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骂作误国监军的太监——童贯

被骂作误国监军的太监——童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2 更新时间:2023/12/28 2:48:20

当此时,大观二年即公元1108年,童贯蔡京之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龃龉。起因是皇帝下令授童贯为“开府仪同三司”,时人称这一官职为“使相”,一般是在宰相外放为节度使时加官所用,极为尊贵,其含义是待遇、地位、荣耀已经相当于甚至于超过了宰相。过去,这一官职从来没有授给过宦官。蔡京说:“童贯以一个宦官之身受封节度使已然过分,使相尊位哪里是他所应该得到的?”蔡京作为宰相拒绝奉诏委任,皇帝也就此不了了之。

实际上,蔡京对童贯的不满已经很长时间了。他认为童贯侵犯了自己作为宰相的尊严与权力。原因是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童贯在选拔西北地区将校官吏时,已经不通过政府程序,而是直接从皇帝那里取旨任命。有的干脆就是他自作主张,先任命了再说。这使政府首脑蔡京宰相的自尊心大受伤害,因此,决定报之以颜色。

童贯当然也很恼火。不过,他不动声色,相当冷静地观察着情势。第二年,大观三年,即公元1109年,童贯三管齐下,一举将蔡京拉下相位。这一次,他策动了三个方面的力量:宫中是内廷总管包括自己的徒弟为一路,工夫下在妃嫔和皇帝身上,将蔡京干的坏事在他们耳边不停地吹风;朝中是寻找与蔡京素有怨隙的官员为一路,工夫下在台谏官的身上,最后由中丞和殿中侍御史出面弹劾蔡京;第三路最是剑走偏锋,却也杀伤力最大由皇帝最为宠信的道士出面,密奏皇帝,说是太阳中出现黑子,主在斥退大臣,否则不祥。徽宗相当惊恐,蔡京屡次求见均被拒之门外。于是,蔡京上表求退,皇帝立即下旨,同意他以太师致仕,贬为太一宫使,并进而将其贬居杭州。

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童贯晋升为检校太尉,获得武官最高职位。也是这一年的同一个时刻,童贯在皇帝的支持下,做了一件迄今为止前无古人的大事,他以副大使的身份,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辽国。据说,这件事情是童贯策划的。原因是此阶段西线无战事,童贯静极思动,想到东北方的辽国去看看是否有什么机会。

尽管此时童贯如日中天,然而,毕竟这是代表皇帝与国家出使外国。因此,还是有大臣提出疑义,认为以一个生理不健全的人代表皇帝出使,实在有碍观瞻,会让人小看为偌大一个国家无人可派。谁知,徽宗皇帝不作如是想,他相当以童贯为骄傲:“契丹人听说我国有一个童贯,屡屡打胜仗,很想见识一下。正好就此派他去考察考察辽国的情形。”于是,把他的官职加为检校太尉,以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以太尉童贯为副使,前往辽国进行国事访问。从中可以看出徽宗皇帝那浪漫而轻佻的性格,他不大会让自己被世俗的、传统的、刻板的东西所束缚。然而徽宗皇帝的这一次浪漫,为帝国的灭顶之灾和千万人的家破人亡,埋下了意味深长的伏笔,那是后话。

不久,童贯终于得到了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崇高的职衔,这也是一项打破历史传统的安排,就是说,也是前不见古人的。又不久,童贯受命领枢密院事,成为全国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军事首长,开了宦官主持枢密院之先河。然后,拜太傅,封泾国公爵。就此,童贯位极人臣,辉煌灿烂。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相”。到了此时,至少蔡京心里肯定是明白了童贯的厉害,知道了自己与这个老宦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是不同的。

宣和七年(1125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那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亦非童贯所创。童贯握兵20年,在与夏、辽,金战斗中,有胜有负,但还算尽力,并无投敌误国。北宋之亡,根本在于朝廷腐败,经济崩毁。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宦官,朝廷里的官员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1126年)被一连三贬。7月贬吉阳军(今之海南崖县)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脆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易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人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张澄派来的人。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人一刀砍下头颅。

第二天清晨,监察御史张澄一行数骑,由南雄州衙门出发,押着一只木匣,内装童贯血淋淋的头颅,越过梅关汴京疾驰而去。九月初七日,张澄押回的童贯的人头已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一时观者如堵,轰动京城内外。从此,这位长着胡须的“媪相”便消失在太监的方阵之中,同时也使北宋“六贼”从此少了一贼。

标签: 太监监军被骂作

更多文章

  • 史上巨奸之一,遗臭万年永世不被原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史上,永世,遗臭万年

    宋朝出过很多的名臣名将,也出现一些遗臭万年的人物,至今这个恨呀!人们还是不能遗忘叫他永世长跪不起!宋朝统治中原的时期非常久,可以说是历史中的大王朝,宋朝时期,国内的经济非常发达,甚至比唐还要好,同时,宋朝在文化上继承了唐的遗风,诗词有了长足发展,绘画方面也诞生了很多名家,可以说,宋朝时期,国内的景象

  • 宋光宗赵惇“惧内”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之谜,宋光,惧内

    帝王档案赵惇:1189年-1194年在位,孝宗第三子,性格软弱。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封恭王,乾道七年(1171年)立为太子。淳熙十六年(1189年),受孝宗内禅而即位。在位5年,痼疾缠身,受制宫闱,无功绩可表。退位后病死,终年54岁,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谥号循道宪仁明

  • 北宋着名哲学家家周敦颐的生平简介,周敦颐的人物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事迹,北宋,周敦颐

    天禧元年(1017年),周敦颐出生。周敦颐有一个大他十岁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周砺,有一个大他五岁的姐姐周季淳,还有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周敦贲,兄弟姐妹间的感情极好。天圣二年(1024年),周敦颐8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州(今衡阳)舅父、龙图阁学士郑向,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

  • 北宋的完结:各地起义风起云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北宋,风起云涌

    北宋王朝中期以后,极其腐朽、黑暗的统治,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日益众多的农民破家荡产,“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势不可挡。高太后掌权8年后死去,由宋哲宗亲政。年轻的哲宗对他祖母重用保守派,本来就不满意,等到他亲自执政,就重新起

  • 半壁江山的南宋为什么在经济上是富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半壁江山,南宋,在经济上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南宋从立国之日起,就存在着从北宋“娘肚子”里带来的老毛病积贫积弱。以积贫而言,南宋赋税剥削苛重,军费支出庞大,财政困难重重,滥发纸币又造成物价飞涨,生民重困;以积弱而言,在前期,对金作战败多胜少,被迫签订了一个个屈辱的和议,金朝灭亡后,又一直受到蒙元军队

  • 南宋宰相频繁变动 奸相秦桧却当了十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宋,宰相,当了

    金军主将挞赖认为不能消灭南宋,就应使南宋臣服于金朝。于是,将奸细秦桧放回,让秦桧劝服高宗臣服于金。秦桧以投降议和的姿态登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秦桧果然不负挞赖重望,初见高宗,就提出“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主张南北议和。高宗也正有此意,二人思想一拍即合。在宰相范宗尹

  •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北辽只存在19个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朝,短命,这是

    辽寿昌七年(1101年)正月,辽道宗去世,耶律延禧奉遗诏即位,群臣上尊号为“天祚皇帝”。天祚帝在位期间,信用萧奉先、萧德里底等佞臣,一味游猎,生活荒淫奢侈,不理国政,致使宗室贵族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人民起义此伏彼起,各部族首领也纷纷起兵反辽,辽统治趋于崩溃。天庆四年(1114年),女真族起兵反辽,辽

  • 北宋邵雍发明简易算卦:把万事万物转化为数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北宋,简易,转化为

    房事如烟司马光问邵雍:“我何许人也?”邵雍说:“君实九分人也。”君实是司马光的字,君实九分人,意思是说司马光九分像人,一分不像人。不像人,那像什么?难道像鬼?NO,像神仙。司马光听了这句话,芳心窃喜。司马光像不像神仙,我没见过,不知道,那个邵雍倒真像神仙。邵雍是北宋很有名的隐士,也是司马光很要好的朋

  • 布衣词人姜夔和小红的故事 姜夔自度曲思想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小红,布衣,词人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信了解过他词作的人一定都对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那个“合肥女子”有印象。她到底谁,为何萍水相逢却恋其一生,当我们读到《过垂虹》时有这样一句:小红低唱我吹箫。这位小红是谁,是否就是那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女子,姜夔小红之间究竟什么关系呢?

  • 宋夏金元时期的甘肃文化:文学艺术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学艺术,时期,甘肃

    宋夏金元时期,甘肃地区的文学以诗词、碑志文较突出,而敦煌石窟音乐、舞蹈艺术丰富多彩,同时绘画、书法、雕刻等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点。一、文学宋夏金元时期,甘肃文学已失去了昔日唐代“鼎盛”时期的辉煌,其发展日趋衰落,但其间也不乏有特色的诗词作品,而众多碑志文则具有浓郁的民族与地域特色,这均为黯淡的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