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4、鉴真

14、鉴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845 更新时间:2023/12/25 17:58:14

鉴真(687~763)是唐代着名高僧,律宗的重要代表之一。晚年受到日本僧人的邀请,到日本传播佛学,成为日本佛学界律宗的始祖。

鉴真俗姓淳于,武则天垂拱三年(687)生于江苏扬州,14岁在大云寺出家,智满禅师为他取名鉴真。神龙元年(705),鉴真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成为律宗的传人。从景龙元年(707)开始,鉴真四处游学,先后在东都洛阳、西京长安等地遍研佛经。开元二十一年(733),鉴真学成名就,成为一代律宗大师,于是从长安回到扬州,在江淮地区传授戒律。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请鉴真去日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后,着手东渡准备。但是唐朝政府明令禁止僧人私自外出,这给鉴真前往日本增加了许多困难。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748)的六年间,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由于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风暴袭击后,在海上漂流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在今海南省南部)。返回途中,日本僧人荣睿在端州(治所在今广东肇庆)龙兴寺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天气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在以后几年中,他东渡日本弘扬佛教的意志并未改变。

天宝十二载(753),日本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宿祢胡麿、吉备真备、安倍朝衡等到扬州拜访鉴真,再次请他东渡传戒。67岁高龄的鉴真开始了第六次东渡,这次搭乘日本使船出发,事先做了周密布置,避免了道俗的拦阻,日本僧人普照也从余姚赶来同行。同行的有扬州白塔寺僧法进、泉州超功寺僧昙静、台州开元寺僧思托、扬州兴云寺僧义静、衢州灵耀寺僧法载、窦州(今广东信宜县)开元寺僧法成等14人、藤州通善寺尼智首等3人、扬州优婆塞潘仙童、胡国人安如宝、昆仑国人军法力、瞻波国人善听共24人。带去的经像法物有:如来舍利、弥陀、药师、观音、弥勒等造像,金字《华严经》、《大佛名经》、《大品经》、《大集经》,南本《涅槃经》、《四分律》,法砺、光统《四分律疏》,天台《止观法门》、《玄义》、《文句》、《四教仪》、《小止观》、《六妙门》等,定宾《饰宗义记》,观者寺亮律师《义记》,南山道宣《含注戒本疏》、《行事钞》、《羯磨疏》,怀素《戒本疏》、《比丘尼传》、《西域记》、《戒坛图经》等共48部。菩提子、青莲华茎、天竺革履及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行书等。

鉴真一行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十五日由扬州出发,经苏州黄泗浦向东航行,十二月七日到达日本九州,次年(754)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受到日本政府的隆重接待。随后,鉴真在东大寺设坛传戒,这是日本佛教史上正规传戒的开始,日本天皇特授鉴真为传灯大法师。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日本天平宝字元年),日本天皇将故新田部亲王旧宅送给鉴真,鉴真即指导弟子们开工建筑,至天平宝字三年(759)落成,这就是现在奈良日本律宗的本山“唐招提寺”。鉴真从此在唐招提寺讲律传戒,极受日本朝野的尊敬。天平宝字七年(763),鉴真在日本唐招提寺圆寂,享年77岁。流传至今的《唐大和尚东征传》,就是对鉴真六次东渡事迹的真实记载。

当年鉴真师徒所建的唐招提寺,成为后来日本佛教艺术的范例,以后日本的佛殿建筑几乎都受唐招提寺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精于本草,藤原佐世所着《日本国现在书目录》中载有《鉴上人秘方》一卷,这是鉴真留给日本医学上的宝贵遗产。鉴真法师在传授律宗的同时,也把佛寺建筑、雕像、绘画、医药、书法等艺术传授给他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了当皇帝,她蛰伏53年,就连其陵墓也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陵墓

    在我国历史久远的古代,每个人都想当皇位,就连女子也不例外。为了能当上皇帝,为此很多人都付出了太多,更甚至于有些人还豁出了性命。但有一个女子,她蛰伏了53年,最终做了皇帝,她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是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刚出生没多久,就被着名的相士袁天罡看出有帝王之相

  • 古代历史上唐朝女性是有多奔放?一般都穿什么服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有多

    唐朝的强大,离不开国家的开放政策。但是,大家知道唐朝的女性在当时到底有多开放吗?唐代是中国古代妓业的繁荣期,宫妓盛行不衰,地方官妓崛起,家妓普及,市妓发达。朝野上下狎妓淫乐之风盛行,有“犹自笙歌彻晓闻”一说。一、皇室乱伦失德,李唐皇室始终秽事不绝。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后,便将亡弟李元吉之妻霸为己有,

  • 张说简介:不作伪证不枉良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伪证

    不作伪证不枉良善张说(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祖先为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后移居洛阳。其家世代为官,祖父张恪曾做过庆州都督,父亲张骘做过洪洞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朝廷策贤良方正,当时四方应试者达万人之多,竞争激烈,武则天亲自到洛阳临试,张说对策得乙等,授太子校书郎。不久,升迁左补

  • 唐太宗李世民能得天下竟是因为一脸青春美丽痘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一脸

    李世民“因为青春年少,精力过剩,所以脸上长出了一脸青春痘,宫廷里边的剃头匠稍一动刀,就血流如注,吓得都不敢给他刮脸”。所以跑到长安城里最负盛名的剃头匠杨三(也有人说他叫杨三城)的铺子里来试试。一试,果然手艺高超,刮得很是舒服。便让跟随自己而来的秦琼掏十两银子给他。孰料他却不接,说若平民人家,五文足矣

  • 唐朝官员收入几何:白居易赋诗说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

    我对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陌生,读诗很少,有点孤陋寡闻,还没有见过任何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里,以诗歌的形式,写他的月工资收入。这一点,不得不佩服,这位大诗人,居然有本事能够用诗的语言将他的历年收入进账,或津津有味,或斤斤计较,或有零有整,或多寡不均,吟哦出来,这真是开中国诗人先河之创举。洪迈的《容斋随笔》认为

  • 四朝重臣裴度:裴度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重臣

    裴度从一开始就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究竟有多重。到文宗时期,自己真的已经老得不能动了。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他自己才发现竟然有这么多可供追忆的东西,但无奈随着年老的到来,他还真的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只是隐隐约约记得当年沙场的壮烈,自己每一步决策的艰难。这么想起来,自己最多的记忆,恐怕就是宪宗那朝了。此后虽然又

  • 史海钩沉: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十二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钩沉

    突厥是我国北方境内一个古老而又显赫的民族。早在南北朝时期,突厥族就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建立了人数多达数十万的军队。到了隋朝初年,突厥族却因内讧和斗争,统治集团分裂为东西两部。西突厥在阿尔泰山以西,东突厥则控制着东起兴安岭西到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其中东突厥不久被隋朝军队打败,西突厥也因为内乱而一度衰落。

  • 李隆基以忍制动,伺机谋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人生难免会遇到坡坡坎坎,向坑中急行,不是正当的进步;向安稳处退后,也不是怯懦的落后。大丈夫能屈能伸,宋代苏洵说:“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忍耐而不逞匹夫之勇,这在权力的争夺中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是高宗李治的孙子,睿宗李旦的儿子。唐

  • 揭秘隋唐好汉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

    关于单雄信为何不肯降服于李世民。追根究底要从两人的父辈说起。单雄信的父亲单禹,曾是北周镇守东昌(今山东聊城)的将军。公元581年,当时尚在隋任将的李渊,奉命攻打北周,并且围住了东昌。双方血战数日,李渊率部攻破城墙,单禹也是兵败被擒。只是后者性情忠烈、宁死不屈,最后被李渊处死。此后,单氏举族出逃,逃至

  • 17、宣宗李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唐宣宗李忱(810~859),宪宗第十三子,母孝明皇后郑氏。郑氏本李锜妾,元和二年,李锜反叛,被平定,李锜父子处死,宪宗纳郑氏。元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大明宫。长庆元年三月,封光王,名怡。李怡幼时,宫中都以为他并不聪明。太和以后,他更加韬晦,与众人一起,不爱说话。会昌六年三月,武宗病重,多日不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