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西夏金赋税和徭役介绍

辽西夏金赋税和徭役介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72 更新时间:2024/1/13 13:42:13

辽、西夏和金三朝的赋税制度及徭役制度各具不同特点,其税法和役法既有本族旧制,又有中原的制度;既接受唐制的影响,又直接承袭宋旧制;其制既有因循,又有某些改变,因而从各个侧面显示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辽朝的赋税制度沿袭后唐旧制,实行夏、秋两税制,并依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而制订的,大体可分为州县、部族与属国、属部三种类型。其赋税征收的对象,一是从事农耕的州县民户;二是隶属辽朝部族的契丹等族的部民;三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

隶属州县的民户,是从事农耕的汉族、渤海族等州县的农民。朝廷每年征收田地税两次,即6月至9月为一次,10月至11月为第二次。主要包括匹帛钱、地钱、鞋钱、盐铁钱等。

匹帛钱是在纳税以外,每匹帛再纳钱若干文。地钱是在正税外每亩另缴若干文,鞋钱是照地亩数再纳军鞋若干双而规定的钱数叫做鞋钱。

盐铁钱为盐税与铁税。盐铁自汉唐以来,始终为朝廷专卖,辽朝也不例外。辽境内产盐很多,上京有广济湖盐泺,西京有丰州大盐泺,南京有香河、永济两盐院。上京设盐铁司,用以管理朝廷盐铁税收事宜。

辽朝的赋税,各地区间有所差别。东京道原属渤海人聚居的地区,其中的酒税可以免征,盐禁也较松弛;辽东地区为渤海人所居之地,对辽东地区赋税的征收,较其他地区为轻,这是为安抚渤海遗民而采取的特殊政策。

头下军州民户的赋税征收,与一般州县有别。关于头下军州的赋税,元好问在《中州集·李晏传》中说道:头下军州内的民户要向头下主和朝廷各交纳其租税。像头下户这样既纳租于官,而且纳课给其主的,还有寺院两税户。

辽朝的两税户,不但指州县头下户,还包括寺院的两税户。辽朝崇佛,皇室贵族乃至地主和普通民众,都尽其所能,把田产、钱财、房舍、人户捐赠给寺院。

寺院的田产、房产因此而逐年增多。其中的“人五十户”,是指随同田产一同捐赠给寺院的民户。他们依附于寺院主,每年收成所得,要纳租给朝廷,还要纳课给寺院主。

契丹、奚族部民隶属于辽内部族,也承担辽朝的赋税。契丹部民从事农耕者,要向朝廷缴纳赋税,出劳役。契丹、奚族等部民,不但要承担朝廷官员的俸秩供给,还要担负俸秩外杂畜的供给。

地处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与居于辽内地的居民不同,他们每年只需向朝廷提供土特产品,如貂皮、马匹、骆驼等,但数额也不小。

在东北地区,越里笃、剖阿里、奥里米、蒲奴里、铁骊等五部岁贡貂皮65000张、马300匹;西北地区阻卜诸部,每年向朝廷的岁贡也有定额。其他如乌古部、敌烈部、鼻骨德部、于厥里部、室韦部、术不姑部、女直部,每年都要向辽朝进贡数额较大的土特产品。

辽朝对少数民族部族的贡赋,时有减免。

辽朝境内的牧民、农民以及诸属国、属部都承担着向朝廷提供劳役和军役的义务。由于身份、地位不同,所承担的徭役名目也多种多样。而官僚、贵族、诸节度使等却享有免役特权。

随着辽朝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制度逐渐完善,赋役制度也经历了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大抵在辽圣宗时期逐渐确定下来。

契丹和奚人诸部牧民需出力役,承担修桥、筑路、治河、搬运官物及其他工程。充役人数时有缩减。

当有军情时,皇帝视所需,征调诸宫卫、诸王府和诸部族军。诸部民则需自备武器、鞍马随从节度使出征。平时,诸部也各有戍边兵役。诸部戍军由节度使管领,屯驻戍守地区。老弱贫病者留居部落,由司徒管领从事耕牧。

徭役农户向朝廷提供的力役,有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等。主要用于运输、保管官物,维持地方秩序,供朝廷驱使以及修河、筑路等工程。

西夏建国初期,由于对宋朝频繁发动战争,军需粮饷主要靠对宋夏沿边地区的掠夺。西夏中期是西夏封建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西夏仁宗天盛时期颁行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有关西夏赋役制度的规定完备而详尽。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中关于农业租税条,对夏国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纳租标准、数量、纳租时限、入库,及逾期不交和逃租者的处罚等都规定至详。

如规定无官方谕文,不许擅自收取租户钱物及摊派杂役;农民可在所租土地边上的沼泽、荒地上开垦种植,3年不纳租税。超过3年后,一亩纳谷物3升。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朝廷也实行局部免税措施。

除地租税收外,工商税也是西夏朝廷税收的大宗。《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对工商业税收有详细的规定。如店铺开业、牲畜乘船、边境贸易、典当,甚至说媒、离婚、求助等,都交纳税金或实物税。西夏还实行盐、酒专卖,“三司”设盐铁使专门管理盐铁生产。

西夏的徭役,包括兵役和力役。西夏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凡成丁者都要承担兵役。其中分直接担负战斗的“正军”和军中劳役“负赡”。正军除朝廷给予的军事装备外,要自备弓箭、盔甲等。

李元昊继位后,西夏都大规模征调民夫修筑黄河水利。历朝皇帝都不惜民力,役民兴修都城、宫室、陵寝、寺庙。

金朝赋税中的牛头税也叫牛具税,是女真族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猛安谋克中的各户向朝廷所承担的一种地税。在金太宗以前,赋税征收没有定制,根据需要的多少而定。后来牛头税的征收始由无定制发展为定制。

牛头税的征收由土地占有关系的性质而定。分配到牛头地的猛安谋克户,不分贵族与一般平民,都要按规定交纳牛头税,征收额每牛固定为一石或5斗不等,不分收获多少,都交纳定额的税粟。

由猛安谋克户向朝廷交纳的牛头税额,比起汉族人民负担的两税要轻得多。汉族人民负担的两税为牛头税5斗之40多倍,为牛头税一石的20多倍。

牛头税不是向猛安谋克户中的奴婢口征收,而是向占有土地的猛安谋克户征收,这是金朝女真族奴隶制的税制不同于封建制税制的最重要的标志。

金朝赋税中的物力钱是按物力征钱的资产税。金朝物力钱的征收,主要是根据土地、奴婢、园地、屋舍、车马、牛羊、树艺,以及货币等资产征收赋税。

金初的物力征赋调,曾实行3年一大比制度。大比,就是每到3年,使天下通检民数和物力,重新进行一次登记,以便征课赋调。

至金世宗时,由于猛安谋克内部贫富变易,版籍不实,赋调不均,特别是新的封建关系的增长,一方面为防止猛安谋克内部变化,抑制女真贵族;另一方面为对汉族等人民增加赋敛,因而需要在金的全区域内进行统一的物力钱的征收。因此,按物力征钱是金朝增加税收收入的一种手段。

金朝两税是继五代、辽、宋之后发展而来的,但它与辽、宋旧制比较,并非原封不动的承袭和照搬,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和改进。金朝的制度是官地纳租,私田纳税。

关于两税的征收额和限期的规定是:夏税亩取三合,秋税亩取5升,此外纳秸一束,一束15斤。夏税缴纳期限,起6月,止8月;纳秋税期限,起10月,止12月,分为初、中、末三限。

金朝两税征收内容与宋不同,宋之两税中有钱,并且计钱扭折为绢帛之类,金则夏秋两税皆纳粟米,无按田亩征税钱并扭折为绢帛之事。绢帛之税另以户调的形式出现,因之金朝两税实际上已发展为纯粹的地税的形式。

金朝两税已成为纯粹的地税,物力钱的征课属资产税,同时在两税、物力钱之外有户调的征收制度。金朝法律规定,民田必须以其地的3/10为桑地,猛安谋克田必须以其地的1/10为桑田,或40亩种桑一亩。除枯补新,严禁毁树木。

金朝不仅按制令百姓种桑,同时也有征收丝绵绢税之制。此制分季缴纳,所以有“夏绢”之称。但绢税已从两税分出,它既不随田亩缴纳,也不是田亩的附加税。

金朝除牛头税、物力钱、两税等之外,还有其他诸种课税和杂赋。金朝专卖货物有酒、茶、醋、香、锡、铁、盐等,其中以盐为要项。

金朝役法包括职役、兵役、力役。

职役基本承宋旧制而来。金在京、府、州、县分别设置坊正、里正、主首、壮丁,同宋的里正、户长、壮丁颇同。坊正、里正都由富家出钱雇募,而主首、壮丁也可能由雇募充任。

兵役实行签兵制度,是按每户物力和人户丁力两种方法进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金人民兵之法有二:一曰家户军,以家产高下定之;一曰人丁军,以丁数多寡定之。”

这种签军的办法,实际上把有物力负担的课役户与无物力负担的不课役户,统统作为签发的对象。而且既被签发之后,还要自备衣粮。

力役同宋代一样也是可以出钱代役。力役调集有民夫、工匠等。近者不下百里,远者不下千里,近者回家,往往要经半年时间,远者则需年末到家。

金朝品官免役与宋略同。金世宗即位后,下诏蠲除部分力役,把海陵王时征发南攻士兵大量裁减还家,也算是减轻兵役负担的一种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缓和社会矛盾是有利的。

[旁注]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太原秀容,即今山西省忻州人。金代着名文学家、诗人和历史学家。其《论诗》绝句30首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品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40卷,编有《中州集》。

辽圣宗(972年~1031年)。辽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终年61岁。幼年继位,亲政前由母后萧绰签署澶渊之盟,使宋辽处于长期和平,38岁正式亲政,执政政策大体继承景宗与萧绰时期,使辽朝完成封建化,达到全盛。

西夏仁宗(1124年~1193年)。西夏第五代皇帝。在我国的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科举制,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李元昊(1003年~1048年),党项族人,原为拓跋氏。西夏开国皇帝,谥号“武烈皇帝”,庙号景宗。他的文治武功卓有成效,但他本人也有不足之处。猜忌功臣,稍有不满即罢或杀,反而导致日后母党专权;另外,晚年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

金世宗(1123年~1189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孙。金朝第五位皇帝,谥号“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征宋时为辽东留守,后被拥立为帝,在位28年。

海陵王(1122年~1161年)。金太祖阿骨打之孙,太祖庶长子辽王完颜宗干第二子。金废帝,金朝第四代皇帝。谥号“海陵炀王”、“海陵庶人”。在位期间不但扩大皇帝权威,甚至于滥用权力,诛杀大臣;而且海陵王的宫廷生活相当荒淫。

[阅读链接]

金朝有一个被誉为“小舜”的皇帝,他就是金世宗完颜雍。金世宗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是很有建树的古代名君。

海陵时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很重。为营建中都和南京,海陵王役使人夫工匠达300余万;发动对宋战争,征发壮丁达27万。

金世宗即位后,1162年正月,命河北、山东、陕西等路将征发的步军放还回家。1165年,对宋战争结束后,又命除留守江淮的60000戍军外,其余的都放还。

标签: 徭役赋税辽西

更多文章

  • 耶律阿保机威震四方继位为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威震,耶律,阿保机

    耶律阿保机(872-926)是辽的建立者。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耶律阿保机出生之时,正是他的祖父匀德实担任部落联盟夷离堇之际。匀德实是一位相当能干的人,他掌握着部落联盟的兵马大权,在对外扩张中屡战屡胜。又主张大力发展农牧业,富民强族,在部落里享有很高的声望。贵族耶律狼德用卑鄙的手段把匀德实诱杀,夺

  • 宋璟是什么人?是唐玄宗敬重的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敬重,是什么人,玄宗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代四贤相之一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作为小李老师,对于唐的研究尤其注重,可能是李姓王朝吧,但是不得不承认,唐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名臣的呕心沥血,上次说了姚崇,这次说和姚崇齐名的宋璟。宋璟是睿宗、玄宗朝宰相,是与房玄龄、杜如晦、姚崇齐名的唐代四大名相之一,邢州南和人。宋璟自

  • 算命先生说四个年轻人都是宰相命,没人相信最后穷困而死,结果真成了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宰相,成了,都是

    范镇是北宋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参与编修了《新唐书》。范镇一生勤勉,着述十分丰硕,写过一本叫做《东斋记事》的书。这本书是范镇记录时事见闻的笔记,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宰相张士逊是范镇的好友,曾给范镇讲了自己年轻时的一段经历。张士逊刚刚考中进士的时候,有一天与寇准一起去相国寺游玩,两人看到一个卦摊

  •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宗教信仰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宗教信仰,时期,甘肃

    宋夏金元时期,甘肃境内诸多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宗教信仰各有特色;以传统儒学思想文化为内容的学校教育得到传播与发展;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天文历法知识得以应用;造纸与印刷术有所进步;金、银、铜、瓷、玉器制作有较高的技术与工艺水平;居住、饮食、服饰、丧葬等习俗风情各异。这一时

  • 宋徽宗时期方腊、宋江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徽宗,方腊,时期

    徽宗在位的时候,公元1102年~1105年,全国许多地区闹蝗灾,蝗虫吃光了庄稼,人民难以生存。公元1117年,黄河突然决口,有100多万人夺去了生命。自然灾害的横行,再加上贪官污吏搜刮民膏,致使百姓生灵涂炭。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

  • 状元给尼姑表白,尼姑为拒绝写了一首词,宋朝人讲究真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首,宋朝,尼姑

    一心向佛的尼姑,与世隔绝、斩断情丝,一般并不会有人对她们产生想法。但在宋朝时期却出现了一个浪漫男追女的情事,这件事流传至今,当朝状元郎对一位寺庙中的尼姑一见倾心。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当朝状元,就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张孝祥。他也算是出身名门,祖籍乌江,不过从他的上一代起就家族落寞,没有了昔日的光景。从小生活拮

  • 《梦江南·太平时》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middot,平时,梦江南

    【原文】梦江南九曲池头①三月三②,柳毵毵③。香尘扑马喷金衔④,涴⑤春衫。苦笋鲥鱼⑥乡味美,梦江南。阊门⑦烟水晚风恬,落归帆。【注释】①九曲池头:据考察,苏州并无九曲池。《建康志》裁,九曲池在台城东宫城内,粱昭明太子所凿。长安有曲江池.,为都中第一胜景,开元、天宝年间上巳日(三月初三)游人云集,盛况空

  • 北宋沈括是科学天才政治小人 竟然被老婆家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婆家,小人

    前两天说了两位科学天才,一位是家世好、人品好、学问好的全能型天才张衡(参看:你以为张衡只是制造了地动仪?大错特错了,他的才华你打死想不到)一位是政治小人(主要是站错队)、制造业巨匠蔡伦(参看:他是一位“公公”,也是伟大发明家,没有他,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今天要说的这位也是一位科技界伟人,他像张衡一样

  • 南宋抗蒙名将杜杲简介 杜杲有什么成就 怎么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南宋,名将,有什么

    杜杲杜杲他为宋朝保家卫国,贡献很大。除此之外,杜杲富有文才,善行草,晚年还专意理学,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杜杲简介1173年,杜杲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嘉定年间以荫补入仕,后来被派上沙场抗敌,他英勇善战,屡立奇功。在担任地方知县时,他的作为也创得政绩。从他的父亲杜颖说起,由于杜颖官至江西提点邢狱,杜杲

  • 唐朝名相宋璟,受老百姓敬爱,流芳百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敬爱,流芳百世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唐玄宗早年的时候,励精图治,朝廷中有两位名相,一是姚崇,一是宋璟。史学家把他俩与唐太宗时的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相提并论,称之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宋璟是邢州南和人,博学多识,很有文采,能写一手绮丽富艳的好文章,很受推崇。宋璟为人耿直刚正,不畏权贵,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