺,寇准既已得到宋太宗的信任,升任宰相是随时可能的。

正当寇准春风得意之际,正当人们普遍都认为寇准前途无量之时,寇准却突然失宠了。关于他的失宠,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是讲寇准太专横,引起了宋太宗的不满。当时刚刚进行了郊外祭天的盛大典礼,典礼之后,官员们照例要普遍地加官晋级,此事的具体落实,就交给寇准来办。这自然也体现了宋太宗对他的信任。然而落实的结果却引起了争议,有些人向宋太宗告状,说寇准办得不公平,任意优待一些人,同时又故意薄待另一些人。此事在朝廷上闹得沸沸扬扬,使宋太宗很不高兴。宋太宗本来就生性多疑,眼下年老体衰,更加多虑。而此时寇准觉得自己受了冤枉,不分场合地向宋太宗申辩,宋太宗由烦而怒,终于雷霆大发;另有一种说法,讲寇准的失宠,是由于有人当着他的面,向宋太宗指控他背地里对皇帝“多诽谤”,而寇准对于这种指控竟然“不敢自辩”,于是宋太宗“大怒”,将寇准贬官。可是史书上却没有讲寇准“诽谤”宋太宗的内容。宋太宗与寇准的关系如此亲密,寇准为什么会“诽谤”宋太宗呢?宋太宗对这些“诽谤”为什么如此重视呢?人们做了种种猜测,最为合理的一种是:寇准是宋太祖皇后宋氏的妹夫,此时正赶上宋皇后去世,宋太宗葬嫂没有依照封建礼法,可能寇准说了些抱不平的话,这自然会触动宋太宗最敏感的神经,寇准便因此而失去了宋太宗的信任。

标签: 天时地利真宗第四节

更多文章

  • 第一节 三大发明,名扬海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大,海外

    北宋开国以后,经过整顿,出现了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宋朝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一些大的城市也繁荣起来。当时皇室、贵族和官僚、士大夫,标榜文治,整天歌舞升平;同时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要求也日益增强。沈括经过刻苦钻研,发明了悬式指南针,人们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获得了远距离航海的能力,标志着

  • 宋代的儒学概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儒学,宋代,概说

    唐以后,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在这种混乱局面中,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夺后周政权,并一统天下,建立宋朝。新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急需新的理论来恢复五代以来受到严重破坏的等级秩序。讲求君臣父子之道,看重等级名分的儒学,自

  • 南宋为什么苟且偷安抱残守缺 背离大一统的历史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宋,抱残守缺,苟且偷安

    南宋风情图赵匡胤统一的大宋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都曾经农业生产力相当发达,商业经济超过前代,经济实力雄厚,文化繁荣鼎盛,人才辈出,本应成为继汉唐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幅员广阔多民族共赢的辉煌朝代。然而,由于大宋历代君王违背大一统历史惯性和基因,抱残守缺,致使中国原有的版图支离破碎,造成在中国北方辽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临终悔恨未能杀民族败类阿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临终,太祖,败类

    天辅七年(公元1123年)八月,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由燕京班师回上京的途中,突然得了重病。这年他五十六岁,事业如日行中天,不想竟要被死神驱赶着急奔黄泉,真是感慨万千。不足十年以前,他的部族女真还完全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铁蹄之下。辽国对女真族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将

  • 秦桧到底是不是金兵的内奸,他为什么要对岳飞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内奸,岳飞,秦桧

    秦桧,它是大宋的第一名相,独政19年,在宋朝一直是一位评价最高的忠臣,秦桧死之后高宗皇帝亲笔提赐“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封申王,赐谥号为“忠献”。实情是,建炎三年,金兵南侵时,秦桧作为挞懒的随军转运使同行。临行前,秦桧不想把老婆丢下,又怕挞懒不同意,于

  • 金军将士为什么称宗泽为“宗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将士,爷爷,金军

    北宋灭亡,当时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于公元1127年五月在南京即位,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即宋高宗。历史上将这个偏安的宋王朝称为南宋。宋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起用李纲为宰相。而实际上,他所信任的却是黄潜善和汪伯彦。李纲提出了许多抗金的主张,并极力向宋高宗推荐宗泽。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

  • 宋朝京畿路行政区划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京畿,宋朝,行政区划

    郡县沿革起止时间:建隆元年至绍兴十一年京畿路:皇佑五年(1053)置京畿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使,以朝廷直辖的开封府,并析京东路曹州、京西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来属,治开封府陈留县;至和二年(1055)废京畿路,开封府仍由朝廷直辖,曹州仍属京东路,陈州、许州、郑州、滑州仍属京西路;崇宁四年(110

  • 张炎是怎样一个词人:无家可归的孤独心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无家可归,是怎样,词人

    张炎(1248-1322?),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先世凤翔府成纪人,后寓居临安。为循王张俊六世孙。曾祖张滋,是姜夔同时代的词人,与姜夔交往不少,时相唱和。他的父亲张枢精于音律,与当时词人结成吟社。张炎年轻时候过着漫游山水的生活,二十七岁时,即遭国变,他的词风也发生变化。四十三岁时被元朝征召入

  • 唐宋八大家包揽六位,四大发明里占三个,宋仁宗到底干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宋,干了,明里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宋仁宗赵祯绝对是位值得“大写加粗划重点”的皇帝。但或许因为宋朝的宣传做得不到位,今天提起宋仁宗,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即便有,也多是野史“狸猫换**”、“包青天系列”中那个没太多存在感的配角…&he

  • 神宗赵顼大事记:立志图新推行新法,壮志未酬遗恨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壮志未酬,神宗,遗恨

    神宗赵顼(公元1048年~公元1085年)在位时间:公元1067年~公元1085年曾用年号:熙宁、元丰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常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庙号:神宗安葬地:永裕陵公元1048年,朱英宗长子赵顼出生。公元1067年,赵项即位,是为宋神宗。公元1069年,赵顼任命王安石为副相参政知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