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国人在唐朝 身分悬殊待遇分等级

外国人在唐朝 身分悬殊待遇分等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76 更新时间:2024/1/5 3:50:52

唐朝是中国最为鼎盛的时期之一,处处都透露它的殷实和富有。唐代着名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真有点富得流油的架势。

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认为,外国的风俗人情与中国不同,“不必猜忌”,如与他们搞好关系,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因为唐朝的强大,不仅统治者以以博大的胸怀看待外国,唐朝的百姓也充满着民族自信心,不像清朝那般锁着国门不让外国人进入,唐朝的长安等城市里住着大量的外国人。他们享受着李唐朝开放与平等民族政策带来的自由生活,可以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婚姻习惯和葬式葬仪等,外国人在唐朝丝毫不受歧视。

“终唐之世近三百年间,在长安留住的外国人似乎始终相当多。留寓长安的外国人因追求不同的目的而异其居处。”“寓居长安的外国人不少有自己的房舍,子孙世居,几可看作当地人。”(武伯伦《古城集》)据向达先生统计:贞观初(631年),突厥“降人入长安者乃近万家。……其数诚可惊人。”787年唐朝政府检括长安胡客田宅,共有四千家在长安置有田产,“由此推测,在长安的胡人应在五万人以上,甚至可能超过十万。”(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大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宏阔气象,曾有诗句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如此多的外国人在唐朝,这些外国人具体又是哪些国家的呢?他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唐朝的?

唐代载籍中对汉族以外的人们多笼统称作“胡”,如胡人、胡雏、胡儿、胡兵、胡贾、胡僧、胡客等,主要是些来自北方的突厥人和西方的回鹘人、吐火罗人、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和天竺人。另外,亚洲的每个国家几乎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但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他们来中国的目的不一而足,有出于猎奇的,有心怀野心的,有为了经商谋利的,他们分别代表了当时亚洲各国在政治、宗教、商业方面对唐朝的浓厚兴趣。这些外国人具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唐朝的呢?

唐朝的外来人中,大多是通过官方途径进入唐朝的。这主要包括使臣、质子、贡人等。他们有的是王室成员甚至是国王本人,有些是身居高位的外交使臣,还有的是打着使节旗号的商人,更多的是作为物品贡献给唐朝的各色伎艺人或奴婢等等。

使臣和质子大家都理解,所谓“贡人”,则是将人作为“方物”,即地方土产的一种献给唐朝廷,供皇室或贵族官僚玩赏。他们一般有所特长,比如精通歌舞等。

使臣、质子和贡人的身分悬殊,在唐朝享受的待遇也各不相同。比如唐朝将有贡使关系的国家分为五个等级,不同等级国家的使节有不同的待遇。使节初至,先由典客署“辨其等位”,确定不同的接待礼节。对使节的食物供应有不同的名目,“常食料”之外,还有“设食料”和“设会料”,都按使节所在国不同等第配给。陆路使节有“度碛程粮”,海路使节有“入海程粮”,程粮的供应主要依据路途远近,根据旅途所需时间的长短来供给,武周证圣元年(695年)颁发的诏书称:“蕃国使入朝,其粮料各分等第给,南天竺、北天竺、波斯、大食等国使,宜给六个月粮,尸利佛誓、真腊、诃陵等国使,给五个月粮,林邑国使给三个月粮。”而且,据唐代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曾向唐朝朝贡,即与唐朝有过外交使节来往的“四蕃之国”近四百,其中“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三百余国,开元年间尚存者还有七十国。

再比如,贡人大都作为“方物”,与马、狗、鹦鹉、生犀以及异香名宝等作为特产进献的,社会地位一般较为低下。

唐朝廷富有而强大,甚至临时买外国人当兵。后来边疆上逐渐都换成了外国兵。、史思明,名字虽取的都是中国式的,且是中国边疆大吏,被赋予国防重任,其实他们都是外国人。打平的,也是外国人。由此可知,唐朝的对外民族政策,确实是十分的开放。

但唐朝对外国人是否没有任何限制呢?是否每个唐皇帝对待外国人的态度和政策都是一样的呢?当然不是的。例如代宗大历四年(779)时,“回纥(即回鹘)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针对这种情况,唐朝政府颁布诏令,规定“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不得效华人”。

但不管怎么说,唐代的对外政策确实都是中国古代最平等、最和谐、最融洽的,也是成就最辉煌的。唐代的开放,迎来了四方宾朋,繁荣了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经济,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标签: 身分

更多文章

  • 名相房玄龄家中的醋坛子何以震惊了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起兵前久居晋阳,“醋”也成为唐宫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且因皇上喜吃,皇宫储存极多。据说,唐太宗年间,宰相房玄龄惧内是有了名的。其妻虽然霸道,但对房玄龄衣食住行十分精心,从来都是一手料理,容不得别人插手。一日,唐太宗请开国元勋赴御宴,酒足饭饱之际,房玄龄经不得同僚的挑逗,吹了几句不怕老

  • 唐朝国号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号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繁多,各个朝代建立国号也出自不同的原因和理由。考查从夏至清十八个主要王朝,可见选取国号出于以下两种因素者居多:一是得自地名。如夏最早居于夏地,殷商始祖契曾经受封于商而盘庚又迁于殷,周起于周原,宋则建都于开封这个古称为“宋”的地区。二是得自爵号。如汉高祖刘邦曾

  • 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

  • 李世民靠两千人能打下江山 为何带十万人拿不下高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江山

    李世民戎马一生,从十七岁开始带兵打仗,被毛主席誉为历代帝王中最会打仗的人,自古能军无出秦王之右者。他早年靠两千五百玄甲军平薛举,破刘武周宋金刚,擒王世充窦建德,败刘黑闼,几乎罕遇敌手,但是晚年带了十万人征伐高丽,却最终铩羽而归,导致病情加重而死,成为一生遗恨。那么为何他能带两千人打下几乎整个江山,却

  • 【唐朝·欧阳询】楷书四大家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楷书

    欧阳询欧阳询(557一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

  • 丘行恭简介:唐初名将忠心事主,战场上英勇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事主

    丘行恭(586~665),唐初名将。河南洛阳人。父丘和,唐高宗时任左武侯大将军。丘行恭善长骑射,骁勇绝伦。隋大业末年(617),丘行恭与哥哥丘师利聚兵于岐、雍(今陕西岐山)一带,拥有一万兵马,兵众势盛,其他乱军都不敢侵犯他的领地。唐朝初年,原州(今甘肃镇原)有乱贼聚众数万人,围攻扶风郡(今陕西岐山)

  • 李世民父子竟与太上老君有关系?谣言起于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上老君

    唐朝是李姓王朝,据说唐高祖和唐太宗和太上老君还有关系,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古代,其实人人都想当皇帝,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却不得不变得敏感起来,总害怕自己的皇位被别人夺走。皇帝堤防的人,除了身边的大臣,还有就是广大平民百姓,而为了监督这些人的言行,很多朝代的皇帝都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特务机构,比如说明朝的锦

  • 10、日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日本

    日本与我国的交往,可以上溯到汉代。西汉时期,居住在日本岛上的民族称之为倭人,分为大小不等的100多个小国,他们主要通过朝鲜半岛与汉朝来往。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日本岛南部的倭奴国遣使通好,刘秀“赐以印绶”(《后汉书》卷85《倭传》)。这颗金印于18世纪在日本九洲志贺岛崎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唐太宗迫使让位,他老年生活过得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过得

    唐高祖李渊让位以后,不仅委托人上是太上皇,影响力理当在皇上之中;与此同时他是李世民的父亲,唐太宗的帝位都是他“禅让”的,李渊无可奈何立唐太宗为皇太子,拿出了权利,两月后唐太宗宣布即位,李渊让位干了太上皇。尽管这以后大唐的主人公是唐太宗李世民了,但我觉得李渊始终活上了贞观8年,

  • 李世民后宫中姓杨的妃嫔都有哪几位?杨妃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妃嫔

    李世民后宫中的这位杨妃虽然是隋唐之类的电视剧的常客,但史书中对她的记载实际上只有7个字:“恪母,隋炀帝女也。”可见杨妃虽然名义上为隋炀帝女,看似出身高贵,然而连生母为谁、排行第几、封号为何都不知晓。杨妃没有公主封号,说明没有受过正式册封——隋炀帝登基后便去了洛阳,即使是册立太子也不过是下诏遣使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