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度宗赵禥“白痴天子”登基之谜

宋度宗赵禥“白痴天子”登基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835 更新时间:2024/1/1 5:06:36

帝王档案

赵禥:1265年-1274年在位,初名赵孟,理宗养子,性格沉稳而有心机。在位10年,沉湎酒色,朝政荒弛;任用奸佞,政治腐败。病死,终年35岁,死后葬于永绍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庙号度宗。

“白痴天子”登基之谜

宋度宗赵禥(同祺)作为皇帝是个幸运和不幸的复合体。作为一个人,其母亲地位低下,怀孕期间服用堕胎药,使他成为一个有着先天缺陷的人,这是他的不幸;而这样一个有着先天缺陷的人,却仅凭着与理宗的血缘关系登上了无数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这又是他的幸运。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始终受制于权臣贾似道,被贾似道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不能不说是他的悲哀;而虽然他昏庸无能、荒淫无度,在他统治期间内宋朝的灭亡已近在眼前,他却最终得以寿终正寝,没有成为亡国之君,这又是度宗作为一个皇帝的幸运。

理宗曾经有两个儿子,即永王赵缉和昭王赵绎,但先后都夭折了。此后,后宫再没有为理宗生下皇子。吏部侍郎兼给事中洪咨夔曾建议理宗选宗室子弟养育宫中,择其优者为皇子,但理宗此时刚过中年,仍然希望后宫能产下一子,所以没有采纳。淳祐六年(1246年),理宗已经年过四十,仍然没有儿子,而立储之事已经不能再无限期拖延下去,遂开始物色皇子人选。从感情和血缘关系来讲,理宗理所当然地倾向于亲弟弟赵与芮的儿子。

度宗于嘉熙四年(1240年)四月九日出生,小名德孙,母黄氏。黄氏名叫定喜,是赵与芮夫人李氏陪嫁而来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赵与芮看中,二人有了夫妻之实。黄氏怀孕的时候,担心由于自己的地位影响孩子的未来,曾服药物堕胎,但没有成功。度宗极有可能是在母腹中受药物影响,发育迟缓,手脚发软,很晚才能走路,7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宋史·度宗本纪》所谓度宗“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除了7岁才会说话为事实以外,其余夸赞都应该是出于史家的溢美之辞,不足为信。

当时曾流传很多度宗出生时的神话,赵与芮的母亲全氏说夜晚梦到神仙对她说:“帝命汝孙,然非汝家所有。”也就是说,上天虽然给你送来一个孙子,但却不能继承本家香火,言外之意自然是要成为别人的孩子。这显然是骗人的把戏,赵与莒、赵与芮兄弟均为全氏之子,完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赵与芮的夫人钱氏曾梦到日光照亮黄氏居住的屋子。黄氏则说有彩衣神仙抱着一条小龙放到自己怀中,随后怀孕,度宗出生的时候,屋内有红色光芒发出。这些神话大概是度宗被选为皇子以后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向世人表明度宗继承皇位乃天命所定,这是历代以来君权神授观念的必然结果。

理宗既然有了立德孙为皇子的愿望,便于淳祐六年十月将他接入宫内接受教育,赐名孟启。宝祐元年(1253年)正月,又立他为皇子,赐名禥,正式确立了皇储身份。十月,又封赵禥为忠王。

由于赵禥的先天缺陷,当朝大臣多反对将他立为皇储。理宗为了说服大臣,甚至以完全虚幻的梦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说曾梦到神人相告“此(指度宗)十年太平天子也”。理宗此举表明立储之事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只好采取这种无奈而带有欺骗性的手段。然而,理宗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说出的话竟然在若干年后成为现实,度宗后来果然作了10年天子,只是天下并不太平,而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理宗曾向宰相吴潜表示要立赵禥为太子,吴潜上奏曰:“臣没有史弥远那样的才能,忠王恐怕也没有陛下那样的福份。”理宗当初是在史弥远的扶持下篡夺了皇子赵竑的皇位,吴潜此话,一语双关,不但反对立赵禥为太子,而且触及到理宗与史弥远阴谋篡位的痛处,这让理宗十分尴尬,却无言以对,毕竟吴潜说的是事实。然而,立太子乃国家大事,宰相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理宗不能置吴潜的意见于不顾,遂有罢免吴潜之意。

理宗与吴潜之间的隔阂由来已久。当初宋蒙交战之际,由于军情紧急,吴潜行事往往先斩后奏,这种行为让理宗深为不满。开庆元年(1259年),蒙军渡过长江,围攻鄂州,理宗询问吴潜对敌之策,吴潜主张理宗迁都以避敌锋芒,自己死守临安。理宗竟哭着质问吴潜:“你想作张邦昌吗?”言外之意,就是指责吴潜要另立朝廷,图谋篡位。蒙古军撤走以后,理宗对群臣说:“吴潜几误朕。”显然是将君臣之间的不和公之于众。二人在立储问题上的分歧被右丞相贾似道利用。贾似道与吴潜早有矛盾。鄂州之战前,吴潜听从监察御史饶应子的建议,让贾似道移屯黄州。黄州乃是军事要冲,贾似道以为吴潜此举是要将他置于死地,因此怀恨在心。此时贾似道乘机上书,力主立忠王为太子,以迎合理宗之意,又命侍御史沈炎罗织吴潜指挥作战不力、在立储问题上“奸谋不测”等罪名。理宗便罢免了吴潜,扫清了立储问题上的一大障碍。景定元年(1260年)六月,理宗下诏立忠王赵禥为太子。

在此过程中,似乎还夹杂着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当时社会上流传着“魏紫姚黄”的传说。理宗有一个外甥名叫关孙,是理宗的亲姐姐四郡主与魏峻的孩子。关孙深得理宗母亲全氏的喜爱,全氏经常向理宗提起关孙,并为关孙求官职。理宗因为母亲的缘故,就想召关孙到宫中看一下,然后授与官职。按照规定,凡是异姓进入皇宫必须佩带腰牌,赵姓宗室子弟则不用。这次召见乃是一时权宜,便令关孙假名(赵)孟关,冒充宗室进入皇宫。赵禥不知从何处得来关孙进宫的消息,也与之同时进宫。史书对当时情况描绘得非常隐讳,并没有提到理宗见到二人前后的情况,但可以推测,理宗当时可能非常喜欢关孙。赵禥对此非常忧虑,不明白理宗为何要召见关孙,并赐他宗子的名字。他感受到了来自关孙的巨大压力,以为理宗要用关孙来取代自己,在事后就散布了“魏太子”的传言,说理宗有意立关孙为太子。赵禥此举非常狠毒,散布这种传言实际上是要将关孙置于死地。宰相王伯大和吴潜专门就此事上疏理宗求证,理宗表示并无此事,然而此后“四方遂有魏紫姚黄之传”。魏紫、姚黄都是牡丹花的品种,魏紫相传是宋初宰相魏仁浦家所种植,用魏紫来比喻关孙,表示其母为郡主,身份高贵;姚黄相传出自寻常百姓家,用它来比喻赵禥,暗示其母为侍女,身份卑微。虽然据理宗说并无调换之意,但后来关孙却非常“巧合”地淹死在赵与芮府邸瑶圃池中,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遐想空间,这极有可能是赵禥父子谋害了理宗姐姐的孩子,以解除对赵禥皇位的威胁。事实究竟如何,恐怕只能是难以破解的谜了。

理宗对赵禥的教育非常严格。赵禥7岁时,理宗就让他入宫内小学读书,立为皇子后,又为他专门建造“资善堂”,作为学习的场所,并亲自为他作了一篇《资善堂记》。理宗还遍选名家作赵禥的老师,如汤汉、杨栋、叶梦鼎等人,都是名闻一时的大儒。理宗对赵禥每天的日程作了严格的规定,鸡初鸣入宫向理宗问安,再鸣回宫,三鸣就要到会议所参加处理政事,以锻炼其理政能力。从会议所出来以后,去讲堂听各位老师讲说经史,终日手不释卷。傍晚的时候,再到理宗面前问安,理宗借机考问他当天所学的内容,回答得正确,赐座赐茶;回答得不对,理宗则为他反复剖析;讲完以后,如果赵禥还不明白,就会受到理宗的斥责,令其明日再学。由于赵禥先天存在缺陷,因此学业并没有太大长进,经常惹得理宗大怒。然而赵禥毕竟是与理宗血缘关系最近的侄子,即便不成器,理宗也只能尽力而已。

理宗知道赵禥资质太差,很难有所作为,就为他娶了一位聪明机智、颇识大体的妻子。赵禥的妻子名叫全玖,出身名门世家,是理宗母亲全太后的侄孙女,与度宗是表兄妹关系。全玖眉目清秀,仪态端庄,其父是一位地方官,全玖自幼随父亲游历各地,因此言语伶俐,对时局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全玖初入宫时,理宗抚慰她说:“令尊宝祐间尽忠而死,每每念及,深感哀痛。”全玖听后,并没有哭诉父亲的去世,反而对理宗说:“妾父诚然值得追念,可淮、湖地区的百姓更值得挂念。”理宗感于全玖才智出众,景定二年(1261年)十二月,将她册封为皇太子妃,让她辅助赵禥,倒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

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二十六日,理宗去世,赵禥即位,是为度宗,尊理宗皇后谢氏为太后。群臣对赵禥的能力心中有数,故此时赵禥虽已25岁,但仍有人上表请求谢太后垂帘听政,终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罢。

度宗即位之初,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将力求有所作为。他任命马廷鸾、留梦炎为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以求能随时听这些大臣讲求治国之道。又下诏要求各级臣僚直言奏事,特别要求先朝旧臣赵葵、谢方叔、程元凤、马光祖、李曾伯等指出朝政中的弊端,以便加以改进。

然而,度宗这些举措无非是装模作样而已,很快他就沉迷于声色犬马,少有时间和精力打理朝政。史书中说,度宗作太子的时候,就以好色闻名,当上皇帝以后,更加放纵。这一点,度宗算是继承了理宗的衣钵。宋制规定:皇帝临幸过的嫔妃,次日早晨要到门谢恩,由主管官员记录在案。度宗即位之初,一次到门谢恩的嫔妃竟达30余人!度宗日夜沉溺于酒色之中,连公文也懒于批复,交给最宠爱的妃子会稽郡夫人王秋儿等人处理。侍御史程无岳曾规劝过度宗:“帝王长寿的方法在于修德,清心、寡欲、崇俭都是长寿的根本。”看来后宫之事已为外朝官员所知,只是这些人不敢直接指责皇帝的“家事”,而是以相当委婉的方式加以规劝。度宗当面表示“嘉纳”,但实际上仍旧我行我素,根本不予理会。

理宗在世时,就以崇尚理学着称,他为赵禥选的老师,也多是一些理学名家,受此影响,度宗对理学也十分偏爱。早在作太子时,他就在一次前往太学拜谒孔子时,提出增加张栻、吕祖谦为从祀,深得理宗赞赏。即位以后,他提拔了一些理学之名士如江万里、何基等人,录用前代理学大家张九成、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后代为官,理学门徒也占据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很多职位。令人不解的是,虽然度宗推崇理学,但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信条却几乎对他完全不起作用,他仍然每日沉迷于美色之中,醉生梦死。

标签: 之谜天子白痴

更多文章

  • 宋仁宗身世成谜,吕夷简有先见之明进言刘太后,最终保全刘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先见之明,太后,身世

    李宸妃是赵祯的老妈,仁宗诞生后,刘皇后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抚养,一直到李宸妃去世,仁宗没能知道她是自己的生母。李宸妃处于众多的嫔妃之中,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的待遇。宋真宗赵恒死时,仁宗年纪尚小。刘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与仁宗共同听朝,“帝位左,太后位右,垂帘决事。”李宸妃活到四十六

  • 市井百态画中游——宋代风俗画及《清明上河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代,市井,风俗画

    宋朝立国后,为了抑制武将的权力,便大力鼓励文人。如在科举时扩大录取名额,又对精于绘画的人才予以扶持等等。宋太祖赵匡胤,虽为武人,却重视文艺,喜揽英才。之后的太宗、真宗诸朝,都对书画极为爱好。他们设立甚至亲自领导翰林书画院,罗致天下画士。画院的画家有待诏、艺学、祗候、画学生等职。宋初,南唐、西蜀等国灭

  • 抗金名将牛皋是怎么死的?牛皋和岳飞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名将,岳飞,是怎么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抗金名将牛皋是怎么死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142年1月,抗金名将岳飞遇害,五年后,岳家军中的一位猛将牛皋暴亡。由于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人们对牛皋的名字非常熟悉,对于他的死因,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小说中写道牛皋是因擒住金兀术后,大笑而亡的,“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

  • 一代名相宋璟:为什么要砸了百姓给他立的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百姓,砸了,给他

    宋璟,一代名相,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有着很多,其中流传最广的有三个,分别是“金筷表直”“阳春有脚”“端午更名”。“金筷表直”讲的是唐玄宗时期,宋璟为宰相,由于他的刚正不阿,得到朝臣的尊重和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就赐给他一双金筷作为奖励,宋璟感到非常的惶恐。因为在古代,黄金餐具都是被皇帝垄断的,不论是王公

  • 赵光义以文治国历史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以文,历史故事,赵光义

    名人语录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渑水燕谈录》赵光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皇帝。他颇爱阅读文史书籍,以文治国,尤其是以阅批《太平御览》而闻名于世。【名人历史】赵光义(939年-997年),原名赵匡义,是赵匡胤的弟弟。公元976年,他“代兄称帝”,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世称宋太宗。宋太

  • 元昊是被何激怒大举进攻宋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昊是被,宋朝

    宋真宗时,西北边境的党项族(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不断侵犯宋朝边境,并提出无理要求。宋真宗疲于应付,只好妥协退让,封党项族首领李继迁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公元1004年,李继迁死后,又封他的儿子李德明为西平王。他们虽然向宋称臣,宋朝却每年赐予他们大批银绢,以示安抚。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精通汉文和佛学,多

  • 南宋词人姜夔,她的词只有情深的人才能看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她的,的人,词人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姜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南宋词人姜夔,在南宋艺术史上,绝对是个现象级的存在。在词上,他是开宗立派的人物。在南宋词坛,可以与姜夔一较高下的,也只有辛弃疾可以了。姜夔的词,走的是周邦彦的路子,但又将周邦彦的清雅改造成清空和骚雅。在词的清空方面,姜夔学的是苏东坡,

  • 梁红玉的故事:出身卑贱无奈为娼,谁说妓女不能当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卑贱,妓女,谁说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女性当将军的例子本来就很少,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如大宋杨家的媳妇穆桂英,等等,但是像两宋之交的梁红玉那样,从一个妓女变身为将军的却只能是唯一。那么,梁红玉到底是怎样实现人生飞跃的呢?其中又遭遇了什么曲折?请随笔者一同去纵览相关历史,追寻梁红玉的人生轨迹。出身卑贱无奈为娼提到梁红玉,

  • 她当上妃子后,将自己的闺蜜献给皇上,这一举动让宋朝又得以延续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妃子,自己的,这一

    一谈及宋朝,我们很自然的都会想到他的开创者赵匡胤,赵匡胤是一个将领,他披荆斩棘了大半辈子才建立起北宋这个王国,很多人都有一个疑虑,赵匡胤是将领生于,而他的生活中元勋大多也都是将领,那么为什么宋朝的重文轻武会那么严重呢?这个基本国情肯定是经过深谋远虑后才拟定出来的,这一基本国情是完全汲取五代十国时期的

  • 多数人认为唐朝是女人最强势的朝代,实则不然,河东狮吼在这个朝代实在太常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在这个,朝代,河东狮吼

    在宋朝时期文化方面的开放程度可是很高的,所以有两类人在宋朝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地位。他们分别是文人、女人。人们常听到“河东吼”、“胭脂虎”等形容词,实际上这些词原本是用来形容宋朝妇女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朝妇女的强势。那么,为什么宋朝的女人敢如此&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