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夏州政权西向扩展

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夏州政权西向扩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59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2:45

党项族内迁后,获得较好的生存环境,与汉族及西北其他民族错居杂处,接受汉族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均有很大发展。夏州政权的建立,使党项族实力逐渐增强,并西向扩展,统一河西地区,为西夏建国及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一)政权的建立

唐玄宗天宝(742-755)末年,平夏部首领拓跋守寂因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擢为容州刺史、天柱军使,后又授以灵州都督,其死后,子孙袭爵。唐末黄巢起义时,平夏部首领拓跋思恭与鄜州(治今陕西富县)节度使李孝昌相约共同进攻黄巢,唐僖宗以其忠,任命思恭为夏州节度使,袭爵夏国公,赐姓李,建夏州为“定难军”,统辖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从此,夏州(治今陕西靖边县西北白城子)拓跋氏成为名副其实、割据一方的唐朝藩镇。

五代时期,僻居西北一隅的党项夏州李氏,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充分利用各种矛盾增强自己的势力,一方面,相继臣属于中原的梁、唐、晋、汉、周及北汉政权;另一方面,又竭力摆脱中原王朝的束缚。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李仁福死,子彝超继为“留后”,后唐明宗以调任延州节度留后之计,遣军至夏州城下,并攻城,企图迫使彝超离开夏州,以便吞并。在遭到李氏的军事抵抗后,乃撤军,授李彝超检校司徒,充定难军节度使。后唐清泰二年(935年),李彝超死后,弟李彝殷袭其位。在后晋时,李彝敫被授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封为西平王。

自唐朝末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以来,历经五代,党项拓跋部利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机会,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至后周末年,已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的地方割据势力。在其管辖范围内,发展生产,征收赋税,任命官吏。正如史臣评论:“夏虽未称国,而王其土久矣!”

(二)政权的发展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后,李彝殷遣使奉表贺宋太祖赵匡胤即皇帝位,并避赵匡胤父赵弘殷之讳,改名彝兴。其死后被追封夏王,子光睿、孙继筠相继为定难军节度使。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党项政权内部因承袭而产生矛盾,五月十八日(6月22日),新任定难军节度留后的李继捧率族人入朝,并“自陈诸父昆弟多相怨怼,愿留京师”,遂献所辖五州之地。于是宋朝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党项李氏世代承袭管辖的领地。

李继捧附宋献地,致使党项内部急剧分裂。时任定难军节度使的李继捧族弟李继迁不愿内迁,留居银州(治今陕西横山县东党岔镇大寨梁),召集弟继冲与亲信张浦等商议对策,后采纳张浦的建议,决定“走避漠北,安立室家,联络豪右,卷甲重来”。于是,李继迁率亲信家族数十人,出逃至夏州东北三百里的地斤泽(今内蒙伊克霍金旗西南),以此为根据地,联络与争取酋豪的支持,统一党项大部。从此,李继迁独立抗宋,前后四年,三起三落,与宋屡战屡败。经过多次失败,李继迁认识到自己“不能克服旧业,致兹丧败,兵单力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于是在宋雍熙三年(986年),乃遣张浦持重币至契丹请附,与辽结盟、通婚,接受辽的册封,联辽抗宋,从而开始了旨在恢复祖宗基业的漫长斗争。

李继迁得到辽的支持后,积极配合辽的军事行动,不断袭击宋朝的夏、麟州(治今陕西神木县西南)。鉴于此种情况,宋端拱元年(988年),宋太宗采用宰相赵普“以夷制夷”策略,重新授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赵保忠,让其重返故地以安抚李继迁。李继捧重返夏州后,却与李继迁秘密联合,连续出兵攻占了绥、银二州,接着又攻庆、原诸州。从宋至道元年(995年)开始,李继迁不断出兵对灵(治今宁夏吴忠市北)、夏一带骚扰,牵制了宋朝的大量兵力。这些有利于辽的军事行动,得到辽圣宗的鼓励。宋至道三年(997年),辽封李继迁为西平王。宋真宗即位后,授李继迁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等职,辖夏、绥、银、宥(治今内蒙鄂托克前旗东南)州等地。

李继迁收复“故土”之后,又连年出兵侵扰宋朝西北沿边各地。宋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在辽朝的支持下,李继迁再次集重兵攻陷灵州。灵州位于夏州西侧,倚负贺兰山,面临黄河,地方千里,表里山河,水深土厚,草木茂盛,又北控河、朔,南引庆、凉,西通河西走廊。党项奄有灵州后,升灵州为西平府,“借此为进取之资,成霸王之业”,使其成为西向扩展的战略基地。

二、统一河西地区

唐末五代以来,由于吐蕃政权的崩溃以及漠北回鹘汗国的灭亡、回鹘部族西迁,在宋初河西地区形成了几个大的割据政权,即以凉州为中心的吐蕃六谷联盟,以甘州为中心的甘州回鹘政权,占据瓜、沙州的原归义军曹氏政权。这三个政权遣使入宋的道路,因陇右诸吐蕃、党项部落的阻隔,多走灵州,经旱海、青冈峡、环州、庆州,由长安而至宋朝京师汴京,这就是五代宋初中西方交往的丝绸之路。河西地区,水草丰美,土地肥沃,且处于中西交通要道上。因此,自李继迁开始,夏州党项势力向西扩展的主要目的,是与甘州回鹘、凉州吐蕃争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权,奠定疆域基础,为西夏立国准备条件。

(一)夺取甘州

北宋初年,回鹘分为甘州、沙州、西州数种,其中以甘州回鹘地近西夏。甘州(治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是回鹘牙帐所在,地处凉州西北,“东据黄河,西阻弱水,南跨青海,北控居延,绵亘数千里。通西域,扼羌瞿,水草丰美,畜牧孳息”,早为继迁、德明所垂涎。甘州回鹘是河西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部族众多,分布地广,军队精锐。甘州回鹘“屡与夏州接战,每遣使入贡,即为赵德明所掠”,于是甘州回鹘也依附宋朝对抗党项。

李德明继立后,视回鹘为严重威胁,曾先后六次调兵遣将进攻甘州。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正月,德明遣将张浦率数千骑,抄掠甘州,甘州回鹘可汗夜落纥出兵抵抗,张浦未取胜。同年三月,德明又遣万子等四军主悉其族兵取六谷,进图甘州,见六谷蕃部强盛,转而向西进攻甘州回鹘。同年八月,德明自将兵侵甘州不克,“甘州兵乘胜追逐,德明不能拒,越黄沙走免”。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德明愤其兵屡败,又遣张浦率精骑二万攻甘州,可汗夜落纥率兵坚守。其间,甘州回鹘可汗遣将翟苻守荣乘夜出兵偷袭,张浦大败而还。同年十二月,德明“复出兵侵甘州,恒星昼见”,大惧而还。李德明虽五次出兵攻回鹘受挫,但从不气馁,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寻找时机,准备再战。

宋天圣四年(1026年),辽朝西北招讨使萧惠攻甘州,被回鹘击败后返回,使辽朝攻占河西的企图破灭,这就为德明最后夺取河西走廊创造了时机。宋天圣六年(1028年)五月,德明遣子元昊率兵突袭甘州回鹘,都城陷落。攻取甘州后,德明恃其形势,制驭西蕃,使其成为“灵夏之右臂”。而瓜州王曹延顺也迫于形势,在宋天圣八年(1030年),主动率部归附西夏。

(二)占领凉州

西凉府旧称凉州,历来为河西重镇,唐朝时置凉州,曾一度被吐蕃占领。五代时,号称西凉府,入宋后,沿用此名。凉州居住的吐蕃诸部,多为“华人子孙,例会汉言,颇识文字”,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宋朝统治者鉴于西凉府吐蕃军事力量强大,为了“藉西凉为腹背攻制”,早已与吐蕃六谷部潘罗支结成联盟,并派丁惟清知西凉府,与吐蕃共同治理,使潘罗支成为李继迁的劲敌。

李继迁奄有灵州后,立即向河西地区扩张,宋咸平六年(1003年)十一月,李继迁进攻西凉府,与凉州吐蕃激战,杀知府丁惟清,并将西凉府改为凉州,充分说明凉州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李继迁攻占凉州后,骄傲自大,丧失警惕,凉州吐蕃六谷首领潘罗支联合者龙等族,事先设伏,然后伪降,乘李继迁不备,集部众反击,李继迁中流矢,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正月死于西平。

德明即位后,集中主要力量,开拓西北,以实现李继迁提出的“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然后长驱南牧”的战略任务,于是西击回鹘、吐蕃,拓疆数千里,宋景德元年(1004年)六月,遣兵与李继迁旧部者龙族迷般嘱及日逋吉罗丹二族,里应外合,杀死潘罗支,报了杀父之仇。潘罗支死后,其弟厮铎督继续与德明抗衡。夏州统治者与凉州吐蕃争夺凉州的战争持续发生,德明先后四次出兵进攻凉州。

宋景德四年(1007年)九月,德明“谋劫西凉,袭回鹘”,吐蕃六谷部首领厮铎督结回鹘为援,严阵以待,德明收兵而还。

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德明遣军校苏守信率军攻西凉乞当族,厮铎督联合诸部族抵御,大败其众。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九月,据宋礼宾院译语官郭敏呈甘州回鹘可汗王夜落隔上表,言“臣在州,与九宰相诸部落不住与西凉府人苏守信斗杀,见今人户平安。宝物公主于大中祥符六年二月疾亡。为苏守信劫乱,奏报迟违”。由此可知在大中祥符六年前后,德明遣苏守信已夺取了凉州,领兵驻守,并与甘州回鹘不断争战。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十一月,凉州守将苏守信卒,其子罗莽自领西凉府事,部众不服,甘州回鹘可汗夜落隔乘机出兵凉州,掳其族帐百余,斩首三百,获马匹甚众,罗莽弃城遁入沙漠,于是回鹘占据凉州。第二年八月,罗莽暗遣人至凉州,约旧部接应,并请德明出兵援助。回鹘与六谷吐蕃联合抵御,德明终不能攻克凉州。

自回鹘取凉州后,德明常谋恢复。夏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德明复遣元昊将兵攻凉州,此时“回鹘势孤,不能拒,遂拔其城”。至此,德明最终从回鹘手中夺取了凉州。

德明对甘州、凉州的用兵,长达26年(1007-1032),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统一了河西地区,扩大了统治地域,加强了夏州政权的军事实力,为元昊称帝建国奠定了基础。

标签: 政权河西西夏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人所不知的几个冷知识,每个都叫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人所,几个,叫人

    经过长时间的推敲,被尘封的历史,终究还是拉开了帷幕,看到了事件本身起因,才发现,原来现在的文化,在很早的过去,就曾经有所类似的端倪存在,只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身并不深究,所以忽略了那模糊的过去和陈旧的往事。现如今我们才发现,历史竟如此相似。如果你也对历史感兴趣的话,结合现在的一些社会现象,一对比之下,我

  • 在辽国时权倾朝野的宰相,却以节俭出了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出了,宰相,朝野

    勤俭是我国历来最为注重的品质,无论是达官贵族还是贫民百姓无不以勤俭为荣,奢靡浪费为耻,在古代也是有一些因为勤俭得到皇帝赏识的达成,张俭则是其中之一。辽国有个宰相叫张俭,年轻的时候地方官拿他当宝贝一样推荐给了前来游猎的辽圣宗。刚一见面张俭就跟皇帝上奏了三十几件事儿,每一件都说到了辽圣宗的心坎儿里。然后

  • 奸臣秦桧有一项什么发明?创建了宋体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奸臣,宋体字,秦桧

    提起秦桧,人们自然想到一个奴颜婢膝、残害忠良的奸臣。秦桧,早已与通敌卖国画上了等号。就因为这个罪名,秦桧夫妻在杭州西湖边上跪了几百年,而且还得这么跪下去。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秦桧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否则,也不会在朝廷里前后执政十九年,并且两任宰相。秦桧是状元出身,很有才华,写得一手好字,在书法上颇有造

  • 宋朝开国之君与亡国之主——宋太祖与宋钦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亡国,太祖,宋朝

    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方式从孤儿寡妇手中夺取政权,成为五代更迭的最后一幕,于此可见武人干政的一斑。他怕后世仿效,施行一系列控制国家军队的政策,使得有宋一代积贫积弱。但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成为了一代雄主,与汉高祖、唐太宗并驾齐驱,也是一个历史伟人。与宋太祖相比,

  • 我国古代着名的书画大师米芾的书法特点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书法,是怎样,米芾

    米芾简介大多和米芾在书画上的成就离不开。米芾图片米芾是我国古代着名的书画大师,他的作品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行书作品。他出生在北宋时期的山西省太原市的一个小地方,长大后由于个人原因搬家到湖北省襄阳市。米芾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受过良好的教育,再加上他自身天赋异禀,他的成就就可想而知了。他小时候就开始小

  • 金朝南宋时期的秦陇地区:金朝统治下的秦陇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地区,金朝

    北宋灭亡后,宋祚南移,原系北宋疆域的秦陇地区被女真金朝占据,而陇南一隅则成为南宋辖区。金朝统治时,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力图巩固统治,发展经济,缓和民族矛盾。南宋统治下的陇南一隅,经吴□、弟吴□及其子吴挺父子两代经营,成为抗金的基地和与宋夏联络的通道。秦陇地区出现宋、金政权并存发展的格局。一

  •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诗作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初夏,午睡,诗作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首其一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其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词句注释⑴梅子: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⑵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

  • 北宋蔡襄是以何着名的?蔡襄是如何步入官场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官场,著名

    蔡襄是北宋着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十五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十八岁的时候游学京师,之后又进入国子监学习,在公元1030年的时候在开封府参加乡试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年之后蔡襄就进士及第,之后就步入了官场。公元1403年,蔡襄主持建院衙署,蔡襄为人正直,办事公正,轻重缓急都能够很好的取舍,而且敢于直

  • 柘皋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之战,历史背景

    柘皋之战是中国南宋绍兴十一年(金皇统元年,1141),宋军在柘皋(今安徽巢湖市西北)地区击败金军进攻的反击战。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名义上由张俊指挥的宋军在这次战争中先胜后败。战争结束后,金军退淮北归,宋军也退到江南,宋朝廷与金统治者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rd

  • 宋太宗赵光义大开杀戒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之谜,大开,杀戒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兄弟三人,兄即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弟乃赵匡美。在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为元帅,赵光义年纪尚轻为少将军。北宋建立后,赵匡义被任命为殿前都虞侯(殿前司里的总帅叫都点检,两个副都点检下面那个位置即殿前都虞侯),后又被封为晋王。赵匡胤即位后为了避讳,赵匡义和赵匡美将名字改为赵光义和赵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