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出兵日本

三、出兵日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787 更新时间:2024/1/1 8:33:32

中日自古交往密切,唐代以来日趋频繁。到南宋中叶,日本进入幕府时期,建立于1186年的镰仓幕府在对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采取积极态度,热衷于引进中国的禅宗,因此日本与南宋间的贸易往来从未间断过。然而,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与统治北中国的金朝几乎没有任何往来,更没有和代金而起的蒙古发生接触。直到1270年,蒙古改“元”以前,日相营原九成在《赠蒙古国中书省牒》中还说:“蒙古之号,于今未闻。”

忽必烈统治中原以前,蒙古帝国的前四汗,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都对马蹄所不及的海国日本未曾留意过。直到1265年,高丽人赵彝向忽必烈报告说:“日本与本国邻近,汉唐以来都通使中国,可令高丽向导与之通使。”忽必烈才注意到日本的存在。

1266年8月,忽必烈派遣兵部侍郎黑的、礼部侍郎殷弘来到已经臣服蒙古的高丽,要求高丽协助蒙古晓谕日本,使其臣服。国书的内容大致如下:

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朕惟自古小国之君,境土相接,尚务讲信修睦。况我祖宗,受天明命,奄有区夏,遐方异域,畏威怀德者,不可悉数。朕即位之初,以高丽无辜之民久瘁锋镝,即令罢兵还其疆域,反其旄倪。高丽君臣,感戴来朝,义虽君臣,欢若父子。计王之君臣亦已知之。高丽,朕之东藩也。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王国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且圣人以四海为家,不相通好,岂一家之理哉。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由此可见,忽必烈的这封国书实际上是一封通牒。

尽管在13世纪,高丽沿海受到日本海盗的侵扰,但毫无疑问,高丽人希望避免战争。在这种情况下,高丽人处于两难境地,他们采用了折中的谋略。他们护送蒙古使者到达巨济岛以后,高丽宰相李藏耍了一些手腕。他知道蒙古人从来没有横渡过日本海峡,于是他以“风涛险阻”为借口,再三劝阻蒙古人返回。尽管蒙古人也看出这是一个骗局,但高丽人在表面上信守了承诺,在礼仪上也面面俱到,最关键的是如果得不到高丽人的帮助,蒙古人无法出海。没有办法,这次晓谕的计划只能取消。

晓谕的失败使忽必烈勃然大怒。他对高丽王进行了严厉申斥,严令高丽立即与日本交涉,使日本臣服进贡。在这种情况下高丽王室无可奈何,只好在1267年9月1日再度派使者前往日本劝降,结果在日本太宰府滞留长达五个月,最后被遣还。1268年,忽必烈又令高丽王派大臣陪送黑的等赴日,使者抵日本对马岛,日本人拒而不纳,只捕得日本岛民塔二郎、弥二郎回朝复命。忽必烈对这两个日本人说:“今天朕要你们的国主来我元朝朝贺,并不是要逼迫你们,只是我想要垂名后世而已。”在后来的一段日子里,忽必烈让这两个日本人游览了燕京。1269年6月,命高丽派使臣金有成送他们返回了日本,并传递了用中书省名义写给日本国的信。日本收到忽必烈的国信后,日相营原九成起草了复牒,可却被镰仓幕府否决,未能交付给来使。在这以后,蒙古、高丽的使者来往于日本海,从1269年到1272年前后又进行了五次交涉,均被日本拒绝。

日本的镰仓幕府对蒙古的态度如此强硬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日本当时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为了维护镰仓幕府的统治,镰仓幕府的统治者北条时宗就不能在对外政策上表现出软弱,使国内的反对派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否则他的统治就可能在顷刻间瓦解。另外,忽必烈本人的傲慢态度也不能让拥有无边的大海这一天然屏障的大和民族屈服。毕竟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这个新兴政权并不了解,更何况忽必烈根本就没把这个海上的岛国放在眼里,在谕诏上口口声称日本天皇为“小国之君”。在这几次交涉中,日本对元朝使者的态度一般是扣留或驱逐,因此可以看出尽管抵抗的态度非常明显,但镰仓幕府还不想走到最后一步兵戎相见的地步。

1274年,和南宋的襄樊战役已经结束,蒙古人有了足够的精力去对付不听话的日本了。这一年的11月,蒙古与高丽的联军共2.8万人,乘坐900艘海船从高丽合浦出发,向日本发动了第一次远征。应该说这次的远征,是元朝征服日本的最佳时机,因为镰仓幕府并没有预见到元人的突然进攻,他们没有足够的防备。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元朝的远征军很快就渡过了对马岛西海域,在对马岛登陆。这里的日本幕府守军很少,但很顽强。日本守护代宗助国勇敢地率领着80名骑兵迎战元军,最后全部战死。跟着远征军又在一岐岛登陆,只一天便攻陷岛城。幕府守备部队崩溃,守护平景隆自杀。随即联军很快就逼近了肥前松浦郡,幕府在这里的军队也很快就被打败了。

直到这个时候,幕府方面才得到元军大举入侵的战报。日本人很快做出了反应,他们在镇西奉行少二资能和大友赖泰的指挥下,向元军可能登陆的沿海地带集结。10月19日,元军到达博多湾。第二天在今津、博多一带登陆。元军与日本武士在这里展开了激烈战斗。这是一场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日落。元军副将刘复亭在战斗中负伤。日本武士所付出的代价则更高,伤亡惨重,博多、箱崎各地均已沦陷。逐队赶来参战的九州各武士团也被元军逐一击溃,被迫向大宰府水城方向退却。

而就在这一时候,元军内部的蒙古与高丽两方的将领发生了分歧。高丽名将金方庆主张一鼓作气解决九州岛的战役,然后静待己方的援军。而蒙军将领忻都与洪荣丘被日本武士那种顽强的战斗意志所震撼,他们考虑到士卒疲劳,将帅负伤。为防止日本武士夜袭,最终决定先撤回海船暂歇。现在回顾这段历史,如果当时采用了金方庆的主张,日本的命运就要发生变化了。

当天夜里,博多湾风高浪急,联军海船多触礁沉没,将士之中落水溺死者无数,军心极度动摇。在这样的状况下,继续作战已完全没有可能,于是残军撤退,第一次远征以失败而告终。此役发生在日本龟山天皇文永十一年,日本史上称为“文永之役”。

如果说元军第一次远征的失败是一种巧合的话。那么第二次远征的失败就要在军事准备与指挥两方面,做相当的自我检讨了。

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开始了第二次远征的准备工作。从物质方面的准备来说,这次远征无可挑剔。这次,元人不只在高丽建造战舰,还同时由南宋的降将范文虎指挥,在江南一带也开始大批建造海船。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准备,1281年远征开始。忽必烈的计划是,元将忻都、洪荣丘和高丽将领金方庆率领4万远征军组成东路军,依旧从高丽合浦出发。另一路由阿剌罕、范文虎率领10万南宋的新附军,自浙江宁波出发。两军于一岐岛会合,共同攻击日本。为了保证远征军持续作战的能力,忽必烈指示远征军携带锄头、铁锹等农具以备登陆后就地屯垦之用。

标签: 日本

更多文章

  • 第三节 总领漠南,深得人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漠南

    蒙哥知道这是赤剌台在为云珠向自己复仇。他只能多派人马,日夜巡视封地,加强警戒。蒙哥有了想离开母亲,出去闯荡一下的念头。忽必烈母子几人在纷乱的征战中,艰难地生存着。忽必烈愈来愈感觉到了中没有军队的日子太难熬了,有一天,他把自己的感受跟蒙哥说了。蒙哥也颇有同感,准备好了食物,与母亲告别,踏上上追随窝阔台

  • 元朝贪官阿合马娶500美女淫乱遭忽必烈剥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

    阿合马爱妾有一人名叫引住,家里私藏两张鞣制过的人皮,全须全尾,“两耳俱存”,审问半天,也不知受害者是谁,引住招供说:“诅咒时,置神座其上,应验甚速。”阿合马,“回回人也,不知其所由进”,《元史》中对他早年叙述不详。从中亚、西亚的史籍研究中发现,此人是花剌子模国费纳客忒人(今塔什干),青年时代依附忽必

  • 元朝前期、中期农民战争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农民战争

    从1279年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开始,直到1351年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为止,这七十年内,虽然是元朝统治的相对稳定时期,但各族民反抗元朝统治的斗争却一天也没有停止。由于时代和元朝统治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农民起义呈现出了一些不同于以往农民起义的特点;这些农民起义虽然都被镇压了下去,但对元朝的统治政策和元

  • 刘福通积极起兵抗元,为什么会一直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了恢复汉人天下,刘福通积极起兵抗元,一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做为元末时期,一个农民起义军,很主要的人物,刘福通占的戏份可不少。不过不得不说,刘福通也是一代枭雄,要不然也不会从,一个低层农民,混成影响元朝命运的国家大员。要说刘福通这个人,还真是有头脑,他能够成

  • 元代着名杂剧家:郑光祖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杂剧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着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录鬼簿》中记载,其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忘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

  • 红巾军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摧富益贫、杀尽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顺帝在位的时期(1333-1368年),元的统治进入末期,政治、经济、军事都更为腐败,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起义。1342年,黄河决口。1344年,大雨20多天,河水暴涨,平地水深二丈,受灾区不断扩大。1351年,朝廷强征民工15万人,以戍军两万人监督,挖河使复故道,对受灾区加重了沉重的负担。当时到处流

  • 二、元朝末年的天灾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天灾人祸

    顺帝即位七年后,于1340年追究了其父明宗被文宗谋害的事,将文宗庙主撤出了太庙,安置文宗后于东安州,将文宗子(即先前的太子)流放到了高丽,到这个时候,“帝位之争”才算告一段落。在同一年,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击败了权臣伯颜,将统治权力真正掌握到了手中。而在这一时期,元朝积弊已深,

  • 关汉卿和元代杂剧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杂剧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做“元曲四大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就是着名的《窦娥冤》。关汉卿,号己斋,大都(今北京)人,大约生于13世纪20年

  • 蒙古西征之一——成吉思汗征西 蒙古与西方各国一般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

    花刺子模诸战役及初期四大汗国之建立蒙军西征,前后三次,初为成吉思汗征花刺子模。次为拔都征俄罗斯及匈矛利。三为旭烈兀征波斯。史称为蒙古人三次西征。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后,分建窝阔台汗国,及察哈台汗国,封长子术赤于咸海以西。拔都征服俄罗斯及匈矛利,扩建钦察汗国。旭烈兀征服波斯,建立伊儿汗国。蒙古三次西征

  • 元顺帝痛失大元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谜

    当初泰定帝死的时候,太师燕铁木儿与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为他的哥哥嫡长,便又遣使迎立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明宗。明宗即位于和宁的北面,立文宗为皇太子。不料明宗在去往大都当皇帝的路上忽然死了,死因不明,时人怀疑是文宗反悔以后害死的。文宗复了帝位,明宗的皇后八不沙被谗言所害,于是妥欢帖睦尔被流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