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纯仁: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予广义庄

范纯仁: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予广义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622 更新时间:2023/12/18 5:25:10

范纯仁(1027~1101年),字夫,苏州吴县(今江苏吴江市)人。名相范仲淹之次子。他23岁中进士,但由于深受“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不愿离开父母而外出做官,直到其父去世后才开始踏上仕途。并从知县、知州、给事中,一直升为宰相。是中国历史上着名清官之一。

最初,范纯仁担任襄城县(今河南睢县)知县。他发现当地百姓不懂养蚕织布,就从其他地方聘来技师,教给他们有关技术。同时,鼓励他们种桑养蚕。他还专门作出规定:凡栽植桑树达到一定数额者,一旦犯有较轻的罪,可以酌情减罚。后来,百姓们都从种桑养蚕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无不对他由衷地感激。

当范纯仁改任襄邑县知县时,该县有一大片牧地直属朝廷而不归县管。有一次,卫士牧马时践踏了老百姓的庄稼,还和百姓发生了争执。范纯仁派衙役捕了这名卫士,将他痛打了一顿。牧主闻讯大怒,斥责范纯仁说:“卫士乃天子的卫士,你小小县令岂能如此大胆!”随后,向皇帝告了御状。范纯仁却争辩道:“养兵出于税亩,若是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皇帝认为他言之有理,遂将牧地划归所在县管理。

不久,襄邑县一带久旱不雨,禾苗日见枯萎。范纯仁预感到饥荒即将来临,便与本县的船商约定,将其贩卖的粮食贮存在当地一些寺庙中,一旦百姓缺粮,官府全部收购。果然,为时不久,附近几个县都闹起了饥荒,惟独襄邑县的百姓不愁没饭吃。

在范纯仁担任庆州(今甘肃庆阳)知州时,庆州也在闹饥荒,而且情势异常严重。范纯仁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救济百姓,但僚属们却一致劝他先奏请朝廷,待朝廷批准后再办。他理直气壮地说:“上报已经来不及了,若朝廷降罪,由我独自承担。”也正由于他果断地采取了这一措施,才使众多百姓没有一个饿死的。

在范纯仁治理庆州期间,曾发生过这么两件事:一是有人诽谤说:在闹饥荒时该地区仍然饿死了不少人,所以范纯仁的奏章有假,“全活不实”。因此事涉及到欺君之罪,所以皇帝下诏遣使前去调查。当使者发现邻近庆州的邠州(今陕西彬县)、宁州(今属甘肃)之间有许多新坟墓,以为这就是“全活不实”的证据,便扒开坟墓将死者遗骸一一登记,上报朝廷。然而,有关方面却很快查证落实,这一切“乃前帅楚建中所为”,与范纯仁毫不相干。于是,朝廷决定治楚建中的罪。范纯仁获悉后,连忙上疏为楚建中开脱。他说:楚建中是守法的。当初,他是先向朝廷申请用常平仓的粮食来赈灾,待朝廷批准后再办理。申请期间,免不了会有人饿死。也正由于饿死了人,他已经坐罪罢官;若以目前的原因对他再追究,则属一罪再判了。皇上点头称是,遂采纳了他的意见。

二是环州(今甘肃环县)知州种古公报私仇,将一位羌族属吏说成强盗,将他流放南方。该人路经庆州,突然大喊冤枉。范纯仁一过问,马上认定他不是强盗而是一位属吏,便将他适当安置起来,打算和种古另行商榷。种古得知后惊惶失措,为逃避罪责,竟采取了恶人先告状的手段,向朝廷控告范纯仁姑息养奸。朝廷派来查处此事的御史,开始时过于听信种古的一面之词,决定将范纯仁逮捕入狱。消息传出,震惊四方,好几万老百姓主动聚集起来,拦住御史的马哭求释放范纯仁。为表达他们强烈的愿望,他们中竞有“自投于河者”。那御史深受感动,遂重新审理此案。结果,真相大白,种古以诬告罪被贬,范纯仁一如既往。

范纯仁在担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时,当地民风剽悍,“人轻为盗劫”,根本没将打家劫舍当回事。有人劝他说:您一向以宽仁理政,恐怕不适合这儿的实际情况;所以,似应采取严酷的手段来治理。他摇摇头,说:宽仁出自人的本性,若强行采用刚猛,势必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无异于玩火自焚!

有一次,范纯仁去狱中视察,发现那儿关押的犯人满满的,而且大都是些小偷小摸之类的轻罪犯。他不解地问:为什么不让这些人保外输纳赎金呢?州通判回答道:如果将这些人放出来,地方治安肯定又会乱,所以,历来采取的措施是将他们关起来,一直到他们病死,以便为民除害。范纯仁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按法律,他们不该死;而你们却变着法儿让他们死,天理何在?说罢,立即命人将所有在押的轻罪犯通通叫到庭下,先是训斥了一番,接着规劝他们悔过自新,然后将他们当场释放。

那些轻罪犯获释后,一个个感激涕零,从此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其他人听说范纯仁的仁政,也都感慨万千,自觉地遵守法纪。如此一来,当年齐州全境发生的盗劫案,竟比前一年锐减了一半多。

范纯仁在以宽仁治理地方的同时,并不是一味地疏于用刑。对那些刁滑的奸人,他决不手软。

在他主政河中府时,录事参军宋儋年在一次会客后突然生了病,并于当夜死去。原来,这是他的小妾和一位小吏合谋将他害死的。范纯仁觉得他死得蹊跷,就将此案交给属吏查办。属吏一验尸体,果然发现七窍流血,眼枯舌烂,浑身发黑,纯属被人毒死之相。再行侦查,确认那位小妾和小吏便是杀人凶手,遂将他们逮捕归案。几经审问,对方承认了宋儋年系自己所害,还供称:是他们将毒药预先放进了甲鱼肉中。主审官如释重负,立即报告给了范纯仁,并准备就此结案。而范纯仁却未许可,他问主审官:你可知甲鱼肉是在第几巡端上宴席的吗?哪儿有中了毒却能坚持到散席的呢?于是,命他继续审问,并表示:如果罪犯刁钻耍滑,可以施以重刑。

后来,罪犯在严刑拷打下不得不道出了实情:他们趁宾客散后、宋儋年酒醉回房时,将毒药放入酒杯中,由小妾诱他饮下而毒死的。之所以谎说毒药放于甲鱼肉,是因为宋儋年不吃甲鱼为坐客所共知;而且甲鱼肉端上桌以后,酒菜的巡数还很多。这么一来,便为其日后翻案打下了基础。

此事传出后,不少人又对范纯仁刮目相看。说他即重“情”,又重“法”,刚柔相济!

范纯仁一向主张实事求是。在他调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给事中期间,宰相司马光决定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取消,他却建议只去掉其中弊病严重者,不必全部恢复旧法。待他两次为相,又强调以事实论罪,反对以朋党论处,理由是:“朋党难辨,恐误及善人。”当时,大臣蔡确作了一首《车盖亭诗》,因其中文字暖味,被人诬为“反诗”,将他罢官下牢。范纯仁认为,这属于“文字狱”,应当赦免他。

范纯仁平易近人。无论对同僚,下属,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从不以声色加人”。因此,人们和他相处,都备感亲切、轻松,喜欢向他说些心里话。

范纯仁清正廉俭。史书上说:他“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予广义庄”。他屡有封子为官的机会,却没将机会给儿子,而让给了较远的族人。直到他去世时,他的小儿子和5个孙子都没有做官。他经常告诫他的儿子们说:“人虽至愚,责人则明;人虽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有一天,他的一位族人向他请教如何为人,他说:“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那位族人深以为然,一直将这两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

范纯仁享年75岁。死后,谥“忠宣”。皇帝还亲自为他写了碑额,日“世济忠直之碑”。

标签: 宰相布衣广义

更多文章

  • 崖山海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背景,山海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南崖门镇)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这场战役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

  • 晁补之写过哪些诗词?“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写过,学士,诗词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时期着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晁补之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

  • 宋辽夏金元时期建筑的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建筑,时期,特点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的分裂战乱时期,先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但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宋朝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

  • 高粱河之战历史背景、经过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之战,历史背景,高粱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979),宋军为夺取幽州(今北京,辽称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作战。宋太宗为夺回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于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未经休整和准备,即转兵攻辽,企图乘其不备,一举夺取幽州。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

  • 赵忭反其道而行之降米价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反其道而行之,米价

    反其道而行之,并非离经背道,而是一反其常规做法,逆向思维,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启示。不过,这需要在洞察事物内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能够把握规律,如大禹治水,筑堤不行就疏通它,做法相佐,但所起的效果相同。宋神宗熙宁年间,越州(今浙江绍兴)闹蝗灾。只见蝗虫乌云般飞来,遮天蔽日。所过之处,禾苗全无,树木无叶

  • 《半死桐》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贺铸词作

    【原文】鹧鸪天⑴重过阊门万事非⑵,同来何事不同归⑵?梧桐半死清霜后⑶,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⑸。旧栖新垅两依依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释】⑴鹧鸪天:词牌名。因此词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贺铸又名之为“半死桐”。⑵阊(chāng)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⑶何事:为什么。⑷

  • 宋太宗赵光义征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宗,赵光义

    赵匡胤建立宋朝称帝以来,对内巩固了统治地位,对外灭掉了一些割据小国,使宋朝国土面积扩大,中原驱于统一。但正在他大展宏图、统一全国之际,却病倒了。这次患病,是在他和弟弟赵光义饮酒以后,旧病复发,卧床不起的。朝廷大事只好由赵光义代理。赵匡胤与赵光义兄弟俩,多年来一直相处得很好。赵光义从小好学,喜欢读书,

  • 西夏对河西地区的统治与经营:河陇党项部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河西,西夏,部族

    公元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立国,河西地区纳入西夏的版图。西夏在河西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措施,进行了有效的管辖。河西的畜牧业、农业、冶金铸造、建筑及其他手工业、商业、交通等均有所恢复与发展,但与中原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受历史及其他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西经济发展具有局限性

  • 宋钦宗赵桓大事记,赵桓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大事记,宋钦宗赵桓,简介

    钦宗赵桓(公元1100年~公元1156年)在位时间:公元1126年~公元1127年曾用年号:靖康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庙号:钦宗安葬地:临安公元1100年,宋徽宗的长子赵桓出生。公元1125年,在金兵兵临汴京城下时,宋徽宗赵信吓得把皇位让给了赵桓,赵桓遂成为北宋的最后一个皇帝,是为宋钦宗。公元112

  • 北宋四牛人见仁见智说“酒色财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北宋,见仁见智,酒色财气

    苏轼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文友佛印和尚,不巧,佛印外出了。寺中住持就请苏东坡在禅房休息,并以香茗美酒素肴款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文豪。地处北宋王朝首都开封的大相国寺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着名的佛教中心之一。这里原为魏公子无忌DD信陵君的故宅。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年)始创建寺院,称为建国寺,后毁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