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只有“找死”提意见才是魏征真正的生路,唐太宗跟他有什么联系?

只有“找死”提意见才是魏征真正的生路,唐太宗跟他有什么联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4/1/13 10:06:51

说起“贞观之治”的缔造者,除了“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之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千古第一诤臣”魏征。正是因为同时拥有“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和“千古第一诤臣”魏征,“贞观之治”才如此光辉灿烂、至今仍令人神往。

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魏征在贞观时期提意见的时候经常好像是主动“找死”。魏征要么在唐太宗李世民暴怒的时候直接对抗;要么提意见的时候态度非常激烈,以至于当场把唐太宗李世民从朝廷上气跑或者直接驳回唐太宗的诏令。

更有意思的是,魏征在贞观之前曾经辅佐了元宝藏、李密李渊窦建德李建成等多个主公。但是在这些主公面前,魏征从来就没有像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那样“放肆”。那魏征为什么只会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找死”般地提意见呢?

唐太宗李世民麾下人才济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名臣的才华都不在魏征之下。更重要的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大臣都已经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多年,唐太宗李世民对他们的信任和依赖肯定要超过魏征这个“半路出家”的外来户。

而且魏征以前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谋士,还曾经主张直接杀掉李世民,称得上唐太宗李世民的仇人。虽然宽宏大量的唐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地将魏征收到麾下,但魏征想要按部就班地在唐太宗时代发展是很难的,必须另辟蹊径。

就在这时魏征发现唐太宗李世民立志要做一位前无古人的好皇帝,而且李世民知道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要得到能像“镜子”一样指出自己过错的大臣。可是那些在秦王府多年的大臣对李世民已经是又敬又畏,根本做不了“镜子”。

比如长孙无忌除了太子人选这种对自己有特殊利益的问题之外,基本上是一辈子都没有跟唐太宗李世民提过意见。而房玄龄直到临去世之前才在重大问题上向李世民提出反对意见,针对的还是“征讨高句丽”这种唐太宗已经意识到错误的问题。

因此唐太宗原来的秦王府班底中没有可以发挥“镜子”作用的大臣,而这正是“外来户”魏征的机会所在。只有不断地在唐太宗李世民面前“找死”般地提意见,魏征才可能奠定“第一诤臣”的地位,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贞观时期位极人臣。

综合来讲,只有“找死”提意见才是魏征真正的生路,可谓“以直邀宠”,唐太宗李世民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魏征去世后不久,唐太宗下令推倒了自己亲自给魏征立的墓碑并反悔把女儿嫁给魏征儿子的决定,所谓“仆碑毁婚”,原因之一便是对魏征“以直邀宠”的“惩罚”。

标签: 有什么

更多文章

  • 太宗李世民二十一位女儿 最终的归宿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二十

    历史上的安康公主,依洒家看,电视剧中的安康公主的原形,是十二岁就死了的晋阳公主李明达。只有晋阳公主才有替大臣说话,回护朝臣、干涉朝政的记录。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因为是皇后嫡出,太宗皇帝特爱之.在其将嫁时,皇帝准备按长公主的嫁妆加倍陪嫁.被魏征劝阻了.此外,在史书中看不出唐太宗李世皇帝对哪位公主有

  • 这位大臣巧施妙计,竟然帮李世民解决两大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妙计

    贞观初年,李世民经过玄武门之变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后,一面积极休养生息,一面假装继续对突厥称臣,实则暗中积攒力量,准备相机而动。可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立刻使李世民君臣焦头烂额起来。一天,李世民在朝堂上满怀忧虑地说:“诸位爱卿,旱情来势如此凶猛,百姓流离,饿殍千里,朕痛心疾首。”说到这儿,他又瞅着眼窝深陷的

  • 年轻时武则天的初夜:竟然用哭勾住李世民的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初夜

    武则天在李世民面前大胆、机智的运用了哭这一招,使她从众多的女人中脱颖而出,勾住李世民的心。武则天运用了手段见到了皇上慈禧用了不少手段才让咸丰帝宠幸身为敌人后代的她。此前的武则天完全可以是她的老师。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经历何其相似。唐太宗李世民喜欢漂亮的女人,他的后宫里美女不计其数。十五岁的武

  • 唐肃宗李亨宠妃“襄国”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谜

    帝王档案李亨:756年-761年在位,初名嗣升,唐玄宗李隆基第3子,性格懦弱。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自行称帝。在位6年,戡乱有为,治国无方,乱世天子,开了宦官专权的先河。在宫廷政变中受惊忧而死,终年52岁,死后葬于建陵(今陕西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山)。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庙号肃宗。唐肃宗

  • 同是唐朝名将,为了保命,为什么他们的方式都不一样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们的

    古代皇帝最忌惮什么?四个字:功高震主。谁有资格动我的奶酪,我就要他的命,这是皇帝们的普遍心态,哪怕是所谓的明君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种想法,而最极端的结果就是朱元璋大杀功臣。怎么样才能避免功高震主呢?这对古代名将而言一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严峻话题,有些名将很聪明,懂得急流勇退,功成身退,比如陶朱公范蠡,

  • 为何唐太宗李世民会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可汗

    唐太宗简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同时也是唐朝的诗人,并且在政治军事上也有非常出色的成绩。唐太宗图片唐太宗在位期间,被各民族冠以“天可汗”的称号,在对外和对内上他都有着一套方针。对外他积极开拓疆土不仅重创了高句丽,也将东突厥灭了,更是征服了很多部落。在国内他就劝课农桑,奉

  • 【唐朝·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宋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南阳邓州人。因河北昌黎系韩氏郡望,世称“韩昌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特别是在文学上,成就卓着,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苏轼评价他&ldqu

  • 战功当比李世民与大唐有续命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唐

    公元907年,唐昭帝李祝禅位给梁王朱温,从此大唐王朝李家皇帝便结束历史使命,中国便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而李家皇帝虽然没有了,但唐朝在李祝禅位后,唐朝却没有结束使命,此时唐朝末期所封的晋国、歧国、吴国等三国还继续沿用唐朝年号,理论上讲唐朝的使命还未完成。公元923年,有一李姓皇室族人称帝,继续为唐

  • 1、藩镇割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藩镇

    安史之乱使唐代的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唐王朝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并没有彻底摧毁安史集团的军事力量。安史手下大将李宝臣、田承嗣、李怀仙等人在唐朝重兵面前相继投降。唐代宗为了求得苟安,于是任命这些叛将为节度使,将河北州县分授他们,所以安史余部仍然拥有相当大的势力。在平叛的过程中,朝廷对内地掌兵的将领、

  • 解密:李世民为何会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突厥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