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李世民能得天下竟是因为一脸青春美丽痘

唐太宗李世民能得天下竟是因为一脸青春美丽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185 更新时间:2023/12/31 0:10:37

李世民“因为青春年少,精力过剩,所以脸上长出了一脸青春痘,宫廷里边的剃头匠稍一动刀,就血流如注,吓得都不敢给他刮脸”。所以跑到长安城里最负盛名的剃头匠杨三(也有人说他叫杨三城)的铺子里来试试。一试,果然手艺高超,刮得很是舒服。便让跟随自己而来的秦琼掏十两银子给他。孰料他却不接,说若平民人家,五文足矣,天子之家来的,十两却少。原来,他竟然从李世民脖子上的伤疤猜出了他和秦琼的身份。

李世民有意招他进宫,专帮自己剃头刮脸,他却不愿,最后双方达成一致,有需要时,秘密派人来接,双方的交往,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隔墙有眼,再小心翼翼,还是让齐王李元吉知道了。凶神恶煞的李元吉带人包围他的剃头铺,在元吉威逼且抓其妻女的情况之下,只得接受他给的毒药,涂于刀上,再给李世民刮脸时,割个小口,一个时辰,即会暴亡,神不知,鬼不觉。

然,杨三听闻,“秦王为人谦和,爱民如子,且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他做皇帝,肯定能成就一番伟业,而太子李建成为人小肚鸡肠,猜疑心重”,是故,他借着再次进宫的机会,将阴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一听,冷汗直流,带着他去见李渊。李渊还不信,诏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前来说明。

然后就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杨三的妻儿被杀死,心灰意懒,给自己剃了个光头,入白马寺做了和尚。李世民感念其救命之恩,若没有他,哪里有自己的天下?因而赐他两匾,一书“护国禅师”,一书“天下第一剃头匠”。故事至此完了。除了收音机里讲历史津津乐道,随便一搜,网络上也到处都是。但,真的有这可能吗?

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到了清朝,本来很多明朝官员以及民众都接受再一次改朝换代了,却因剃发令下,便蜂起反清——在清朝之前,是不是有剃头匠这个职业呢?我没有研究过,不知道,也许,真有刮胡子的师傅吧!头发可以不剃,胡子总要刮的呀!里头又说到,李世民“身高七尺,相貌堂堂,但是满脸都是红红的青春痘”,后来还说,“五六个人簇拥着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进来,这个年轻人,就是李元吉。到底二十几岁呢?不知道,但李元吉,只活了二十四岁,便在玄武门被咔嚓掉了。就算李元吉当时二十二岁,李世民比他大了五岁,则当时为二十七岁了。

还说李世民是“青春年少,精力过剩”,所以长痘。我猜想,这个所谓的精力过剩,应该是隐讳地指当时李世民,还是童男子吧?614年,十三岁的长孙皇后,就嫁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五年之后,619年,长子李承乾出生了;同年出生的,还有楚王李宽,吴王李恪;第二年,魏王李泰出生……从中可见,二十一二岁的时候,李世民,已有了四个儿子……由是可知,他的妻妾,有多少……

他要打仗,要处理军政大事,要与这么多妻妾同房,他最怕的就是时间不够用——哪里还能“精力过剩”啊!虽然李世民有改编当时那段历史的行为,但《旧唐书》里,仍留下了一个名字——王晊——他是从七品小官率更丞,是太子的属官之一。他听到李建成与李元吉的谋划,于是密告于李世民,最终引发玄武门之变。

这显然与剃头匠,没有任何关系。有人说,野史,你当什么真啊。确实如此,其实压根不必计较,只是觉得,编故事,就该编得真一点,这应该也算是职业道德之一吧!

标签: 一脸

更多文章

  • 唐朝官员收入几何:白居易赋诗说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

    我对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陌生,读诗很少,有点孤陋寡闻,还没有见过任何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里,以诗歌的形式,写他的月工资收入。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这位大诗人,居然有本事能够用诗的语言将他的历年收入进账,或津津有味,或斤斤计较,或有零有整,或多寡不均,吟哦出来,这真是开中国诗人先河之创举。洪迈的《容斋随笔》认为

  • 四朝重臣裴度:裴度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重臣

    裴度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究竟有多重。到文宗时期,自己真的已经老得不能动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自己才发现竟然有这么多可供追忆的东西,但无奈随着年老的到来,他还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当年沙场的壮烈,自己每一步决策的艰难。这么想起来,自己最多的记忆,恐怕就是宪宗那朝了。此后虽然又

  • 史海钩沉: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钩沉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李隆基以忍制动,伺机谋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人生难免会遇到坡坡坎坎,向坑中急行,不是正当的进步;向安稳处退后,也不是怯懦的落后。大丈夫能屈能伸,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忍耐而不逞匹夫之勇,这在权力的争夺中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是高宗李治的孙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

  • 揭秘隋唐好汉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

    关于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追根究底要从两人的父辈说起。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曾是北周镇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将军。公元581年,当时尚在隋任将的李渊,奉命攻打北周,并且围住了东昌。双方血战数日,李渊率部攻破城墙,单禹也是兵败被擒。只是后者性情忠烈、宁死不屈,最后被李渊处死。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

  • 17、宣宗李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唐宣宗李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母孝明皇后郑氏。郑氏本李锜妾,元和二年,李锜反叛,被平定,李锜父子处死,宪宗纳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李怡幼时,宫中都以为他并不聪明。太和以后,他更加韬晦,与众人一起,不爱说话。会昌六年三月,武宗病重,多日不能说话

  • 李世民杀兄娶嫂夺位,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杀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李世民生平有几件可圈可点的事情。第一件:义聚瓦岗众英杰。第二件:帮助李渊打下大唐江山。第三件:玄武门事变,杀兄娶嫂。第四件:和谏臣魏征的故事。第五件:父子共享美人武则天。在李世民的一生中,可谓是经典。一方面展示了他在治理国家的丰功伟绩,但在私人生活上却是一点也不检点,和兄弟争女人,

  • 只有“找死”提意见才是魏征真正的生路,唐太宗跟他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有什么

    说起“贞观之治”的缔造者,除了“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千古第一诤臣”魏征。正是因为同时拥有“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和“千古第一诤臣”魏征,“贞观之治”才如此光辉灿烂、至今仍令人神往。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魏征在贞观时期提意见的时候经常好像是主动“找死”。魏征要么在唐太

  • 太宗李世民二十一位女儿 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

    历史上的安康公主,依洒家看,电视剧中的安康公主的原形,是十二岁就死了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只有晋阳公主才有替大臣说话,回护朝臣、干涉朝政的记录。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因为是皇后嫡出,太宗皇帝特爱之.在其将嫁时,皇帝准备按长公主的嫁妆加倍陪嫁.被魏征劝阻了.此外,在史书中看不出唐太宗李世皇帝对哪位公主有

  • 这位大臣巧施妙计,竟然帮李世民解决两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妙计

    贞观初年,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后,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假装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攒力量,准备相机而动。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立刻使李世民君臣焦头烂额起来。一天,李世民在朝堂上满怀忧虑地说:“诸位爱卿,旱情来势如此凶猛,百姓流离,饿殍千里,朕痛心疾首。”说到这儿,他又瞅着眼窝深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