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蔡京的故事:见风使舵终成黄粱——“六贼”之首蔡京

蔡京的故事:见风使舵终成黄粱——“六贼”之首蔡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3/12/10 8:40:43

蔡京北宋末年,朝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期。除徽宗贪图享乐外,一群奸臣也是这黑暗的制造者。他们就是被称为“六贼”的蔡京、朱勔王黼及宦官李彦、童贯、梁师成等人。而蔡京则被称为“六贼”之首。

蔡京(1047-1126),字元长,福建仙游人。熙宁三年(1070)进士,以书法知名。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以见风使舵的手法得到权贵的喜欢,逐渐登上相位。徽宗在位的26年间,他结交朋党,挥霍无度,百姓怨声载道,致使边防不修,国库空虚。他被罢相一年多后,北宋即为金所灭。

见风使舵攀附权贵

蔡京24岁时中进士。他先是做过钱塘尉、舒州(今安徽潜山)推官。因其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后被调到京城任职。元丰六年(1083)被提升为中书舍人(负责朝廷机要)。不久又改任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

公元1086年,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哲宗年幼,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听政。高太后起用了守旧派官僚司马光、吕公着、文彦博等重臣执政。司马光等人执政以后,彻底废除王安石推行的新法,全面恢复原来的国家经济政策,史称“元祐更化”。蔡京当年曾随王安石实施变法,此时看到风向已经变化,就投靠了司马光一派。司马光曾经下令限各地要在五天之内将免役法改为差役法,许多官员都感到时间太短,无法按期完成,只有蔡京在开封日夜催赶,竟然如期完成。司马光高兴地说:“假使人人执行法令都像你一样,那么有什么不能实行的。”便欲提升蔡京。这时言官急忙劝阻,提出此人“扶邪怀法”,不可重用。于是蔡京被派往扬州、郓州等地为知州。

照常理说,弟弟是改革派领袖的女婿,自己又是借了改革派的光才得以进京为官,而且,在拥立皇太子时还帮了改革派章惇一把的蔡京,是不应该这样急迫地废除新法的。然而,在蔡京心中,哪边的势力占上风,他就会“毅然决然”地支持!可是,尽管如此,在守旧派眼里,他毕竟与改革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此,他这次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元祐八年(1093)九月,执政八年的太皇太后高氏死,哲宗亲政。次年(1094)四月改元绍圣,以示继承宋神宗改革事业。文彦博新党首领章惇任左相(独相),执政也由新党成员担任。蔡京在此前后由成都知府奉调回朝廷任权户部尚书。不久,宰相章惇想改革差役法,设置机构讨论如何改革。蔡京对章惇说:“取熙宁成法施行之尔,何以讲为。”他又成为了最积极的恢复免役法者。绍圣二年十月,其弟蔡卞升任执政(尚书右丞)时,蔡京也升为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当时文及甫狱起,蔡京受命追治同文馆狱。他趁机八方株连,谋杀异己。

当初,在刘挚、吕大防任宰相时,前宰相文彦博的儿子文及甫在家守孝,担心期满后不能做官,就写了一封信给御史中丞邢恕说:“我入朝做官的事看来希望不大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加上有粉昆帮助他,并欲置我及甫至甘心快意之地,说起来真是令人寒心。”信中的“司马昭”,本指吕大防,“粉昆”本指娶公主为妻的韩忠彦。邢恕不信,认为另有所指。他拿了这封信,叫蔡卞的儿子蔡谓上奏朝廷,控告宰相刘挚、吕大防等人诬告他的父亲蔡卞图谋危害宗社,并以这封信为证据,欲杀刘挚、梁涛和王岩叟等。

蔡京受命核查此案,便把许多人逮捕起来,并押在同文馆狱内。通过这些阴谋活动,蔡京得到了哲宗的信任。

然而,好景不长,元符三年(1100)正月,年仅25岁的哲宗病死,赵佶继位,即宋徽宗。韩忠彦、曾布升任左右相,蔡京被放知永兴军。没等赴任,就又被改为江宁(今江苏南京)知府。蔡京对朝廷的这个任命非常不满,便拖延着不去赴任。朝廷见状,干脆把他降为提举杭州洞霄宫(宋代为安置老病无能之臣及高级冗员而设,坐食俸禄而不管实事。如“提举××宫,提举××观”等),于是蔡京就闲居在杭州。

结交朋党君臣挥霍

客观地说,蔡京的书法还是很有造诣的。当时宋朝的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的蔡就是指蔡京。宋徽宗瘦金体书法只是因为他的品行太差,于是后人才换成了蔡襄。他师法“二王”,又有些“瘦金体”的味道,自成一家。因“瘦金体”的创始人乃是徽宗赵佶,所以蔡京的书法备受徽宗的喜爱。据说,徽宗做端王时,就曾用过蔡京题字的扇子。

在杭州闲居时,蔡京遇到了奉徽宗之命到江南搜罗古今字画的太监童贯。蔡京看出此人就是使自己重入皇宫的阶梯,于是使尽浑身解数与之交好,并通过童贯不断进呈自己的书法作品。

在童贯的竭力推荐下,宋徽宗遂决定重新起用蔡京。建中靖国元年(1101)末,蔡京起为定州(今属河北)知州。崇宁元年(1102),右相曾布与左相韩忠彦争权。为拉拢蔡京,是年二月曾布将蔡京升任北京大名(今河北大名东)知府兼北京留守。三月蔡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承旨,又赶上徽宗欲修熙宁、元丰政事。蔡京手迹起居舍人邓洵武更进《爱莫助之图》,说虽满朝辅相、公卿、执政,如欲绍述先帝之志向,非蔡京无人能担此重任。徽宗便决意起用蔡京。后韩忠彦罢相,蔡京拜为尚书左丞,继而又代曾布为右仆射。制下之日,赐坐延和殿,徽宗对蔡京说:“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之,两遭变更,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之志,卿何以教之?”蔡京连忙顿首以谢,愿尽死以绍述先帝之志。

崇宁二年(1103)正月,蔡京“功德圆满”,再进左仆射,为相的理想终于成为现实。为了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他进一步勾结内侍和宦官。他推荐童贯做监军,不久又升其为观察使、经略安抚制置使、节度使,进而为核检太尉,开府仪同三司,领枢密院事,封太傅、径国公,时称“媪相”。他还提拔了梁师成、杨戬等皇帝的宠宦,他们各居显位,互相勾结,进一步巩固了蔡京的地位。

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蔡京在当上宰相的第七天就仿照王安石变法时的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了“讲议司”,自任提举。全国的大政方针都由讲议司研究决定。每次商议时蔡京派自己的僚属三人主办。这样,蔡京就控制了全国的权利。蔡京还根据自己官爵的变化随时改变政府的权力结构。任左相时,他就将左右相改称为太宰、少宰;当三公时,便宣布三公为“真相之位”。他怕谏官向皇帝上告自己,就发明了“御避密进”的说法:让徽宗照抄自己起草的稿子,称为“御笔手诏”,谁敢违诏议论,就以违旨论罪。为了巩固相权,蔡京把长子蔡攸安插在皇帝周围,升到三公之后,他还将次子安排作礼部尚书,又将三子招为徽宗的驸马。蔡氏父子把持了朝政。蔡攸天天陪徽宗一起游玩嬉戏,并随时按照蔡京的意思用花卉怪石、笼禽槛兽来讨好皇帝。

蔡京的地位巩固后,便开始打击他的政敌。元祐年间他投靠过司马光,但因没得到重用而怀恨在心,上台后就将司马光、文彦博等128人列为“奸党”,并让徽宗将“奸党”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示众。同时他又把哲宗时的旧臣按“同己为正,异己为邪”的标准划分为正上、正中、正下以及邪上、邪中、邪下六等,结果有540多人被列为邪等,元祐旧臣几乎都被蔡京贬谪、驱逐、流放或处死。崇宁二年(1103),蔡京又自书党籍大碑“元祐奸党碑”,元党籍碑命令各州县仿刻并且放在长吏的厅堂中。为防止政敌互相之间联系,蔡京规定不准他们在同州居住,党人子弟与被列名的邪等人不准到京师;皇室不准与元祐党人通婚等。蔡京还不断寻找敌对官僚的错误,把他们列名党籍,以便罢职远贬。凡是反对自己的,蔡京都加以残酷杀害。有个名叫方轸的士人,因上告蔡京,被削籍流放到岭南。蔡京与官吏刘逵有怨,就派开封府尹李孝寿为铸钱一案加害于刘逵的亲戚,结果受株连者达千人以上。后御史沈畸再次审理,他秉公昭雪,释放了700名无辜的人,并感叹地说:“为天子耳目司,而可傅会权要,杀人以苟富贵乎?”蔡京听到后大怒,就将沈畸贬官信州(江西上饶)。

蔡京深知自己的升降全部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为讨好宋徽宗,蔡京提出“丰亨豫大”的说法。丰、亨、豫、大,取自《易经》卦名,意思是国家富裕,国运亨通,君臣可以快乐地享受。蔡京的这个提法正好迎合了纵欲无度的宋徽宗的心意。

蔡京入相的第二年,便开始大兴土木,为徽宗营造宫殿苑囿,几年中先后造成了景灵宫、延福宫、九成宫、元符殿、保和殿、福宁殿、明堂、艮岳山、曲江池等多项工程,其中以“艮岳”工程最为宏大。艮岳重峦叠嶂,千奇万态,南邻南山,北接景龙江。山外造芙蓉城,山北挖曲江池。在深山之中,森林密布、麋鹿成群,花竹异石、楼观台榭不可胜数。在施工期间,童贯等五人亲自分任工役,争相以侈丽高广互相夸耀。不久蔡京又秉承宋徽宗的意旨,在朝廷设立了造作局,在苏州设立应奉局,征购全国的奇花异石以点缀皇室。运送花石纲的役夫数以千计,沿着淮、汴两河北行,所经过的州县都苦不堪言。蔡京书法运一块石头入京要花费30万贯,许多民户为此倾家荡产。蔡京又叫苑圃仿照江南村居野店,收集各种珍禽异兽放养其内。到了夜间,兽鸣禽惊,宛如身处山林陂泽之间。

宋徽宗多才多艺,除不懂政治外,声色犬马、琴棋书画无所不好。因皇帝喜好时乐,蔡京就让自己的门客刘昺担任大司乐,将旧律旧乐进行改造。徽宗听后,龙颜大悦。从此又建立音乐机构“大晟府”,派蔡攸主事。

蔡京自己的生活也是极为奢侈。他妻妾成群,日有声色。他家的厨师分工很细,有的只管切葱花,有的专报菜名。报菜名时叫到“菜羹”时,因发音与“蔡京”相近,要改叫羹菜。他喜欢吃鹌鹑羹,每吃一次要杀掉几百只鹌鹑。有一次蔡京请“讲义司”的几百名官吏吃饭,叫厨师做蟹黄馒头,每个价值就达1300多贯。因其生活豪华舒适,引得徽宗七次登门做客。蔡京“侈大过制”,无君臣之分,花石纲虽然是打着皇帝的旗号进行的,但实际入帝苑的最多也就是十分之一,大部分成了蔡京、王黼等人的私产。蔡京的府第在城东,周围几十里,为建“西园”又毁掉了几百间民房。事后蔡京问西园与东园相比哪个最好?家仆焦德回说:东园树木繁茂,望之如云;西园拆屋民苦,泪如雨下。可以称为东园如云,西园如雨。蔡京作生日,天下州府都要进献金钱方物。因其数量多,必须以每十船编为一纲,称作“生辰纲”。生辰纲、花石纲,榨尽了百姓脂膏,使北宋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北宋后期国家财政一直十分紧张。他们君臣上下大造人间乐园,那么钱从何而来呢?这都是蔡京搜刮百姓而得。

为满足徽宗骄淫侈靡的需要,蔡京从民间巧取豪夺,掠取了大量的财富。当宰相以后,他一直是以变法派自居于朝廷内外,但他只是把新法当做掠夺百姓的手段而已,王安石辛苦创建的新法已面目全非。例如,方田法本来是增税的措施,蔡京认为它能“步亩高下,方丈不可隐”,有利于捞财,于是便托词是先帝“遗志”让民纳税。结果有势力的人家借机瞒田,造成新税不均,地少的人家反而要负担起瞒田者的税款。又如,免役法的本意是解决百姓的疾苦,蔡京却以此大刮民财,而且将官户所减收的钱均摊到平民百姓头上,加重了贫穷百姓的负担。蔡京执政时,铸钱十分混乱,当十钱、小平钱来回改变,铁钱、夹锡钱不断新铸,吃亏者自然还是贫苦百姓。食盐自古都是由政府垄断专营,蔡京为了搜刮民财,频频改动盐钞法。他要盐商把钱交给中央,换取“盐钞”后到地方买盐,这样盐的利润就归中央所有。但因盐钞经常更换,往往要多花几倍的钱,不仅使一些巨商破产,许多贫苦百姓也深受其害。此外他还推行榷茶法、增价折纳法、和籴法等,都是要把钱财集中到朝廷手中,这就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为了捞取钱财,蔡京甚至规定出官价,公开卖官鬻爵,以至时有谚语云:“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摺通判”。

北宋末年,国家丧乱,黎民涂炭。当时有首民谣说:“打破筒(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可见宋人对以蔡京为首的奸贼已是恨之入骨。

父子争风潦倒而亡

蔡京在徽宗一朝,曾三次拜相,党羽遍布朝野,是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他最后却输在了自己儿子手上。

蔡攸聪慧过人,深得徽宗喜爱。一天,徽宗做了一副对联的下联:“相公公相子”,蔡攸立即答道:“人主主人翁”。宋哲宗元符年间(1098-1101),在蔡京的推荐下,蔡攸在京都裁造院任中监。宋徽宗当时是端王。那时蔡攸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就已看出赵佶将要荣登大宝。于是他算准了朝臣们退朝的时辰,他也那时出来,以便与端王相遇。

端王每次下朝都能看见一个比自己略长几岁的眉目清秀的少年下马拱手立在一边,谦恭有礼,观之可亲。端王就问左右仆隶,少年是哪家的公子,左右说:“是蔡承旨的儿子。”赵佶便在心中暗记其人。

元符三年(1100)哲宗驾崩,徽宗登基即位。崇宁三年(1104),徽宗赐蔡攸进士出身,拜为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两年内又升至枢密直学士。蔡京入相后,再加蔡攸为龙图阁学士兼侍读,详定《大城图志》,修《大典》,提举秘书省两街道录院、礼制局。当时定书修典的官僚百余人,多为史馆、服文馆、集贤院的俊才博学之人,而只有蔡攸胸无点墨,春游晚归图以大臣之子的身份领袖其间。政和五年(1115),徽宗初置宣和殿,又任其为宣和殿大学士,改为淮康军节度使。

蔡攸精通音律。他常和“六贼”之一的王黼一起在宫中服侍徽宗开曲宴。两人换上短衫窄袴的戏服,脸上涂五彩之色,杂在倡优侏儒中间讲一些市井上的野话,给徽宗取乐。他也善于迎合徽宗的癖好,挑选美女,训练歌妓,盛筵连日,歌舞达旦,曲意迎欢,蛊惑徽宗。他还常常带徽宗微服出宫,逛秦楼楚馆,眠花宿柳,一时宠信百倍,胜过其父。

童贯讨伐燕山时,蔡攸为副宣抚使,蔡攸认为讨燕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入朝奏帝时,他见二美嫔伺侍徽宗两侧。他指而请徽宗说:“微臣讨燕成功,请赐给美嫔”。徽宗笑之不责。后涿州(今湖北涿州市)郭药师率部八千投降宋军,蔡攸一举收复涿、易(今河北涞源、涞水两县)二州,因他降服有功,进为少傅,又擢升为少师,封英国公,还领枢密院,又进太保,迁封燕。

蔡攸最初与父亲蔡京的关系十分融洽。他知道蔡京好比一棵遮天蔽日的大树,荫庇蔡家几百口人。徽宗一度欲罢蔡京相位,先除去蔡京的党羽刘昺、刘焕等人,又指令御史中丞王安中弹劾蔡京。蔡攸听说此事,立刻跑到徽宗那里百般恳求,徽宗终于改变初衷。但后来二人为争夺权势而互相倾轧,加之一些人从中挑拨,于是父子失和,反目为仇。

因为父子反目,而徽宗又时刻离不开这父子俩,便另赐宅第给蔡攸。有一次蔡攸到蔡京那里去,正好有客人在座。蔡攸进屋后突然握住父亲的手作出诊脉状,说脉势舒缓,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蔡京回答没有。蔡攸走后,客人感到很蹊跷。蔡京说:这小子想说我有病,好罢我的官。果然不久以后,宋徽宗在朝野的控告和蔡攸的不断奏请下,解除了蔡京的相印。

1125年,宋钦宗继位,金兵不断袭击边境,北宋亡国在即。军民要求严惩利己误国的蔡京等六贼。京师太学生陈东等联名上书要求“请诛六贼,以谢天下”。谏官又极力揭发蔡京的罪恶。因念及蔡京是朝廷旧臣,自己也刚刚继位,钦宗只是下令将他流放到儋州(今海南省)。蔡京在赴海南途中,所到之处,人们听说是蔡京来了,商人都不肯将食物卖给他,官吏也不准他走大路,老百姓则跟在后面一路痛骂。行至潭州,蔡京感叹说:“京失人心,何至于此。”在城南的东明寺内,蔡京反思自己一生的功过事非,也感到有些懊悔,于是在墙上写下一首绝命词。这首词写道:

八十一年往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只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几天后,蔡京便一命归西。

蔡京死后没有棺木,只好以当时人常用的“太师青”布裹尸,埋进专门收葬贫病、无家可归者的漏泽园中,千万钱财丧失殆尽,给自己留下的是千古骂名。

蔡攸的结局还不如父亲蔡京。当金兵逼近都城时,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钦宗,然后带着蔡攸一起逃到南方,还都后,蔡攸被贬永州。这时蔡京道死潭州,论者说其罪不减乃父,燕山之役祸及宗社,骄奢淫逸载籍所无,应当流放到海岛。钦宗将他贬置万安军,不久又派人把他杀了。

标签: 之首蔡京见风使舵

更多文章

  • 《愁风月(生查子)》贺铸词作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生查子,贺铸词作,风月

    【原文】愁风月(生查子)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心将熏麝焦①,吟伴寒虫切②。欲遽就床眠③,解带翻成结。【注释】①熏(xūn)麝:熏炉中的香料。②寒虫:蟋蟀。③遽(jù):速。【白话译文】正是风清月国的好时节。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绝,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点起香,对香吟诗

  • 宋朝的泼皮——唯泼皮,其兴也勃,其败也速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兴也勃,宋朝,泼皮

    泼皮,比流氓要狠,比无赖要凶。所有的中国人,了解人类社会中这种渣滓群体,都是从《水浒传》开始的。以宋朝为背景的《水浒传》,堪称一部“泼皮教科书”。从这部小说,我们知道泼皮是项顶古老的职业,而且,我们还知道泼皮在宋代最发达,最泛滥。《水浒传》的第六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再难在寺院里待下去,智真长老就

  • 陆游的历史事迹与评价——纵横南宋诗坛的爱国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宋,爱国,诗坛

    【点击英模】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着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

  • 南宋杰出的数学家——杨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宋,数学家,杰出

    杨辉,生卒年不详,字谦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杨辉担任过南宋地方行政官员,为政清廉,足迹遍及苏杭一带,杨辉一生留下了大量的着述,它们是:《详解九章算法》12卷、《日用算法》2卷、《乘除通变本末》3卷、《田亩比类乘除捷法》2卷、《续古摘奇算法》2卷,其中后三种为杨辉

  • 第三节 慎用刑选,处理贪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第三节

    公平地讲,宋真宗不是个残暴的君主,相反,他是一位颇有仁慈之心的皇帝,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主张谨慎用刑、去除过分残酷的肉刑,而且反对法外用刑。景德三年(1006年),有人揭发都官员外郎窦言甄在以前任知长安县时用刑苛虐,宋真宗很生气地说:“管理百姓的官,不懂道理,用刑残酷,这是应当被撤换的。&

  • 北宋宦官梁师成是怎样的人?是北宋“六贼”之一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宋,宦官,的人

    梁师成(?-1126)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为“六贼”之一,字守道。政和间为徽宗(赵佶)所庞信,官至检校太殿。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圣旨,因之权势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无恶不作,甚至连蔡京父子也谄附,故时人称之为“隐相”。钦宗(赵桓)即位后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在行至途中时被缢

  • 第一节 宋真宗封禅,盛世显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显赫,盛世,真宗

    宋真宗的尊孔崇儒,与汉武帝不同,后者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宋真宗则是三教并举,既尊道,又尊佛,还尊儒。李沆在位的时候,王旦只是个参政,那时西北边境正与西夏人打仗,他们整日忙得顾不上吃饭。王旦感慨地说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安定下来,无忧无虑地过日子!&rdqu

  • 南宋的经济: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南宋,参差,钱塘

    南宋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城市的兴旺上。说起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风俗长卷《清明上河图》,大家一定有印象。它向我们展示了首都东京汴梁的富庶繁华。而南宋时杭州的繁荣远超北宋时汴梁城。柳永《望海潮》词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少,怒涛卷霜

  • 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_《李国文说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朝,文官,肇始

    皇帝发的誓,而且是开国皇帝发的誓,对其继承者应该是具有绝对的权威和约束力的。九百年前的赵匡胤,敢立这块“不杀士大夫”的石碑,固然出于万世基业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势所必然、顺应社会发展的行为。中国人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赵匡胤要结束军人对政治的干预,也许是中国历

  • 北宋为什么灭亡?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原,亡国,北宋

    疯狂的石头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元代诗人郝经的这首诗告诉我们说石头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这不是一般的石头,所以要承担起亡宋的罪名。但又是无辜的石头,石头怎么会有罪呢?石头有罪,罪在它们长得太好看了。美丽的太湖石不知迷醉了多少人,唐朝的宰相牛僧孺待之如宾友,亲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