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伐吴之夷陵之战

刘备伐吴之夷陵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553 更新时间:2024/1/16 18:47:18

刘备伐吴之夷陵之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夷陵之战又称V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发动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3个月后,立刻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气势强劲。东吴国君孙权立即以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军的攻势,更在222年八月彝陵一带打败蜀军。

蜀汉章武元年六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急忙出兵三峡,进攻孙吴。孙权请和不得,只好迎战。他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将领及士卒五万人进行抵抗。陆逊采取持重态度,收缩兵力,退出巫峡以东狭长的崇山峻岭地带,坚守V亭不战。到次年闰六月,陆逊觉得决战时机已到,他在进行了一次试攻之后,即命士兵每人持茅草一把,火烧蜀营,蜀军大乱,陆逊乘胜率五万人同时发动猛攻,连破蜀军40余营,刘备逃至马鞍山(今湖北宜昌西北),陆逊率军四面围攻,蜀军土崩瓦解,死伤数万。刘备连夜奔逃,驿站士兵在隘口焚烧器械铠甲以阻断追兵,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蜀军军用物资损失殆尽,军队也大伤元气。蜀将傅、从事祭酒程畿战死,侍中马良被杀。刘备败归白帝城后,忧愤交加,发病不起,于蜀章武三年四月病死于白帝城西的永安宫,蜀国实力从此大为削弱。

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刘备逃到白帝城后,吴将潘璋、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扩大战果。陆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袭击后方,遂停止追击,主动撤兵。九月,曹魏果然攻吴,但因陆逊早有准备,魏军终于无功而返。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夷陵之战是刘备的最后一战,接近10万大军兵力,却大败于东吴陆逊。应该说这是真正确立三国三足鼎立的一战:吴国占据荆州,蜀汉保有西川,蜀吴联盟的削弱也减少了进入休养生息期(正处于曹操逝世曹丕称帝时期)的魏国受到的军事压力,基本确定了三方此后数十年的版图。蜀汉完全失去了军事要地荆州(汉中和荆州是蜀汉的两个战略基地,从汉中可以北出潼关,攻打长安;从荆州北上可以经襄阳攻打许昌,东下则可以直捣吴国的腹地,使蜀汉处于对魏吴均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参战兵力大半战死或投降,众多将领谋士战死投降,国力损失巨大,进一步削弱了蜀吴联盟,这些也间接造成了之后诸葛亮和魏国纠缠数十年却总无功而回的局面,“出师未捷身先死”。夷陵之战大败与刘备的战术错误有很大关系,更是他人生最大的战略错误。“喜怒不形于色”的刘备又这么会出现这样的巨大战略错误呢?而且是不顾其最信任的诸葛亮赵云等旧臣的反对下发动这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中,陆逊善于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集中兵力,后发制人,击其疲惫,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劣势的吴军一举击败兵力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由防御转入反攻的成功战例,体现了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才能,表明他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统帅。至于刘备的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以怒兴师”,恃强冒进,犯了兵家之大忌。在具体作战指导上,他又不察地利,将军队带入难以展开的二、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之中;同时在吴军的顽强抵御面前,又不知道及时改变作战部署,而采取了错误的无重点处处结营的办法,终于陷入被动,导致悲惨的失败,自食“覆军杀将”的恶果,令人不胜感慨。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对蜀汉来说,它大损国力,基本上毁灭了当年诸葛亮隆中对策时制定的宏伟战略蓝图。对东吴来说,虽然打赢了战争,但是却进一步损害了吴、蜀关系,从战略上看,亦打破了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可能,给日后吴蜀两国的先后覆灭埋下了伏笔。

战役分析

蜀军7万,陆逊的兵力5万,在后勤方面,蜀军派赵云督办粮草,所以不因为粮草而失败。刘备之所以失败,正因为他没有天时地利人和这3大忌讳:天时,他选择酷暑去攻打吴国,吴国做为防守国没什么,而作为进攻国方的蜀国,每天冒着烈日行军,这使士兵的士气和身体都慢慢衰弱。假如只单单是天时,蜀军还可以依靠士兵的数量取胜。但没了地利,为陆逊创造了偷袭的好机会。蜀军驻扎在树林茂密的地方,虽然靠近河流,但是也没有办法对抗吴军的进攻。最致命的是,刘备没人和,在出征前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马良劝他不要驻军在树林茂密之处也不听,这使陆逊的进攻创造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刘备的失败是必然的。

战役影响

蜀军在出征之前,不论兵力国力物力都不落后魏国。而且此时攻打魏国,可以借着“光复汉室”之名出师。蜀军败退后,全国的国力迅速衰退,而且由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刘禅当上了国君,这为将来的蜀国埋下了很深的祸根。

关于诸葛亮不参加夷陵之战的原因

很多人看过《三国演义》都有过这个疑问,以诸葛亮的军事天才,当初要是让诸葛亮带兵攻打东吴,灭掉东吴后再打魏国,那么结果就不一样了,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去呢?原因有三:第一,历史上的诸葛亮治国上确实很好,但在军事上才能并不那么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很大部分都是演义夸张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就没有诸葛亮非要参战的必要性了。第二,当时蜀国需要后方有他看守,辅佐刘禅,提供粮草补给。第三,根据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系列,诸葛亮和刘备后期的政治目标不同:诸葛亮志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七次北伐可见)。刘备志在建立政权,割据一方。所以夷陵之战前,诸葛亮不受信任(所以刘备入川前,出征带庞统。入川后,带法正)。战败之后,诸葛亮只说:如果法孝直(法正)在,就不至于如此。(夷陵之战前法正已死。)可见这一点。

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孙权也自封吴王。荆州之战,关羽和他义子关平被吴王孙权杀害。刘备不听丞相诸葛亮和赵云的劝告,决定倾全国之力,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孙权在几次求和都未果的情况下,只好派出年轻的陆逊为都督,前去阻挡。

标签: 之战

更多文章

  • 三国皇帝列表及简介,三国持续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多少年

    三国皇帝列表及简介,三国持续了多少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时期枭雄曹操三国时期简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魏朝(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4日)中国三国时期割据

  • 郭嘉:神机妙算的青年才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神机妙算

    郭嘉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之中称得上是非常特殊的一位。此人年纪轻轻就在曹魏阵营中一鸣惊人,成为曹操最为倚重的谋臣之一,在为曹操效命的十一年间,他可谓算无遗策,对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地区作出了重大贡献,深得曹操的重用和信任。同时,郭嘉又因为自己品行方面的问题受到曹魏部分重臣的诟病,甚至多次向曹操进行举报。但

  • 专家新解:蜀汉内斗激烈 诸葛亮借刀杀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蜀汉

    专家新解:蜀汉内斗激烈诸葛亮借刀杀关羽,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导读:其实,关羽、诸葛亮之间不仅有争夺权力的暗斗,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蜀汉争夺天下的政治与外交主张截然不同。由此足见,关羽的所作所为完全破坏了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方针。所以,章太炎指出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的观点。诸葛亮借刀杀关羽诸葛亮在世人

  • 周瑜真有反叛之心吗 为何曹操刘备都说周瑜要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都说

    周瑜真有反叛之心吗为何曹操刘备都说周瑜要反叛,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了就荆州的控制权,他趁着曹军元气大亏的时候,大力发展军队,逐渐有了跟吴魏两国叫板的资本。而先前孔明的隆中对里也曾提到过,这荆州就是蜀国赢取天下的重要条件,凭此刘备才能有机会光复汉室。不过早在蜀国占

  • 杨仪替朝廷杀魏延 本是功劳一件却为何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本是

    杨仪替朝廷杀魏延本是功劳一件却为何被流放,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杨仪是三国蜀汉时期刘禅手下的大臣。他替朝廷杀了魏延本是功劳一件,最后却被流放,导致最后自杀的局面。具体还要从他跟魏延之间的故事开始说起。魏延本是蜀国大将。在刘备执政的年代,他英勇杀敌,屡建奇功,深受刘备重用。但是在诸葛亮北伐过程中,

  • 曹操墓中的小孩尸骨到底是谁的?是曹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尸骨

    曹操墓中的小孩尸骨到底是谁的?是曹冲?,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曹操墓中的小孩尸骨到底是谁的?专家们发现曹操墓,并进行挖掘,却在墓中发现了两块小孩的遗骨,那么这个小孩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能与曹操葬在一起。我们都知道汉末,天下大乱,曹操为筹集军费,设立了摸金校尉一职,用来替他盗墓寻宝。而曹操死后害怕自

  • 解密:汉末军阀董卓身边为何少有“追随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追随者

    解密:汉末军阀董卓身边为何少有“追随者”?,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个地地道道的暴发户。早年因累有边功,才做到了河东太守的位置上。想那西凉边陲,冰河铁马,寒江冷月,日子过得肯定不是很舒服。无奈,朝廷有令,不宣诏不得进京,因此董卓只能默默地过着他的土财主生活,坐等事变。直到后

  • 历史上情商最高的人——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的人

    历史上情商最高的人——司马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司马懿(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

  •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马谡究竟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马谡

    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斩马谡?马谡究竟做错了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三国志》在诸葛亮和马谡传记当中都没有详细说明,倒是在《王平传》当中有一点具体描述:“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这段话第一句的意思是,马谡舍弃了大军饮用水的水源,驻扎到了山上。街亭是个什么地方?一般

  • 三国时期庞统法正若不死蜀国轮不到诸葛亮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蜀国

    刘备手下可以称得上名字的文臣便只有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位,诸葛亮在以往的形象中是足智多谋,料事如神,而庞统也是一般,只是死得较早,没有诸葛亮那么出彩,而法正其人,一般人的印象可能不深,但是在蜀国的历史中,法正也是重臣一名。诸葛亮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也不多说。庞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刘备领了荆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