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杀兄娶嫂夺位,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李世民杀兄娶嫂夺位,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24 更新时间:2024/1/11 11:57:02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李世民生平有几件可圈可点的事情。第一件:义聚瓦岗众英杰。第二件:帮助李渊打下大唐江山。第三件:玄武门事变,杀兄娶嫂。第四件:和谏臣魏征的故事。第五件:父子共享美人武则天。在李世民的一生中,可谓是经典。一方面展示了他在治理国家的丰功伟绩,但在私人生活上却是一点也不检点,和兄弟争女人,甚至和自己的儿子抢女人,可谓色到了极致。但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玄武门事变。话说626年,眼看着全国已经统一了,在李渊父子几人的努力下,大唐王朝的版图终于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李世民发起了玄武门之变后,为什么没有永绝后患,杀了李渊?

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为了最高权利,父杀子,子弑父,屡见不鲜,什么亲情伦理都是虚的,李世民并非不敢杀父亲李渊,而是因为李渊见风使舵的政治觉悟太高了。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过程可谓精彩刺激,大家却忽略了后续故事,大局已定后,李世民马上派刚刚杀了齐王李元吉尉迟恭进宫护驾父亲李渊,其实是去控制李渊,李渊的反应很是顺势而为,耐人寻味,尉迟恭一面之词诉说太子齐王犯上作乱而被秦王诛杀,李渊一向偏袒太子李建成,第一时间没有一怒之下要拿下李世民也没有追问太子齐王是否真的死了,而是问身边臣子该怎么办,臣子回答太子齐王无功而嫉妒陷害秦王,现已被诛杀,而秦王是人心所向,如果立他为太子,肯定不会再有事了。李渊马上同意,并说这就是自己素来的心愿。

李渊的反应说明他很配合,短短时间内从丧子之痛中走出来,并转变思想,保全自身而封李世民为太子,而李世民派杀气腾腾的尉迟恭进宫护驾更没有那样简单,尉迟恭是死忠于李世民,为了保护李世民可以亲手诛杀齐王,杀李渊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换了其他将领面对皇帝之威,又怎么敢下手,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尉迟恭进宫护驾,李渊配合就保护,李渊不配合就灭口,事后找借口掩盖,大不了丢车保帅,杀尉迟恭以谢天下。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提前布局,已经拉拢控制朝廷重要大臣,这也是敢宫廷政变的原因,李渊虽被暂时架空,但是忠于他的大臣和势力还是有的,李世民派尉迟恭进宫就是看李渊态度,如果反应激烈就杀了,毕竟还是有忠于李渊的势力,以免事后李渊找机会借助这些势力诛杀他,如果配合,肯定双方和平共处,毕竟在古代讲究以孝治天下的传统观念中弑父是大逆不道之事。

作为皇帝,会在意史册,民意。夺嫡之争向来有,杀兄弑父,他可不敢。

标签: 杀了

更多文章

  • 只有“找死”提意见才是魏征真正的生路,唐太宗跟他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有什么

    说起“贞观之治”的缔造者,除了“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千古第一诤臣”魏征。正是因为同时拥有“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和“千古第一诤臣”魏征,“贞观之治”才如此光辉灿烂、至今仍令人神往。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魏征在贞观时期提意见的时候经常好像是主动“找死”。魏征要么在唐太

  • 太宗李世民二十一位女儿 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

    历史上的安康公主,依洒家看,电视剧中的安康公主的原形,是十二岁就死了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只有晋阳公主才有替大臣说话,回护朝臣、干涉朝政的记录。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因为是皇后嫡出,太宗皇帝特爱之.在其将嫁时,皇帝准备按长公主的嫁妆加倍陪嫁.被魏征劝阻了.此外,在史书中看不出唐太宗李世皇帝对哪位公主有

  • 这位大臣巧施妙计,竟然帮李世民解决两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妙计

    贞观初年,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后,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假装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攒力量,准备相机而动。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立刻使李世民君臣焦头烂额起来。一天,李世民在朝堂上满怀忧虑地说:“诸位爱卿,旱情来势如此凶猛,百姓流离,饿殍千里,朕痛心疾首。”说到这儿,他又瞅着眼窝深陷的

  • 年轻时武则天的初夜:竟然用哭勾住李世民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初夜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武则天运用了手段见到了皇上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咸丰帝宠幸身为敌人后代的她。此前的武则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师。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经历何其相似。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漂亮的女人,他的后宫里美女不计其数。十五岁的武

  • 唐肃宗李亨宠妃“襄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谜

    帝王档案李亨:756年-761年在位,初名嗣升,唐玄宗李隆基第3子,性格懦弱。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自行称帝。在位6年,戡乱有为,治国无方,乱世天子,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在宫廷政变中受惊忧而死,终年52岁,死后葬于建陵(今陕西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唐肃宗

  • 同是唐朝名将,为了保命,为什么他们的方式都不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们的

    古代皇帝最忌惮什么?四个字:功高震主。谁有资格动我的奶酪,我就要他的命,这是皇帝们的普遍心态,哪怕是所谓的明君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想法,而最极端的结果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怎么样才能避免功高震主呢?这对古代名将而言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话题,有些名将很聪明,懂得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比如陶朱公范蠡,

  •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会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可汗

    唐太宗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唐太宗图片唐太宗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

  • 【唐朝·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在文学上,成就卓着,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评价他&ldqu

  • 战功当比李世民与大唐有续命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唐

    公元907年,唐昭帝李祝禅位给梁王朱温,从此大唐王朝李家皇帝便结束历史使命,中国便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而李家皇帝虽然没有了,但唐朝在李祝禅位后,唐朝却没有结束使命,此时唐朝末期所封的晋国、歧国、吴国等三国还继续沿用唐朝年号,理论上讲唐朝的使命还未完成。公元923年,有一李姓皇室族人称帝,继续为唐

  • 1、藩镇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藩镇

    安史之乱使唐代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王朝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并没有彻底摧毁安史集团的军事力量。安史手下大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等人在唐朝重兵面前相继投降。唐代宗为了求得苟安,于是任命这些叛将为节度使,将河北州县分授他们,所以安史余部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平叛的过程中,朝廷对内地掌兵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