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代着名杂剧家:郑光祖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代着名杂剧家:郑光祖生平简介 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304 更新时间:2023/12/18 17:32:36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元代着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并称“元曲四大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录鬼簿》中记载,其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只知他“为人方直,不忘与人交,故诸公多鄙之;久则见其情厚,而他人莫之及也”,伶人称他为“先生”,死后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灵隐寺。

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八种,其中以《倩女离魂》最为着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除杂剧外,郑光祖还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同郑光祖同期的杂剧家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

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

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

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所作杂剧《倩女离魂》最为着名。

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生卒年不详。曾任杭州路吏,在钟嗣成《录鬼簿》成书时,已卒于杭州,火葬于西湖灵芝寺。作品数量多,颇有声望。

周德清《中原音韵》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并列,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的剧作存目18种,流传至今的有8种,其中《倩女离魂》根据唐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改编,是郑光祖的代表作。

他的剧作词曲优美,甚得明代一些曲家的称赏。有时化用诗词名句贴切自然,然而也有过于雕饰的缺点。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

周德清《中原音韵》中举“六字三韵”例和“定格”范例时都引用过他的曲文,称赞说:“美哉,德辉之才,名不虚传”。

钟嗣成说他“乾坤膏馥润肌肤,锦绣文章满肺腑,笔端写出惊人句,解翻腾,今是古,词坛老将伏输。”(《录鬼簿》)明人何良俊甚至以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王国维则说他“清丽芊绵,自成馨逸”,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流”(《宋元戏曲史》)。

他们都是从郑光祖作品的语言角度来评论的,难免有失偏之处。其实以郑光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来说,同关汉卿、王实甫作品相比,都较逊色。艺术上也有过于雕琢的弊病。

标签: 杂剧

更多文章

  • 红巾军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摧富益贫、杀尽不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顺帝在位的时期(1333-1368年),元的统治进入末期,政治、经济、军事都更为腐败,很多地方出现了农民起义。1342年,黄河决口。1344年,大雨20多天,河水暴涨,平地水深二丈,受灾区不断扩大。1351年,朝廷强征民工15万人,以戍军两万人监督,挖河使复故道,对受灾区加重了沉重的负担。当时到处流

  • 二、元朝末年的天灾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天灾人祸

    顺帝即位七年后,于1340年追究了其父明宗被文宗谋害的事,将文宗庙主撤出了太庙,安置文宗后于东安州,将文宗子(即先前的太子)流放到了高丽,到这个时候,“帝位之争”才算告一段落。在同一年,顺帝在脱脱的帮助下击败了权臣伯颜,将统治权力真正掌握到了手中。而在这一时期,元朝积弊已深,

  • 关汉卿和元代杂剧概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杂剧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当时一位杰出的戏剧家,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做“元曲四大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剧,就是着名的《窦娥冤》。关汉卿,号己斋,大都(今北京)人,大约生于13世纪20年

  • 蒙古西征之一——成吉思汗征西 蒙古与西方各国一般形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蒙古

    花刺子模诸战役及初期四大汗国之建立蒙军西征,前后三次,初为成吉思汗征花刺子模。次为拔都征俄罗斯及匈矛利。三为旭烈兀征波斯。史称为蒙古人三次西征。成吉思汗征服花刺子模后,分建窝阔台汗国,及察哈台汗国,封长子术赤于咸海以西。拔都征服俄罗斯及匈矛利,扩建钦察汗国。旭烈兀征服波斯,建立伊儿汗国。蒙古三次西征

  • 元顺帝痛失大元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谜

    当初泰定帝死的时候,太师燕铁木儿与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为他的哥哥嫡长,便又遣使迎立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明宗。明宗即位于和宁的北面,立文宗为皇太子。不料明宗在去往大都当皇帝的路上忽然死了,死因不明,时人怀疑是文宗反悔以后害死的。文宗复了帝位,明宗的皇后八不沙被谗言所害,于是妥欢帖睦尔被流放到

  • 窝阔台简介:如何评价历史上的窝阔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窝阔台(1186-1241),即元太宗。蒙古大汗,又称合罕皇帝。成吉思汗第三子。1229-1241年在位。早年随父征服漠北诸部,参加攻金、西征。西征后受封于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被推为大汗。次年,与弟拖雷分道攻金。窝阔台汗六年(1234年)与宋联军灭金。次年,议定分兵西征中亚

  • 第四节 远征大理,凯旋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理

    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令忽必烈率兵远征大理。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后承担的第一次重大军事征伐活动。依照总领漠南军国重事的使命,忽必烈负责经略征伐的目标是整个南部中国。然而,蒙古军对南宋的进攻,因在江淮和四川遭到顽强抵抗而显得举步维艰。阔端大王对叶着的征伐却连连告捷,西藏已逐步划入蒙古军队的控

  • 元朝末年蜀地地方割据政权明氏政权兴衰史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政权

    元朝末年,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在群雄混战之际,保住了四川百姓的平安,造福了四川百姓,为他们创造了短暂的幸福生活。但是,好景不长,也许刘邦把四川的天地灵气都用光了,明氏政权最终也没能跨越过蜀道,入主中原。明氏家族的发迹始于明玉珍。明玉珍生于河南行省随县梅丘村(今湖北随县柳林),与其他农民起义的

  • 蒙古军三次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欧亚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时候,中亚一带是由花剌子模沙摩诃未统治着(“沙”就是国王的意思)。蒙古建立后,他派使者去拜见成吉思汗,以探听虚实。成吉思汗承认摩诃未为西方的统治者,并说自己为东方的统治者。并说自己为东方的统治者,并约定准许两方做生意。公元1128年发生了讹订刺事件。成吉思汗

  • 揭外籍太监朴不花:竟发挥着一个特殊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特殊的群体——太监。不过,这些深居宫廷的太监却并非都是中国人。深宫之内,外籍太监究竟从何而来?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生活状况又是怎样?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赵兴元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外籍太监的特殊身份以及隐藏在他们身后的历史。外籍太监多出于政治需要,在本国阉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