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十章 北魏是这样炼成的

第十章 北魏是这样炼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04 更新时间:2024/1/10 14:26:03

有一句俗话:“谁吃到最后,谁才能吃到最好。”历史也一样,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对峙的中国北方历史,更是一样。

看看五胡十六国之后中国北方政局的变迁,着实应了这句话,各个政权的变迁,真可以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从公元3世纪末北方动乱开始,一直到公元5世纪中期南北朝开始,北方最早一批政权,基本都被拍在沙滩上了。就以五胡十六国的各个少数民族政权来论,所谓的“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别管一开始闹得多凶,战功多么显赫,到了公元5世纪中期,基本上都歇菜了。最早开始反抗西晋统治的匈奴政权,到了公元5世纪期间,其民族大部分融合入了汉族与鲜卑族,而羯族政权在后赵灭亡后,随着冉魏的兴起和衰落,其部族也大多离散,到了南北朝时期,也只剩下北方尔朱荣和南方侯景两支,最后也在南北方的叛乱中,融入了汉族等其他民族。其他的各个民族,也在其政权灭亡后,大部分都与中原汉族相处杂居,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一支,已经不再是历史的主角,唯独留在历史舞台上的,是“五胡”中的鲜卑族。即使是鲜卑族,早期的“白部鲜卑”、“慕容鲜卑”等主要支系也大多离散,真正在南北朝中成为主角的,是“五胡十六国”早期鲜卑族中一个不起眼的部落:拓跋鲜卑。

在五胡十六国的早期,鲜卑族的力量,本身就是其中比较弱小的,而作为鲜卑族中的一支,拓跋鲜卑更是小得不能再小,然而就是拓跋鲜卑,不但在五胡十六国的争霸中韬光养晦,最终发展壮大,更完成了五胡十六国时代任何一个政权都不能完成的伟业:终结北方的战乱,建立一个长期稳固和平的北方政权,为整个中国北方带来繁荣。事实上,拓跋鲜卑不但以最弱小的力量,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更用主动汉化的方式,最终融合入中华民族澎湃的血液中,在中国经过几个世纪战乱,最终走向南北统一的环节中,拓跋鲜卑,以及他们所建立的北魏政权,是其中承前后的最关键环节。

拓跋鲜卑的历史,比起其他鲜卑部族的历史,都可以说是短得不能再短。要了解拓跋鲜卑,我们不妨首先梳理一下魏晋南北朝的主角之一鲜卑民族的历史。

说到鲜卑族,公认的说法是,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关于鲜卑族的出处,历来史家争论颇多。有说法是他们本身是炎黄子孙,世居北方,如《魏书》里就说鲜卑族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后代;也有说法是,鲜卑民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代,这些说法,大部分都是在鲜卑民族进入中原后,为了争得北方士族的支持,做的一些假托。在鲜卑入主之前,东汉的历史学家普遍认为,鲜卑民族应该是早年和匈奴并立的东胡民族的一支,早在战国时期,就与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发生了联系。比如写下《三国志》的东汉着名历史学家陈寿,就是这个观点的持有者。而按照鲜卑民族自己的说法,他们祖居在一个叫“鲜卑山”的地方,早年被匈奴灭亡之后,他们的部族随后分散迁移。鲜卑真正作为一个独立民族出现,是在东汉后期,匈奴被东汉灭亡后,鲜卑人迅速南下,填补了匈奴人留下的空白,那时候的鲜卑,还是东汉治下的少数民族之一,对东汉采取臣服政策,而他们的部族也很杂,包括了白部鲜卑、慕容鲜卑等各个部族。

鲜卑的强大,开始于东汉和帝时期,窦宪击败北匈奴,随后又在金伟山一战中,消灭掉北匈奴的残部,迫使北匈奴西迁。这场战争规模不大,却成了改变北方草原格局的一件大事。鲜卑人趁机向原来匈奴的属地扩展,实力迅速增强,到了三国时期,鲜卑族已经“尽收匈奴故地”。因为地盘广大,所以他们的支系非常分散,虽然同属一个民族,但是不同的鲜卑部落,也有不同的游牧区域,其中拓跋鲜卑的活动地带,就在今天的河套草原地区,后来又内迁到了山西平城一地。东汉末年到西晋早期的鲜卑,还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不是一个完整的草原汗国,无论是部落的严密程度还是团结程度,都无法与早期的匈奴汗国相比,所以在实力上,也不足以对中原构成致命威胁。事实上,除了东汉末年以及曹魏时代几次有限的战争外,大部分时期,鲜卑民族都是对中原王朝臣服的。这种关系和匈奴以及其他民族都不一样,他们与中原王朝之间这种主流的和平,也使他们在进入汉地之后,得到了更多中原士民的认同。

鲜卑民族和其他各个少数民族另一个不同点是:虽然他们的发迹比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都要晚,但是起步却要高得多。当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依然停留在奴隶制度,甚至才刚刚进入奴隶制的时候,从三国时代开始,鲜卑民族就已经由了封建化了。特别是在北方战乱的东汉末年以及曹魏时代,大量的汉人北逃到草原地区,带去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鲜卑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由部族从游牧转为定居了,也就是说,他们虽然在实力上不如其他少数民族,但是在文明程度上,走得却比大多数少数民族政权都要快。五胡十六国的早期,许多鲜卑部族对于身为“中央政权”的晋王朝,依然采取了臣服甚至是尽忠的策略。比如着名的鲜卑民族英雄段匹单,就曾经帮助过刘琨在北方抗击少数民族政权,甚至为了保卫晋王朝而殉国。至于着名的慕容鲜卑政权,也一度是东晋王朝的臣子,尤其在和冉闵的战争中,正是因为慕容鲜卑主动向东晋称臣,才使东晋没有去援助同属汉人的冉闵政权,支持了与之争锋的慕容鲜卑政权。五胡十六国的中后期,随着其他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相继衰弱,鲜卑人在中原越来越强大,他们建立的政权,包括慕容政权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秃发政权的南凉、祈父部的西秦,但是这些政权大多昙花一现,最终成就大业的,是早期不起眼的拓跋鲜卑部,以及他们建立的政权北魏。

和其他鲜卑民族一样,拓跋鲜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同样是从东汉开始,但是比其他部族要晚得多,拓跋鲜卑的祖先,大体可以追溯到一个叫力微的人。在东汉打败北匈奴之后,力微抓住机会,率领部族们历经磨难,从辽河地区游牧到了原来属于匈奴人的河套草原地区,开始在这里定居发展,这一段早期的迁移历史,就是拓跋鲜卑后来建国后一直为之自豪的“九难八阻”。按照北魏名臣崔浩在修史中的记录,拓跋鲜卑的这次迁移,主要因为他们原来的家乡辽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暴雪灾害,对于当时的拓跋鲜卑来说,这次迁移可谓是一条“求生之路”。在他们历经磨难,终于从辽河到达河套草原的时候,整个拓跋鲜卑部族,人口竟然减少了四分之三,拓跋鲜卑,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局面下发展的。

标签: 是这样

更多文章

  • 东晋着名画家顾恺之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顾恺之

    顾恺之,字长康,小名为小虎子,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着名的画家。顾恺之见多识广,才思广博,擅长写诗作赋和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主要精通画人物画和山水画。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塑像画家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族的家庭,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先祖有多人在

  • 第六节 武帝之死 晋武帝司马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是怎么

    武帝的病情的确有所好转,只是病情不稳定,一阵清醒,一阵糊涂,时常昏厥。这回,楚隐王司马玮前来探望他的病情,适逢他清醒,便问他是否发出了让司马亮出镇西域的口谕,并将司马亮的事告诉了他。他吃惊不小,摇头道:“这个杨骏,怎么假传朕的口谕,也太无法无天了!”司马玮愤愤地道:&ldqu

  • 曾经统一中国版图的三大王朝,为什么会这么短命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王朝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朝代湮没于历史的深渊,溅不起半点尘埃。然而却有三个王朝,挣脱于乱世的拘束,最终结束乱世一统华夏,却在几十年时间内迅速灭亡。那么,造成这三个王朝如此短命的原因是什么呢?请跟随笔者记述,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秦始皇,史书称之为千古一帝。在其有限的生命中,完成了几代人未曾做到的壮举

  • 嵇康儿子嵇绍的故事:嵇绍血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血衣

    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他有一个儿子叫做嵇绍。嵇绍是一个罕见的孝子,他在父亲死后,年纪轻轻便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他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自己的母亲,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孝行,抚慰母亲丧夫的悲怆。嵇绍不仅在家孝顺,还是一个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的人。那时候,成都王起兵叛乱,朝廷岌岌可危。晋

  • 第一节 摧枯拉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摧枯拉朽

    司马炎即位之后,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为了巩固政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全国、解除内忧外患的局面。司马炎对内加强集权,强化统治,对外借刀杀人,巧妙安抚,从而一统天下。唐朝着名诗人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诗中,对羊祜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进行了热情赞颂: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

  • 第一节 晋朝时期的门阀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门阀

    太康后期,随着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个统治集团奢靡成风,再也无法控制,不单石崇、王恺这样的大臣竞相斗富,就连司马炎自己也改了当初勤俭的习惯,日子越过越荒唐。西晋政权是世家大族的政权,在这一时期,门阀制度进一步确立起来了。所谓门阀,就是阀阅门第。我国古代贵族官僚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叫&

  • 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能够篡夺皇位,建立隋朝呢?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

    隋文帝杨坚,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即便隋朝只存在三十多年便亡了国,但隋朝统一南北朝百年乱世,为盛唐打下基础,这些成就是已经成为定论的,并不会因为隋朝的短命而被否定。隋朝是伟大的,而我们讨论隋朝,就必须从他的建立说起,那么,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怎么建立的隋朝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隋文帝

  • 晋惠帝司马衷临终追悔不迭不该只装糊涂却没有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

    西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十一月,千里黄河已经封冻,洛阳宫殿里却有人给晋惠帝司马衷送来了热面饼。也许因为连年饥荒之我吧,司马衷别看是皇帝,可一见热面饼还像个孩子似的,迫不及待地抓过来便吃。吃了两个,才压下强烈的食欲。一只小猫在身旁劈建叫,惠帝随手扔了一块给它。猫贪婪地吃了,可一会儿就医疆建直,呜呼

  • 祖逖简介与评价:简述名将祖逖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名将

    祖逖年轻时,与好友刘琨一同在洛阳当司州主簿。刘琨同祖逖一样性格豪爽,行侠仗义。所以,他们非常要好,情同手足,同吃同住。每次谈到国家兴衰、百姓安危,他们双双陷入惆怅;说到个人抱负志向,他们二人又心情激荡。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每天清晨,祖逖听到鸡鸣,便叫醒刘琨,一起舞剑练武。“闻

  • 第一节 武帝占田兴农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晋武帝即位后,常年的征战,造成国库空虚,经济衰退。太康元年,司马炎在平吴之后,颁布占田课田制,并且对既存律令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去其繁苛,存其清约。终使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国泰民安。太康元年(从元280年)司马炎在平吴之后,颁布占田课田制。占田课田制是从曹魏的屯田制演化而来的。曹魏的屯田,有用士兵的兵