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怎么评价唐宪宗?奋发有为的中兴之主?

怎么评价唐宪宗?奋发有为的中兴之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81 更新时间:2024/1/18 0:33:13

历史反光镜

唐宪宗少年时即钦慕贞观、开元时期的政治局面,有志恢复,故即位后利用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主用兵,遂能取得一定的胜利,被后人誉为唐代的“中兴之主”。

唐宪宗名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年少聪慧。有一天,他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怀里?”李纯道:“我是第三天子。”德宗大为惊异。作为当今皇上的长孙,按照祖、父、子的顺序回答为“第三天子”,既闻所未闻又很契合实际,德宗皇帝不禁对他增添了几丝喜爱。贞元四年(788年)六月,11岁的李纯被册封为广陵郡王。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四月六日,被册为皇太子。七月二十八日,代理监国之任。永贞元年,宦官俱文珍迫顺宗禅位,拥李纯即位。八月四日,宪宗得父皇传位,八月九日正式即位于宣政殿。这一年,宪宗28岁。

唐宪宗即位以后,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的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唐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唐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唐宪宗没有能够像唐太宗和唐玄宗那样开创一个辉煌盛世,却能够和他们并驾齐驱、相提并论,这也正说明了他的不同寻常。

唐宪宗最主要的政绩有二:一是政治上有所改革;二是暂时平定了一些藩镇。

改革政治

唐宪宗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德宗时各地赋税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三项,其中留州、送使两项降省估(中央政府规定的价格)就实估(市价)折算纳税。由于户税以钱定税,实估很低,所以纳税者的负担成倍加重。针对这一情况,唐宪宗采纳裴度的建议,于元和三年(808年)宣布一切按省估折纳赋税,还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之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之税,江淮一带的人民由此稍得苏息。元和四年(809年),采纳李绛白居易等人的建议,下诏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止南方掠卖奴婢。以后又用李绛之议于振武军(今内蒙古托克托南)、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北)开营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余万斛,岁省军费二十余万缗。元和六年(811年),采纳宰相李吉甫之言,并省内外官八百零八员、诸司流外官一千七百六十九人。上述措施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平定藩镇

另外,唐宪宗还一改对藩镇的姑息政策,采取了一些强硬措施。元和元年(806),宪宗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唐宪宗派左神策行营节度使高崇文、神策京西行营兵马使李元奕等率军前往讨伐。刘辟屡战屡败,最后彻底溃败被俘,被送到长安斩首。

元和九年(814年)九月,彰义(淮西)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丧不报,自掌兵权。朝廷遣使吊祭,他拒而不纳,继又举兵叛乱,威胁东都。第二年正月,宪宗决定对淮西用兵。淮西节度使驻蔡州汝阳(今河南汝南),地处中原,战略地位重要。自李希烈以来,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唐宪宗对其用兵,正是改变这种状态的决心表现。

对淮西用兵,震动很大。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感到威胁,就采用声言助官军讨吴元济,实际上支持吴元济的商面派手法,企图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首先派人暗中潜入河阴漕院(今河南荥阳北),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把江、淮一带集中在这里的租赋都烧毁了。接着,又派人到京师暗杀了力主对淮西用兵的宰相武元衡。不久,又派人潜入东都,打算在洛阳焚烧宫阙,杀掠市民,后因事泄未能得逞。

李师道的恐怖手段,虽然也曾使一些人动摇,但唐宪宗始终坚持用兵。元和十二年(817年)七月,唐宪宗命自愿亲赴前线的裴度以宰相兼彰义节度使。裴度立即奔赴淮西,与随邓节度使李愬等,大举进攻吴元济。九月,李愬军首先攻破蔡州,大败淮西军。吴元济没有料到李愬军快速异常,毫无防备地束手就擒。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宣告结束了。

吴元济败死,李师道恐惧,初欲献地归顺朝廷,并以长子入侍为质,后又举兵叛唐。元和十三年(818年)七月,唐宪宗调宣武、魏博、义成、武宁、横海诸镇前往讨伐。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李师道内部矛盾激化,其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淄、青、江州地复为唐有。

元和十四年(819年)七月,宣武节度使韩弘入朝,并两次贡献大量绢帛、金银、马匹,要求留在京师。唐宪宗任韩弘守司徒兼中书令,另任吏部尚书张弘靖充宣武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田弘正讨伐李师道有功,唐宪宗任其兼侍中。他为了向唐宪宗表示忠心,使其兄弟子侄皆到朝廷做官。

唐宪宗虽亦力图革除河北藩镇节帅世袭之弊,但其志终未遂。此外,讨伐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战争亦未能取胜。当时彻底消除藩镇割据的条件尚不成熟,唐宪宗个人对此是无能为力的。不过经其削藩,藩镇的势力确实暂时有所削弱。可即便如此,也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造成割据的根源。

中兴后的没落

在唐宪宗统治的十五年间,名相名将辈出,人才济济,渐趋僵死的唐朝似乎焕发出了一线生机。元和年间,政府财政情况有所好转,同时吐蕃势衰,各地藩镇在长时间的战乱中实力也有所削弱,借助这大好形势,唐政府“以法度裁制藩镇”,陷于强藩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又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复归于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在取得了一些成就以后,唐宪宗自以为立下了不朽之功,渐渐骄奢。任用皇甫博、李吉甫而罢贤相裴度,政治日见衰败。他晚年好神仙,求天下方士为他合长生药。公元818年,他下诏征求方士。宰相皇甫博向他推荐了一个名叫柳泌的山人,由他配制长生药,又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恳切诤谏。唐宪宗勃然大怒,准备对韩愈处以极刑。朝臣裴度等奏言韩愈忠直,乃贬为潮州刺史。后来多服金丹性转躁急,左右宦官往往获罪。宦官集团又分为两派,吐突承璀一派策划立李恽为太子,梁守谦、王守澄一派拥护李恒为太子。

标签: 奋发有为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到底为“玄武门之变”制定了怎样的计划?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武德九年(626年),大唐爆发了着名的“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迫使父亲李渊交出了大权。李世民由此登基为帝,开创了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成就了“千古帝范”的历史佳话。有人说:“成功始于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李世民集团制定的有关“玄武门

  • 李光弼重创史思明的故事:奇思妙想,给予重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妙想

    一个独创的想法,方案,可能带来难以计数的财富,人们越来越注重创造性的培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个知识财富的时代。人的智力潜力最终决定人类的发展空间。武将李光弼正是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出妙计杀入敌军奠定胜局。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冬天,太原守将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派兵支援朔方,抵挡安禄山大军,然而

  • 他被人当做傻子,却能当上皇帝,更是开启一个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被人

    提起唐朝,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以及开元盛世已经贞观之治了,偶尔可能还会想起武则天的老公唐高宗李治。但其实,还有一位唐朝皇帝,他也像前面说的几位一样,是个明君,后人将他统治的时期称为“大中之治”。哪个人是谁呢?就跟着小编我一起来看看!这个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李忱虽然出生在皇宫,

  • 8、郭子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肃宗、代宗时大将。初以武举出身,玄宗天宝十三载(754),郭子仪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反于范阳,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率领大军东讨。从此,郭子仪成为肃、代两朝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平叛功臣天宝

  • 《别样晚唐史》第三篇 元和十五年春_第七章 化身淫妇的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晚唐

    ——元和宫变是一次阉人弑君走出烟雾缭绕的兴唐观,让我们向南穿越整个长安城,一直走到东南隅的曲江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花滴露,柳摇烟,曲江池正是烟水明媚、乳燕流莺的时节。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桃蹊柳陌间流连,别有一种“烟动花间叶,香流马上人”的妖娆风情。一座尼寺藏在曲江池的芳草洲西。暮鼓

  • 柴荣的故事:要强兵不要残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残兵

    柴荣军队的强大最能体现国家的强盛,柴荣深知打天下、安天下的基本道理,要强兵不要残兵正是国家兵强马壮的体现。唐末以来,军阀林立,藩镇将帅大多各自招募兵马,战斗力颇强,而朝廷禁军官兵,则数朝相承,因循守旧,几个政权沿袭下来,早已腐败无能到了极点。历代帝王只求快活,得过且过,不但没有魄力整编精简,反而惟恐

  • 历史上那么多有名的君臣,都比不上这一对相处太有爱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这一

    历史上的武则天除了是一代女皇,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建树,由她一手提拔的狄仁杰也是一代名臣,相传年老之时的武则天好男色,所有大臣劝诫不要纵情声色,耽误国家大事。很多时候,劝人干点什么或者不干什么,是件招人嫌的事。但在古代有一些大臣,就专门劝谏皇帝,俗话说得好“劝赌不劝嫖,劝嫖两不交。&rdq

  • 玄武门之变前,唐太宗李世民势力有多恐怖?怪不得不惜杀掉兄弟也要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有多

    在唐代替代隋朝贡献千秋霸业的全过程中,秦王李世民的奉献不容置疑是较大的,其实即便略微对历史时间有点儿知道的人都不容易对其造成提出质疑。那么唐太宗对唐代创建的奉献到底反映在哪儿,将会就没是多少人知道了。公年618年5月,隋恭帝杨侑禅坐落于唐代,唐王李渊即皇上位,改国号为唐代,改元武德。武德年间,李渊封

  • 单雄信是谁?他为什么选择牺牲自己也不降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他为

    单雄信的死主要是因为他太重义气了,其实单雄信也明白王世充不是明主,可是他无法说服自己去背叛一个对自己有恩的人,无论是对瓦岗寨的李密还是后来的王世充都是一样的忠诚。单雄信的悲剧是那个时代所不可避免的,他每天都想着手刃仇人,可最后的结果却是牺牲了自己。和秦琼徐茂公等人相比,单雄信最起码是个仁义之人,他全

  • 佳丽三千:李世民为何独宠大自己十七岁的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贵妃

    李世民比武媚娘大26岁,李隆基比杨玉环大33岁,这样的年龄差距对于封建帝王来说,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事情到了明宪宗朱见深身上,情况却掉了个头,他一生最宠爱的万贵妃,竟然比自己大了17岁,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事情还要从宪宗当太子之时说起,宪宗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瓦剌犯边,英宗听信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