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隆基以忍制动,伺机谋变

李隆基以忍制动,伺机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28 更新时间:2023/12/25 15:01:46

人生难免会遇到坡坡坎坎,向坑中急行,不是正当的进步;向安稳处退后,也不是怯懦的落后。大丈夫能屈能伸,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忍耐而不逞匹夫之勇,这在权力的争夺中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

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是高宗李治的孙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玄宗又称唐明皇,他在位44年可谓毁誉参半。他在位的前半期唐朝的政治还是比较稳定,但后半期由于宠爱杨贵妃而在历史上闹得沸沸扬扬,着名的“安史之乱”就是在他的执政期间发生的。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评价他的政绩,而是要看一下他是如何忍辱负重地谋得帝位的。

李隆基20岁以前是在武则天执政的时代度过的。当年武则天初取帝位试图建立“武周王朝”时,企图把李唐宗室赶尽杀绝,于是朝野上下“人人自危,相见莫敢多言,道路以目”,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于李姓尤其是原皇室是极为不利的。而李基隆便是在此种逆境中求存。同处逆境的李隆基七伯父中宗李显、父亲李旦和哥哥们采取的态度是悲观消极,一蹶不振;而李隆基却是自强不息,待机奋起。

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处于李唐宗室与武氏集团进行殊死斗争之时。李唐宗室不满武周统治,图谋恢复李唐社稷。面对这极其严酷的社会现实长辈、同辈们的大量被杀,国号被改为周,父亲被改姓武,从皇帝降为皇嗣,使李隆基痛心疾首,立志报这血海深仇,雪这奇耻大辱。于是,他在非常恶劣的政治环境中,为了保护自己,决心自勉自强,等待时机,同时,努力学好本领。他在父亲李旦的严格教育下,刻苦读书练武,读经书,博览群书,钻研天文、历法、音律、书法,学习骑马、射箭,使自己在文武两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平时他都装作迷恋于声色大马中,实际上却处处留心朝廷的动静。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即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帏,袁怒己联合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让位给中宗。上天创造了这个机会给李隆基。中宗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复兴措施。如“恢复国号为唐;下令各州只设寺、观一所,以减轻百姓负担;各州百姓免一年租税,房州(今湖北房县)百姓免3年劳役;释放宫女3000人;赏赐张柬之等功臣;惩办二张党羽;昭雪冤案,惩罚酷吏;鼓励直言、荐贤,等等。但是好景不长,风云突变。以韦后(中宗妻子)为首的韦氏集团,与武氏集团余党武三思、上官婉儿、武懿宗、守宗客、宗晋卿等人,互相勾结,组成了韦武集团。他们采用各种阴谋手段,把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杀害,掌握了朝廷大权。

景云四年(公元710年)六月,韦后梦想当武则天,便与散骑常侍马秦客、光禄少卿杨均密谋毒死了中宗。

中宗死后,韦后先密不发丧,然后召亲信入宫商讨对策。后来韦后搬出年幼无知的李重茂上台当傀儡皇帝(少帝),尊韦后为皇太后,并由皇太后临朝摄政。她还想爬上皇帝的宝座,准备对李旦下毒手。

正在这个关键时候,有胆有识的李隆基看准了朝廷上下不满韦后的机会,毅然决定发动宫廷政变。

唐隆元年(公元710年)六月,李隆基和刘幽求钟绍京薛崇简(太平公主之子)等人,率领万骑(皇帝卫队)和总监丁夫(皇宫仆人)突入长安玄武门,冲到了太极殿。韦后对这一变故茫然不知,等到外面杀声四起时才急忙从寝宫逃出,连外衣也来不及穿,刚一出门,即被乱兵杀死。安乐公主则正在描眉,未及回头就被士兵斩作两截,从此真的进入安乐之乡去了。李隆基分派万骑把韦武集团成员消灭干净,终于报了仇,雪了耻。至此,李唐宗室又开始掌握了政权。

韦武集团被铲除后,李隆基、太平公主和众大臣商议,由太平公主出面,叫少帝让位给李旦(即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

睿宗比较软弱在位时一直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搞政治平衡,不愿与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他即位的第一年,主要听李隆基的话,任姚崇、宋璟等人为相,做了一些好事:如重用忠良,贬斥奸臣,大裁冗官,昭雪冤案,政治比较清明,颇有新兴气象。因此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然而,太平公主却经常叫人散布流言蜚语,在李隆基周围安插了不少耳目,叫他们暗中监视李隆基的行动。并且不断向睿宗打小报告,挑拔他们父子关系。还组织宗派小集团等这些卑鄙手段,使她在睿宗面前逐步占了上风。所以睿宗即位的第二、第三年,大多听太平公主的话,并以窦怀贞、肖至忠、岑羲、崔浞为相,做了不少坏事,政治日益腐败。因此当时人说:“太平用事,正不如邪。”因此,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出现间隙。

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间隙由来以久。景元四年,武则天的儿媳韦皇后胆大妄为,毒死中宗李显,立少帝李重茂,韦后自己临朝听政,上演了一场武则天的故事。韦氏宗族亲信把持李唐上下,甚至要谋害相王李旦。为了逐杀共同的政敌,李隆基考虑到韦氏势众,于是联合姑母太平公主,密结禁军,与刘幽求等人起兵突袭杀了韦后及其党羽,李旦上台,是为睿宗。李隆基因拥立大功,先是封王封相,领马骑禁军,后又册立为太子。睿宗初上台,听从李隆基的劝告,任用宋璟、姚崇等人为相,整顿吏治,贬斥奸佞,一时政风变浪。太平公主身为武则天之女,自小聪明过人,长得很像其母,又机敏沉着,善于权略,武则天当政时,即参与谋划。当初诛杀张易之兄弟,她立有大功,现在同侄子联手,再立灭韦新功,这两次关系到李唐王朝兴亡治乱的重要大功,加上自己的亲哥哥睿宗为帝,自然地,她的权力欲和党羽势力在朝中也膨胀起来。她的三个儿子被封王,其他儿子起码也进入九卿之列。睿宗对她非常偏爱器重,每次与她议论朝政,往往相坐逾时,时间很长。如果有几天太平不来朝殿,睿宗就叫宰相去她的府中询问。太平长期侍奉武则天身旁,善于猜测上意,所以每当与睿宗议事,她都能迎合帝意,凡是她推荐的人,都会被睿宗封给高官,甚至当宰相。很快地,太平公主在朝廷中网罗了大批党羽,势焰灼人。睿宗上台伊始,太平公主还不曾以李隆基为敌,欺其年少,想他不会有多少作为,逐渐地,她感受到自己的这个侄子英武过人,在朝中又得到人望,刘幽求、宋璟、姚崇等不少人被其利用,已经势压自己,于是太平公主一改初衷,以李隆基为政敌,必欲除去而后快。先是她极力劝谏,反对睿宗立隆基为太子,布置密探,搜集李隆基活动的情报,又四处散布谣言,中伤李隆基。一时间,窦怀贞、肃至忠、岑羲、崔浞、薛稷、常元楷,李慈等宰辅重臣,都收罗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样一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间隙日益加深。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揭秘隋唐好汉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

    关于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追根究底要从两人的父辈说起。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曾是北周镇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将军。公元581年,当时尚在隋任将的李渊,奉命攻打北周,并且围住了东昌。双方血战数日,李渊率部攻破城墙,单禹也是兵败被擒。只是后者性情忠烈、宁死不屈,最后被李渊处死。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

  • 17、宣宗李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唐宣宗李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母孝明皇后郑氏。郑氏本李锜妾,元和二年,李锜反叛,被平定,李锜父子处死,宪宗纳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李怡幼时,宫中都以为他并不聪明。太和以后,他更加韬晦,与众人一起,不爱说话。会昌六年三月,武宗病重,多日不能说话

  • 李世民杀兄娶嫂夺位,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杀了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李世民生平有几件可圈可点的事情。第一件:义聚瓦岗众英杰。第二件:帮助李渊打下大唐江山。第三件:玄武门事变,杀兄娶嫂。第四件:和谏臣魏征的故事。第五件:父子共享美人武则天。在李世民的一生中,可谓是经典。一方面展示了他在治理国家的丰功伟绩,但在私人生活上却是一点也不检点,和兄弟争女人,

  • 只有“找死”提意见才是魏征真正的生路,唐太宗跟他有什么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有什么

    说起“贞观之治”的缔造者,除了“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千古第一诤臣”魏征。正是因为同时拥有“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和“千古第一诤臣”魏征,“贞观之治”才如此光辉灿烂、至今仍令人神往。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魏征在贞观时期提意见的时候经常好像是主动“找死”。魏征要么在唐太

  • 太宗李世民二十一位女儿 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

    历史上的安康公主,依洒家看,电视剧中的安康公主的原形,是十二岁就死了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只有晋阳公主才有替大臣说话,回护朝臣、干涉朝政的记录。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因为是皇后嫡出,太宗皇帝特爱之.在其将嫁时,皇帝准备按长公主的嫁妆加倍陪嫁.被魏征劝阻了.此外,在史书中看不出唐太宗李世皇帝对哪位公主有

  • 这位大臣巧施妙计,竟然帮李世民解决两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妙计

    贞观初年,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后,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假装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攒力量,准备相机而动。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立刻使李世民君臣焦头烂额起来。一天,李世民在朝堂上满怀忧虑地说:“诸位爱卿,旱情来势如此凶猛,百姓流离,饿殍千里,朕痛心疾首。”说到这儿,他又瞅着眼窝深陷的

  • 年轻时武则天的初夜:竟然用哭勾住李世民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初夜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武则天运用了手段见到了皇上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咸丰帝宠幸身为敌人后代的她。此前的武则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师。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经历何其相似。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漂亮的女人,他的后宫里美女不计其数。十五岁的武

  • 唐肃宗李亨宠妃“襄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谜

    帝王档案李亨:756年-761年在位,初名嗣升,唐玄宗李隆基第3子,性格懦弱。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自行称帝。在位6年,戡乱有为,治国无方,乱世天子,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在宫廷政变中受惊忧而死,终年52岁,死后葬于建陵(今陕西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唐肃宗

  • 同是唐朝名将,为了保命,为什么他们的方式都不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们的

    古代皇帝最忌惮什么?四个字:功高震主。谁有资格动我的奶酪,我就要他的命,这是皇帝们的普遍心态,哪怕是所谓的明君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想法,而最极端的结果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怎么样才能避免功高震主呢?这对古代名将而言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话题,有些名将很聪明,懂得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比如陶朱公范蠡,

  •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会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可汗

    唐太宗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唐太宗图片唐太宗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