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幼主曹芳有着怎样的皇帝之路?他又因何被司马师废黜?

幼主曹芳有着怎样的皇帝之路?他又因何被司马师废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585 更新时间:2023/12/24 15:50:42

幼主曹芳有着怎样的皇帝之路?他又因何被司马师废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十九日,一辆藩王专用的青盖车,载着刚刚被废黜的曹魏皇帝,从宫中缓缓驶出,后面跟着一支卫队,他们奉命护送,其实是押送这位倒霉的皇帝出宫,迁居别处。

这位被废黜的皇帝,就是曹魏的第三代皇帝曹芳。

曹芳(公元231年~274年),字兰卿,魏明帝养子,生父是谁,已无从得知。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明帝病危,立曹芳为太子,并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政。明帝死后,曹芳继位。当时的曹芳年仅8岁,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一切政事均由曹爽和司马懿处理。这时,曹爽、司马懿各率军3000人轮流值班,住宿宫内。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曹操任丞相时,即开始做官,协助曹操搞军事。曹操早期的屯田,主要是民屯,司马懿建议实行且耕且守的军屯,被曹操采纳,从此,军队屯田垦种,粮食库藏大大增加。曹丕称帝后,司马懿的地位逐渐提高,势力也在逐渐增大。而曹爽只因是皇族子弟,才被任命辅助幼主。无论年龄、辈分及官位都不如司马懿,他担心司马懿势力的增长危及曹氏统治,于是询问谋士。谋士何晏出计道:升司马懿恣为太傅,以后尚书奏事,先由你来决定,不要受司马懿的牵制。这样,大权就不致旁落了。

曹爽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入奏幼主曹芳说:司马懿功高德重,可升为太傅。曹芳年幼,一切都听曹爽的,立即升司马懿为太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地位尊贵,却是一个闲职。曹爽通过这个办法,削弱了司马懿的实权。接着,曹爽命其弟曹羲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三个人各率3000御林军宿卫宫廷,从此大权独揽。曹爽这时认为天下从此无忧,因此开始纵情享受,他平时饮食衣服。跟皇帝一样,并暗中把明帝的歌女、舞女带回家中作乐。他的弟弟曹羲深感忧虑,劝他说:你这样每天饮酒作乐,不是长久之计啊!曹爽哪能听进劝说,对他喝斥道:兵权在我手里,谁敢造反?

对曹爽的结党专权,司马懿非常不满,但要清除他们,力量还不够。因此,他暂时忍让,上书给曹芳,说自己年老有病,要求退职闲居,曹芳在曹爽授意下,立即照准。司马懿退居乡里后,便推病不出,但暗地联络心腹,策划着一场与曹爽的大搏斗。

司马懿告病回家后,曹爽、何晏等更无所顾忌,遂有了篡位之心。但对告老在家的司马懿还是不放心。这时,正好亲信李胜调任荆州刺史,他便让李胜以告别为名进行察看。

对李胜的来意,司马懿是很清楚的。于是他装做重病在身的样子,叫两个婢女扶着来见客人。在同李胜说话时,他装成神志不清的样子,说话故意颠三倒四。在侍婢进粥时,他故意手颤未拿稳,弄得满身粥浆。这一切,李胜都信以为真。他回去把相见的情况向曹爽报告说:司马公形神已经离散,只剩下一口气,不必再担忧了。曹爽听后,满心高兴,对司马懿不再戒备。他哪里知道,司马懿正在进行着政变的准备呢!

当时,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掌握一部分军队,他又暗中蓄养3000敢死之士,同时得到元老重臣太尉蒋济等人的暗中支持。已作好了一切准备,待机而动。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曹芳到洛阳城外去拜谒明帝的陵墓高平陵。曹爽同兄弟曹羲、曹训、曹彦一道前往,洛阳城内空虚。司马懿趁机发动政变,很快控制了洛阳城。司马懿派人把削除曹爽兵权的太后诏书送往城外,曹爽看后,惊慌失措。这时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来见曹爽,劝他们携皇帝到许昌,调外地的军队和司马懿作战。曹爽迟疑不决。桓范对曹羲说:如今你是同天子在一起,号令天下,谁敢不应?曹爽一言不发。桓范又说:现在动身去许昌,第二天就可以到达,那里有武器库,可以武装军队,担心的只是粮食,但大司农的印信还在我身上。曹爽兄弟还是不听。这时,司马懿派人告诉曹爽,只要他罢兵免官,交出兵权,就可以回归府第,保留封爵。

曹爽听了来人的劝告,说道:司马懿只是为了夺我的权,我回归府第,仍旧可以做个富家翁。曹爽终究不听桓范的劝告,交出兵权,回到了洛阳家中。不久,司马懿以更多的罪状,将曹爽兄弟及何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全部处死,并诛灭三族。曹魏的军政大权从此归司马懿控制。

但曹爽集团的垮台,并不等于司马氏与曹氏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一部分有军政实力的亲曹势力又先后起兵反对司马氏。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太尉王凌在扬州发难,图谋推翻司马懿,废皇帝曹芳,立楚王曹彪为帝,因事机泄露,被司马懿先发制人,率兵南征,王凌措手不及,兵败自杀。

讨灭王凌后不久,司马懿就因病身亡,他的儿子司马师接着专擅朝政。

司马师辅政后,总揽了一切军政大权,朝中的事务,都由他来处理。一天,曹芳设朝,却见司马师带剑上殿。曹芳大吃一惊,急忙下榻迎接。司马师笑着说道:哪有君迎臣的礼节?请陛下稳坐,我只是来听大臣奏事的。等到大臣上奏时,曹芳还未来得及说话,司马师都作了定论。曹芳心中充满怨恨。

时光如梭转眼曹芳已经继位10多年了,由一个孩童变成一个20多岁的青年。他已不甘心只作一个摆设,而要求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所以对司马师的专权极为不满,便向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诉说苦衷,说到司马师的专横之处,往往泪流满面。张缉为张皇后之父,对司马师的专权极为痛恨。夏侯玄是曹爽的姑表兄弟,曹爽败后,他也被削了兵权,只得了一个太常职衔。李丰在司马师掌权后,擢升为中书令,但李丰与张缉、夏侯玄丰常要好,所以,司马师虽擢升李丰的官位,但李丰的内心却归附夏侯玄。他们经常在一起秘密商议,要杀司马师,为曹爽报仇,为曹芳夺回大权。

谁知事机泄露,司马师下令杀死李丰、张缉、夏侯玄并诛三族。接着,司马师带剑进入皇宫,见了曹芳,便问道:张缉的女儿在什么地方?曹芳见他要杀皇后,便向他求情说:张缉有罪,他女儿并不知道情况,望大将军宽恕。司马师并不听从,继续说道:他父亲犯有弥天大罪,即使她不知道情况,怎么能继续做国母?应该马上废掉。曹芳无可奈何,低头不语。在司马师的逼迫下,只好废张皇后出宫,不久即被司马师害死。

嘉平六年(公元254年)九月十九日,司马师用郭太后的名义,下令文武百官集会,宣称:曹芳荒淫无道,没有资格继续当皇帝,应该打发他回到原来的封国齐国。于是,曹芳被迫于当天离开皇宫。

曹芳从8岁继位到23岁退位,共在位14年。退位后,到齐国居住。西晋建立后,封为邵陵公。太始十年(公元274年)死去,终年43岁,谥号厉公。

标签: 司马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马超有几个儿子?马超的儿子是谁?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儿子

    三国名将马超有几个儿子?马超的儿子是谁?结局如何?,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马超(176-222),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马腾进京,马超统率其部众割据于三辅。后与韩遂等联合,一

  • 孙权为什么要把亲妹妹嫁给刘备?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目的

    孙权为什么要把亲妹妹嫁给刘备?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孙权孙权的妹妹是青春年少如花似玉,刘备是入土半截漂泊半生,两人怎样相遇都是一段错误。如此不和谐的画面大家想都不敢想象,孙权是个英雄,连曹操都非常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既然如此,雄才大略的江东碧眼儿为何要如此打掉牙齿自己吞,

  • 历史揭秘:五十年代为曹操翻案的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由来

    历史揭秘:五十年代为曹操翻案的由来,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处世哲学,注定了他要在历史的舞台扮演白脸之奸相、乱世之奸雄的角色。事实也确是如此。尽管晋人陈寿在《三国志》中,把曹操描绘成“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但在明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名为

  •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战

    揭秘:官渡之战袁绍到底输在什么地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各有各的历史价值: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使其有了一统河山的可能;赤壁之战则彻底碾碎了这种可能,初步架构了三国鼎立之格局;随着夷陵之战(或叫V亭之战)刘备的惨败,三方均元气大伤,谁也奈何不了谁,三国博弈的历史才真正开始。正史

  • 太史慈的故事:素有智算救孔斗 孙贵重然诺赍志而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贵重

    太史慈(166~206),东汉末、时将领。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人。太史慈智算超人,勇武出众,为人所称;而他笃行信义,注重然诺,更是难能可贵。一、素有智算救孔斗孙太史慈年轻时聪颖善学,志向远大。他在郡府中担任奏曹史时,郡守与州牧闹矛盾,不可开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在这种情况下,谁先上章

  • 诸葛亮的困境:蜀汉人力资源有限,只得用后备人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蜀汉

    诸葛亮的困境:蜀汉人力资源有限,只得用后备人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

  • 孙权巧妙分摊压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巧妙

    的领导方式一大特征是很少亲赴前线带兵打仗,这当中突出的有指挥的赤壁之役,吕蒙指挥的荆州之役和陆逊指挥的彝陵之役。这三役都是决定东吴命运的大战,可孙权却完全放心属下在前线御敌作战。表面看起来,孙权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但细细琢磨,他的长处在于善于卸载压力。恩压用恩惠调动属下积极性。这令属下忠心耿耿为上司

  • 揭秘:曹魏的两大智谋荀和郭嘉,曹操更看重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智谋

    揭秘:曹魏的两大智谋荀和郭嘉,曹操更看重谁?,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对手下的谋略人才,有两个人评价最高:荀和郭嘉。因为荀实际上是遭到贬斥,最后是忧郁而死,而郭嘉因为早亡而让曹操扼腕叹息,所以或有人说曹操更看重的是郭嘉。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荀字文若,本来是袁绍的属下,他觉得袁绍不能够成就大事,

  • 为什么说曹操和刘备谁是值得推崇的真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谁是

    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讨厌有争议三个字。这是某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在政治动机下玩的把戏。戏曲里的曹操总是白脸,奸雄,不是好人。后来就有人为曹操翻案,肯定曹操的历史地位,拿曹操与刘备一比,总是把刘备比下去。理由很明朗:一是曹操的业绩大,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文学家,是诗人。曹操留

  • 赤壁之战曹操实际带了多少兵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兵马

    赤壁之战曹军的兵力,历来说法比较多。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22——23万,其中北方兵15——16万,收编荆州刘琮的部队约7万人。很多历史学家,比如吕思勉等史学大师,都是采纳的这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周瑜等人推测曹操“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其中的“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