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中争夺之谜:张鲁为“降曹”而“抗曹”

汉中争夺之谜:张鲁为“降曹”而“抗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58 更新时间:2024/1/4 7:50:14

汉中争夺之谜:张鲁为“降曹”而“抗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篇文章我们来关注一下汉中的张鲁同学。张鲁的祖父叫张陵,在蜀中原来是个宗教头目。他创立了一种叫做五斗米教的宗教,入教的教徒都需要贡献五斗米。

>

>乱世之中什么最贵?米最贵。打着宗教的名义蛊惑人心,来收取实际利益,所以张陵名声不大好,被叫做米贼。

>

>张陵死后,儿子(不是发明地动仪那个)继承了父亲五斗米教的事业。也许是五斗米教在蜀中慢慢有了些名气,外加张衡的妻子长得颇有姿色,社交能力也比较厉害,慢慢的也就和当时蜀中的高官有了一些接触。史载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常常往来益州牧刘焉刘璋的老爸)家。于是后来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和别部司马张修一起带兵,进攻汉中太守苏固。攻下汉中后,张鲁便除掉了别部司马张修,独自霸占了汉中。

>

>张鲁在汉中,依旧宣传五斗米教。刚入教的教徒叫鬼卒,鬼卒上边的头目叫做祭酒。不设地方官,靠祭酒来统领大家。五斗米教教义教人诚信而不欺诈,生病了先自我反省过错。在路上建设义舍,里边免费提供酒肉供过路的人取用。当然了不可能指望所有路过的人都能自觉,于是又宣传如果多取义舍里边的酒肉,就会生病。犯法了的人可以被赦免三次,三次以后才用刑。史载,民夷便乐之。看来这些措施虽说有些愚民,但也算教人向善,颇得民心。

>

>建安二十年,做好了一切准备,亲率大军征讨汉中。面对这种形势,张鲁首先想到的是投降,毕竟以汉中当时的力量抗拒曹操,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张鲁也应属于小富即安的类型,没有什么争夺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当时担心的问题应该是投降以后,曹操会怎样对待他?但张鲁的弟弟张卫却不这么想,于是在张卫坚持下,汉中的军队,在阳平关布防,抗拒曹军。

>

>阳平关战略位置很重要,是汉中门户。地理环境也很复杂,非常险要,有了“汉中最险无如阳平”的说法。张卫领兵数万在此坚守,曹军久攻不下,士卒伤亡很多,军粮也跟不上,于是只好退兵,然而却在退兵过程中意外攻下了阳平关。对此史书上记载了几种不同的说法。

>

>第一种记载说曹操本来要撤军了,派出夏侯和许褚去通知山上的士卒,然而前军还没有撤下来,天就黑了,他们夜里迷路,居然误入敌营,结果汉中军以为曹军夜袭,纷纷退散。侍中辛毗刘晔等跟随前军,见此情况便回来报告夏侯和许褚说,官军已经占领敌人要塞了。夏侯敦一开始还不信,等亲自看过以后才去报告曹操,于是曹军意外取得胜利。

>

>第二种记载里说,曹操亲率大军十万征伐张鲁,然而阳平关易守难攻,大军空有精兵猛将,虽然对峙多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于是曹操想撤兵,正好这时“天祚大魏,鲁守自坏,因以定之。”有上天保佑,汉中军自己溃乱,于是攻破阳平关。

>

>第三种记载说,曹操攻不下,军粮也没了,于是想撤军。这时有个叫郭谌的人劝曹操说,张鲁本来就有投降的意思,虽然张卫在阳平关抵抗,但众将士努力向前,还是可以攻克的。如今大军深入,前进则可以克敌,退兵却会不免于灾祸。正在曹操犹豫的时候,有天夜里有数千野麋鹿闯入敌人军营,汉中军受惊。高祚部又误与敌军相遇,高祚击鼓、鸣号来聚集军队,张卫以为大军来到,因此投降。

>

>从曹操攻取阳平关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从关中进入汉中,沿途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道路非常不好走。就连一向足智多谋的曹操,率领着数倍于敌人的精兵猛将,却也对阳平关无可奈何,甚至差点进入不了汉中。这也说明了汉中对益州有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对于益州方面,保住汉中就有险可守。对于曹操来说,得到汉中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益州大门的钥匙。

>

>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对于张鲁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阳平关失守了,汉中门户大开,没法再守了。于是再次想要投降。这时有个叫阎圃的人给张鲁提意见,跟张鲁说,如今大人因为战败才投降,功劳肯定轻。不如依靠几个巴中的少数民族力量,再抵抗一阵子,向曹操显示自己还有力量,然后再降,功劳会更多。张鲁一听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跑去巴中联合少数民族兄弟去了。走之前大家建议张鲁,把宝库里边的多年收藏焚之一炬,张鲁说,本来就想归附国家,没想长期抵抗,宝货仓库都是国家的东西,怎能破坏。于是封藏了仓库才走。

>

>曹操入城,看到这个情况,比较高兴,也知道了张鲁有降意,于是派人去说降。建安二十年九月巴中的少数民族首领朴胡、杜来降,都被封为列侯。十一月,张鲁来降,被封为阆中侯,拜镇南将军,五个儿子都被封了列侯。十二月曹操回邺城,留夏侯渊驻守汉中。

>

>张鲁几次抵抗,只为争取投降的筹码,最后总算取得一个不错的结果。对此史书中有如下说法:

>

>“臣松之以为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

>

>认为曹操给张鲁的赏赐也未免太过于丰厚了。当然曹操有自己的考虑,毕竟汉中才被攻取,人心还不稳定,厚赏巴中少数民族首领和张鲁,一方面有助于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也为后来投降的人,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告诉别人投降曹操也可以像张鲁一样,有个好结果。当时已经占领益州。如果夏侯渊在汉中屯兵,而没有能充分得到当地人支持,那么将会很难抵挡得住刘备。从这个角度看,曹操不愧为一个非常成熟的政治家,赏罚看似不明,却有深意。

标签: 汉中

更多文章

  • 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司马懿的儿子都是草包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都是

    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司马懿的儿子都是草包吗?,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是一统三国之人,那么,三国司马懿的儿子是谁,是否继承了司马懿的特质呢?还是各个都是草包,如扶不起的阿斗。三国司马懿简介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

  • 真正影响三国历史的十位英雄排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英雄

    真正影响三国历史的十位英雄排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么对三国局势影响最大的十个三国人物都是谁呢?稼轩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之语,想来是认为这三人是前三甲。后来又有首元曲写到&ldq

  • 三国悬疑:蜀国刘备手下为何很少出现叛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国

    三国悬疑:蜀国刘备手下为何很少出现叛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手下无叛将,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终刘备之世,只有一个孟达投敌叛变,但孟达也是出于无奈,临跑之前还写了一封信给刘备,颇多疚辞,最后又倒戈了。还有一个黄权,不过情况特殊。那是火烧连营之后,黄权归途被陆逊切断,他又不愿投降东吴,只好去投

  • 讨伐董卓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之战

    战争概述:公元190年,关东(潼关以东)各州郡守以讨伐为名,推举渤海太守为盟主,联合起兵。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被迫弃都洛阳至长安,两年后被部将所杀。伐董之战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逐鹿的时代宣告来临。将帅星数:★★孙坚董卓吕布精彩星数:★政治影响星数:综合星数:5★★战争类型:利战——天下熙熙皆为

  • 东吴后期两次“鸿门宴”:两皇帝各杀一名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吴

    东吴后期两次“鸿门宴”:两皇帝各杀一名权臣,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休是孙权的第6个儿子,也就是孙亮的哥哥。当时任会稽(今浙江绍兴)王。258年,孙D派两个大臣去请孙休登基时,24岁的他都傻了,馅饼还是陷阱?去还是不去?头脑中两个小人不停地打架辩驳。几天以后,才磨磨蹭蹭地动身,诱惑实在太大了,就

  • 永远的三国_闲话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闲话

    永远的三国_闲话三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现在,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文学颇有点不景气了。一位个体书商向我诉苦,他搞的几本书砸了。于是,他感慨,不知道读者现在的胃口,到底想吃什么?武侠的书潮过去了,港台的书潮过去了,隐私内幕、社会热点、侃爷文学、情爱性恋的书潮过去了。他做过挂历生意,原来那些美女

  • 三国二十四名将――夏侯渊人物生平 五出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名将

    三国二十四名将――夏侯渊人物生平五出平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早年经历夏侯渊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他夫人为曹操之妻妹。曹操在家乡受某案件的牵连,夏侯渊代其承担。后曹操又设法营救,才得以免祸。当时兖、豫大乱,夏侯渊因为饥乏,舍弃了幼子,而养活亡弟孤女。随军征讨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曹操在陈

  • 刘备摔阿斗:还真把自己的儿子摔傻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阿斗

    刘备摔阿斗:还真把自己的儿子摔傻了,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刘备摔阿斗的故事东汉末年,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

  • 关羽是谁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关羽

    关羽是谁杀的?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战争的头两三个月,关羽打得很顺手,先是攻下襄阳,随即围攻樊城,并将曹操的增援部队全歼。史载“羽威震华夏,曹公仪徙许都以避其锐”(《三国志·关羽传》)。但就在此时,战争形势发生逆转。樊城久攻不克,徐晃率领优势兵力赶

  • 曹魏四友之一朱铄简介,曹丕重要智囊朱铄的生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智囊

    曹魏四友之一朱铄简介,曹丕重要智囊朱铄的生平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朱铄(?—约226年),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为人削瘦,性急。曹丕称帝后,朱铄于黄初二年接替夏侯担任军中要职的中领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