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赵光义大事记,赵光义生平简介

宋太宗赵光义大事记,赵光义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45 更新时间:2023/12/27 0:13:24

太宗赵光义

(公元937年~公元997年)

在位时间:公元976年~公元997年

曾用年号: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

谥号:无

庙号:太宗

安葬地:不详

公元939年,宋大祖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出生,后因避赵匡胤讳改名为赵光义。

公元976年,赵光义在赵匡胤的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

公元979年,赵光义消灭北汉,结束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

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军与辽军的在辽之南京(今北京)展开大战,结果大败而归。

公元986年,赵光义派宋军再次北伐辽国,结果又遭到惨败,其中大将杨业在雁门之战中战死。

公元997年,赵光义病死,享年59岁。

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比他小12的弟弟赵匡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赵匡义和赵普等人在前台的积极地表演行动,才让躲在幕后的赵匡胤能够以一个比较仁义的角色篡位自立,建立北宋。

赵匡胤一当上皇帝,即任命赵匡义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公元961年,赵匡胤任命赵匡义为封尹,同平章事。同时,为了避讳,赵匡义改名为赵光义,赵匡美也改名为赵光美。赵匡胤也非常疼爱他这个弟弟,有一次赵光义生病,身为皇帝的赵匡胤亲手为他灼艾。赵光义失声叫痛,赵匡胤大概是要为其弟分担病痛,也取艾自灸。

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驾崩,于是赵光义就在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继续执行赵匡胤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逼迫陈洪进、吴越国主钱分别上表投降,至此,北宋完全统一南方,赵光义便把主要兵力转向北方的北汉和辽政权。

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大军分四路向北汉进攻,并吸取了以往失败的教训,特派部分宋兵前往阻截辽援军。宋军很快就攻到北汉都城太原城下,将太原围得个水泄不通。5个月后,北汉将士纷纷出降,北汉皇帝刘继元见大势已去,只得开门迎降,北汉灭亡。至此,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全部结束。

赵光义携灭北汉之余威,率大军继续北上伐辽,兵不血刃地收得易、涿二州。旗开得胜,赵光义非常高兴,于是率大军进抵辽之南京(今北京市)城南,命将士分四路攻城。然而此时的宋军已是强弩之末,长时间的征战已使得他们疲惫不堪,在辽援军到来之后,竞被辽守军和援军共同夹击,全军溃散,赵光义在众将护卫下,南逃涿州,方才避免被擒。

7年后,赵光义又想再度北伐,企图扭转高梁河惨败之后频频挨打的被动局面,但前次亲征的惨败,特别是高梁河之战险被辽军所擒的遭遇,使大宗余悸末消。于是在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大臣的劝阻下,决定派大将曹彬、米信、田重进、潘美、杨业等人于公元986年率30万大军分东、中、西三路北上攻辽。

初期作战宋军进展顺利,接连小胜。但由于刚愎自用的赵光义将指挥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从后方遥控军队作战,因此造成军令不能及时传达,加上各路军缺少合作,便纷纷败下阵来。杨业率领残兵在陈家谷奋力死战,辽兵漫山遍野而来,杨业部下大部分战死。杨业本人身负几十处创伤,最后为辽军所俘获,不顾辽军的威胁利诱,绝食三日而死。

杨业死后,边境大震。云、应、朔三州将吏弃城而逃,三州又被辽军重新占领。辽军又乘胜进入宋境,深入深(今河北深县)、德(今山东德州)、邢(今河北邢台)等州,抢掠一空,使宋朝边民蒙受重大损失。

从这次北伐失败就可看出,赵光义基本上没有经历过重大战役,缺乏锻炼。但他又自诩高明,刚愎自用,为了控制军队,每次作战前都亲自拟定阵图,结果严重束缚了前线将帅的手脚。所以北伐不败才怪。

赵光义先是直目自信,在两次北伐失败后,他又陷入了或战或和的两难境地,经常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到了晚年,赵光义守内虚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已经形成,这种思想影响了整个南北两宋,致使两宋统治者都喜欢偏安一隅,而从不主动进攻。因此,赵光义对辽由攻到守,准备和解。为了防守,命令宋军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疏浚、开拓边地河道,以作屏障。对于辽军的入侵,也只准坚壁清野,不许出兵,即使是不得已出兵,也只许靠着城布阵,再不就是以和为贵,不许先动手攻击对方,结果束缚了军队将士的手脚。渐渐地,宋朝军队的作战能力越来越弱了。

赵光又是五代以来第一位非武人皇帝。在结束分裂局面后,尤其是在多次伐辽失败后,赵光义便将时间转移到文治上来。不过在文治方面,他的确有很多独到之外。他开创、修补、完善了宋朝的各项典章制度,使之基本成为定制,使宋王朝避免了像五代各朝一样短命天折,奠定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各方面制度的基础。两宋之人多言“祖宗之法”,这“祖宗之法”即是指宋太祖宋太宗而言,其中宋大祖法度主要在于军事、政治方面,而宋大宗除了对宋太祖法度作了进一步完善外,又着重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法度规范。

赵光义完善了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科举向文人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只要文章、诗赋合格,都可录取。赵光义扩大了取土的规模,每次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数额远远超过唐代及宋太祖时。赵光义还促进科举取进士日趋严密、完整。在赵匡胤确定殿试后,赵光义由将其进一步完善,规定殿试后在殿前“唱名”,由皇帝分别赐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功名。

赵光义非常重视发展文化事业,他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等三馆另迁远比原址大得多的新址,并定名为崇文院。到赵光义晚年,崇文院的藏书已十分丰富。

赵光义还组织文人编纂了《太平广记》与《大平御览》和《文苑英华》等书。这三大部书成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学的宝贵资料。宋代的皇帝多注意从历史上汲取统治的经验教训,这可以说是从太宗开始。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一月,大宗对大臣说:“朕历览前代书籍,发现君臣之际,大抵情通则道合,所以有事皆无隐匿,言论都可采用。朕励精求治,卿等作朕股肱耳目,如果施政有缺失,应当悉心上言说明,朕决不以居尊自恃,使人不敢说话。”

赵光义为政勤俭,而又不喜声色游猎,只是喜欢读书和书法。他对宗教还比较宽容,不过是重道教,轻佛教。

赵光义当上皇帝之后,用很大一部分精力来确保皇位,防范变乱。一面防范武将专权,另一面则是他自家人,尤其是赵匡胤的儿子武功郡王赵德昭,最后逼迫赵德昭自杀身亡,而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羌(赵光美,为避讳改名)也被逼得忧郁而死。

赵光义逐渐年老,皇位继承的问题也逐渐显得重要起来。本来赵光义想立为皇嗣的是长于赵元佐,但赵元佐在听说叔父赵廷美死后,悲愤不已,逐渐产生精神问题,对手下经常是乱砍滥杀。后来赵光义命大医诊治,稍有好转,遂大喜而设宴,惟独没有邀请赵元佐参加。赵元佐知道后,竟大怒而纵火烧自己的楚王宫,于是赵光义大怒,将赵元佐削去封号,废为庶人。遂于公元995年,立赵元侃为太子。至此,自赵光义即位以来的皇位继承问题才算最终得到解决。赵元侃即后来的真宗。自真宗至南宋高宗,六代八个皇帝都是大宗一系子孙。直到高宗赵构,因无子,领养太祖七世孙立为太子,即孝宗,以后的八个皇帝又转入太祖一系。北宋南宋各九个皇帝,赵匡胤和赵光义兄弟并称“祖宗”,他们的后代各有八个做了皇帝。兄弟二人轮流当皇帝,其后代也轮流往复,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并且北宋亡在太宗一系手里,南宋亡在太祖一系手里,真可谓平分秋色了。

公元997年,赵光义去世,享年59岁。

标签: 大事记太宗生平简介

更多文章

  • 宋朝人过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日子,是什么样子

    宋朝人过的日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后人只能以地上、地下的史料为据,来一番比较合理的阐述。不过,这是挺冒险的活。因为文字毕竟是宋朝人及后人写出来的,地下的史料也是经过当朝人之手的。倘若他们有意神化或妖魔化某些人或事,我们今天的人难免上当受骗。但,姑且认为古人比较醇厚吧,不会为了体现“强大&rd

  • 范纯仁: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予广义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宰相,布衣,广义

    范纯仁(1027~1101年),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吴江市)人。名相范仲淹之次子。他23岁中进士,但由于深受“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不愿离开父母而外出做官,直到其父去世后才开始踏上仕途。并从知县、知州、给事中,一直升为宰相。是中国历史上着名清官之一。一最初,范纯仁担

  • 崖山海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背景,山海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

  • 晁补之写过哪些诗词?“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写过,学士,诗词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着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

  • 宋辽夏金元时期建筑的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建筑,时期,特点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乱时期,先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

  • 高粱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战,历史背景,高粱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

  • 赵忭反其道而行之降米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反其道而行之,米价

    反其道而行之,并非离经背道,而是一反其常规做法,逆向思维,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启示。不过,这需要在洞察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能够把握规律,如大禹治水,筑堤不行就疏通它,做法相佐,但所起的效果相同。宋神宗熙宁年间,越州(今浙江绍兴)闹蝗灾。只见蝗虫乌云般飞来,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苗全无,树木无叶

  • 《半死桐》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贺铸词作

    【原文】鹧鸪天⑴重过阊门万事非⑵,同来何事不同归⑵?梧桐半死清霜后⑶,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⑸。旧栖新垅两依依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因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⑵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⑶何事:为什么。⑷

  • 宋太宗赵光义征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宗,赵光义

    赵匡胤建立宋朝称帝以来,对内巩固了统治地位,对外灭掉了一些割据小国,使宋朝国土面积扩大,中原驱于统一。但正在他大展宏图、统一全国之际,却病倒了。这次患病,是在他和弟弟赵光义饮酒以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的。朝廷大事只好由赵光义代理。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俩,多年来一直相处得很好。赵光义从小好学,喜欢读书,

  • 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河陇党项部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河西,西夏,部族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立国,河西地区纳入西夏的版图。西夏在河西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措施,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河西的畜牧业、农业、冶金铸造、建筑及其他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均有所恢复与发展,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历史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西经济发展具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