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书生虞允文退敌,完颜亮兵败身死

书生虞允文退敌,完颜亮兵败身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4 更新时间:2023/12/10 8:39:33

绍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有二十年没有发生战争。宋高宗和一批投降派大臣对于这个偏安的局面十分满意,在临安修筑起豪华的宫殿府第,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把收复失地的事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这段时间里,金朝统治集团发生内讧,贵族完颜亮杀死了金熙宗,自立为帝,历史上称为海陵。完颜亮把金朝的京都从上京迁到燕京,一心想发动战争,消灭南宋。

完颜亮准备发兵的风声,传到临安。有些官员要朝廷早作准备,反而被宋高宗斥责是造谣生事。有一次,金朝派使臣施宜生到临安,宋高宗叫大臣张焘接待。张焘想从施宜生那里探听消息。施宜生原来是宋朝的官员,也想透露点消息给张焘,但是旁边有金朝的随从官员,不好明说,只好暗示说:“今天北风可刮得厉害啊!”又拿起几案上的笔说:“笔来,笔来!”(“笔”和“毕”同音,“毕来”,就是都来的意思。)

张焘得到施宜生的暗示,连忙把金兵要大举南下的消息告诉宋高宗,但是宋高宗只当耳边风。

公元1161年九月,完颜亮做好一切准备,发动全国六十万兵力,组成三十二个军,全部出动,进攻南宋。出发之前,完颜亮趾高气扬地跟将领们说:“从前梁王(指兀术)进攻宋朝,费了多少时间,没取得胜利。我这次出征,多则一百天,少则一个月,一定能扫平南方。”

完颜亮的大军逼近淮河北岸,防守江北的主帅刘琦正在生病,派副帅王权到淮西寿春防守。王权贪生怕死,听到金兵南下,根本没想抵抗。完颜亮渡过淮河,王权还没见到金兵的人影儿,早已闻风逃奔,一直逃过长江,到采石才停下来。

宋高宗听到王权兵败,才害怕起来。他把王权撤了职,另派李显忠代替王权的职务,并且派宰相叶义问亲自去视察江淮守军。叶义问不敢亲自上前线,改派一个中书舍人(文官名)允文,慰劳采石的宋军将士。

虞允文到了采石,王权已经走了,接替他职务的李显忠却还没到。对岸的金兵正在准备渡江,宋军没有主将,人心惶惶,秩序混乱。虞允文到了江边,只见宋军兵士三三两两垂头丧气地坐在路旁,把马鞍和盔甲丢在一旁。

虞允文问他们说:“金人都快要渡江了,你们坐在这里等什么?”兵士们抬头一看,见是一个文官,没好气地说:“将军们都跑了,我们还打什么杖?”虞允文看到队伍这样涣散,十分吃惊,觉得等李显忠来已经来不及了,就立刻召集宋军将士,告诉他们说:“我是奉朝廷的命令到这里来劳军的。你们只要为国家立功,我一定上报朝廷,论功行赏。”

兵士们见虞允文出来作主,也打起精神来了。他们说:“我们吃尽金人的苦,谁不想抵抗。现在既然有您作主,我们愿意拼命作战。”有个跟随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员悄悄地对虞允文说:“朝廷派您来劳军,又不是要您督战。别人把事办得那么糟,您何必背这个包袱呢?”虞允文气愤地说:“这算什么话!现在国家遭到危急,我怎么能考虑自己的得失,逃避责任。”

虞允文是个书生,从来没有指挥过战争。但是爱国的责任心使他鼓起勇气。他立刻命令步兵、骑兵都整好队伍,排好阵势,又把江面的宋军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东西两侧岸边,另外两队隐蔽在港汊里作后备队。

宋军布置刚刚结束,金兵已经开始渡江。完颜亮亲自指挥军队。几百艘金军大船迎着江风,满载着金兵向南岸驶来。没有多少时间,金兵已经陆续登岸。

虞允文命令部将时俊率领步兵出击。时俊挥舞着双刀,带头冲向敌阵。兵士们士气高涨,拼命冲杀。金兵进军以来,从没有遭到过抵抗,一下子碰到这样强大的敌手,全都垮下来了。

江面上的宋军战船,也向金军的大船冲去。宋军的战船虽小,但是很坚实,就像尖利的钢刀一样,插进金军的船队,把敌船拦腰截断,敌船纷纷被撞沉。敌军一半落在水里淹死,一半还在顽抗。太阳下山了,天色暗下来,江面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这时候,正好有一批从光州(今河南潢州)逃回来的宋兵到了采石。虞允文要他们整好队伍,发给他们许多战旗和军鼓,从山后面摇动旗帜,敲着鼓绕到江边来。江上的金兵听到南岸鼓声震天,看到山后无数旗帜在晃动,以为是宋军大批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军遭到意料不到的惨败,气得完颜亮暴跳如雷,一肚子怒气全发泄在兵士身上,把逃回去的兵士全拷打死了。

虞允文料想完颜亮不会甘心失败。当天夜里,就把战船分为两队,一队开到上游,一队留在渡口。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完颜亮果然又派金军渡江,虞允文指挥两队战船夹击。金兵尝过虞允文的厉害,没心思反抗。三百只大船被困在江心和渡口,宋军放起一把火,把敌船全烧了。

完颜亮在采石渡江不成功,又把他们的兵士乱杀了一批,才带着留下的人马到扬州去,想到那里去渡江。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了解到虞允文指挥作战的情况,十分钦佩。虞允文对李显忠说:“敌人在采石失败之后,一定会到扬州去渡江。对岸镇江那边没准备,情况很危险。您在这儿守着,我到那边去看看。”

李显忠马上拨给虞允文一支人马,由虞允文率领前往镇江。

镇江原来是由老将刘琦防守。那时候,刘琦已经病得不能起床了。虞允文到了镇江,先去探望刘琦。刘琦躺在床上,紧紧拉着虞允文的手,心情沉重地说:“国家养兵三十年,没有立过一点战功,想不到立大功的还是靠您这位书生,我们当将军的实在太惭愧了。”

虞允文安慰他一阵,就回到军营。他命令水军在江边演习。宋军制造了一批车船,由兵士驾驶,在江边的金山周围巡逻,来回像飞一样。北岸的金兵看了十分吃惊,赶快报告完颜亮。完颜亮大怒,把报告的人打了一顿板子。这时候,金兵打了几次败仗,都害怕作战。有些将士暗地里商量逃走,完颜亮发现后,下了命令:兵士逃亡的杀死将领,将领逃亡的杀死主将;并且宣布第二天全军渡江,畏缩不前的处死。

金军将士对完颜亮的残酷统治再也无法忍受,还没等完颜亮发出渡江命令,当天夜里拥进完颜亮的大营,把他杀死。完颜亮一死,金兵就撤退了。

完颜亮带兵南侵的时候,金朝内部也引起内江。一些不满完颜亮统治的大臣,另外拥戴完颜雍为皇帝,这就是金世宗。采石大战后,金世宗为了稳定内部,派人到南宋议和,宋金战争又暂时停了下来。

标签: 书生兵败完颜

更多文章

  • 牛皋:南宋抗金名将,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南宋,名将,是怎么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牛皋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142年1月,抗金名将岳飞遇害,五年后,岳家军中的一位猛将牛皋暴亡。由于受到民间文学的影响,人们对牛皋的名字非常熟悉,对于他的死因,也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小说中写道牛皋是因擒住金兀术后,大笑而亡的,“虎骑龙背,气死兀术,笑杀

  • 宋以前各朝代矿冶业管理机构概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朝代,概况,管理机构

    中国古代的矿冶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商代早期就已有专门化的铸铜生产。商代中期的郑州商城有两处铸铜遗址,分别以铸造生产工具和兵器为主,兼铸青铜彝器。商代晚期的殷墟铸铜遗址面积至少在一万平方米以上,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场地。这些出土遗址和遗物足以证明商朝国家政权对采铜冶铸生产已实施管

  • 第四节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时不再来,机不可失,第四节

    宋真宗时期前后共有11名宰相。王旦是宋真宗在位时期担任宰相时间最长(共11年)的人,所以,他是宋真宗时期最重要的宰相,是宋真宗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助手。而宋真宗长时间任用王旦,是他最明智的举措之一。王旦之所以能做那样长的时间的宰相,而且与宋真宗配合得较好,是由于他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 元朝时期的甘肃:元朝时期的甘肃经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元朝,时期,甘肃

    以蒙古族为主体建立的元朝,是一个领土空前辽阔的封建国家。在元朝统治时期,尽管甘肃地区民族成分复杂,矛盾纠纷不断,但在甘肃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社会经济仍在缓慢向前发展。一、元初甘肃经济凋敝宋、夏、金时期,甘肃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在蒙古汗国的崛起及其统一战争中,甘肃地区屡遭蒙古铁骑的

  • 宋朝太平三宰相是指谁?吕蒙正、吕端、王旦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太平,宋朝,是指

    吕蒙正吕蒙正(946~1011)少年时家贫,不得已行乞为生,他曾寄宿于一间寺庙中读书,寺里的和尚经常揶揄他。寺中的规矩,吃饭前先敲钟集合,他以钟声为号,于和尚处吃饭。久而久之,和尚们对这个白吃饭的人颇有怨言,他们商量出一个整人的方法。一天,和尚们故意在吃完饭以后才敲响钟,等吕蒙正赶到时,看到的是和尚

  • 《宋史论稿》二十二、略论北宋的漕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二十,北宋,宋史

    北宋时期,漕运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极盛之时,每年调运的漕粮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记录。其中东南六路的漕粮占总量的绝大部分,北方的漕粮量则日渐减少。北宋时漕粮居高不下的原因,既在于当时东南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运河的畅通发达,更在于当世中央集权政治的影响。北宋长期维持的巨额漕粮,一方面对稳定中央集权政治发挥了重要

  • 第一节 登基伊始,刷新政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政治

    宋真宗在位期间完善了多项制度,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官员荐举制度、官员俸禄制度、货币制度。宋真宗很重视选拔人才,尤其重视选拔现有官员中的人才,由此就对官员荐举制度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新皇帝即位,有些事是例行公事:如安排已故老皇帝的丧事,发布大赦,给大臣、官员们普遍施恩,封原皇后为皇太后,立皇后,将皇帝自

  • 宗泽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宗泽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名将,简介,评价

    宗泽(1059~1128)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属浙江)。宋哲宗元六年(1091)同进士出身。从元八年起,他先后任大名府馆陶县尉、衢州龙游县(今浙江衢州东)令、晋州赵城县(今山西洪洞县北)令、知莱州掖县、登州(今山东蓬莱)通判、巴州(今四川巴中)通判等地方官。靖康元年(112

  • 宋仁宗赵祯大事记,赵祯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仁宗,大事记,生平简介

    仁宗赵祯(公元1010年~公元1063年)在位时间:公元1022年~公元1063年曾用年号:天圣、明道、景佑、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谥号: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庙号:仁宗安葬地:永昭陵(今河南巩县)公元1010年,宋真宗赵恒第六子赵祯出生,生母李宸妃,后过继给章献皇后刘氏为养子。公元1022年

  • 柳永简介 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柳永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柳永,词人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着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